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眸“花街”:上海“流亡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 被引量:14
1
作者 傅葆石 黄锐杰(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香港与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港电影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抗日战争之后,大批上海影人背上了"附逆影人"的罪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流亡香港,对重建战后香港电影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张善琨... 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香港与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港电影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抗日战争之后,大批上海影人背上了"附逆影人"的罪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流亡香港,对重建战后香港电影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张善琨是佼佼者。通过梳理其在香港建立影视帝国的经历,本文试图理解这一沪港纽带在塑造20世纪中国流行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张善琨监制的《花街》,本文探讨,上海"流亡影人"在探讨战争与占领方面给出了另外一种叙事:一种可以称为反向大众的另类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纽带 日占期 “附逆影人” 张善琨 《花街》
下载PDF
政治粉饰物:对《新影坛》的一次解读
2
作者 黄望莉 康春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上海沦陷时期作为日伪"官方"正统宣传工具的《新影坛》杂志,对"国策"电影排斥欧美而鼓吹日伪政治目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作为文化产品或者政治粉饰物,《新影坛》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上海影人复杂生存状况下的"... 上海沦陷时期作为日伪"官方"正统宣传工具的《新影坛》杂志,对"国策"电影排斥欧美而鼓吹日伪政治目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作为文化产品或者政治粉饰物,《新影坛》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上海影人复杂生存状况下的"软性"反抗,以及对电影艺术本体上的一些探讨和推动,这些也部分地为我们解答了战后上海电影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新影坛》也从一个侧面忠实记录了"国策"不得人心而走向失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新坛》 “国策”电 “附逆影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