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画的“随类赋彩”探析
1
作者 夏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8期9-11,共3页
“随类赋彩”作为中国画“六法”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画中“随类赋彩”的设色理念也有所不同。结合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对原始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岩画或中国画设色理念进行探讨... “随类赋彩”作为中国画“六法”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画中“随类赋彩”的设色理念也有所不同。结合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对原始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岩画或中国画设色理念进行探讨,试图揭示设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设色理念 中国画
下载PDF
释“随类赋彩”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随类赋彩"是中国绘画色彩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类,是绘画主体认识客体色彩的行为;赋彩,是绘画主体用色彩创造本体的行为,两者完整地构成了绘画主体行为,从认识色彩到表现色彩的全过程。随、类、赋、彩四字各有其义,对其整体意... "随类赋彩"是中国绘画色彩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类,是绘画主体认识客体色彩的行为;赋彩,是绘画主体用色彩创造本体的行为,两者完整地构成了绘画主体行为,从认识色彩到表现色彩的全过程。随、类、赋、彩四字各有其义,对其整体意义的理解,从行为方式上看,关键在于随、赋二字的解读;从行为目的上看,关键在于类、彩二字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中国画 绘画主体 绘画行为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漫谈“随类赋彩”与柴烧色釉之道
3
作者 罗建斌 罗伟豪 《景德镇陶瓷》 2020年第6期47-48,共2页
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是色彩美学的精髓,本文通过对柴烧色釉彩瓷的色彩美和柴烧色釉的"赋彩"之道的分析,粗略探析了"随类赋彩"思想下的柴烧色釉之道。
关键词 六法论 “随类赋彩” 柴烧颜色釉
下载PDF
论“六法”之“随类赋彩”观念与“理”之关系
4
作者 王赞 《美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4,共5页
长期困扰中国画教学的问题是基础训练问题和如何评价传统中国画的问题。目前,全国所有的美术院校关于中国画人物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选择西方的教学机制,在这一机制的有效培养和运转下,我们所有的人都慢慢地适应以... 长期困扰中国画教学的问题是基础训练问题和如何评价传统中国画的问题。目前,全国所有的美术院校关于中国画人物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选择西方的教学机制,在这一机制的有效培养和运转下,我们所有的人都慢慢地适应以西方“科学”的色彩方法分析色彩变化。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在以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标准来评价中国绘画的,从而客观上存在品评标准的差异所带来的认识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六法” “理” 传统中国画 中国画教学 审美价值标准 西方绘画 变化
原文传递
从“随类赋彩”到“随心赋彩”
5
作者 马军 《国画家》 2007年第6期71-73,共3页
直到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恩斯特·马赫还认为:“大家知道,有些民族,如中国人,整个说来虽然其艺术技巧是发达的,但是.却完全不能画出浓淡参差的色彩,或只能以有缺陷的方式画出这样的色彩。^[1]这明显是西方人对中国传统... 直到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恩斯特·马赫还认为:“大家知道,有些民族,如中国人,整个说来虽然其艺术技巧是发达的,但是.却完全不能画出浓淡参差的色彩,或只能以有缺陷的方式画出这样的色彩。^[1]这明显是西方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极度不理解而形成的偏见。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上古时期就有色彩绚丽的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中国传统绘画 19世纪末 心理学家 艺术技巧 中国绘画 上古时期 奥地利
原文传递
再识“随类赋彩”
6
作者 谭金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第7期131-132,共2页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日“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六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中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和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的。然“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日“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六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中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和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的。然“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图画见闻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六法” 《画品》 理论文章 绘画作品 气韵生动
原文传递
中国画的色彩与印象派色彩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书锐 《美术大观》 2009年第3期55-55,共1页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色彩在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同样都离不开色彩。就拿中国传统绘画色彩来说,就是采用简单的色彩画出丰富的画面。南宋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色彩在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同样都离不开色彩。就拿中国传统绘画色彩来说,就是采用简单的色彩画出丰富的画面。南宋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则。早在南朝谢赫就提出了“六法论”,其中“随类赋彩”就是介绍色彩方面的知识,“随”表现了对象的固有色,即绘画的色彩应按照不同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类赋彩又赋予了新的观念,画家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赋予物象色彩,在适当的场合可以进行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色 中国画 印象派 “随类赋彩” 西方绘画 《画山水序》 中国传统 思想感情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词色彩描写的情感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春艳 《写作》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色彩的情感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创作主体感情色彩的物态化。色彩,就其本身而言,不过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表面形式,只具有物理与化学属性。但是,人们可以赋予色彩以奔流的、跳跃的情感因素,使其“超生为更高的存在”(《欧洲现... 色彩的情感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创作主体感情色彩的物态化。色彩,就其本身而言,不过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表面形式,只具有物理与化学属性。但是,人们可以赋予色彩以奔流的、跳跃的情感因素,使其“超生为更高的存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因此色彩虽然是体现审美价值的感觉要素,但当它形变为特殊的语言符号后,“随类赋彩”己远非它的全部功能。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描写也由“传形”发展到“传神”,由“以色貌色”发展到“因情着色”的高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描写 情感意识 “随类赋彩” 感情色 创作主体 表面形式 情感因素
下载PDF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 被引量:3
9
作者 肖霞 《书画艺术》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色彩观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已经零星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山水画初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色彩观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已经零星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山水画初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对象的类别加以区分性的着色,色彩只是表现形体、物类的一个手段。在“水墨为最上”提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中国传统山水画 “随类赋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工艺美术作品 战国时代 建筑材料
