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钊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9%,全部病例未发现有气胸以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
2
作者 张明哲 刘亚君 +4 位作者 王国瑞 刘文平 吕瑞兆 崔静静 井郁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42~28.01 kg/m^(2),平均BMI 22.51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40例,Ⅲ级16例;手术部位,肘部24例,前臂21例,手腕27例,手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例)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予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试验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以患者阻滞后30 min是否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对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与膈肌麻痹发生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为优良率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vs 70%(28/40)。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41±1.09)min vs(6.84±1.65)min、(9.06±1.27)min vs(11.98±2.71)min],而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404.96±89.73)min vs(11.98±2.71)min、(417.93±91.78)min vs(300.86±51.92)min](均P<0.05);阻滞后试验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7.5%(15/40),7.5%(3/40)vs 25%(10/40)。均P<0.05]。以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试验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膈肌麻痹发生风险延后对照组(P<0.05)。结论角袋注射技术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且对膈肌麻痹的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袋注射技术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膈肌麻痹 膈肌移动度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庞欣杰 卢锦容 +1 位作者 罗斌 黄天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手术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4
作者 彭云红 张丽 邵徽亚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0),两组平均动脉、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T1)、术后30 min(T2)、术毕(T3)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重症老年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佳,具有起效快、疼痛轻、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老年 上肢骨折 超声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章志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长更短,维持时长更长,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生效后5 min,两组MAP、HR值均较麻醉前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数值高,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能够快速发挥麻醉作用,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6
作者 伍太贵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术中基础体征变化、麻醉效果、麻醉基础指标(阻滞起效时间等)、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情况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麻醉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5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麻醉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稳定患者术中基础体征,提升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并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
7
作者 顾晨桃 单宇 +1 位作者 张英 王爱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在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内侧、上方和外侧分别注入10 mL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50%,运用序贯法确定后续患者的用药浓度,浓度增减每级为0.05%。测定前臂5根主要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自穿刺注药后30 min内的阻滞效果,5根神经均完全阻滞视为有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级;只要有1根神经发生不完全阻滞即视为无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增加一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中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64例前臂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基础生命体征在神经阻滞前后均维持在正常范围,阻滞有效34例、无效30例。罗哌卡因EC50为0.518%(95%CI 0.496%~0.547%)。2例患者发生霍纳综合征,无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损伤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三点注射法,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时,最佳浓度为0.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下载PDF
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
8
作者 张亮光 庞如发 +2 位作者 张龙 邱雯 戚建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35-38,51,共5页
目的探究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右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究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右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行SCBPB时均将L型挡板紧贴于超声探头头端,注药时试验组加压L型挡板,对照组未加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麻痹情况、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30min后,试验组患者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的总麻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时膈肌完全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力呼吸时膈肌部分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但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L型挡板加压行SCBPB能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率,同时加快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恢复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膈肌麻痹 超声
下载PDF
低剂量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洪伟奇 王勰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纳洛酮(Nal)复合罗哌卡因(Rop)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江西凤凰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op组(40例)与Nal+Rop组(40例)。2组... 目的 探讨低剂量纳洛酮(Nal)复合罗哌卡因(Rop)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江西凤凰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肱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op组(40例)与Nal+Rop组(40例)。2组均行超声引导下SCBPB,Rop组采用Rop神经阻滞,Nal+Rop组采用Rop复合Nal神经阻滞,比较2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Nal+Rop组术后6 h、12 h、24 h、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Rop组,Nal+Rop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Rop组,Nal+Rop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R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BPB前(T0)、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时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肱骨骨折患者SCBPB中采用低剂量Nal复合Rop麻醉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延长,减轻疼痛强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纳洛酮 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肢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钟哲 张新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80-83,共4页
