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 被引量:9
1
作者 彭玉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7-131,共5页
关于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学思想 ,学术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溯其源流。其实 ,端木编选的《宋词赏心录》及相其相关评点 ,已经蕴含了“重拙大”的词学理念。端木及其《宋词赏心录》不仅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有关“重拙大”的... 关于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学思想 ,学术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溯其源流。其实 ,端木编选的《宋词赏心录》及相其相关评点 ,已经蕴含了“重拙大”的词学理念。端木及其《宋词赏心录》不仅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有关“重拙大”的词学理论 ,而且对此后的词学选本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亦产生了影响 ,在晚清浙西与常州两派的交融中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埰 《宋词赏心录》 “重拙大” 王鹏运 况周颐
下载PDF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以《唐宋词简释》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巨传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6-49,53,共5页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发,以选本的方式体现了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关键词 “重拙大” 选本 况周颐 唐圭璋
下载PDF
“重拙大”新议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利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5,共5页
"重拙大"是词史上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有较多分歧的命题。现代学者的阐述多从思想与艺术手法二分法入手,致使这一命题呈现出一些难以突破的难点。本文从王鹏运的创作演示和晚清词坛盛行的"意内言外"的词学思潮出... "重拙大"是词史上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有较多分歧的命题。现代学者的阐述多从思想与艺术手法二分法入手,致使这一命题呈现出一些难以突破的难点。本文从王鹏运的创作演示和晚清词坛盛行的"意内言外"的词学思潮出发,以一种"顺着读"而非"倒着读"的学术思路,经过透视、还原历史场景,认为"重拙大"的内涵即周济所言"四家"说,也即"王沂孙——辛弃疾和吴文英——周邦彦"这三个习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拙大” 王鹏运 “意内言外”
下载PDF
况周颐“重拙大”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况周颐是晚清词坛上堪与王国维相媲美的词论家,其论词要旨为"重拙大"。"重拙大"涉及词格、用笔、立意诸多方面,是言意技法浑融而成的一种审美尺度。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复杂的状态,和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 况周颐是晚清词坛上堪与王国维相媲美的词论家,其论词要旨为"重拙大"。"重拙大"涉及词格、用笔、立意诸多方面,是言意技法浑融而成的一种审美尺度。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复杂的状态,和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不断吸收圆融并臻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重拙大”意法结合
下载PDF
开山采铜,厥功甚伟——王鹏运“重拙大”论
5
作者 刘红麟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王鹏运作为晚清词学大师,于词坛之作气起孱、开疆拓土,是以“重拙大”为理论武器的。由于资料限制,极少有人谈及王鹏运对“重拙大”开山采铜之功。王氏是“重拙大”的发明者。王氏“重拙大”论包括用笔与托旨两方面的内容,即运笔的力量... 王鹏运作为晚清词学大师,于词坛之作气起孱、开疆拓土,是以“重拙大”为理论武器的。由于资料限制,极少有人谈及王鹏运对“重拙大”开山采铜之功。王氏是“重拙大”的发明者。王氏“重拙大”论包括用笔与托旨两方面的内容,即运笔的力量、气概;情感的真质,题材与寓旨之大。“重拙大”的流播影响后世既深且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 用笔 南宋 影响 “重拙大”
下载PDF
桐城派与清代碑学的理论互构--以“重拙大”批评范畴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文霞 《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96-104,共9页
