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文化解读与“锡”人文生态构建——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一
1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1,共5页
古人把"锡"称"贺",形成贺州独特的文化现象,2000多年来,贺州一直与"锡"有不解之缘,是一座因锡得名,因锡而兴的城市。分析"锡"文化内涵,从历史学角度对贺州"锡"文化进行解读,挖掘潇... 古人把"锡"称"贺",形成贺州独特的文化现象,2000多年来,贺州一直与"锡"有不解之缘,是一座因锡得名,因锡而兴的城市。分析"锡"文化内涵,从历史学角度对贺州"锡"文化进行解读,挖掘潇贺古道生态文化,为贺州在新的发展机遇中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州 生态文化
下载PDF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赵立伟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3期40-46,55,124,125,共10页
"迹"在古文字及古隶阶段均从"朿"得声,西汉元成时期开始出现从"亦"的"迹"字,这一更替过程至东汉时期最终完成,语音的发展和形体的演变是促使这一声符替代现象发生完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推断... "迹"在古文字及古隶阶段均从"朿"得声,西汉元成时期开始出现从"亦"的"迹"字,这一更替过程至东汉时期最终完成,语音的发展和形体的演变是促使这一声符替代现象发生完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推断,锡铎旁转的现象在西汉晚期便已存在,并非如学界之前所认为的那样至东汉才开始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替换 铎旁转
下载PDF
谈“陋室铭”
3
作者 王虎 《湘南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的创作主题"作者虽居于隐僻的居室,但希望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早日用世,为国效劳"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 《陋室铭》 和州
下载PDF
“易”字形义的发展变化
4
作者 徐宝贵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27-31,共5页
甲骨文、金文,应从徐中舒说释“赐”,是个会意字,后来简化为“易”。“易”后来引申出交换、改变、替代、移等义。由于引申之义孳乳浸多,并为其所专,为了达到明确词义之目的,人们给“易”增加“金”或“贝”旁,分化出“锡”和“赐”,用... 甲骨文、金文,应从徐中舒说释“赐”,是个会意字,后来简化为“易”。“易”后来引申出交换、改变、替代、移等义。由于引申之义孳乳浸多,并为其所专,为了达到明确词义之目的,人们给“易”增加“金”或“贝”旁,分化出“锡”和“赐”,用它们专门表示“赐予”“赏赐”之义。用于“赏赐”之义的“锡”字,其造字方法跟“赐”是相同的。传世文献中把用为“赐”的“锡”,读为“银铅之间”之“锡”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汉语音义研究的汉字学方法——重读郭锡良先生《汉字知识》及相关论著
5
作者 王立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1,共7页
郭锡良先生是当代老一辈语言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弘扬传统,光大师承,为学界奉献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和实践成果。郭先生不仅在上古音、语法史、词汇训诂方面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而且注重将汉字学原理转化为汉语音义研究的方法,择善而从,科... 郭锡良先生是当代老一辈语言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弘扬传统,光大师承,为学界奉献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和实践成果。郭先生不仅在上古音、语法史、词汇训诂方面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而且注重将汉字学原理转化为汉语音义研究的方法,择善而从,科学运用,在形音义互求方面进行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实践,对推动传统语言学的当代发展发挥了旗帜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学 音义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