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 理想与精神境界
1
作者 王蕾 许华瑾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5期0057-0059,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饮酒常常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一种方式,因此“醉”也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主题。在“醉”境中,人们可以达到一种真善美的境界,体验到纯粹的美好和真实的善良。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性和...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饮酒常常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一种方式,因此“醉”也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主题。在“醉”境中,人们可以达到一种真善美的境界,体验到纯粹的美好和真实的善良。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本文首先对“醉”在中国古代美学当中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然后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境界的表达情感进行一一列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醉”境理想 精神境界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玉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6,共10页
"醉"孕育于先秦、发展于秦汉,秦汉以后逐步成为一种兼具工夫与本体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同时,它指向人生美学与艺术美学两个维度。人生美学之"醉"不仅是一种助人超越功名利禄、欲望追求的工夫,它还让人打破人与... "醉"孕育于先秦、发展于秦汉,秦汉以后逐步成为一种兼具工夫与本体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同时,它指向人生美学与艺术美学两个维度。人生美学之"醉"不仅是一种助人超越功名利禄、欲望追求的工夫,它还让人打破人与人、人与物的界限,从而达到齐生死、等万物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集真善美为一体的本体之境、存在之域。艺术美学之"醉"首先让人澄明心胸、超越功利,以一颗自然之心进行艺术创作与审美鉴赏,它还让艺术家冲破技法的束缚,将技法内化于无意识之中,获得"无法之法",最终在艺术创作中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醉"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理论遗产,它还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文化 “醉” 工夫即本体 天人合一 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
下载PDF
茅台六十年 世界之“醉”
3
作者 张玲玉 郭芮羽 《当代贵州》 2009年第20期40-41,共2页
在中国,一说起茅台,似乎人人都能拎出几个故事,数段典故。它的历史远远不止60年。60年来,国酒茅台的发展与进步是中国民族品牌高速成长的代表,见证了中国传统产业中的自主品牌跨入市场经济后的成功蜕变,成功奏响了中国民族品牌的百年华章!
关键词 茅台 “醉” 世界 民族品牌 市场经济 自主品牌 传统产业 中国
下载PDF
里斯:中国白酒品牌之“醉”
4
作者 李靖 张云(译) 《中外管理》 2013年第3期82-83,共2页
白酒市场居然在春节这个最火爆的销售季节里,无可奈何地步人降价通道。在白酒市场八年狂欢终结之际,白酒品牌要面对哪些老问题和新机遇?
关键词 白酒品牌 “醉” 中国 白酒市场 销售
下载PDF
高效课堂“醉”中求
5
作者 张晓林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3年第4期63-64,共2页
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是优质高效的课堂呢?长期以来,这个标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而言,优质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别开生面、清新自然,既如一缕清风,又像一涧清泉,既能滋润心灵,又能启迪智慧,让孩子们在享受美的语言... 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是优质高效的课堂呢?长期以来,这个标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而言,优质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别开生面、清新自然,既如一缕清风,又像一涧清泉,既能滋润心灵,又能启迪智慧,让孩子们在享受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学中抓住三个“最”,就能让课堂醇香四溢,让孩子们沉醉其中而流连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醉” 优质高效 教学实践 清新自然 启迪智慧 “最” 仁者
下载PDF
高效课堂“醉”中求
6
作者 张晓林 《教育论坛》 2012年第5期11-14,共4页
对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得上优质高效的课堂,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优质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别开生面,清新自然,如一缕清风,像一泓清泉,既能滋润心灵,又能启迪智慧,让孩子们在享受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获得丰富的... 对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得上优质高效的课堂,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优质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别开生面,清新自然,如一缕清风,像一泓清泉,既能滋润心灵,又能启迪智慧,让孩子们在享受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抓住五个“最”,就能让自己的课堂醇香四溢,让孩子们沉醉其中而流连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醉” 优质高效 清新自然 启迪智慧 教学实践 “最” 仁者
下载PDF
意“醉”而心“醒”——品析《醉翁亭记》中太守的“醉”与“乐”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钧 《湖北教育》 2016年第12期38-38,共1页
庆历三年,欧阳修与范仲淹、韩琦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后来,新政失败,范、韩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写下了《醉翁亭记》。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愫呢?
