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非遗扶贫”项目模式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程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7-54,共8页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且与扶贫事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在精准扶贫阶段,"非遗扶贫"项目的出现,不仅使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开拓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新路径,通过对典型的"非遗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项目模式 地方赋权 公众参与 人力资本
下载PDF
“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
2
作者 黄嘉曦 袁皓弘 《天工》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研究了在“非遗+扶贫”模式下,如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 研究了在“非遗+扶贫”模式下,如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些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有望推动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湖南少数民族 织绣 创业工坊
下载PDF
湖南湘西侗族“非遗+扶贫”的文化发展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璜 《艺术科技》 2018年第8期112-113,共2页
在当前国家强调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和扶贫结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心。湘西是湖南典型的贫困地区,作为湘西主要民族之一,侗族的非遗资源丰富,诸多发展优势使其较为适合实施"非遗+扶贫... 在当前国家强调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和扶贫结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心。湘西是湖南典型的贫困地区,作为湘西主要民族之一,侗族的非遗资源丰富,诸多发展优势使其较为适合实施"非遗+扶贫"模式。为此,政府、社会、学校三方面应相互协作,从树立非遗产业意识、传授掌握非遗技能、开拓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提升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年轻人才教育等方面,共同助力非遗扶贫事业的开展,如此才能抓住遇,发挥非遗带动侗族地区百姓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发展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湘西侗族 “非遗+扶贫” 文化发展 新模式研究
下载PDF
“非遗”扶贫广义虚拟经济语境下湘西苗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倩 吴忠才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文化扶贫被日益推上日程,尤其是具有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扶贫新亮点,既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又承启本土传统手工艺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以创新式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文化扶贫被日益推上日程,尤其是具有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扶贫新亮点,既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又承启本土传统手工艺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以创新式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境遇下,从“非遗”扶贫的背景着力研究湘西苗绣的传承特色及遭遇的瓶颈,提出既要做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违背手艺的“手工本性”,又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而不影响传承保护的“活态本性”,寻求切实可行的建设性传承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广义虚拟经济 湘西苗绣 传承保护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域下“非遗”创新创业人员培训研究
5
作者 张雷 《知识经济》 2021年第9期179-180,共2页
通过“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使受训人员掌握一门技艺实现创业脱贫,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是,“非遗”扶贫视域下创业人员培训在扶贫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基于此... 通过“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使受训人员掌握一门技艺实现创业脱贫,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是,“非遗”扶贫视域下创业人员培训在扶贫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基于此,从多样化供给、项目选择、多样态形式、多渠道培育等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改善当前“非遗”扶贫创业人员培训的现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创新创业人员 培训
下载PDF
民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及其产业扶贫路径研究--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的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韬 谢洪忠 肖杰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目前我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保护形势严峻,一方面,民族服饰文化流失现象严重,有的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工艺濒临失传;另一方面,缺乏对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提取、利用和再加工。如何挖掘、提取以及利用民... 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目前我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保护形势严峻,一方面,民族服饰文化流失现象严重,有的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工艺濒临失传;另一方面,缺乏对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提取、利用和再加工。如何挖掘、提取以及利用民族服饰中的文化元素对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现代文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破坏了民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基础,少数民族在族群辨识上开始逐渐失去载体及判断力。在此情况之下,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的考察,探寻一条既能够对民族服饰进行保护传承与合理开发,又能够通过民族服饰产业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通过民族服饰产业化扶贫,促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展,带动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保护与传承 产业扶贫
下载PDF
“互联网+非遗”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探索--以甘肃临夏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付贤锐 陆晟慧 +2 位作者 徐心怡 卞海蓥 业诚珺 《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2期5-6,9,共3页
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非遗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的生产规模,现行的营销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非遗产品的销量提升,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 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非遗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的生产规模,现行的营销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非遗产品的销量提升,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扶贫”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在脱贫攻坚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8
作者 孙梦珍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年第8期127-127,共1页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非遗+扶贫'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越来越多城市也将非遗扶贫作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为确保我国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非遗+扶贫'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越来越多城市也将非遗扶贫作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为确保我国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应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脱贫攻坚 “非遗+扶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