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民族记忆的文化景观——谈“非遗”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巨山 李帅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36-42,共7页
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围绕"非遗"文化事象或传承人创作的"非遗"题材电影大量涌现,这些电影不仅肩负"非遗"文化事象记录、保存、宣传和传播等职责,也有助于提... 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围绕"非遗"文化事象或传承人创作的"非遗"题材电影大量涌现,这些电影不仅肩负"非遗"文化事象记录、保存、宣传和传播等职责,也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进而在全社会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然而,电影兼具传播媒介与娱乐产品的双重属性,这使当下"非遗"题材电影创作与传播面临电影的虚拟性易对"非遗"文化事象的真实记录产生影响、电影的凝固性与"非遗"的活态性之间存在悖论、电影的逐利性易使其成为"小众"电影、所表达的思想也可能与观众的认同存在一定的误差等诸多问题。在"非遗"题材电影创作中,创作者应坚持"忠实记录"和"精耕细作"原则,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也应积极扶持这类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多方合力,才能将其构建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记忆 “非遗”题材电影 创作 传播
下载PDF
论“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15,共5页
近年来,纪录片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的作用愈发凸显,已成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本文试从纪录片在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入手,进而引出当前部分"非遗"题材... 近年来,纪录片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的作用愈发凸显,已成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本文试从纪录片在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入手,进而引出当前部分"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作方面存在的瑕疵和问题,如创作风格趋于同质、创作主体不突出、创作内容过度故事化、艺术化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科学和艺术两个维度进行创作改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创作原则 科学性 艺术性
下载PDF
凉山彝族“非遗”题材与绘画创作研究
3
作者 孙晓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彝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分支是凉山彝族。淳朴善良、聪明勇敢的凉山彝族祖先,创造了无比灿烂且系统而独特的彝族文化,其不只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非遗”人的共同奋斗下,开出了绚丽... 彝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分支是凉山彝族。淳朴善良、聪明勇敢的凉山彝族祖先,创造了无比灿烂且系统而独特的彝族文化,其不只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非遗”人的共同奋斗下,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朵。如今,越来越多的画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本土文化上,追寻拥有本土文化魅力的新文化母题和绘画形态。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扎根在彝族人的心中,画家也为其倾倒。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凉山彝族“非遗”题材与绘画创作的联系,从凉山彝族三大“非遗”绘画题材入手进行探究,其次分析凉山“非遗”题材中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造型、色彩和构图三个方面。彝族漆器、彝族火把节和彝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画家重要的创作题材,画家结合自己对凉山“非遗”题材绘画的创作实践,进行资料收集,探索绘画语言,实现情感表达和主题升华。关注和挖掘凉山彝族“非遗”体现了画家对凉山彝族“非遗”和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作品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展现了凉山彝族“非遗”的魅力和民俗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非遗”题材 绘画创作
下载PDF
“非遗”题材电影传播力与教育力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修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157,共3页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已经成为技术时代的选择,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非遗"电影的小众传播使其传播力与教育力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要提升"非遗"电影的传播力与教育力,其必须要在忠于"非...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已经成为技术时代的选择,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非遗"电影的小众传播使其传播力与教育力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要提升"非遗"电影的传播力与教育力,其必须要在忠于"非遗"项目内涵与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基于受众中心理念,尊重传播与教育规律,以经营"非遗"的态度全力做好传播与教育工作,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传播力 教育力
原文传递
论“非遗”现实题材电影“挽歌式叙事”困境及纾解——从《雄狮少年》谈起
5
作者 杨晓林 邓兆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非遗”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追求会造成一定的叙事风险。就《雄狮少年》而言,现实题材定位与“超现实叙事”龃龉难合,具体表现在:其一,病态造型导致情感认同障碍,反常角色设定有悖民族审美惯例;其二,主角“灵魂黑夜”缺失,蝉蜕龙变有悖... “非遗”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追求会造成一定的叙事风险。就《雄狮少年》而言,现实题材定位与“超现实叙事”龃龉难合,具体表现在:其一,病态造型导致情感认同障碍,反常角色设定有悖民族审美惯例;其二,主角“灵魂黑夜”缺失,蝉蜕龙变有悖常理。不恰当的戏剧冲突设置导致“非遗”异变为伪民俗,甚至“黑化”民俗。要纾解“非遗”现实题材电影的困境,其一要真实地讲述民族文化记忆:熟悉“非遗”产生的社会背景,使艺术真实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其二要平衡“非遗”表达与商业诉求的关系:使类型片元素妙和无痕地介入到叙事中,对“非遗”悲剧命运要有理性认知;需要诗意地表达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挽歌式叙事 《雄狮少年》 困境及纾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