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之管窥——由李白号“青莲居士”谈起
1
作者 吕彦舒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期6-7,共2页
本文以李白号“青莲居士”为楔子,通过“青莲”在儒、道、佛三教中的特殊寓意,阐释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展现李白多元文化思想中的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高贵情怀与文化人格。
关键词 李白 “青莲居士”“三教调和”
下载PDF
在调和与融通之间:唐宋变迁视野下的三教互动 被引量:1
2
作者 虞云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直至中唐以前,佛教与道教虽曾各倡调和之论,历朝君主也有调和之举,但都是对三者关系的外在安顿,儒佛道之间真正融通并未措手。大约中唐前后,佛教完成了中国化进程,道教尽展本土宗教的全部特色。儒学也自觉危机,遂由韩愈肇其始,而由宋代... 直至中唐以前,佛教与道教虽曾各倡调和之论,历朝君主也有调和之举,但都是对三者关系的外在安顿,儒佛道之间真正融通并未措手。大约中唐前后,佛教完成了中国化进程,道教尽展本土宗教的全部特色。儒学也自觉危机,遂由韩愈肇其始,而由宋代理学家最终毕其功,融汇佛道的合理精髓,再构宋学的思想体系,最终夺回三教关系的话语主权。在此过程中,佛道两家进一步将儒学价值观自觉纳入教义,主动向儒家靠拢。而宋代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尽管个人在崇道好佛上各有轩轾,却始终以调和三教为基本国策,但仍有值得抉发的历史细节,勾划出统治者从三教调和的外在安顿向三教融通的格局砥定的政策走向。这些变化与互动,构成了思想领域中唐宋变革的一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变革 三教调和 三教融通 文化格局 儒学主导权
下载PDF
唐代湖湘诗人与“三教调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唐代思想开放,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成为时代精神生活的一大特点。以李群玉、齐己、胡曾为代表的唐代湖湘诗人出入于三教之间,与三教人士交游唱和,他们不仅兼怀儒家入世情怀与佛、道出世思想,而且也加入到了唐代"三教调和"的... 唐代思想开放,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成为时代精神生活的一大特点。以李群玉、齐己、胡曾为代表的唐代湖湘诗人出入于三教之间,与三教人士交游唱和,他们不仅兼怀儒家入世情怀与佛、道出世思想,而且也加入到了唐代"三教调和"的大合唱中,其诗作富于佛、道哲理意趣。由于湖湘诗人身处山水风貌殊异的湖湘大地,承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传统,其诗歌创作在"三教调和"之外,又别具一种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调和 唐代 湖湘诗人
下载PDF
宋元时期的三教调和论 被引量:7
4
作者 彭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71,共7页
宋元时期,是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理学家们尽管从佛教、道教中吸收了许多思想资料,但却大都对佛教、道教采取排斥态度。在他们的带动下,思想领域形成了一股排斥佛、道的潮流。与此同时,又存在与之相反的公开主张调和三教的思潮。... 宋元时期,是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理学家们尽管从佛教、道教中吸收了许多思想资料,但却大都对佛教、道教采取排斥态度。在他们的带动下,思想领域形成了一股排斥佛、道的潮流。与此同时,又存在与之相反的公开主张调和三教的思潮。本文拟对宋元时期三教调和思想略作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调和 宋元时期 调和 三教同源 佛教 同归于善 道教 三教合一 《中说》 宋孝宗
下载PDF
金代新道教與佛教——從三教調和思想來看
5
作者 胡景南(譯)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74-195,432,共23页
三教調和思想一般被認爲是北宋初期之後中國宗教和思想界的大趨勢。但歷史上真實的思想趨勢能否被這些詞語簡單地一語概括,作者抱有疑問。本文以金代新道教和佛教,主要是全真教和禪宗爲例,基於大量原始文獻和前人成果,對此進行了探討。... 三教調和思想一般被認爲是北宋初期之後中國宗教和思想界的大趨勢。但歷史上真實的思想趨勢能否被這些詞語簡單地一語概括,作者抱有疑問。本文以金代新道教和佛教,主要是全真教和禪宗爲例,基於大量原始文獻和前人成果,對此進行了探討。雖然二者都有三教調和傾向,但與全真教平等對待三教不同,禪宗以自身爲絶對融攝其餘二教。在此基礎上,本文指出對歷史上三教調和思想趨勢,仍須要進一步深入細緻地展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調和 全真教 禪宗 王重陽 《立教十五論》
下载PDF
白居易的居士情怀
6
作者 赵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86-87,共2页
白居易的居士情怀并不是纯粹佛教的,而是表现调和三教,以儒立 身,以释治心,道佛互参而形成的一种知足常乐,追求恬淡适意生活的人生哲学。 这与唐代儒释道三教调和的潮流有很大关系。白居易为后世封建知识分子开辟 了一个新的精神... 白居易的居士情怀并不是纯粹佛教的,而是表现调和三教,以儒立 身,以释治心,道佛互参而形成的一种知足常乐,追求恬淡适意生活的人生哲学。 这与唐代儒释道三教调和的潮流有很大关系。白居易为后世封建知识分子开辟 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居士情怀 三教调和 人生哲学
下载PDF
唐诗的繁荣与佛学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林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2-76,共5页
唐代开国一百多年政治开明安定,国力强盛,使知识分子普遍有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这种时代思潮形成为盛唐诗歌明朗的基调和乐观的情绪。而唐代音韵学的发展,音乐的繁荣,使唐诗在艺术上臻于完美。佛教思想对唐诗的发展也产生了... 唐代开国一百多年政治开明安定,国力强盛,使知识分子普遍有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这种时代思潮形成为盛唐诗歌明朗的基调和乐观的情绪。而唐代音韵学的发展,音乐的繁荣,使唐诗在艺术上臻于完美。佛教思想对唐诗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佛学思想 唐诗 《乐府诗集》 佛教思想 三教调和 时代思潮 《论语》 知识分子 李商隐
