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女性”的内面及其叙事的难度与限度 ——评刘庆邦《女工绘》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庆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刘庆邦的《女工绘》聚焦1960、70年代的“革命女性”,作品的叙事重点不在于重现历史女性的革命风采,而是重点表现革命女性的内面特征与情感景观。作家通过对交织在革命女性主体之上的个体/时代、女性/男性等多组关系的艺术处理,塑造了... 刘庆邦的《女工绘》聚焦1960、70年代的“革命女性”,作品的叙事重点不在于重现历史女性的革命风采,而是重点表现革命女性的内面特征与情感景观。作家通过对交织在革命女性主体之上的个体/时代、女性/男性等多组关系的艺术处理,塑造了内涵丰富的革命女性群像,为当代文学革命女性叙事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女工绘》 “革命女性” “可见的女性” 历史无意识
下载PDF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2
作者 李向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在历史剧《自由魂》中,夏衍打破了“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均衡,造成秋瑾形象的“失真”。专业批评意见不断质疑秋瑾造像的真实性,挑战夏衍的“真实”标准。夏衍接受并践行了菊池宽的“实在性格”理论,通过鲜明的无产阶级观念、国族意... 在历史剧《自由魂》中,夏衍打破了“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均衡,造成秋瑾形象的“失真”。专业批评意见不断质疑秋瑾造像的真实性,挑战夏衍的“真实”标准。夏衍接受并践行了菊池宽的“实在性格”理论,通过鲜明的无产阶级观念、国族意识与牺牲意志来凸显秋瑾的雄性气概,使秋瑾戴上了“革命新女性”的面具,同时也消泯了她作为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夏衍从倍倍尔的《妇人与社会》一书获取了“新女性”的模板,将斯巴达女性与左联烈士冯铿作为秋瑾“本来面目”的现实参照,但经过“律法”的剪裁与重塑后,斯巴达女性、冯铿与秋瑾都丧失了“另一副面孔”。“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失衡,造成了历史人物叙事的内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本来面目” “革命女性” 斯巴达女性 冯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