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情”“香港”与叙述的统一性——论王安忆小说《红豆生南国》
1
作者 程宁 王达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1-59,共9页
《红豆生南国》是王安忆继《香港的情与爱》之后再次书写香港城市的作品。它不仅用"恩情"一词对世间亲情、爱情、友情等具体情感形式做了概括,实现了其对人际伦常的再解读,还使原本已作为历史背景的"香港"一跃成了... 《红豆生南国》是王安忆继《香港的情与爱》之后再次书写香港城市的作品。它不仅用"恩情"一词对世间亲情、爱情、友情等具体情感形式做了概括,实现了其对人际伦常的再解读,还使原本已作为历史背景的"香港"一跃成了书写对象,从而拥有了作为背景和对象的双重角色。"恩情"和"香港"皆成为书写对象,使得文本在面临意义不确定的同时又以对人类如"莫比乌斯带"般的存在困境的揭示实现了叙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恩情” “香港” “莫比乌斯带” 叙述的统一
下载PDF
防范“溢出效应”——探析CEPA中“香港公司”定义难题 被引量:5
2
作者 慕亚平 林昊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3-47,共5页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的签订连同先前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成为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开端.
关键词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 贸关系的安排》 CEPA “香港公司” 贸易协议 贸易自由化
下载PDF
美国对香港修例风波的介入:评估与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建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第1期46-53,共8页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竞争博弈时期以及香港政治生态的变化,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力度不断加大。香港修例风波发生以来,美国借机深度介入,参与制造香港乱局,将与香港的逃犯协议、单独关税区地位、通过涉港法案作为介入香港修例问题和遏制中...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竞争博弈时期以及香港政治生态的变化,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力度不断加大。香港修例风波发生以来,美国借机深度介入,参与制造香港乱局,将与香港的逃犯协议、单独关税区地位、通过涉港法案作为介入香港修例问题和遏制中国的手段。美国的介入使香港局面愈加复杂,干扰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冲击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美国对港政策愈益意识形态化,出现以经贸为主向政治利用为主的转向。在中美大国竞争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反制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要建立健全遏制外部势力干预的体制机制,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合作对美国可能取消香港单独关税区地位的影响进行压力测试,提供减损预案,减轻美国对港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要坚持中央对港澳全面管治权和港澳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统一,差异化、层次化、阶段化应对外部势力的干预,避免香港问题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修例风波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中美关系 全面管治权 国家安全
下载PDF
香港回归十年的经济建设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齐鹏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6,共8页
香港回归十年,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遭遇到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金融风暴和非典型肺炎袭击等天灾人祸的严重挑战,但是,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 香港回归十年,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遭遇到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金融风暴和非典型肺炎袭击等天灾人祸的严重挑战,但是,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一国"与"两制"、"变"与"不变"的反复磨合中,不仅通过了能不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初步考验,而且,"香港明天更好"的愿景已经在现实中呈现,"率先垂范"的"一国两制"之"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一国两制” “香港模式” 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
下载PDF
家国同构,香港史诗——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施叔青'香港三部曲'通过黄得云、黄理查、黄威廉到黄蝶娘一家四代的故事,从家族史的角度重构了一部香港史诗。施叔青灵活化用符号学、知识考古、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 施叔青'香港三部曲'通过黄得云、黄理查、黄威廉到黄蝶娘一家四代的故事,从家族史的角度重构了一部香港史诗。施叔青灵活化用符号学、知识考古、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及其技法,创作了一部极具象征意味的文学经典。王德威认为,施叔青的创作有部分意图是写来给学术理论分析的,'已具有教科书的意义',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它是一部分析西方文学理论的个案范本,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流行话语的注脚,评论者离开西方话语就会处于'失语'状态,无法言说。施叔青通过'香港三部曲'给人一个寓言:香港虽然摆脱了殖民地地位,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后殖民'文化危机;西方列强的经济殖民虽然告一段落,其文化殖民却方兴未艾;在WTO时代,中国不仅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考验,更须直面'文化一体化'的挑战,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远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女性主义 新历史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新疆阿图什市“香港巴扎”兴衰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亚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90年代末消亡的阿图什市"香港巴扎"是当地及周边重要的工农商品集散地,它经历了从"黑巴扎"到"香港巴扎",再到"南疆工业品集散基地"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兴起除了国家政...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90年代末消亡的阿图什市"香港巴扎"是当地及周边重要的工农商品集散地,它经历了从"黑巴扎"到"香港巴扎",再到"南疆工业品集散基地"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兴起除了国家政策使然外,还同阿图什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沉淀、经商传统,以及阿图什市维吾尔人突出的经商素养等有关;它的消亡固然有政策失当等因素的驱使,但国内外环境的变迁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图什市 “香港巴扎” 兴衰
