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话中“鬼”的用法及语法化过程
1
作者 刘伊荻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7期132-136,共5页
普通话中“鬼”用作名词、形容词,在广州话中“鬼”还有作语素构成副词的用法。研究分析“鬼”在广州话中的用法,从历时的角度入手,探求“鬼”在历时中的演变情况,构拟出历时层面“鬼”的演变路径为:名词>形容词;再从共时层面分析“... 普通话中“鬼”用作名词、形容词,在广州话中“鬼”还有作语素构成副词的用法。研究分析“鬼”在广州话中的用法,从历时的角度入手,探求“鬼”在历时中的演变情况,构拟出历时层面“鬼”的演变路径为:名词>形容词;再从共时层面分析“鬼”作为构词语素与“好”“死”“咁”等副词连用组成双音节副词的成因,其成因主要有三:词汇双音化、高频使用、结构像似。在特殊结构“麻鬼烦”中,“鬼”逐渐脱离“好”“咁”等程度副词仍表示程度加深,呈现从副词构词语素向副词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鬼” 程度副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从“鬼”字字义在日本的演变看日本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嬗变过程
2
作者 于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 汉字“鬼” 日本古代文学 日本汉字释义演变 汉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在“鬼”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小亮 赵生妹 郑宝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3,共7页
"鬼"成像(GI)提供了一种用常规手段很难达到的特殊的获取图像方法,在量子光学领域是近些年来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中,主要研究压缩感知(CS)的重构算法在"鬼"成像中的应用。我们使用具有高斯分布的热光源强度分布... "鬼"成像(GI)提供了一种用常规手段很难达到的特殊的获取图像方法,在量子光学领域是近些年来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中,主要研究压缩感知(CS)的重构算法在"鬼"成像中的应用。我们使用具有高斯分布的热光源强度分布,来作为压缩感知的测量矩阵,分别以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作为压缩感知中图像物体的稀疏矩阵,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最终获得基于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的"鬼"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比为0.5时,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基的压缩"鬼"成像(DCT-CS)和基于小波变换基的压缩"鬼"成像(DWT-CS),比"鬼"成像原始重建算法有超过10dB的峰值信噪比提升;同时,基于DCT-CS算法的重建质量要优于DWT-CS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鬼”成像 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正交匹配追踪
下载PDF
古代文学“鬼”文化之流变 被引量:9
4
作者 肖向明 杨林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鬼”文化观念和表现技巧通过或隐或现的方式流入现代文学的经脉里。具体来说,古代作家的“鬼”观念、作品隐含的“鬼”母题以及“鬼”文学的审美经验等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文学“鬼...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鬼”文化观念和表现技巧通过或隐或现的方式流入现代文学的经脉里。具体来说,古代作家的“鬼”观念、作品隐含的“鬼”母题以及“鬼”文学的审美经验等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文学“鬼”文化之要素及其流变,为现代文学民俗资源的追溯提供了一个理论背景和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学 “鬼”文化 现代演进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光源实现二维“鬼”成像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彬 张春熹 +2 位作者 欧攀 孙鸣捷 林志立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5-588,592,共5页
通过对二维"鬼"成像的理论和实验分析,探讨了一种新型成像原理和系统,并从理论和实验上利用近红外光源实现了二阶二维"鬼"成像。从光波动经典理论入手,利用完全非相干、均亮的近红外光源对二阶二维"鬼"... 通过对二维"鬼"成像的理论和实验分析,探讨了一种新型成像原理和系统,并从理论和实验上利用近红外光源实现了二阶二维"鬼"成像。从光波动经典理论入手,利用完全非相干、均亮的近红外光源对二阶二维"鬼"成像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出其解析表达式,并利用针孔作为被成像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二阶光强度关联成像方法可以精确重现被成像物体。实验上,利用掺饵光纤放大器作为产生非相干近红外光光源,设计并实现了二阶二维"鬼"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光波动学经典理论的该数值模型所预测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强度关联成像 “鬼”成像 光纤掺饵放大器 经典波动光学
下载PDF
穿越“人”“鬼” 洞穿历史——评范小青的长篇小说《香火》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义勤 房伟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在近年的小说创作实践中,范小青已经充分展示了她多变的艺术风格以及不断拓展、丰富的艺术可能性。她的“小青式”唠家常般的主观叙事,既在不断地被强化,又在不断地被超越。《赤脚医生万泉和》以及她热情高涨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都堪称... 在近年的小说创作实践中,范小青已经充分展示了她多变的艺术风格以及不断拓展、丰富的艺术可能性。她的“小青式”唠家常般的主观叙事,既在不断地被强化,又在不断地被超越。《赤脚医生万泉和》以及她热情高涨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都堪称“小青式”叙事的标志性文本。但长篇新作《香火》的出现还是令人吃惊,范小青推陈出新、自我突破的能力与尺度大大超越了我们的预期。对于被以现实主义或新写实主义定位的范小青来说,《香火》无疑是个异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范小青 “鬼” 历史 艺术风格 新写实主义 创作实践 短篇小说
下载PDF
