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酚酸类物质变化
1
作者 李学震 刘光鹏 +4 位作者 马艳蕊 姚旖旎 孟园 赵岩 和法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4-311,共8页
探究“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采用GC-IMS技术和HPLC-MS技术研究“金花菌”发酵过程中挥发物质和酚酸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类物质变化。GC-IMS共检... 探究“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采用GC-IMS技术和HPLC-MS技术研究“金花菌”发酵过程中挥发物质和酚酸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酚酸类物质变化。GC-IMS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物质,定性出33种,并能表明发酵前后及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将牡丹花瓣分为3类,即未发酵,发酵3 d和发酵5~11 d;HPLC-MS技术共检出并定量21种酚酸类物质,在发酵5 d时牡丹花瓣中多酚达到最大值为4.31%,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将牡丹花瓣分为3类:即未发酵,发酵3、5、7 d和发酵9、11 d。研究结果为牡丹花瓣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牡丹花瓣的加工与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菌” 牡丹花瓣 挥发性物质 酚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茯砖茶中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的“金花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永 刘书亮 +1 位作者 姚开 李建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5-51,共7页
以茯砖茶为菌源,分离筛选出20株具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能力的“金花菌”,其中分离的菌株ET1可在7d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 Bank Accession No.KF317836),将其鉴定为冠... 以茯砖茶为菌源,分离筛选出20株具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能力的“金花菌”,其中分离的菌株ET1可在7d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 Bank Accession No.KF317836),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ET1降解3-PBA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3-PBA质量浓度、温度、pH值范围内,3-PBA半衰期为1.7~3.2d,远远低于其自然降解半衰期(180d),且该反应的速率受pH值影响较大,受3-PBA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 微生物降解 “金花菌” 冠突散囊 降解特性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检测茯砖茶中“金花菌”数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嘉枥 孟雁南 +1 位作者 史朝烨 罗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0-226,156,共8页
"金花菌"的数量是评价茯砖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茯砖茶中"金花菌"的数量,本研究利用茯砖茶中的"金花菌"颗粒较大,颜色为金黄色,清晰可辨,与其它杂菌和茶基质差异较大的特性,设计出了... "金花菌"的数量是评价茯砖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茯砖茶中"金花菌"的数量,本研究利用茯砖茶中的"金花菌"颗粒较大,颜色为金黄色,清晰可辨,与其它杂菌和茶基质差异较大的特性,设计出了一种自动、快速检测茯砖茶中"金花菌"数量的方法,首先对茯砖茶进行任意面切割,并利用高分辨率拍照设备获取茶切割面图像,然后利用Image Pro Plus软件中的图像处理系统对茶切割面图像进行处理,之后采用自动计数系统对茯砖茶中"金花菌"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以人工直接计数结果为参考,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与人工直接计数法无显著差异,检测结果可靠。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茯砖茶中的"金花菌"数量,从而达到在线快速准确地评价茯砖茶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菌” 数量检测 图像处理 自动计数
下载PDF
模拟高渗条件对茯茶中“金花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苗 张羽欣 +4 位作者 汪梦雯 李康杰 胡歆 夏飞 秦俊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茯砖茶发源于泾阳,古法制作具有“非泾阳之水而不能制”之说.泾阳地下水中Na+、Ca 2+、Mg 2+浓度高于其他内陆河流域.为探究“金花菌”对水中较高离子浓度的适应,及其在茯砖茶生产中稳定生长的机制.从泾阳茯砖茶中分离出若干“金花菌”... 茯砖茶发源于泾阳,古法制作具有“非泾阳之水而不能制”之说.泾阳地下水中Na+、Ca 2+、Mg 2+浓度高于其他内陆河流域.为探究“金花菌”对水中较高离子浓度的适应,及其在茯砖茶生产中稳定生长的机制.从泾阳茯砖茶中分离出若干“金花菌”,并选取其中2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进而探讨不同浓度阳离子和高糖模拟高渗环境对“金花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茯砖茶中分离出两株“金花菌”F-2和J-2分别与Aspergillus intermedius和肋状散囊菌(Aspergillus costiforme)具有高度相似性.2株“金花菌”能够在22.5%的NaCl和10.5%的CaCl 2和MgCl 2培养基上生长,且MgCl 2的添加对“金花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金花菌”能够耐受70%蔗糖浓度,在高糖、高盐模拟的高渗条件下,“金花菌”气生菌丝生长旺盛,产生灰绿色分生孢子头,进行无性生殖.“金花菌”极可能通过选择生殖方式对抗高渗胁迫,其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果结构更能抵抗不利环境.对于揭示茯砖茶中“金花菌”生长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发花”效果及提高茯砖茶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菌” 高渗条件 显微结构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楠楠 石琳琳 +1 位作者 罗娟 肖力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冠突散囊菌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 “金花 茯砖茶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茶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学震 马艳蕊 +5 位作者 孟园 姚旖旎 赵岩 初乐 和法涛 刘光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6-71,共6页
以多酚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的最优工艺并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血糖活性。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金花菌”种子液3... 以多酚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金花菌”发酵牡丹花瓣的最优工艺并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血糖活性。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金花菌”种子液3 mL、花瓣含水量30%,在此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得率分别为(42.62±0.51)mg/g和(5.83±0.11)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96.32±0.45)%,其IC_(50)=0.69 mg/mL,α-淀粉酶抑制能力达到(60.86±0.01)%,其IC_(50)=5.1 mg/mL;发酵牡丹花瓣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经过小试生产的发酵牡丹花瓣茶砖,色泽金黄,有“金花菌”清香,检测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菌” 牡丹花瓣 多酚 黄酮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 鉴定 冠突散囊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广西六堡茶“金花”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9
