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诠赋与宗经:扬雄悔赋批评下的“三步通经”思想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安生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2期58-72,共1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二等(2020M68016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学术史对"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诠解的逻辑前提不是基于"雕虫篆刻"而是基于"雕虫篆刻"的喻指对象——词章,从而遮蔽了其作为本体自在的能指语向——"小学"与辞赋之间存在着的"语言—文学"发生机制之渊源关系。立足语言分级体系,"雕虫篆刻"、"辞赋"与"诗教"分别代表"字"、"文"与"义","雕虫篆刻"与"小学"构成能指语义层,"辞赋"与"诗教"则构成所指语义层。作为回顾式的学术批评,与其说扬雄"童子雕虫篆刻"以"献赋"与"壮夫不为"而"悔赋"呈示出赋学批评思想的矛盾纠葛,毋宁说扬雄将个体为学之渐进深入寓于齿序之少长变化中。由童子"小学"之学(学言),渐入辞章之文(尚文),后根柢在弘道之儒业(立言),应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完整的三个阶段。倘就汉赋的语言发生机制夷考其内涵宏旨,要在扬雄对辞赋与小学关系的体认以及后期"文统"、"言统"纠葛下的思想转向。
-
关键词
扬雄
“雕虫篆刻
壮夫不为”
小学
赋学批评
-
Keywords
Yang Xiong
“in the prime of life,the carving is not carved”
the phonology
literary criticism of Fu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