关键词 翁亭记》 “醉” “乐” “醒” 庆历新政 欧阳修 庆历三年 范仲淹
下载PDF
谁懂此“醉”非彼“醉”,他人喜时何堪忧——薛法根《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另类解读赏析
8
作者 姚小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4年第4期59-59,共1页
《清平乐&#183;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人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183;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 《清平乐&#183;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人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183;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清平乐&#183;村居》的课堂实录,对他的另类解读进行赏析,以期对古诗词教学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 薛法根 解读 清平 课堂教学 他人 古诗词教学 写作意图
下载PDF
“醉”与“罚”的均衡与匹配——“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量刑规范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泽毅 赵凤强 王进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7,共5页
一、来自实务界的声音:对危险驾驶罪案件的调查评析我们将从《中国法院网》裁判文书库检索出的1000起危险驾驶罪案件裁判文书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大致了解醉驾人罪后实务界适用刑罚的情况。
关键词 驾驶 危险 “醉” 量刑 匹配 裁判文书 中国法院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忘初心“醉”新闻——记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李云
10
作者 邬剑锋 王得刚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3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李云勤奋钻研,创作精品,在汗水浸透的足迹中,一步步成长为高级编辑,成为青海石油报社社长、油城电视报社社长、青海油田电视台台长,成为青海油田新闻中心的掌舵人。30多年来,李云肩负使命,心系大局,既有新闻... 在3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李云勤奋钻研,创作精品,在汗水浸透的足迹中,一步步成长为高级编辑,成为青海石油报社社长、油城电视报社社长、青海油田电视台台长,成为青海油田新闻中心的掌舵人。30多年来,李云肩负使命,心系大局,既有新闻人的敏锐和直觉,亦有管理者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上触思想和理论的高地,又低俯贴近下接现实和石油的土壤,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能力。他勤勉务实、学风精进,人品文品俱佳,数十年扎根柴达木沃土,在新闻舆论宣传特别是新闻传播和研究的道路上,勤奋耕耘,笔耕不辍,以笔端、镜头,为石油矿区和青海新闻舆论宣传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天道酬勤结硕果李云一直认为,理论研究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人文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是理论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品质,也是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并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而广博的知识储备,更是催化理论生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新闻舆论宣传领域,李云是一名专家,更是一名真正的“杂家”。他涉猎广泛,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社会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精通报纸编采,熟悉电视采编制播等工作。这正是他在多个专业及其交叉领域有着不俗表现的原动力所在。30多个风雨春秋,他不断探索实践、潜心思考,先后在《攀登》《青海社会科学》《求索》以及《柴达木开发研究》《新闻之友》《昆仑声屏》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从传媒中石油工人形象透析我国社会之变迁》《三十年报业发展探析》《新兴媒体冲击与报业再造》《电视传媒30年探析》《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理论模式的历史演进》《从社会发展看新闻传播的功能》《“互联网+”时代做强做优油田媒体的思考》等研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为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业经营管理 新闻中心 领军人物 《柴达木开发研究》 “醉”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油田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浅谈斯泰因文学创作中的“醉”
11
作者 程鹤 侯静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S1期123-123,138,共2页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先驱,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深受现代心理学和立体画派、抽象画派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创作具有明显的先锋性和实验色彩。时至今日,她的一些创新手法仍然被许多实验小说家追捧。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后现代...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先驱,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深受现代心理学和立体画派、抽象画派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创作具有明显的先锋性和实验色彩。时至今日,她的一些创新手法仍然被许多实验小说家追捧。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更使得她的作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以斯泰因的长篇小说《雷诺兹夫人》和两篇散文《软纽扣》、《美国人的成长》为例,尝试性地运用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浅论斯泰因三大实验性创作手法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泰因 创作手法 后现代主义“醉”
下载PDF
此“醉”非彼“醉”——《清平乐村居》教学辨析
12
