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空猥亵”未成年人刑法规制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健 许业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隔空猥亵”行为隐蔽且持续,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且示范效应明显,容易引起群体效仿。目前,对于“隔空猥亵”行为的规制,学界在其侵害法益、出罪事由以及是否需要规定为具体罪名等方面存在争议。事实上,“隔... “隔空猥亵”行为隐蔽且持续,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且示范效应明显,容易引起群体效仿。目前,对于“隔空猥亵”行为的规制,学界在其侵害法益、出罪事由以及是否需要规定为具体罪名等方面存在争议。事实上,“隔空猥亵”行为已经类型化,可增添网络实名认证来锁定隔空犯罪主体,并对不同行为进行分类以准确确定罪行,配置刑罚。针对现行刑法不能完全规制的元宇宙“性侵”行为,刑法需要增设“网络性侵罪”,规制包括“隔空猥亵”在内的利用网络和现代科技进行的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空猥亵” 猥亵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法益 未成年人保护 元宇宙“性侵”
下载PDF
“隔空猥亵”案件的司法证明与社会治理研究
2
作者 李建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隔空猥亵”是传统猥亵犯罪行为在网络环境中的新发展样态,其以儿童为侵害对象,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当前,关于“隔空猥亵”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为定性和量刑方面,对于动态的司法追诉实践关注较少。针对“隔空猥亵”面临的“证明难”问... “隔空猥亵”是传统猥亵犯罪行为在网络环境中的新发展样态,其以儿童为侵害对象,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当前,关于“隔空猥亵”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为定性和量刑方面,对于动态的司法追诉实践关注较少。针对“隔空猥亵”面临的“证明难”问题,需要不断拓展研究空间,优化证据结构,加强对涉案犯罪嫌疑人全方位和立体式的调查,适用综合型证明模式,实现证明突破。“隔空猥亵”案件治理一要坚持系统思维,拓展治理视野,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犯罪诱因,调动和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环境营造和未成年人保护活动,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二要通过技术赋能加强执法机关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提高关键证据提取和固定水平,进一步提升“隔空猥亵”案件治理效果,实现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空猥亵” 未成年人保护 证据审查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网络“隔空猥亵”儿童犯罪嫌疑人讯问对策研究
3
作者 罗颂帅 王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16期40-42,共3页
网络“隔空猥亵”儿童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导致犯罪嫌疑人供述成为案件侦破和定罪量刑的重要证据。面对证据缺失、犯罪嫌疑人口供反复的困境,侦查人员应当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测谎技术印证犯罪嫌疑人供述,通过模糊语言和情感攻击突破犯罪嫌... 网络“隔空猥亵”儿童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导致犯罪嫌疑人供述成为案件侦破和定罪量刑的重要证据。面对证据缺失、犯罪嫌疑人口供反复的困境,侦查人员应当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测谎技术印证犯罪嫌疑人供述,通过模糊语言和情感攻击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进行有效讯问,成功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隔空猥亵” 儿童权益 犯罪嫌疑人
下载PDF
特殊职责人员“隔空猥亵”未成年人入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孝舜 沈澄 沈勐儿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特殊职责人员并未实施显现于外的强制手段,通过网络隔空向未成年人发送淫秽信息、视频露阴和强制虚拟文爱的行为应构成强制猥亵罪。其中“强制”为心理强制,即特殊职责人员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使未成年被害人受其心理强制而陷入不敢反抗... 特殊职责人员并未实施显现于外的强制手段,通过网络隔空向未成年人发送淫秽信息、视频露阴和强制虚拟文爱的行为应构成强制猥亵罪。其中“强制”为心理强制,即特殊职责人员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使未成年被害人受其心理强制而陷入不敢反抗的强制状态。发送淫秽信息、视频露阴和强制虚拟文爱等行为在形式上均符合强制猥亵罪的实行行为,在综合考察其法益侵害性和处罚必要性后应认定为强制猥亵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 “隔空猥亵” 心理强制 强制猥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