分析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时,借助超声引导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确诊医治的40例上肢骨折患者开展分组研究,选取时段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方式实施锁骨... 分析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时,借助超声引导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确诊医治的40例上肢骨折患者开展分组研究,选取时段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麻醉方式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都有20例。 结果 从不同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上,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都要存在更加明显的减少,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在血管神经损伤、穿刺部位血肿、止血带反应、气胸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呈现出大幅降低变化,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呈现出大幅提高变化,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 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在实施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借助超声引导,能够让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全阻滞时间显著减少,控制并发症出现,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术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 阻滞起效时间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丁治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中浓度组(n=30)、高浓度组(n=20)。低浓度组注射0.4%罗哌卡因,中浓度组注射0.5%罗哌卡因,高浓度组注射0.6%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维持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比较,中级度组、高浓度组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中浓度组与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高浓度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起效较快,镇痛维持时间较长,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 镇痛时间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香效明 梁葵娣 +5 位作者 冯书文 杨智学 林有梅 周小敏 邓爱娟 王慧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49-2152,共4页
目的 拟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超... 目的 拟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前20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25 mg/kg,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均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12、48 h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眩晕、高血压、心率增快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眩晕、高血压、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预处理能强化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镇痛药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艾司氯胺酮 预处理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一点法高位臂丛加锁骨上神经阻滞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70例
13
作者 郑志强 陈红英 林玉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 肩部 锁骨 高位 神经阻滞 镇痛不全
下载PDF
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志海 吴雅松 +2 位作者 王小虎 陈再治 熊贤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9-820,共2页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的单靶点注射法被证实为简单、有效。本文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注射法的基础上置入导管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的单靶点注射法被证实为简单、有效。本文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注射法的基础上置入导管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手术后镇痛 上肢 连续臂神经阻滞 锁骨上入路 超声引导 超声技术 定位方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阻滞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亚雯 金晓菲 +1 位作者 朱国汉 金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1期2342-234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阻滞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70例,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阻滞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00%,B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75%,C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500%,均为皮下注射,每组患者90例。对比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效果;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时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分析其对心肌的影响;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组、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13. 19±1. 14) min、(8. 16±0. 91) min、(5. 16±1. 01) min,A组最长; A组、B组、C镇痛维持时间分别为(6. 87±1. 23) h、(8. 97±1. 26) h、(7. 23±1. 05) h,A组最短; A组、B组、C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 46±1. 02) h、(7. 16±0. 93) h、(12. 30±1. 22) h,A组最短。三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C组麻醉效果优率(100. 00%)较B组(88. 89%)和A组(83. 33%)高,C组良率(0. 00%)较B组(11. 11%)和A组(27. 7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给药24 h后,三组患者血清cTnI、CK-MB均显著升高,其中A组最低,之后依次为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其浓度为0. 375%时较合适,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发挥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对心肌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阻滞效果 心肌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逆行锁骨下与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min内每5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锁骨下臂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下载PDF
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夏闵涛 蔡红刚 +1 位作者 王义琛 花磊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围术期不同时段[切皮前(T0)、切皮后(T1)、术中30min(T3)、术后5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T2及T3时段HR、MAP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0.5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h、6h、12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加快麻醉起效时间,且能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双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毅 耿智隆 汪惠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30 m in内评定麻醉效果,以VAS评分≤4分作为麻醉阳... 目的: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30 m in内评定麻醉效果,以VAS评分≤4分作为麻醉阳性(有效)指标。罗哌卡因总量30 m l,初始浓度为0.30%,其后浓度采用双盲根据前一患者的麻醉效果序贯递增或递减,间隔浓度为0.025%。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prob it回归确定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罗哌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95%,95%可信区间为0.276%-0.316%。结论: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阻滞的EC50为0.295%。术中辅助用药可能对其EC50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学文 赵雪君 +1 位作者 王新强 邵益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60-661,共2页
关键词 麻醉方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下载PDF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玮玮 杨云萍 +1 位作者 陈强 郭永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570-1572,共3页
臂丛阻滞主要有4种方法: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在锁骨水平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麻醉全部上肢远端末梢神经,而不需要再单独的进行肌皮神经的阻滞。锁骨上法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它的优点,在锁... 臂丛阻滞主要有4种方法: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在锁骨水平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麻醉全部上肢远端末梢神经,而不需要再单独的进行肌皮神经的阻滞。锁骨上法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它的优点,在锁骨上水平,神经丛是聚在一起的,所以在此用单点法注射就能起到非常快的起效。解剖上来讲,锁骨下法几乎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神经阻滞 锁骨 神经刺激仪 临床效果 腋路臂神经阻滞 引导 腋路神经阻滞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