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争光前期小说的“非文化”特征
1
作者 王昌忠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4-30,共7页
杨争光其前期创作的一系列乡土和民间题材小说作品,强有力地牵动了评论家的批评视线和读者的阅读视线,小说被认为"融入自己的思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明显地体现出"非文化"特征:以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为表现对象... 杨争光其前期创作的一系列乡土和民间题材小说作品,强有力地牵动了评论家的批评视线和读者的阅读视线,小说被认为"融入自己的思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明显地体现出"非文化"特征:以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为表现对象的小说,表现出的却是"非文化"特征。具体来说,小说通过作家创作的"非文化"立场、人性呈现的"非文化"指涉、悲剧色彩的"非文化"意蕴等,呈现出"非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化” 创作立场 人性指涉 悲剧色彩
下载PDF
中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刘金霞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5期61-6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在中职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中职学校要以思想转变为先导,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在中职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中职学校要以思想转变为先导,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技能大赛为激励,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时代发展为依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为非遗传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以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建设 创新意识 人才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9期65-68,共4页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0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0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民族文化传承 旅游资源开发
下载PDF
抵御“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李 《政工学刊》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指与时代主旋律背道而驰的,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的消极、颓废的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着重渲染色欲而不是爱情,容易使人产生性困惑,甚至导致性犯罪的黄色文化;二是表达孤独... “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指与时代主旋律背道而驰的,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的消极、颓废的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着重渲染色欲而不是爱情,容易使人产生性困惑,甚至导致性犯罪的黄色文化;二是表达孤独、被误解、迷惘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 消极影响 “黄色文化”“灰色文化” “黑色文化” 官兵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军事 文化管理
下载PDF
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景观空间体系”构建的规划探索--以汤阴老城更新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刚 马丽丽 杨超 《城乡规划》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非历史文化名城"类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盲点,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快速建设的进程中面临消失殆尽的危险,建立以文化传承为出发点的城市更新模式与相应的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汤阴老城更... "非历史文化名城"类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盲点,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快速建设的进程中面临消失殆尽的危险,建立以文化传承为出发点的城市更新模式与相应的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汤阴老城更新详细城市设计为例,提出"文化景观空间体系"的概念,突出总体控制与居民自组织更新相结合的渐进式更新方式,从规划到实施管理进行全周期的一体化设计,并在具体的技术细节方面进行迭代创新,以实现汤阴老城历史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关怀的三重目标。同时,期待为同类型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历史文化名城”类历史城区 渐进式更新 文化景观空间体系 汤阴老城
下载PDF
“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量:3
6
作者 刁艳红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5-116,共2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正面临着多种"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如何突出重围、正本清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应...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正面临着多种"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如何突出重围、正本清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非主流”文化
下载PDF
对保护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以公安“地花鼓”进入高校舞蹈课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小燕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失传,本文从可行性分析、具体实施方案、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论证公安"地花鼓"可以通过引入高校舞蹈课堂加以保存,以期非&q...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失传,本文从可行性分析、具体实施方案、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论证公安"地花鼓"可以通过引入高校舞蹈课堂加以保存,以期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安“地花鼓” 高校舞蹈课
下载PDF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裴秀颖 《职业技术》 2009年第10期54-54,共1页
当今社会"非主流"文化思潮影响无处不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这个课题是教育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需要,也是设计类教学发展的需要,它可以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使教育者正视变化,主动... 当今社会"非主流"文化思潮影响无处不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这个课题是教育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需要,也是设计类教学发展的需要,它可以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使教育者正视变化,主动做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 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教育 影响
下载PDF
常态化防疫阶段校园“非接触式”文化培育研究
9
作者 迟蕊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持久战。高校校园是来自全国各地大规模人群聚集的重要场所之一,因而高校校园的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绷紧高校疫情防控这根弦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和...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持久战。高校校园是来自全国各地大规模人群聚集的重要场所之一,因而高校校园的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绷紧高校疫情防控这根弦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非接触”逐渐演变成为大学生复学后日常的一种学习和生活方式。校园“非接触式”文化培育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即分别从思想引导和环境塑造两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常态化 高校校园 “非接触式”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冬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与博物馆关系密切,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博物馆具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优势,应很好地利用博物馆的优势为保存文化多样性做贡献。
关键词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动
下载PDF
“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观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先玲 章岑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6期92-93,共2页
本文首先界定了目前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观,认为其具备泛化、感性化、陌生化和世俗化四个特征。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 审美特征 美育
下载PDF
