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Q”再发现:战时语境与民族主义的传播(1931-1936)
1
作者 刘潇雨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7,共9页
本文尝试以战时语境为讨论框架,考察《阿Q正传》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至1936年鲁迅逝世之前的阅读接受历程。作为新文学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因其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揭示,以及前阅读经验的沉淀所关联的传统中国之文化体系,在抗日战争... 本文尝试以战时语境为讨论框架,考察《阿Q正传》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至1936年鲁迅逝世之前的阅读接受历程。作为新文学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因其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揭示,以及前阅读经验的沉淀所关联的传统中国之文化体系,在抗日战争语境中承担了凝聚民族主义情感的象征意涵。舆论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批评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联系起来,发明出标记了战时记忆的词汇“阿Q精神”,则进一步表明文学语言如何内化为中国本土性的政治文化诠释,以一种抵抗式的表达为战时语境中的民族意识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阿q精神” 战时语境 民族主义
下载PDF
“阿Q”的名字
2
作者 史复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中国文艺》 周作人 鲁迅 “阿q” 命名 语文教学 高中 小说 背景知识 教学参考
下载PDF
关于“阿Q”的读音
3
作者 姚甫淞 《阅读与写作》 2006年第9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小说 “阿q” 读音
下载PDF
阿Q的生活原型
4
作者 邵建新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05年第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阿q” 生活原型 鲁迅 小说 高中 语文 阿q正传》
下载PDF
“愚弱”国民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二)
5
作者 任慧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53-54,共2页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遭遇辛亥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关注,与晚清以降倡言革命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民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更始于民国成立后对共和危机渊源以及解决方式的思考。突显"愚弱"国民在革命中的精神状态与创建共和政体...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遭遇辛亥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关注,与晚清以降倡言革命在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民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更始于民国成立后对共和危机渊源以及解决方式的思考。突显"愚弱"国民在革命中的精神状态与创建共和政体的革命精神之"诚"关系,对后者的价值取向的执着,是鲁迅刻画遭遇革命的"愚弱"国民的前提,也是鲁迅"觉悟""新青年"的革命精神之"诚"的"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愚弱国民 “阿q” 革命精神之“诚” 共和危机
下载PDF
阿Q精神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良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阿Q身为奴隶 ,却梦想成为奴役一切人的“人上人”。这是阿Q性格里最根本的、核心的东西 ,他的一切思想行为 ,包括精神胜利法 ,都与此有密切关系。阿Q的基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主义等级制度下 ,自己被人凌虐、被人吃 ,但也要凌虐别人、... 阿Q身为奴隶 ,却梦想成为奴役一切人的“人上人”。这是阿Q性格里最根本的、核心的东西 ,他的一切思想行为 ,包括精神胜利法 ,都与此有密切关系。阿Q的基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主义等级制度下 ,自己被人凌虐、被人吃 ,但也要凌虐别人、吃别人的人际关系的实质。这也是国民性的根本问题。只要封建等级制度的“鬼魂”还存在 ,阿Q就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精神 阿q正传》 “精神胜利法” 封建等级制度
下载PDF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的"阿Q气" 被引量:3
7
作者 漆福刚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 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 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 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 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 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 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 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陈奂生 “精神胜利法” “阿q气”
下载PDF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漆福刚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8-53,共6页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陈奂生 “精神胜利法” “阿q气”
下载PDF
百货业与“阿Q精神”
9
作者 齐鹏 张栒菁 贾梓 《中国商贸》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69,共2页
由于处在危机传导的末端,所以百货业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现出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一面。然而,这场危机远没有结束。
关键词 “阿q精神” 百货业 经济危机 上市公司 百货企业
下载PDF
凸显阿Q精神胜利的麻木心态——论《万影》杂志与张义璋的《阿Q画传》
10
作者 杨剑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2-98,共7页
