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童兆升 刘国忠 +1 位作者 方英姿 陈海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3,共6页
散文是一种"韵味"隽永的文学体裁,但英汉语互译中再现原文"韵味"并非易事。依据刘宓庆先生提出的文学作品审美的四个层次,即基本语义层、整体美信息层、技术信息层、社会文化信息层,采取译例分析和译例比较等方法... 散文是一种"韵味"隽永的文学体裁,但英汉语互译中再现原文"韵味"并非易事。依据刘宓庆先生提出的文学作品审美的四个层次,即基本语义层、整体美信息层、技术信息层、社会文化信息层,采取译例分析和译例比较等方法评析朱纯深先生《荷塘月色》译文"Moon 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探究译文是如何在这四个层面上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韵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韵味”再现 基本语义层 整体美信息层 技术信息层 社会文化信息层
下载PDF
基于“韵味”探讨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玲 《北方音乐》 2016年第8期16-16,共1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韵味的审美价值追求历史悠久,多样的民族语言和文明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族声乐,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结晶。韵味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是一种特殊的美学风格,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貌,是中国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韵味的审美价值追求历史悠久,多样的民族语言和文明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族声乐,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结晶。韵味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是一种特殊的美学风格,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貌,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研究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文章基于"韵味",探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其本质意义的把握,阐述了个人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些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民族声乐艺术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从“韵味”说来看汉语散文英译——以张培基译“故都的秋”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22-123,共2页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译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译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待三个方面入手。该学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理论能更好地译出散文的神韵,完整地传达散文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节奏 意境 语言风格 故都的秋
下载PDF
散文翻译的“韵味”说浅析——《风筝》原文与刘士聪译文比较
4
作者 马福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6期158-159,共2页
翻译实践应受理论的指导,散文翻译也不例外。刘士聪先生的翻译“韵味”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译文的“韵味”是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译文要实现原文的“韵味”,就要包括三个要素:整体氛围,声响节奏和... 翻译实践应受理论的指导,散文翻译也不例外。刘士聪先生的翻译“韵味”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译文的“韵味”是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译文要实现原文的“韵味”,就要包括三个要素:整体氛围,声响节奏和个性化语言。刘先生本人的译文也都体现了这些特色,本文尝试以《风筝》译文为例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散文 翻译
下载PDF
论司空图的“韵味”说 被引量:2
5
作者 袁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8期37-40,共4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分别对诗歌语言和思想的要求。“韵味”说的审美形象特征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审美意境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必然要求“思与境偕”。“韵味”...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分别对诗歌语言和思想的要求。“韵味”说的审美形象特征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审美意境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必然要求“思与境偕”。“韵味”说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即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物我贯通等审美要素。作为一种文学和美学观念,它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后世文艺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下载PDF
“韵味”与“灵韵”
6
作者 王辰昕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韵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涉猎范围包括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曲、影视等诸多领域。历经千载,从先秦到魏晋、从唐宋至明清,"韵味"已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灵韵... "韵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涉猎范围包括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曲、影视等诸多领域。历经千载,从先秦到魏晋、从唐宋至明清,"韵味"已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灵韵",作为本雅明提出的一个代表传统艺术特征的概念,主要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是区别西方机械复制艺术与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艺术的灵魂,"灵韵"与"韵味"与心理学、美学、哲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试就"韵味"与"灵韵"的相关材料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加以总结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灵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看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
7
作者 张宣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9期120-121,共2页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源。特别是在艺术的创造上,中国人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特殊理解和表达方式,只属于中国这个具有文化积淀的国家。其艺术的底蕴...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源。特别是在艺术的创造上,中国人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特殊理解和表达方式,只属于中国这个具有文化积淀的国家。其艺术的底蕴不是经过一段时间就能理解和感受的,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艺术 “韵味” 审美追求
下载PDF
“韵味杭州”的内涵和实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意义
8
作者 康保苓 《文教资料》 2021年第4期44-45,共2页
打造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韵味杭州",对于挖掘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提高城市竞争力、丰富杭州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推动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韵味体... 打造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韵味杭州",对于挖掘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提高城市竞争力、丰富杭州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推动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韵味体验、品质生活、国际化品牌建设等多种路径,推动"韵味杭州"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杭州” 内涵 建设路径
