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平原:“非意识形态化”文学研究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晓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5-29,共5页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回到文学本身,对其中具有史意的、诗性的存在,作实证式的客观化的归纳论析,还原并凸现文学史存在中的某种本真。学者陈平原的独特大约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非意识形态” 小说 散文 实证研究
下载PDF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博弈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共6页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紧张对弈局面,博弈的主要哲学聚焦点在科学性、历史观、人性论、价值观、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属性等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贯穿"...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紧张对弈局面,博弈的主要哲学聚焦点在科学性、历史观、人性论、价值观、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属性等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贯穿"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博弈关系的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处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应从正确把握"主旋律"和"多种声音"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关系、正确协调先进性和大众性的关系、正确研判当前社会矛盾和时代变革的关系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 主流意识形态 博弈 哲学意蕴
下载PDF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问题研究述评
3
作者 李辽宁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8,共3页
"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想起源很早,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则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形成的。虽然"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从一开始就受到批判,但一直顽强地存在着,并随着时代发展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来。从表面上看,"非... "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想起源很早,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则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形成的。虽然"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从一开始就受到批判,但一直顽强地存在着,并随着时代发展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来。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张价值中立,企图超越意识形态,但其本质在于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 价值中立 述评
下载PDF
改革开放“非意识形态化”之误读及其辩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4
作者 李东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63,共6页
改革开放之重要性与正确性已不言自明。但自改革开放伊始,国内外便存在对改革开放"非意识形态化"之四重误读,即"历史误读""性质误读""文本误读""问题误读"等。这些误读,不同程度消... 改革开放之重要性与正确性已不言自明。但自改革开放伊始,国内外便存在对改革开放"非意识形态化"之四重误读,即"历史误读""性质误读""文本误读""问题误读"等。这些误读,不同程度消解改革开放共识,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梳理和探讨这些误读,对其进行学术批判,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改革开放观,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警惕和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积极应对新时代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非意识形态化” 误读 意识形态工作
下载PDF
从“非意识形态化”到“再意识形态化”——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剖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贵平 《探索与争鸣》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E·希尔斯在1955年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为滥觞。D·贝尔和S·利普塞特在1960年分别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论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和《政治的人:政治的社会基... “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E·希尔斯在1955年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为滥觞。D·贝尔和S·利普塞特在1960年分别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论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和《政治的人:政治的社会基础》,这两本书都认为当今意识形态的衰落与枯竭,到了终结的时刻了。西方许多社会学家、特别是美国社会学家通过历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大力宣传“非意识形态化”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成为整个意识形态潮流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化” “再意识形态化” 西方国家 意识形态理论 种族歧视 科学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