1937年张义璋连载于《万影》杂志的《阿Q画传》32图,参与了经典小说的阐释与传播。在《阿Q画传》中,张义璋以线描为人物造像,在构图中,他常常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人物,突出人物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另外,他还以阿Q个人特写式的描绘,凸显出阿... 1937年张义璋连载于《万影》杂志的《阿Q画传》32图,参与了经典小说的阐释与传播。在《阿Q画传》中,张义璋以线描为人物造像,在构图中,他常常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人物,突出人物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另外,他还以阿Q个人特写式的描绘,凸显出阿Q精神胜利的麻木心态。与叶浅予插图的《阿Q正传画册》12图相比较,张义璋的《阿Q画传》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构图。虽然张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比较早地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进行了图像阐释,推进了其经典化的进程,从而成为该经典作品图像阐释历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连环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义璋 阿q画传》 《万影》 改编 经典化
下载PDF
反思:拒绝“阿Q精神”
11
作者 何捷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年第3期25-25,24,共2页
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写反思”成了新课改后的新负担。反思的低效性如此明显,究其原因,是“阿Q精神”在作怪。
关键词 “阿q精神” 新课改 低效性 老师
下载PDF
《阿Q正传》:“为人生”的艺术杰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6期12-14,共3页
鲁迅是主张“为人生”而进行文学创作的。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自述里,他讲到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时说: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 鲁迅是主张“为人生”而进行文学创作的。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自述里,他讲到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时说: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并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别号。所以我的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生 阿q正传》 启蒙主义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鲁迅 指导思想 别号 《摩罗诗力说》 “阿q精神”
下载PDF
摒弃“阿Q精神” 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江 《体育教学》 2018年第11期13-14,共2页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哪些因素使得体育教师满足教学现状,不想改变,不愿改变。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阿Q精神"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摒弃"阿Q精神",使体育教师尽快改变奴役性,勇敢、积极投入到...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哪些因素使得体育教师满足教学现状,不想改变,不愿改变。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阿Q精神"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摒弃"阿Q精神",使体育教师尽快改变奴役性,勇敢、积极投入到反省与调整教学行为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摒弃 “阿q精神” 促进 体育教学 质量提升
下载PDF
不妨来点“阿Q精神”
14
作者 汪健戎 兰明权 《四川教育》 2006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精神” 精神胜利法 教学成绩 情绪低落 坎坷 愉快 烦恼 挫折 失望 教育心理学 教师
下载PDF
也谈“阿Q精神”的现实土壤
15
作者 刘兰萍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F06期77-78,共2页
“阿Q精神”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阿q精神” 矛盾 “面子”思想
下载PDF
《阿Q正传》:“为人生”的艺术杰作(下)
16
作者 卢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7期21-25,共5页
阿Q精神胜利法自然不可能是无生而来的。阿Q生活在清朝末年的封建社会,在潜移默化中,他深受封建没落思想的感染和侵蚀。封建社会到了末期,精神胜利已成为一种病态的社会性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 阿q正传》 封建社会 精神胜利法 清朝末年 为人生 心理特征 社会性 鲁迅 辛亥革命 “阿q精神”
下载PDF
也谈“阿Q精神”
17
作者 甘承媛 张鸿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34-38,共5页
一 对《阿Q正传》的研究虽已逾六十余年,但似乎还没有超出二十年代与五十年代的水平,仍徘徊于旧的框架中。有的研究者从机械唯物论入手,对阿Q的阶级属性、革命性以及精神胜利法来源诸问题作单一的社会的历史的阐释,有的试图证明阿Q的精... 一 对《阿Q正传》的研究虽已逾六十余年,但似乎还没有超出二十年代与五十年代的水平,仍徘徊于旧的框架中。有的研究者从机械唯物论入手,对阿Q的阶级属性、革命性以及精神胜利法来源诸问题作单一的社会的历史的阐释,有的试图证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乃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性格,将其归之于“思想类型”;但又未能掘出它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精神” 精神胜利法 认知结构 封建文化 心理防卫 封建传统文化 未庄人 顺化 等级观 《鲁迅全集》
下载PDF
阿Q新传
18
作者 李波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3年第19期94-96,共3页
当王胡、小D都相继挽着新娘的手步人婚姻的的殿堂时,阿Q就开始有点坐立不安了。昔日引以为豪的精神胜利法现在也不能平慰他那颗躁动的心了。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阿q新传” 社会生活 土谷祠 网络
下载PDF
具备些“阿Q精神”
19
作者 赵伟 《中国工商》 2003年第5期180-180,共1页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世界文学之林也占有一席之地,阿Q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 “阿q精神” 心理压力 日本 精神健康
下载PDF
“阿Q精神”也值钱?
20
作者 曹仙源 《人事与人才》 1997年第12期37-37,共2页
顺应物欲横流、钱海泛滥之风,衡量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大抵就只能以值钱不值钱来表示了。诸如“良心多少钱一斤”、“人格值多少钱”之说,便是这类“表示法”。 鲁迅笔下的阿Q作古已半个多世纪,其“精神”却至今仍为不少人所钟情,常常成... 顺应物欲横流、钱海泛滥之风,衡量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大抵就只能以值钱不值钱来表示了。诸如“良心多少钱一斤”、“人格值多少钱”之说,便是这类“表示法”。 鲁迅笔下的阿Q作古已半个多世纪,其“精神”却至今仍为不少人所钟情,常常成为用以平衡心态的本能选择,似有“中兴”之势。学个趋时媚俗,对这种效应就只有用上述议题来示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精神” 表示法 鲁迅 “莫须有” 王梵志 历史意义 重操旧业 财经制度 路路通 报效祖国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