下载PDF
论建立“香港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恭德 《港澳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0-13,共4页
1984年8月,香港《经济导报》社编辑部主任陈可煜在《香港热·香港经济研究·香港学》一文中(见《港澳经济》1984年第5期)提出了建立“香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张,引起了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海外研究者的积极回应与广泛支持。... 1984年8月,香港《经济导报》社编辑部主任陈可煜在《香港热·香港经济研究·香港学》一文中(见《港澳经济》1984年第5期)提出了建立“香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张,引起了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海外研究者的积极回应与广泛支持。今年1月,与上述同一报社的社长谢明干在北京的一次讲话中建议建立一门“香港经济学”。他认为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经济学家投入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学” “香港经济学” 中国 新兴学科体系 区域经济 一国两制 资本主义制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新闻处的“香港—澳门项目”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磊 潘瑜 《港澳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77-93,96,共18页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处利用香港地区的优势条件发起了面向港澳民众的“香港—澳门项目”。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该项目经历了从“疾风骤雨”式的反共宣传到“润物无声”式的扬美宣传的变化过程。转型后的“港澳项目”在宣传主题上侧重...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处利用香港地区的优势条件发起了面向港澳民众的“香港—澳门项目”。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该项目经历了从“疾风骤雨”式的反共宣传到“润物无声”式的扬美宣传的变化过程。转型后的“港澳项目”在宣传主题上侧重“扬美”,在宣传策略上注重利用“慢媒介”进行文化渗透,在目标群体上着眼于“代表未来”的舆论引导者。该宣传模式不仅奠定了美国新闻处之后对港澳民众宣传的基调与特征,也被运用于美国对其它亚洲“橱窗”的打造之中。作为巩固所谓“自由香港地区”这一东亚宣传阵地的基础性项目,美国通过该项目争夺香港地区媒体资源,将香港地区打造成了服务于其他项目的“反共材料生产堡垒”;美国新闻处利用该项目培育香港地区的传媒优势,并深刻影响了香港地区的文化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处 “香港—澳门项目” 冷战宣传 文化渗透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一国两制”新发展--兼谈香港特区未来发展趋势
9
作者 王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39-145,168,共8页
“一国两制”战略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又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新思路。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理解发展“一国两制”国家战略,在“四个全面”... “一国两制”战略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又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新思路。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理解发展“一国两制”国家战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对“一国两制”战略的内涵核心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始终坚持“不会变、不动摇”;坚持“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一国两制”国家战略的成功实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有机结合。香港特区作为国家开放战略的桥头堡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无论是“一带一路”工程建设,还是“亚投行”成立,均从实践层面推动了“一国两制”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一国两制” 中国梦 “一带一路” “香港”
下载PDF
关于“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论争——“主观论”与“香港批判”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香港批判"是解放战争中在共产党转入全面反攻的情况下,文艺作为配合革命运动的一翼而由国统区中共党内知识分子兴起的文艺运动,他们希望通过检讨和总结国统区文艺的现状,促进文艺向"新方向"的转变,以配合革命形势... "香港批判"是解放战争中在共产党转入全面反攻的情况下,文艺作为配合革命运动的一翼而由国统区中共党内知识分子兴起的文艺运动,他们希望通过检讨和总结国统区文艺的现状,促进文艺向"新方向"的转变,以配合革命形势的发展。胡风的"主观论"是作为国统区左翼文艺阵营中的不良偏向之一而受到批判的,这也是胡风的"主观论"遭到的第一次大规模公开批判。"主观论"和"香港批判"论辩双方,作为同样诉诸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左翼传统、诉诸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传统、具有革命诉求的文艺思想团体,考察他们之间论辩的分歧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艺传统带来启发。本文关注的是论辩双方关于文艺中的小资产阶级改造问题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批判” “主观论” 小资产阶级的改造
下载PDF
基于风水文化的“香港红”红酒品牌塑造与包装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云东 毛寒 朱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130,192,共5页
针对当前中国红酒包装设计缺少民族文化认同、定位不清、品牌特色弱化等现象,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念、风水养生、风水美学,及其在“香港红”红酒品牌塑造与包装设计过程中的传承与运用,致力于打造“风水红酒”系列产品,力求给人... 针对当前中国红酒包装设计缺少民族文化认同、定位不清、品牌特色弱化等现象,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念、风水养生、风水美学,及其在“香港红”红酒品牌塑造与包装设计过程中的传承与运用,致力于打造“风水红酒”系列产品,力求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健康、好运的同时,实现自身“好风水、好人生”的经营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文化 “香港红”红酒 品牌塑造 包装设计
下载PDF
论“香港新浪潮”对传统香港电影的创新
12
作者 白娟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1-32,共2页
"香港新浪潮"电影是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的"亚洲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一些年轻电影导演开始参与到香港电影业的发展进程中,并以他们对电影的独特理解方式从电影语言... "香港新浪潮"电影是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的"亚洲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一些年轻电影导演开始参与到香港电影业的发展进程中,并以他们对电影的独特理解方式从电影语言、电影类型和内在思想等方面对传统的港式影片做出了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创新