在古代文艺批评史上,"重""拙""大"皆有各自不同侧重的理论内涵与批评指向,最早将三者提炼整合为一组美学范畴,进行体系性阐论并被自觉地应用于具体批评实践的,首推刘大櫆《论文偶记》--这远比况周颐《蕙... 在古代文艺批评史上,"重""拙""大"皆有各自不同侧重的理论内涵与批评指向,最早将三者提炼整合为一组美学范畴,进行体系性阐论并被自觉地应用于具体批评实践的,首推刘大櫆《论文偶记》--这远比况周颐《蕙风词话》要早百年有余。且《论文偶记》所倡古文"重拙大"并非纯粹的形而上思辨,而始终贯注着创作的实践品格,这不仅为"重拙大"理论奠定起坚实的实践基础,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参照为晚清碑学、词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维度。晚清碑学与桐城文论之间的互构,彰示出的美学风貌、艺术追求以及文化自任的切近,在创作主体之间师承私淑、交游问学、论争辩驳等多重社会关系的张力外化下愈加互补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碑学 刘大櫆 《论文偶记》 “重拙大”
原文传递
清季四大词人词学取向与重拙大之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维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9-174,共6页
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偏向于南宋,尤其偏向王沂孙、吴文英,其着力点在于寄托家国兴亡之感。他们以吴文英词体现这种词学取向,按照吴文英词的特点凝练出"重拙大"词学理论,其重心在"重大",以灏瀚之气挟家国之感。后期在... 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偏向于南宋,尤其偏向王沂孙、吴文英,其着力点在于寄托家国兴亡之感。他们以吴文英词体现这种词学取向,按照吴文英词的特点凝练出"重拙大"词学理论,其重心在"重大",以灏瀚之气挟家国之感。后期在"重大"的气格中加进神致、性灵的内容,使吴文英与姜夔并重,密丽与清疏结合,具有着融合浙、常两派的恢弘气度,能够从时代的高度,审美的角度总结传统词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理论 词人 清季 “重拙大” 吴文英 王沂孙 南宋 寄托
原文传递
新发现王鹏运、钟德祥《词学丛书》批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惠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藏的王鹏运、钟德祥亲笔手批《词学丛书》批注本,为我们了解二人的词学思想提供了新材料。王、钟二人共同批校词书,在阐发"重拙大"思想、纠正寒酸浮滑词弊、折合浙、常二派,重视声律等方面,体现了共同的审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藏的王鹏运、钟德祥亲笔手批《词学丛书》批注本,为我们了解二人的词学思想提供了新材料。王、钟二人共同批校词书,在阐发"重拙大"思想、纠正寒酸浮滑词弊、折合浙、常二派,重视声律等方面,体现了共同的审美旨趣。然而二人在用心校勘还是倾心鉴赏,博采多家还是独尊白石诸方面存在细微差异。他们的词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词学环境互有关联,体现出他们有意改变词学风尚的自觉意识。这一批注本的发现,解决了由于文献不足而导致对"重拙大"思想长期语焉不详的局面,对我们梳理和阐释"重拙大"思想的发生、发展,挖掘久被忽视的钟德祥词学思想亦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丛书》批注 “重拙大” 一致性和差异性 价值和意义
下载PDF
临桂词派创作特点及其词学理论创新意义——“临桂词派”研究之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利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8-54,共7页
临桂词派崛起,主盟晚清词坛,推动清词中兴。其领袖王鹏运、况周颐传承发展常州词派"意内言外"及"比兴寄托"传统,标举"重拙大"词学之旨,形成临桂词派创作、评论、理论核心及其风格特点,《蕙风词话》的实... 临桂词派崛起,主盟晚清词坛,推动清词中兴。其领袖王鹏运、况周颐传承发展常州词派"意内言外"及"比兴寄托"传统,标举"重拙大"词学之旨,形成临桂词派创作、评论、理论核心及其风格特点,《蕙风词话》的实践总结和理论阐发,夯实其词学基础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扩大其作用、传播与影响,具有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桂词派 创作特点 词学创新 “重拙大” 《蕙风词话》
下载PDF
论晚清词学家的词学理论及其批评实践
10
作者 刘贵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词学理论 批评实践 “沉郁顿挫” “重拙大” “境界”
下载PDF
论《梦桐词》的“高境”表现
11
作者 胡善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唐圭璋先生将"重拙大"等词学理论自觉运用于词的创作尤其是小令的创作中,其《梦桐词》诸小令景真情挚,成就尤为卓绝,雅婉厚亮之风,淳朴浑化之境,几可与唐五代北宋名作相颉颃。
关键词 《梦桐词》 唐圭璋“重拙大”
下载PDF
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词学主体性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利群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6-41,共6页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意识 “词心” “缔构” “重、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