作者 赵俊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1期61-62,共2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课快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心情—— [课例] 1师文中有一个词能反映此时作者的心情,你能找到吗? (学生找到了“喜”字。)
关键词 “醉” 教学 清平 学生体会 教师引导 心情 课例
下载PDF
咬文嚼字,境界全出——一“醉”探知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13
作者 谢明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2期65-66,共2页
笔者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从学生的质疑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沿坡探源。学生在对作者两"醉"的反复比较品读中,准确把握了柳宗元的涅槃重生,很好地处理了"言"与"文"的关系,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 咬文嚼字 柳宗元 精神世界 “醉” 《始得西山宴游记》 引导学生 语文味 课时
下载PDF
骑行青海湖 “醉”美油菜花
14
作者 雪雁鸣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那里地域辽阔,
关键词 青海湖 油菜花 “醉” 东北部 青海省 祁连山 日月山 中国
下载PDF
“醉”行黄沙道 见景如见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及点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洁 《成才》 2016年第3期50-53,共4页
【词作简析】在《西江月》这首词中,词人辛弃疾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笔调灵活、轻动,构思纯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给人以相当丰富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 《西江月》 教学设计 “醉” 乡土气息 美的享受 辛弃疾 心情 词作
下载PDF
此“醉”非彼“醉”
16
作者 赵俊 《教育科学论坛》 2015年第1期52-53,共2页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文本中关键词语背后有着丰富的感情和意蕴。语文教学应该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引领学生摩挲词语的生气,开掘词语的意蕴,拓展词语的广度,进而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意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上下文...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文本中关键词语背后有着丰富的感情和意蕴。语文教学应该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引领学生摩挲词语的生气,开掘词语的意蕴,拓展词语的广度,进而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意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期“品课”,专品新课程下词语教学中打通学生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几个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教学 “醉” 《语文课程标准》 基本单位 关键词语 感性世界 语文教学 生活实际
下载PDF
“醉”在古镇柔情里
17
作者 彭著宣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3年第3期27-27,共1页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求身心的愉悦放松是现代春节的题中之义。在长宁县双河镇,记者品味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小镇那亘古不变的迎春传统。那份柔情,让人静心。
关键词 柔情 “醉” 古镇 双河镇 长宁县
下载PDF
“对话”:语文教学中的“醒”与“醉”
18
作者 张凝玉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第1期90-90,共1页
有意无意中发现有的教师一直沉浸在“对话”教学的“陶醉”中,“睡眼迷离”,“醉而不醒”,导致教学目标的严重偏离。学生思维只放不收,讨论东拉西扯,使课堂变成了“茶话会”,这样的“对话”教学显然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在语文课... 有意无意中发现有的教师一直沉浸在“对话”教学的“陶醉”中,“睡眼迷离”,“醉而不醒”,导致教学目标的严重偏离。学生思维只放不收,讨论东拉西扯,使课堂变成了“茶话会”,这样的“对话”教学显然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中,教师一定要“留一半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语文教学 “醉” “醒”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思维 教师
下载PDF
论音乐的最高境界——“醉”
19
作者 刘阿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8-100,共3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中情感发挥到极致,就进入了“醉”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人完全忘记了技术,他的脑子里没有观众和自我评价,只有情感尽情地倾泻。“醉”还是一种让人摆脱理性的束缚,让人率性而为的渠道。音乐的“醉”不单应该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中情感发挥到极致,就进入了“醉”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人完全忘记了技术,他的脑子里没有观众和自我评价,只有情感尽情地倾泻。“醉”还是一种让人摆脱理性的束缚,让人率性而为的渠道。音乐的“醉”不单应该成为音乐的最高境界,而且还应成为生活的崇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情感 尼采 “醉”
下载PDF
《醉翁亭记》之“乐”与“醉”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秀兰 《中学语文》 2021年第11期93-94,共2页
本文从“乐”与“醉”两方面解读《醉翁亭记》。从文体结构来看,文章始终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乐”,这是文章传达的精神的本质。欧阳修的主观感受,可统称为一个字——“乐”。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待“乐”与“醉”,“乐”是山水之“... 本文从“乐”与“醉”两方面解读《醉翁亭记》。从文体结构来看,文章始终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乐”,这是文章传达的精神的本质。欧阳修的主观感受,可统称为一个字——“乐”。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待“乐”与“醉”,“乐”是山水之“乐”,众宾之欢,“醉”是醉翁在体会山林之乐时产生的“情”,反映的是醉翁内心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与“醉” 统一 辩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