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理论下上海文化记忆机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中华 焦基鹏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场景理论认为城市休闲娱乐设施与市民活动会形成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都市场景,能够吸引不同的创意阶层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重塑后工业城市经济新增长。场景理论从消费者视角,把后工业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归结为不同文化艺术活动... 场景理论认为城市休闲娱乐设施与市民活动会形成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都市场景,能够吸引不同的创意阶层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重塑后工业城市经济新增长。场景理论从消费者视角,把后工业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归结为不同文化艺术活动和消费实践场景所蕴含的特定文化价值取向,可为上海文化记忆机构“非遗+旅游”在不同场景间的融合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范式。将场景理论文化价值取向的3个主维度和15个次维度重新进行分类组合,探索各文化记忆机构的协同发展创新路径,可实现上海城市文化记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申城正在探索的城乡空间再造、公共政策制定与解析海派非遗DNA密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非遗+旅游” 上海文化记忆机构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鄂西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小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65-68,共4页
文旅融合为“非遗+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和广阔的实践空间。鄂西南民族地区作为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板块,为文旅融合发展积淀了丰厚的非遗资源。为更好地促进非遗创新式保护与传承,这一地区秉持“见人... 文旅融合为“非遗+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和广阔的实践空间。鄂西南民族地区作为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板块,为文旅融合发展积淀了丰厚的非遗资源。为更好地促进非遗创新式保护与传承,这一地区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探索出了在地化和跨地化“非遗+旅游”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旅游” 实践策略
下载PDF
焦作非遗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3
作者 刘红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38-40,共3页
文旅深度融合为焦作非遗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焦作“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旅游开发价值高。但,焦作非遗存在与旅游业融合力度不够、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 文旅深度融合为焦作非遗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焦作“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旅游开发价值高。但,焦作非遗存在与旅游业融合力度不够、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缺乏、非遗旅游开发人才缺乏等问题。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焦作非遗旅游开发的路径是“四进一加”,“四进”即非遗进餐厅、进景区、进课堂、进庙会。“一加”即非遗+文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 深度融合 焦作 “非遗旅游开发 路径
下载PDF
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非遗”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径菠 唐乘花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2-76,共5页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消费需求明显增多,“非遗”+旅游成为了人们首选的消费形式。在“非遗”旅游开发中融入文化创意理念,将现代价值元素与传统“非遗”相嫁接,为游客提供更鲜活的旅游体验;基于多...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消费需求明显增多,“非遗”+旅游成为了人们首选的消费形式。在“非遗”旅游开发中融入文化创意理念,将现代价值元素与传统“非遗”相嫁接,为游客提供更鲜活的旅游体验;基于多维感官体验设计“非遗”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消费;加强文旅综合开发,提高旅游市场价值和品质,从而有效提升游客“非遗”旅游体验感,满足人们对“非遗”旅游的文化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 体验感
下载PDF
地方高校促进民族地区“非遗+旅游”的产学研协同之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锋 宁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0-85,共6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机遇,“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在区域位置、目标定位、地方合作等方...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机遇,“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在区域位置、目标定位、地方合作等方面更贴近乡村,对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民族地区 “非遗+旅游” 产学研协同
下载PDF
基于数字平台的“非遗”旅游资源化创新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航 《艺海》 2019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的融合发展理念,为下一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能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提升湖南"非遗"旅游知名度,打造湖南经济新增长点,搭建数... 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的融合发展理念,为下一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能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提升湖南"非遗"旅游知名度,打造湖南经济新增长点,搭建数字化平台可作为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非遗旅游资源化创新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7
作者 葛江徽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创新。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阐述“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创新。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阐述“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出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如开发民间文学类、艺术表演类、传统医药类和工艺美术类研学产品,从而推动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研学旅游 产品开发 江苏
下载PDF
乡村“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莫愁村为例
8
作者 夏芳 《旅游与摄影》 2023年第22期22-24,共3页
乡村“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将乡村非遗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增长... 乡村“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将乡村非遗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文章以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村为例,探讨了乡村“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莫愁村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莫愁村“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提出了平衡旅游开发与非遗传承、加强非遗资源保护、提升乡村资源整合能力、重视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和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等创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非遗+旅游” 产业融合 莫愁村
原文传递
生活美学视域下“非遗+旅游”模式开发研究——以洛阳市栾川县为例
9
作者 陶寅 卢雪纯 《旅游与摄影》 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
生活美学作为当今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在非遗和旅游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非遗+旅游”模式开发中重要的美学指导。以生活美学唤醒根植在人民心中的文化基因与审美感受,对“非遗+旅游”模式开发与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洛阳市栾... 生活美学作为当今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在非遗和旅游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非遗+旅游”模式开发中重要的美学指导。以生活美学唤醒根植在人民心中的文化基因与审美感受,对“非遗+旅游”模式开发与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洛阳市栾川县作为河南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县,打造了重渡沟农耕村、鸡冠洞景区、陶湾镇“非遗会客厅”三个重点文旅项目,将非遗文化和日常审美体验相融合,为“非遗+旅游”模式开发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非遗+旅游” 栾川县
原文传递
On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10
作者 Jishu Shao Wei Zha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9期57-59,共3页
How to conserve and develop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both tourism industry and academic research area. In the past, argument of confli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intangible ... How to conserve and develop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both tourism industry and academic research area. In the past, argument of confli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prevailed, however,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now question i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lu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beneficial to both with the appropriate and modest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n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 and at last it gives some advice on integrative adoption of those development modes after the thorough comparison of the seven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mode
下载PDF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萍 《旅游与摄影》 2020年第7期48-50,共3页
文章概述云南滇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情况及文化旅游现状,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议。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集地方地理文化、人文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医学文化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旅游,两者相辅相... 文章概述云南滇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情况及文化旅游现状,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议。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集地方地理文化、人文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医学文化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旅游,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密不可分。非遗融入旅游,对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滇西环线旅游 “非遗+旅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