织造城市:“非历史文化名城”型的老城更新——以汤阴老城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8,共6页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由于缺乏法定保护,传统特色逐渐丧失甚至消亡,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汤阴老城为例,针对"非历史文化名城"型的老城更新,从多个层面提出系统化的更新方法和设计策略,并总结...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由于缺乏法定保护,传统特色逐渐丧失甚至消亡,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汤阴老城为例,针对"非历史文化名城"型的老城更新,从多个层面提出系统化的更新方法和设计策略,并总结出兼具创新特色与普适价值的三种模式,以期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 更新 系统化 汤阴
下载PDF
文化景观空间体系——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以汤阴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92,共12页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是我国历史城镇的普遍样态,汤阴老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究隐于其后的价值内涵并从存在论的哲学层面予以根本性阐释,指引出一种适宜于“非历史文化名...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是我国历史城镇的普遍样态,汤阴老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究隐于其后的价值内涵并从存在论的哲学层面予以根本性阐释,指引出一种适宜于“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更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即文化景观空间体系。其意义有二:一是创建起老城遗存的整体价值范式与空间发展模式,在通达更为宏观的“大文脉”价值伦理的同时,揭示出一种深度融合遗产、人、社区、产业和城市的普适性构造机理;二是紧密结合实践,探索出此类老城更新城市设计的系统方法;其理论框架的开放性与指导实践的具体性有益于补充和完善我国历史城区空间规划体系中缺失的部分、延伸有机更新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性 复杂性 文化景观空间体系 “大文脉”价值伦理 汤阴
下载PDF
“非主流”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燕美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14,共2页
"非主流"文化是青少年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以非积极元素为主的"非主流"文化在青少年的推崇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少年狂热追求&... "非主流"文化是青少年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以非积极元素为主的"非主流"文化在青少年的推崇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少年狂热追求"非主流",有其心理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负起共同的责任,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主流”文化 德育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寅歌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9-41,共3页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因城镇化建设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重视、保护观念的陈旧,导致洛阳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应探索非物质文化遗...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因城镇化建设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重视、保护观念的陈旧,导致洛阳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应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洛阳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式
下载PDF
“非历史文化名城”中老城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16
作者 刘玲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7期166-168,共3页
本文以探讨“非历史文化名城”中老城公园的文化传承和设计实践为目的,以汤阴县老城区城南森林公园为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下结合老城区公园所必需的实际功能,提出该公园的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设计策略,并指导其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本文以探讨“非历史文化名城”中老城公园的文化传承和设计实践为目的,以汤阴县老城区城南森林公园为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下结合老城区公园所必需的实际功能,提出该公园的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设计策略,并指导其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文化展示区中将汤阴“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予以展示,在其他分区中设计符合老城区市民所需的功能,为同类型城市老城区公园绿地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历史文化名城” 老城区 公园绿地 汤阴
下载PDF
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为主要案例
17
作者 杨利慧 丁红美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3,153,154,共16页
自非遗概念正式进入中国社会和学界视野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学者们的研究已几乎涵盖所有的非遗领域,体现出以“保护实践”为出发点的特殊性,形成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非遗学术共同体”。整体言之,这些探讨主要涉及五大方面的话题:对非遗... 自非遗概念正式进入中国社会和学界视野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学者们的研究已几乎涵盖所有的非遗领域,体现出以“保护实践”为出发点的特殊性,形成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非遗学术共同体”。整体言之,这些探讨主要涉及五大方面的话题:对非遗保护工程的缘起、意义、机制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厘清和本土化阐释;对非遗保护对象及其传承规律的研讨;对保护主体的深究;对非遗资源转化发展的探索;对非遗语境下学科建设的省思。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装备、前行的路径与方法,以及规避风险、减少失误的警示器,也为在全球性框架中理解非遗保护在不同缔约国中的实践与意义,提供了重要而特殊的视角。不过其中也存在深度研究缺乏、研究不均衡以及分类体系相抵牾等问题,亟待未来予以修正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研究 中国遗保护20周年 学术史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
原文传递
从维柯到康德:前马克思时期的文化哲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力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134,共13页
文化哲学发轫于18世纪,首推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质疑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时,维柯在《新科学》用"人类的形而上学"或者"人类心智上的形而上学"概念,以对抗科学理性的形而上学,创立了事实上的文化哲学。此后的康德认... 文化哲学发轫于18世纪,首推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质疑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时,维柯在《新科学》用"人类的形而上学"或者"人类心智上的形而上学"概念,以对抗科学理性的形而上学,创立了事实上的文化哲学。此后的康德认为,理性胜利的思想要远远高于只关心人的自然生存的本能。自然本身不包含人类事业的理性构造,达不到真正的"人"的目的。使人从自然物过渡为一个理性物的中介就是文化。康德关于文化的思考是从自然与社会之关系着眼的。康德的文化哲学理念是以人的社会性(类特性)为中心的。18世纪是"文化史观"的世纪,马克思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新世界观的基础上批判地接受文化过程对人的形成意义,以及如何使之更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人类的形而上学” 康德 文化“非社会的社会性”
下载PDF
西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急迫性和艰巨性及其对策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志群 《西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2期13-29,共17页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个性,以及如何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协调并存,已成为全球性的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个性,以及如何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协调并存,已成为全球性的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是现代化发展推动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 重要性 急迫性 艰巨性 “非物质与口头文化遗产”
下载PDF
Research o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Famous Tea in Hubei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2 位作者 熊晚珍 王树婷 钟学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502-506,536,共6页
In the study, analysis was made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famous teas in Hubei Province. In addition, 8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 In the study, analysis was made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famous teas in Hubei Province. In addition, 8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bei Provi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