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项目转化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罗莎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8期249-252,共4页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非遗”项目是民族文化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美术教育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此背景下,全...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非遗”项目是民族文化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美术教育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积极开发“非遗+学科”的特色校本课程,充分挖掘“美育+学科”育人新路径。“非遗”项目与美术课程融合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探索“非遗”项目向美术课程资源转化的路径,有助于实现“非遗”项目与校园美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基于此背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非遗”项目、美术课程资源和美术课程这三者间的关系,从“非遗”项目的价值、地方初中生的美术水平以及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入手,分析“非遗”项目进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可行性,并选取省级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南通灯彩为开发资源,探索“非遗”项目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转化的路径,包括分析人文特色、探索教育功能和价值、校内外携手确定转化内容、立足核心素养设计课程,总结形成南通灯彩美术课程资源库,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美术课程,旨在为“非遗”项目与美术课程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项目 美术课程资源 蓝印花布 南通灯彩
下载PDF
“非遗”项目在高职艺术实践教学中的开发研究——以南通老船木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硕 蒙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文章在分析南通老船木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非遗"项目在高职艺术实践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对"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起到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非遗”项目 南通老船木 制作技艺 高职艺术教学
下载PDF
陕西“非遗”项目对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康燕 《西部学刊》 2022年第3期23-28,共6页
“非遗”项目是全球化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间文化双向互动的产物,陕西“非遗”项目文化在对外传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非遗”项目对外传播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重点是华阴老腔等10个项目,有政府组织... “非遗”项目是全球化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间文化双向互动的产物,陕西“非遗”项目文化在对外传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非遗”项目对外传播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重点是华阴老腔等10个项目,有政府组织和民间自发两种对外传播交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文化积淀深厚,创新精神浓烈,容易引起境外观众共鸣;传播路径宽广,形成了合力,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守正出新,内涵为王,是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的陕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非遗”项目 对外交流传播 模式 经验
下载PDF
梅州“非遗”项目中的文化特征考察
4
作者 王秋珺 《嘉应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梅州有数量众多的“非遗”项目,作为梅州客家人所创造的“非遗”文化,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各类“非遗”项目中可以反映出梅州的文化特征,分别为:迁徙性、包融性、山居性、敬畏性、朴实性、创新性.梅州之所以形成这些文化特... 梅州有数量众多的“非遗”项目,作为梅州客家人所创造的“非遗”文化,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各类“非遗”项目中可以反映出梅州的文化特征,分别为:迁徙性、包融性、山居性、敬畏性、朴实性、创新性.梅州之所以形成这些文化特征,是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民系性格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 “非遗”项目 文化特征 客家民系
下载PDF
“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探析
5
作者 张华卿 《丝路视野》 2019年第17期59-59,共1页
“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对传统文化来说可以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也可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和建设。本文从“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进入课堂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非遗”项目教育实践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对传统文化来说可以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也可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和建设。本文从“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进入课堂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非遗”项目教育实践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项目 进校园 入课堂 重要性 教育实践
下载PDF
“非遗”项目耿村民间文学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6
作者 封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耿村,被称为“故事村”,因其丰富的民间故事储量和大量的故事讲述人而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传统讲述环境消失、传承人发展断层和对外推广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耿村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着重重困难.要突破耿村民...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耿村,被称为“故事村”,因其丰富的民间故事储量和大量的故事讲述人而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传统讲述环境消失、传承人发展断层和对外推广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耿村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着重重困难.要突破耿村民间文学发展与传承的瓶颈,需要发挥政府和群众的积极作用,将动态传承与静态保护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项目 耿村 民间文学 发展 传承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7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下载PDF
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叮叮腔”的途经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案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芳 《北方音乐》 2015年第21期166-168,共3页
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传承和保护的专门实践和研究,探索戏... 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传承和保护的专门实践和研究,探索戏曲类"非遗"项目在高校音乐专业中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并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直接参与保护实践提供较为详细的个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保护 “非遗”项目 途径
下载PDF
地方“非遗”建档保护中的新媒体应用问题分析——以连云港海州五大宫调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山山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69-72,共4页
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连云港海州五大宫调的档案化保护工作中,新媒体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非遗"的档案化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五大宫调数字化作品开发较少、网站功... 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连云港海州五大宫调的档案化保护工作中,新媒体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非遗"的档案化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五大宫调数字化作品开发较少、网站功能单一且缺乏特色、新兴社交媒体应用较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五大宫调 “非遗”项目 新媒体技术 建档保护
下载PDF
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叮叮腔”的途经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案
10
作者 郭芳 《音乐时空》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 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传承和保护的专门实践和研究,探索戏曲类"非遗"项目在高校音乐专业中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并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直接参与保护实践提供较为详细的个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保护“非遗”项目 途径
下载PDF
公共垃圾桶隐喻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景荣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
基于隐喻的基本理念,探讨隐喻设计方法在公共垃圾桶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对隐喻的相似性和互动性两大属性进行分析,理清隐喻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品隐喻设计方法思路框架;同时指出,此框架中主要包含了设定目标领... 基于隐喻的基本理念,探讨隐喻设计方法在公共垃圾桶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对隐喻的相似性和互动性两大属性进行分析,理清隐喻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品隐喻设计方法思路框架;同时指出,此框架中主要包含了设定目标领域产品的属性特征、设定的属性特征分类和提炼源领域产品的属性特征三个模块并进一步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内容;最后,以广东五邑地区公共垃圾桶设计为例,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在本土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以地方"非遗"项目作为本土化设计的素材来源,是解决当下设计趋同化和瓶颈化等问题的可行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公共垃圾桶 隐喻 “非遗”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