8
作者 毛彦 黄丽 +2 位作者 韦保耀 夏宁 滕建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561,共6页
从广西银泰六堡茶厂2008年产(编号6918)的六堡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特征菌株"金花"菌,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离鉴定,观察菌落特征,并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 从广西银泰六堡茶厂2008年产(编号6918)的六堡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特征菌株"金花"菌,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离鉴定,观察菌落特征,并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和DNA序列分析,通过ITS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认该菌株为Eurotium niveoglau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分子鉴定 “金花 ITS序列
下载PDF
不同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仁亮 吴丹 +1 位作者 姜依何 朱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2-600,共9页
为探明不同地域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异同,采用陕西、湖南和浙江3个产区同等级的黑毛茶为原料,分别在本地及其他2个产区同一时期加工成9个茯砖茶样,运用纯培养技术,观察茶样中"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同时... 为探明不同地域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异同,采用陕西、湖南和浙江3个产区同等级的黑毛茶为原料,分别在本地及其他2个产区同一时期加工成9个茯砖茶样,运用纯培养技术,观察茶样中"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茶样中的"金花"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9个茯砖茶样品中,分离获得了13株"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学特征与散囊菌属的特征非常相近,且菌株G9、G10的形态特征与其他"金花"菌明显不同;通过对特异性区段ITS和β–tubulin序列扩增、测序,经同源序列搜索比对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并参照Hubka最新的曲霉属分类系统,最终将不同地域(陕、湘、浙)加工的茯砖茶中的优势菌鉴定为冠突曲霉,异名冠突散囊菌;浙江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分离获得的非优势"金花"菌G9和G10鉴定为谢瓦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 分子鉴定 分类
下载PDF
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婷 吕嘉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9-420,425,共3页
"金花"菌是茯砖茶中的优势菌群,通过对"金花"菌的菌种鉴定、形态学特征、生长条件及其功能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综述了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 进展
下载PDF
茯砖茶中“金花”菌产蛋白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婷 吕嘉枥 侯蓓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15,20,共4页
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对"金花"菌产酸、中、碱性蛋白酶酶活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条件对产中性及碱性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菌所产蛋白酶以中性和碱性蛋白酶为主,最适碳源为乳糖,氮... 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对"金花"菌产酸、中、碱性蛋白酶酶活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条件对产中性及碱性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菌所产蛋白酶以中性和碱性蛋白酶为主,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麸皮,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钠.在此条件下"金花"菌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可达到237U/g,产碱性蛋白酶的酶活可达236U/g."金花"菌对茯砖茶的消化作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 蛋白酶
下载PDF
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潜力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婧 杨民和 《福建茶叶》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金花"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菌,通过该菌在茶叶中的生长和代谢作用,不仅能改善茯砖茶的品质,还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活性代谢产物。本文对茯砖茶中的"金花"菌的分离、鉴定、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影响及代谢活... "金花"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菌,通过该菌在茶叶中的生长和代谢作用,不仅能改善茯砖茶的品质,还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活性代谢产物。本文对茯砖茶中的"金花"菌的分离、鉴定、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影响及代谢活性产物的营养保健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 冠突散囊 代谢产物 保健作用
下载PDF
“金花”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子音 王远亮 许爱清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7期29-32,53,共5页
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研究了"金花"菌对大小鼠的毒副作用。结果表明,"金花"菌对小鼠的经口LD50>10 000 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大鼠生长发育... 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研究了"金花"菌对大小鼠的毒副作用。结果表明,"金花"菌对小鼠的经口LD50>10 000 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大鼠生长发育良好,血液学指标和血液学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而且解剖未见异常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 食品安全性 毒理学
下载PDF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庆森 毛彦 +2 位作者 何梅珍 黄丽 韦保耀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3期19-24,共6页