下载PDF
中国画色彩理论与色彩语言的特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申少君 《书画世界》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中国画色彩理论是对中国画的色彩认知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同时也对中国画的色彩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国画色彩理论经过了从"绘事后素"到"随类赋彩"再到水墨转向的过程,具有程式化和类项特征。
关键词 中国画色理论 语言 “绘事后素” “随类赋彩” 水墨转向 程式化 项特征
下载PDF
随类赋彩与意象色彩 被引量:2
11
作者 巫维轩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随类赋彩” 理论 意象 《古画品录》 中国绘画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原文传递
著色于意 随心赋彩--对随类赋彩设色原则的再认识
12
作者 刘树允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83,82,共2页
设色,能补笔墨之不足,达笔墨之用意,显笔墨之妙处。一般认为,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是施色的原则。要深刻地认识中国画的色彩理论,不可把“类”简单地认为是物象固有色,它实乃指物之品性,故画家应著色于意,随心赋彩,才能... 设色,能补笔墨之不足,达笔墨之用意,显笔墨之妙处。一般认为,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是施色的原则。要深刻地认识中国画的色彩理论,不可把“类”简单地认为是物象固有色,它实乃指物之品性,故画家应著色于意,随心赋彩,才能觉悟地创作,而不被色彩表象所迷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设色 再认 理论 笔墨 中国画 固有色
原文传递
中国画的古今观看方式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晖 余雁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画 传统色 观看 “随类赋彩” 工具 圆锥 线条 颜色 五色 物象
下载PDF
读黄喜荣的墨色圣贤图
14
作者 邵大箴 《中国书画》 2010年第3期106-107,共2页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中国画过去被称作“丹青”,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南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也是说明色彩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儒、道、释对“空”、“无”的思辨精神,对中国文...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中国画过去被称作“丹青”,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南朝谢赫在“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也是说明色彩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儒、道、释对“空”、“无”的思辨精神,对中国文化的浸淫,对中国的文人墨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 墨色 “随类赋彩” “丹青” “六法” 思辨精神 中国文化 中国画
下载PDF
师造化 得心源--兼谈我的绘画观(上)
15
作者 解安宁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
关键词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观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六法” 心师造化 姚最
下载PDF
气韵生动
16
作者 刘胜洋 《书画世界》 2014年第4期43-49,3,共7页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画品》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重要的是他提出来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画品》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重要的是他提出来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六法"论更是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临摹)"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而“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中国绘画史 “随类赋彩” “应物象形” 人物特征 著名画家 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
下载PDF
矿物颜色、水与文人水墨花鸟绘画
17
作者 邹孟染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中国画能独立于世界绘画之林发展至今,其与水的渊源至深。唐宋时期,中国花鸟绘画主要以重彩形式出现,画工瑾细,色彩妍丽,由于矿物颜色必须调胶调水加以使用,所以用水作为调和剂的矿物颜色在运用上基本都是以平涂手法出现,即使当... 中国画能独立于世界绘画之林发展至今,其与水的渊源至深。唐宋时期,中国花鸟绘画主要以重彩形式出现,画工瑾细,色彩妍丽,由于矿物颜色必须调胶调水加以使用,所以用水作为调和剂的矿物颜色在运用上基本都是以平涂手法出现,即使当植物颜料的不断加入使用,基于矿物、植物颜色两者不宜相混而赋色的特性,中国绘画的色彩只适宜追求平面效果,在达到“随类赋彩”的某一类的色彩时,建立起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装饰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颜色 矿物 水墨 文人 “随类赋彩” 唐宋时期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传统工笔人物设色在当下的衍变
18
作者 徐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4期27-29,共3页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早独立成科的画种,于湖南长沙发掘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工笔人物画,而后唐朝工笔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随着讲究意趣的文人画的兴起,工笔...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早独立成科的画种,于湖南长沙发掘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工笔人物画,而后唐朝工笔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随着讲究意趣的文人画的兴起,工笔人物画逐渐走向低谷。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近年来,继承了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与时代特征的近代工笔人物画再次兴起,并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以传统工笔画作品的设色为切入点,探讨总结出新时代下工笔人物绘画新的设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设色 “随类赋彩”
下载PDF
高情重彩 重现辉煌——蒋采苹从教50年师生展观后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永年 《美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的重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唐宋以前是中国画的主流。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注重传神和表现生命感的“应物象形”性,二是以书法式线描造型的“骨法用笔”性,三是发挥色彩材质美的“随类赋彩”性。按类的用色,自然也导致了一定的... 中国的重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唐宋以前是中国画的主流。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注重传神和表现生命感的“应物象形”性,二是以书法式线描造型的“骨法用笔”性,三是发挥色彩材质美的“随类赋彩”性。按类的用色,自然也导致了一定的装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工笔重 骨法用笔 中国画 生命感
原文传递
探寻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痕迹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燕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1,共1页
中国画的“山水”不同于西方的“landscape”,对中国人来说,山水画往往只是观看自然的观点的媒介。这种观念内涵丰富的绘画也就有着独特的色彩观:山水画孕育于充满激情、呼唤生命的象征主义色彩观,其后经历了对自然热爱基础上的“... 中国画的“山水”不同于西方的“landscape”,对中国人来说,山水画往往只是观看自然的观点的媒介。这种观念内涵丰富的绘画也就有着独特的色彩观:山水画孕育于充满激情、呼唤生命的象征主义色彩观,其后经历了对自然热爱基础上的“随类赋彩”,青绿山水便是典型,最终归于情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痕迹 “随类赋彩” 象征主义 青绿山水 中国画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