下载PDF
“香港民族论”思潮对香港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嘉洵 孙晓晖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8-63,共6页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并且在地区治理中切实践行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构想。然而,受香港"本土主义"思潮的影响,个别港人因未能解决自身身份认同问题,主观认为"...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并且在地区治理中切实践行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构想。然而,受香港"本土主义"思潮的影响,个别港人因未能解决自身身份认同问题,主观认为"香港已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由此产生了香港与内地间的误解与隔阂。起源自"香港城邦论"的"香港民族论"思潮,就是"本土主义"的极端呈现,其主要通过放大港人身份认同问题,妄言香港人已成为一个新民族,并大肆鼓吹港人"独立建国"。"香港民族论"思潮对"务实稳定"、"法治至上"、"尊重个人、多元包容"的香港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极大消解和危害,从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和民族统一等各方面都突破了价值底线,不但产生了极大思想危害,更是对"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中国单一制国家制度的重大挑战。应对这一消解及其冲击,需要从思想引导、政治认同以及制度设计上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民族论”思潮 香港核心价值观 危害消解 应对思路
下载PDF
浅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传播——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例
14
作者 张爱玲 焦若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4期82-83,共2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政府和媒体如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成为社会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为突发事件的报道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群体性突发事件 “香港占中事件” 传播策略
下载PDF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在港通过专家审定
15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语言测试 设计思想 理论依据 等级标准 考试标准化
下载PDF
香港企交所内地“招商”
16
作者 李继培 《新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44-46,共3页
香港企交所充分利用香港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地缘优势,以及其拥有的资深专业人士和包括了上万家潜在投资者资讯的数据库,帮助内地的民营企业通过向海内外投资者转让企业资产及股权的方式,不仅引入资金而且更可以通过引入策略性的合作... 香港企交所充分利用香港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地缘优势,以及其拥有的资深专业人士和包括了上万家潜在投资者资讯的数据库,帮助内地的民营企业通过向海内外投资者转让企业资产及股权的方式,不仅引入资金而且更可以通过引入策略性的合作伙伴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求并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企业资产及股权交易所” 资本市场 民营企业 中小科技企业 融资渠道 中国
下载PDF
“民族性”还是“国际性”和“个人性”——对“香港华人作曲会议”的一个话题的述评
17
作者 宋瑾 《福建艺术》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2003年是作曲年,有许多关于音乐创作的活动在各地开展.除了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按计划兵分四路展开"重要作品导读"、"... 2003年是作曲年,有许多关于音乐创作的活动在各地开展.除了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按计划兵分四路展开"重要作品导读"、"作曲家思想研究"、"创作争鸣研究"和"历史评估与未来展望"等子课题的探讨之外,有两个重要学术会议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继两年前天津国际音乐节暨中青年作品研讨会之后,于2003年10月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举行的同类活动,一个是同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华人音乐创作研讨会.这些活动都各有精彩之处,并且它们相互交叉,形成多维度的交流,许多人同时参与了这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华人作曲会议” 华人音乐创作 民族化 国际性 个人性 民族风格 技法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两岸体育“香港协议”:回顾与思考
18
作者 马秀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7-93,114,共8页
基于史实对两岸体育“香港协议”进行回顾与思考。认为开启香港谈判的基点是两岸都期望共同出席1990年北京亚运会。台湾方面要求“Chinese Taipei”的中文译名为“中华台北”违反了《名古屋决议》的正确语义。大陆方面作出极大让步,原... 基于史实对两岸体育“香港协议”进行回顾与思考。认为开启香港谈判的基点是两岸都期望共同出席1990年北京亚运会。台湾方面要求“Chinese Taipei”的中文译名为“中华台北”违反了《名古屋决议》的正确语义。大陆方面作出极大让步,原因既有急于打破僵局的心态,也有囿于惯性思维的认识,还包括底线过早暴露的失策。鉴于协议的不规范、不完备,提出可从维持协议、修改协议到重开谈判3种选择,但都必须把正确、严格、规范执行《名古屋决议》作为首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体育 “香港协议” 《名古屋决议》 回顾与思考
下载PDF
念你如昔——关锦鹏电影的“香港意识”
19
作者 吕晓懿 《艺术广角》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香港导演关锦鹏善于描写女性的内心及情感世界,被人称为“女性电影导演”。他的《女人心》、((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红玫瑰和白玫瑰》等影片,对女性的描摹细致入微,刻画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或妩媚动人,... 香港导演关锦鹏善于描写女性的内心及情感世界,被人称为“女性电影导演”。他的《女人心》、((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红玫瑰和白玫瑰》等影片,对女性的描摹细致入微,刻画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或妩媚动人,或纯真烂漫,或敢拼敢闯,各有风姿。但都敢爱敢恨,满怀真情。其后期的作品改弦更张,剧情片《愈快乐愈堕落》、《有时跳舞》、《蓝宇》等都大胆触及同志情怀,坦然直面边缘情感。纪录片《念你如昔》细描了香港的一派繁华与一脉沧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锦鹏 电影导演 “香港意识” 人物塑造 情感体验 性观念
下载PDF
百余香港时尚品牌再次登陆北京
20
《中国服装(北京)》 2004年第4期47-47,共1页
承蒙内地买家对首届"香港时尚汇展"的热烈反应,香港贸易发展局再接再励,号召百余香港时尚品牌在"香港时尚汇展2004"中亮相.展览会于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及中国大饭店举行.
关键词 2004年 “香港时尚汇展” 时尚品牌 北京 参展商 展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