下载PDF
从白居易诗歌看其思想的多元构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小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5-57,共3页
白居易作为中唐的伟大诗人,他的思想和人格素质的铸成,受着多方面的影响。透过白居易创作的诗歌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他调和儒、释、道三教,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偏重:以儒立身,以释治心,释道互参而形成一种知足常乐、追求恬淡适意... 白居易作为中唐的伟大诗人,他的思想和人格素质的铸成,受着多方面的影响。透过白居易创作的诗歌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他调和儒、释、道三教,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偏重:以儒立身,以释治心,释道互参而形成一种知足常乐、追求恬淡适意生活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诗歌 三教调和 多元思想
下载PDF
关于孤云崔致远的儒、佛、道思想─—朝鲜思想史散论(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沛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87-93,共7页
关于孤云崔致远的儒、佛、道思想─—朝鲜思想史散论(三)刘沛霖“一身遭遇,万里光辉”─—崔致远的生平朝鲜新罗王朝(A.D.2─935)末期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大文豪崔致远,字孤云(或海云、海夫、弘云),庆州沙梁部人①,... 关于孤云崔致远的儒、佛、道思想─—朝鲜思想史散论(三)刘沛霖“一身遭遇,万里光辉”─—崔致远的生平朝鲜新罗王朝(A.D.2─935)末期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大文豪崔致远,字孤云(或海云、海夫、弘云),庆州沙梁部人①,生于新罗第47代国王宪安王元年(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思想史 道教 佛教 三教调和 新罗 道德经 儒学 宗教思想 《三国史记》
下载PDF
论空海大师对传播炎黄文化的伟大贡献
10
作者 陈品全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2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炎黄文化 空海 教育思想 日本文化 真言宗 《篆隶万象名义》 《论语》 王昌龄 三教调和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苏辙与佛教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煜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1,共5页
北宋文人苏辙,一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他早年对待佛教的态度,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欣赏的话,那么中年由于新旧党争,二度贬谪,佛教便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支柱。晚年苏辙退居颖上,著书立说,三教调和的思想更加明显。所著《老... 北宋文人苏辙,一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他早年对待佛教的态度,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欣赏的话,那么中年由于新旧党争,二度贬谪,佛教便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支柱。晚年苏辙退居颖上,著书立说,三教调和的思想更加明显。所著《老子解》,宣扬“复性”论,融通儒、释、道。所有这些,在他的诗文中也都有所反映。他的佛教信仰,综合了文化、宗教、哲学、实践多个层面,而这一切,又和他一生的遭际、交游、个性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佛教 三教调和 复性
原文传递
融贯博通,会归于道——从虞集思想看元代理学的走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方鹿 《哲学门》 CSSCI 2010年第2期101-119,共19页
虞集学术思想的特色是融贯博通,会归于道,不重区别对待,无门户之见。体现了元代理学的走向。这表现在他继承和发扬理学道统论,以朱熹为宗,崇道宗朱,表彰和传播理学;提出经著圣人之心,载圣人之道的思想,既重“四书”,又重视“五经”,通... 虞集学术思想的特色是融贯博通,会归于道,不重区别对待,无门户之见。体现了元代理学的走向。这表现在他继承和发扬理学道统论,以朱熹为宗,崇道宗朱,表彰和传播理学;提出经著圣人之心,载圣人之道的思想,既重“四书”,又重视“五经”,通经的目的是为了求经典中的道;虞集不囿于朱陆之争,调和朱陆,而对心学较为重视,预示着学术发展的趋向;主张融通三教,兼取诸家,“博涉于百氏”,对宋元以来流行的各家各派的学说加以综合、总结,体现了元代学术所具有的融通、包容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崇道宗朱 调和朱陆 融通三教 兼取诸家
原文传递
景教在中国的兴亡
13
《中国宗教》 1996年第3期44-45,共2页
景教在中国的兴亡景教是基督教(广义的)最早传入中国的一个支派。它以"聂斯脱利"(Nestorians,叙利亚人,428年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命名。在唐代传入中国后,唐人称之为来自大秦国的"景教"。兴盛200余年后,荡绝... 景教在中国的兴亡景教是基督教(广义的)最早传入中国的一个支派。它以"聂斯脱利"(Nestorians,叙利亚人,428年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命名。在唐代传入中国后,唐人称之为来自大秦国的"景教"。兴盛200余年后,荡绝中原。直至1625年(明代天启五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最早传入中国 基督教 叙利亚人 宗教政策 西方教会 武则天称帝 三教调和 景教文献 古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