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创作的无意识心理分析——以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中的“阿尼玛”原型为例
1
作者 刘纯成 李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self)、“阿尼玛”(anima)等概念入手,从集体无意识心理学理论视角考察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创作,阐释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无意识心理现象。艺术创作不仅受到艺术家的个体无意识的影响,也受到艺术家集... 本文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self)、“阿尼玛”(anima)等概念入手,从集体无意识心理学理论视角考察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创作,阐释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无意识心理现象。艺术创作不仅受到艺术家的个体无意识的影响,也受到艺术家集体无意识的影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艺术创造力的来源,更是我们共享“艺术”这一概念的前提。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象征,艺术具有的补偿性可以平衡社会意识中的偏见、反常或风险。从心理学视角对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进行理论阐释和艺术批评,有助于深度阐述、揭示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心理学 “自性” “阿尼玛” 女性形象 林风眠
下载PDF
《霸王别姬》中的“阿尼玛”原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丹丹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霸王别姬》描述了主人公程蝶衣在特定的情境下,从小豆子到程蝶衣再到虞姬的身份转化认同过程。程蝶衣心理路程的转变伴随着潜藏于无意识里的"阿尼玛"原型的置换变形,"阿尼玛"原型对程蝶衣身份构建和自我认同直至... 《霸王别姬》描述了主人公程蝶衣在特定的情境下,从小豆子到程蝶衣再到虞姬的身份转化认同过程。程蝶衣心理路程的转变伴随着潜藏于无意识里的"阿尼玛"原型的置换变形,"阿尼玛"原型对程蝶衣身份构建和自我认同直至最终的自我毁灭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蝶衣 “阿尼玛”原型 荣格
下载PDF
“我”的“阿尼玛”原型分析——荣格精神分析理论视阈下的《黑猫》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鹭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93-195,共3页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的男主人公"我"最初品性温厚,由于酗酒逐渐变得残暴,最终成为"杀人犯"。这种恶性转变表面上是由酒精引起,实则是男主角为遮掩人格中的女性气质——"阿尼玛"的...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的男主人公"我"最初品性温厚,由于酗酒逐渐变得残暴,最终成为"杀人犯"。这种恶性转变表面上是由酒精引起,实则是男主角为遮掩人格中的女性气质——"阿尼玛"的结果。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可合理地解释小说中男主人公的病态心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猫》 荣格 “阿尼玛”原型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唐宋词 女性化
下载PDF
拜伦的女性观 被引量:7
5
作者 彭江浩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厌女”传统的继承者。拜伦女性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及周围的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女性观 “阿尼玛”原型 菲勒斯中心
下载PDF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探析“文不必如其人”
6
作者 王君 《南方论刊》 2010年第1期93-94,共2页
"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复杂命题,文不必如道德之人,文也不必如性情之人。作家是具有集体无意识的"集体的人",而不是纯粹的个体。"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使文与人呈现一种互补状态。
关键词 文不必如其人 集体无意识 “阿尼玛” 阿尼姆斯”
下载PDF
浅析《唐璜》中拜伦的人格体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琼琼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0期247-247,共1页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关键词 拜伦 唐璜 “阿尼玛”原型 自由
下载PDF
探寻《红与黑》潜在的心理世界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中锋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37-42,共6页
该论文采用心理学批评方法,即主要运用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等理论,来探寻《红与黑》所隐含的心理世界。这个心理世界由“阿尼玛”原型、“俄底浦斯情结”、“死亡意识”以及作者受压抑的政治情绪所组成。经过分析,最终发现整部作品不过... 该论文采用心理学批评方法,即主要运用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等理论,来探寻《红与黑》所隐含的心理世界。这个心理世界由“阿尼玛”原型、“俄底浦斯情结”、“死亡意识”以及作者受压抑的政治情绪所组成。经过分析,最终发现整部作品不过是作者潜意识的一种升华,是作者全部心理世界的一次呈现,从而揭示出了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玛”原型 “恋母情结” 死亡本能 压抑
下载PDF
论《白鲸》中的海洋象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进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白鲸》是一部意蕴丰富的作品,但是其中的海洋意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和研究。文章旨在对作品中的海洋意象进行多维度解读,联系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将海洋作为象征生机、劫难和再生的基本原型来挖掘其中的深... 《白鲸》是一部意蕴丰富的作品,但是其中的海洋意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和研究。文章旨在对作品中的海洋意象进行多维度解读,联系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将海洋作为象征生机、劫难和再生的基本原型来挖掘其中的深层、变形以及深化原型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原型 “阿尼玛” “那喀索斯” 重生
下载PDF
论顾城悲剧的文学意义
10
作者 黄春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08-110,94,共4页
诗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技艺型”,把诗当作身外之物,用来欣赏和消遣,当然也可用来养家糊口或当作走向仕途的“通行证”,诗与生命本体并无大的相涉,如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外国的荷马、庞德.另一类可称“存在型”,诗就是生命的全... 诗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技艺型”,把诗当作身外之物,用来欣赏和消遣,当然也可用来养家糊口或当作走向仕途的“通行证”,诗与生命本体并无大的相涉,如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外国的荷马、庞德.另一类可称“存在型”,诗就是生命的全部,就是生存的方式,以诗学为主的思辨哲学也就是生存哲学,这一类诗人有中国的屈原、李白,外国的济慈、荷尔德林.我认为顾城很显然属于后一类.诗是顾城的唯一生活方式,唯一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城 悲剧 阴性人格 诺贝尔文学奖 生命本体 生存哲学 “阿尼玛”原型 文学意义 生存的方式 小说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