微生物对六堡茶的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以"金花"菌普遍茂盛品质为佳。"金花"生长具有随机性,因此,难以控制六堡茶中金花的数量。本研究对从六堡茶分离出的一株金花菌株LB-1雪黄散囊菌(Eurotium niveoglaucum)的形态... 微生物对六堡茶的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以"金花"菌普遍茂盛品质为佳。"金花"生长具有随机性,因此,难以控制六堡茶中金花的数量。本研究对从六堡茶分离出的一株金花菌株LB-1雪黄散囊菌(Eurotium niveoglaucum)的形态学与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力图掌握其发花规律。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形态学表现为,大量黄色菌丝,有隔;闭囊壳缠绕在具饰菌丝网中,破碎释放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头结构呈疏松放射形,其末端会出现泡囊状的顶囊,分生孢子梗较长,壁光滑,顶囊烧瓶形,产孢结构单层;分生孢子椭圆形,少数近球形。菌株LB-1生长周期呈"S"形,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pH值为6.1。菌株LB-1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以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菌丝生长良好,其中蔗糖浓度为20%时生长最佳。NaCl浓度为5%时菌株LB-1生长良好。菌株LB-1在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以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为碳源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生物学特性 “金花 生长曲线
下载PDF
茯砖茶“金花”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作易 秦京 王迺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0年第1期69-74,共6页
对不同来源茯砖茶上的“金花”菌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亚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鉴定为灰绿曲霉组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A.Chevalieri var.intermedius Thom and Raper)。
关键词 灰绿曲霉组 分生孢子 子囊饱子 茯砖茶 “金花
下载PDF
六堡茶中“金花”菌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梅珍 邓庆森 +3 位作者 黄达勤 林家威 黄进达 石荣强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6期44-48,共5页
在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梧州茶厂以往多年六堡茶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确定六堡茶发金花的技术关键点,研究金花菌形成机理;通过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造,研发关键控制技术。在茶叶原料筛选、拼配、发酵、陈化等加工工艺上,成功研发金花菌关键控... 在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梧州茶厂以往多年六堡茶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确定六堡茶发金花的技术关键点,研究金花菌形成机理;通过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造,研发关键控制技术。在茶叶原料筛选、拼配、发酵、陈化等加工工艺上,成功研发金花菌关键控制技术,提高了六堡茶发金花成功率,提高茶叶品质水平,取得6项专利成果。六堡茶中金花菌形成机理研究及关键控制技术科学、有效,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金花 形成机理 关键控制技术
下载PDF
桑叶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元元 肖建中 +6 位作者 李飞鸣 李一平 张俊 邹湘月 龙唐忠 黄仁志 颜新培 《中国蚕业》 2017年第3期11-14,18,共5页
从桑叶茯砖茶中分离出"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以长势较好的桑叶茯砖茶"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用传统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等;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 从桑叶茯砖茶中分离出"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以长势较好的桑叶茯砖茶"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用传统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等;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等,同时结合ITS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桑叶茯砖茶中分离的"金花"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微特征与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相似,通过ITS序列分析,确认该桑叶茯砖茶"金花"菌株为冠突散囊菌。试验鉴定为借鉴传统茯砖茶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展桑叶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功能性作用及其加工工艺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茯砖茶 “金花 冠突散囊 分离培养 形态学鉴定
下载PDF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陈云兰 于汉寿 +3 位作者 吕毅 金磊 纪燕玲 王志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关键词 康砖茶 青砖茶 “金花菌” 生物学特性 鉴定
下载PDF
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丁婷 吕嘉枥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从陕西茯砖茶中,对"金花"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而对其种名进行鉴定。从陕西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分别接种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含5%NaCl)、察氏琼脂培养基、改良察... 从陕西茯砖茶中,对"金花"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而对其种名进行鉴定。从陕西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分别接种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含5%NaCl)、察氏琼脂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含14%NaCl)、20%蔗糖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菌体及其繁殖特征的观察,并通过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以上对"金花"菌的菌落、菌丝体、繁殖特性,以及其ITS测序分析确定该菌为冠突散囊菌。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与其他产地"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茯砖茶 “金花 生物学特性 冠突散囊
原文传递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杨艳 李雨枫 +3 位作者 白雪 贺珊珊 蒋立文 朱海燕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75-80,共6页
为探究茯砖茶优势微生物在不同适宜生长培养基之间的差异,采用14种不同培养基比较黑茶优势微生物的表面培养特征。针对一种黑茶样品,采用混合培养法定期观察不同时间段优势菌的生长表征。即通过观察记录在不同时期该茶叶中微生物在不同... 为探究茯砖茶优势微生物在不同适宜生长培养基之间的差异,采用14种不同培养基比较黑茶优势微生物的表面培养特征。针对一种黑茶样品,采用混合培养法定期观察不同时间段优势菌的生长表征。即通过观察记录在不同时期该茶叶中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分离特征,包括菌落色泽、质地、表面形态及边缘情况等,来比较不同培养基分离"金花"菌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几乎在所选分离培养基上均能用肉眼看到黑茶的优势菌为"金花"菌及其生长状况,但差异性明显。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其出现在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有快慢,菌丝体颜色不同,其分泌的色素差异较大。该研究结果表示出冠突散囊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为研究者更快地分离出该茶叶中"金花"菌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培养差异 分离特征 “金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