下载PDF
英译散文的韵味再现——以刘士聪英译《野草》为例
9
作者 詹丽宏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1-102,共2页
刘士聪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韵味"说,认为声响与节奏、话语方式的个性化、意境与氛围是散文韵味的三个表象形式,并依此对《野草》进行了英译。本文依据这一翻译原则,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较好地把握了《野草》... 刘士聪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韵味"说,认为声响与节奏、话语方式的个性化、意境与氛围是散文韵味的三个表象形式,并依此对《野草》进行了英译。本文依据这一翻译原则,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较好地把握了《野草》的内涵意义,成功再现了原作野草之韵,证明了"韵味"说这一翻译原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韵味” 韵味再现
下载PDF
刘士聪译本《落花生》的韵味再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如伟 董会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语言三方面分析译文韵味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韵味说” 刘士聪 韵味再现
下载PDF
试比较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异同 被引量:3
11
作者 屈婵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论中提出了"韵味说"。对此二人关于诗歌"味"的探讨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味"这个古典文论中的诗歌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滋味说” 司空图 “韵味说” 异同
下载PDF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意蕴和标准
12
作者 和静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5-81,共7页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影响深远。文章就从"韵味说"的意蕴内涵、"韵味说"的具体要求、"韵味说"的评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说” 意蕴 标准
下载PDF
“四味”课堂,让文言文学习有滋有味--以《司马光》一课为例谈文言文启蒙教学
13
作者 朱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第17期84-85,88,共3页
《司马光》一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短,但教学起来很难。文言文的起步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本文将阐述如何抓住“读出‘韵味’,聚焦‘趣味’,浸润‘生活味’,融入‘探究味’”四个关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文... 《司马光》一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短,但教学起来很难。文言文的起步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本文将阐述如何抓住“读出‘韵味’,聚焦‘趣味’,浸润‘生活味’,融入‘探究味’”四个关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韵味” “趣味” “生活味” “探究味”
下载PDF
中印诗学“味”、“韵”理论刍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怀瑾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中印古典诗学理论都涉及到"味"、"韵"的概念,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既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更有不相涵盖者。文章将其置于中印历史文化大背景下比较研究,厘清其异同,重新认识和理解"味"... 中印古典诗学理论都涉及到"味"、"韵"的概念,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既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更有不相涵盖者。文章将其置于中印历史文化大背景下比较研究,厘清其异同,重新认识和理解"味"、"韵"概念在中印诗学体系中的特点、价值和意义,拓展中印古典诗学理论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 诗学
下载PDF
试论刘士聪的认知翻译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新兵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刘士聪的"韵味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声响与节奏,意境和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现实-认识-语言的过程来看这三个方面,则原文的现实世界体现于文本的声响与节奏,译者的认知过程是在译者的世界里体验... 刘士聪的"韵味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声响与节奏,意境和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现实-认识-语言的过程来看这三个方面,则原文的现实世界体现于文本的声响与节奏,译者的认知过程是在译者的世界里体验原文中那些声响和节奏所描述的意境和氛围,最后通过翻译识解和心智运作形成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因此,"韵味说"发展了传统的"译味"理论,描述了从生命体验到生活体验再到语言表现形式的线性认知翻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说” 生命体验 生活体验 语言识解
下载PDF
数学课堂应有“味”——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红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18期121-121,共1页
数学课堂有"味",才能实现教学双长.课堂教学的"味",必须对小学生能动性、探索性、实效性等方面起到影响和作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如何让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情味""韵味",进行粗浅阐述和议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 “情味” “韵味” 刍议
下载PDF
司空图的“意境说”
17
作者 杜海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关键词 司空图 “思与境偕”说 “韵味” “四外说”
下载PDF
浅论季羡林散文的语言艺术
18
作者 王思雨 《戏剧之家》 2020年第8期184-186,共3页
季羡林主张散文要"纯任自然"的同时,也要求散文语言的惨淡经营。所以他的散文淳朴而不无趣,优雅而不油滑,庄重却不呆板,自然而不雕琢。语言淳朴淡雅,清逸灵动,以简胜繁,处处透着平淡,但又时时蕴含优雅,如此淳朴淡雅的语言,于... 季羡林主张散文要"纯任自然"的同时,也要求散文语言的惨淡经营。所以他的散文淳朴而不无趣,优雅而不油滑,庄重却不呆板,自然而不雕琢。语言淳朴淡雅,清逸灵动,以简胜繁,处处透着平淡,但又时时蕴含优雅,如此淳朴淡雅的语言,于平淡处散发出浓烈的情感,使人如饮醇酒,品之余香饶舌,三日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郁“韵味” 淳朴淡雅 历史底蕴 雅俗共赏
下载PDF
“隐秀”对古典诗词理论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刘新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8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隐秀》 古典诗词 《文心雕龙》 “神韵”说 “韵味” “兴趣”说 美学意义 理论根据
下载PDF
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与借鉴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郜宪福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4期246-247,共2页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为歌曲的两种不同表演形式,各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两种唱法相互结合与借鉴,互相弥补,可以使二者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完美。在气息共性方面,沈湘先生说:“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为歌曲的两种不同表演形式,各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两种唱法相互结合与借鉴,互相弥补,可以使二者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完美。在气息共性方面,沈湘先生说:“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呼吸的支持。”在语言共性方面,美声学派创始者罗伦萨小组的美学原则中提到:“音乐之中,歌词为先。”因此,很多方面,两者都存在共性,应相互结合。然而,在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存在不同,如民族唱法中胸腔共鸣的运用少于美声唱法,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胸腔共鸣的发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共鸣 混声 “韵味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