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
吴林励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镜像”与“真实”——世纪初“诗歌道德伦理”现象的反思 |
张立群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0 |
|
3
|
王尔德作品中体现的“镜像”理论探析 |
杨霓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0 |
|
4
|
“镜像”理论视域下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意义建构 |
郑敏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5
|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镜像”教学法探寻——设计教学与奥尔夫教法的契合 |
张昊
姚志奇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对照记--论都市书写的“镜像”式观照 |
葛亮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镜像”中的《离婚》——爱姑形象新析及其他 |
章风云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8
|
在“镜像”中深化作品所开掘的主题——《原野》对国民性的批判 |
杨春风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9
|
韦伯恩《弦乐四重奏》Op.28的“镜像”序列运动与结构功能 |
何华茂
|
《音乐探索》
|
2023 |
0 |
|
10
|
EMC为“镜像”增色 |
建军
|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
1998 |
0 |
|
11
|
利用“镜像”技术使闪存单元容量加倍 |
|
《世界电子元器件》
|
2002 |
0 |
|
12
|
扭曲的“镜像”──西方文学中的“悍妇”形象 |
杨莉馨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8 |
12
|
|
13
|
形象建构的“镜像—溢出”效应——论跨文化形象学的认识论原则 |
林曦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4
|
从“自我镜像”看《玉娇梨》的双美追求 |
吴延生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5
|
“镜像”与欲望的女性悲剧 |
陈燕
何姗
|
《时代文学(上半月)》
|
2012 |
0 |
|
16
|
从“镜像”到“心象”的转换——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审美图式的建构 |
宁婷
汪清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7
|
意识形态的“镜像化”:以“一边倒”对外决策为个案的考察 |
张威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比喻的“镜像对称”及语用效果的认知阐释 |
李文莉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9
|
镜像之像——对舒婷《致橡树》的一种解读 |
张华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7 |
2
|
|
20
|
映照犹太传统文化中女性真实处境的一面镜子——对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的“镜像阶段”论解读 |
毕青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