“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按照当代文学史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描述,从《班主任》到《废都》的二十多年,是一个"启蒙"文学思潮由发端到终结的历史性过程。但是,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两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实际要远远大于其文本价值... 按照当代文学史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描述,从《班主任》到《废都》的二十多年,是一个"启蒙"文学思潮由发端到终结的历史性过程。但是,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两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实际要远远大于其文本价值。或者说它们所夹带的、无法在当年看清楚的诸多社会和文学的问题,只有在今天的环境中才得以充分地呈现。这里发表的两篇论文,讨论的正是这些遗留在文学史周边的问题。前一篇文章在对《废都》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废都》置于"鬼魅叙事"的系列,意在探讨这一谱系作为八十年代"人的文学"的同路人,二者之间的密约与抵牾,以及最后的决裂。以《废都》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之死"的"故事"以及其导致的剧烈批判为对象,分析八十年代文学预设下的"成规"——"人的文学"。就此,提出"知识分子的文学"揭示"人的文学"内部的"知识分子"与"文学"的等级秩序,以及二者之间"合谋"与"紧张"的权力关系,并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中本质化的"启蒙"路径、"自主论/工具论"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等提出质疑。后一篇文章选择《班主任》这个"可疑的开端"作为研究对象。但作者强调说,这里的"可疑"并不意味着试图说明它是不正宗的源头,并企图寻找另一新的源流;而恰恰认为,新时期文学是以断裂、排斥、拒绝、重现等话语所形成的一个话语结构,他所要探讨的是《班主任》的主体是在何种权力语境下产生和自我调节的;它又是如何被不同的社会层面界定和改写的,这些界定又经过怎样的交锋被组织进一个叙事策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废都》 “鬼” 《班主任》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史 知识分子 “启蒙”
下载PDF
汉日“鬼”词语的隐喻表达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圣花 江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汉语和日语里,"鬼"这个字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而且有关"鬼"的词在汉语和日语里都多用其比喻义,很少使用"鬼"的本义。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和日语里,"鬼"这个字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而且有关"鬼"的词在汉语和日语里都多用其比喻义,很少使用"鬼"的本义。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认知视角对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特别是隐喻用法加以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汉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比日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多。尤其是表示"讨厌"的贬义用法多。汉语里有强烈的否定意义的用法,而日语则没有。另外,汉语"鬼"的词缀贬义用法比日语丰富得多,更有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准确地理解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日“鬼”词语 隐喻 引申义 文化
下载PDF
论“五四”乡土小说的“鬼”文化想象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向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作家通过对乡村鬼文化风俗的书写,展现了其中蕴含的血泪悲剧,揭露了宗法社会暗藏的"鬼"影。这些又是和乡土作家的创作意图、身世背景等密切相关,乡土小说里的"鬼"文化逼视,体现出乡土作家"...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作家通过对乡村鬼文化风俗的书写,展现了其中蕴含的血泪悲剧,揭露了宗法社会暗藏的"鬼"影。这些又是和乡土作家的创作意图、身世背景等密切相关,乡土小说里的"鬼"文化逼视,体现出乡土作家"别样"的现实关怀,并且"启发"了后来的乡土小说的"鬼"的文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鬼”民俗 文学想象
下载PDF
从传统中国“鬼”到西方现代“魔”——论鲁迅“个人—人道”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初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0,共5页
幼年时期的鲁迅在绍兴古越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对中国民间"无常"、"女吊"鬼的偏爱,日后东渡扶桑又对西方精神界的恶魔派诗人、哲人产生了强烈的精神认同,这一先后承续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中国"鬼"到西方... 幼年时期的鲁迅在绍兴古越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对中国民间"无常"、"女吊"鬼的偏爱,日后东渡扶桑又对西方精神界的恶魔派诗人、哲人产生了强烈的精神认同,这一先后承续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中国"鬼"到西方"魔","无常—女吊"与"尼采—托尔斯泰"在精神气质上的结合发展了鲁迅思想中"个人—人道"的张力场,彰显了他在文化思想接受上一脉相承的叛逆性气质——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跨越性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鬼” 西方“魔” 个人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鬼”成像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芝 祁烁 成春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叙述了有关"鬼"成像和"鬼"干涉起源的两个重要实验,并对近十年中"鬼"成像和"鬼"干涉问题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给予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量子成像 “鬼”成像 纠缠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词缀”探析--以性向词汇中的“鬼”/「鬼」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晖 聂根凤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第3期50-62,共13页
该文对性向词汇中的词缀“鬼”/「鬼」进行了跨文化视阙下的探究与阐释,得出结论如下。第一,有关词汇量和构词方面:汉语性向词汇中由词缀“鬼”(特别是后缀)构成的不重复词汇量和重复词汇量均远远超出了日语,表明汉语更具强大的能产性... 该文对性向词汇中的词缀“鬼”/「鬼」进行了跨文化视阙下的探究与阐释,得出结论如下。第一,有关词汇量和构词方面:汉语性向词汇中由词缀“鬼”(特别是后缀)构成的不重复词汇量和重复词汇量均远远超出了日语,表明汉语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构词特点;汉语的后缀“鬼”共有7种构式,其中,通过仿拟类推等手法生成的三音节词,尤以“形容词+鬼”这种类型的词汇量最为丰富,凸显出汉语不同于日语的构词特点。第二,在认知特征和语义色彩方面:中日两国国民均巧妙、灵活地利用“鬼”的比喻义对人进行评价,具有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等口语特点以及创造性和变化性,呈现出不同于词典词条的显著共性;日语的「鬼」在语义色彩方面折射出显著的负面评价,与性向词汇的“负性原理”完全一致。而汉语呈现出褒贬参半的正负两面性,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人评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向词汇 词缀 “鬼”/「 比喻义 负性原理
下载PDF
从鬼神观的转化看含“鬼”词串负面义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红娟 《电影评介》 2010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相对于中国古代鬼神观的正负转化情况而言,汉语中"鬼"及含"鬼"词串的负面意义的发展演化具有同向性、滞后性与相对的独立性。鬼神观在汉语词汇层面的转化激发原则在不同视角立场下的差异性表现是影响含"鬼&qu... 相对于中国古代鬼神观的正负转化情况而言,汉语中"鬼"及含"鬼"词串的负面意义的发展演化具有同向性、滞后性与相对的独立性。鬼神观在汉语词汇层面的转化激发原则在不同视角立场下的差异性表现是影响含"鬼"词串负面意义彰显与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词串 负面义 正负转化 视角差异
下载PDF
漫谈“鬼”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晓莹 《日语知识》 2001年第11期12-13,共2页
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鬼"是个极具丰富文化内涵的字眼儿,古往今来,无论是历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还是如今正广泛使用的一些俚言俗语,以"鬼"为题材内容的表现比比皆是.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就会看到除了其本义(... 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鬼"是个极具丰富文化内涵的字眼儿,古往今来,无论是历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还是如今正广泛使用的一些俚言俗语,以"鬼"为题材内容的表现比比皆是.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就会看到除了其本义(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之外,还有许多引伸意义,如:指有某种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吝啬鬼,烟鬼);指不光明正大(鬼头鬼脑);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心中有鬼);指恶劣糟糕的事物(鬼天气,鬼地方);指一些难以解释理解的现象(鬼使神差,鬼剃头).同时,它还含有一些轻松语调的褒义色彩,如:指某种特殊的才能(文坛鬼才,鬼斧神工);称赞孩童等的机灵(小鬼,鬼机灵,鬼得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日语 “鬼” 民俗风情 怪形象
下载PDF
汤婷婷《女勇士》中“鬼”意象的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伟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3-76,共4页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汤婷婷的《女勇士》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部小说。“鬼”作为最为常见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大量出现在这部小说之中。从文化符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鬼”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具有多重能指。它既是汤婷婷等...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汤婷婷的《女勇士》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部小说。“鬼”作为最为常见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大量出现在这部小说之中。从文化符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鬼”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具有多重能指。它既是汤婷婷等少数作家为获得读者市场而采取的写作策略,也是作者的中国想象的诗意化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寄托了华裔族群对中美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诉求。同时,通过对“鬼”意象的分析,有利于消除少数批评家关于汤婷婷等华裔作家“歪曲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 文化符码 中国想象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论新文化语境下“鬼”的文学存在
16
作者 肖向明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在科学逐渐昌明、现代意识勃发的“五四”社会趋势下,“鬼”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遭遇、现代作家新的文化态度以及表露于启蒙与审美不同层面的文学纠葛等话题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生存都是富有探讨意义的。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 “鬼”文学 启蒙 审美
下载PDF
女孩为何老觉得寝室外边有“鬼”
17
作者 邓公明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9年第10期36-37,共2页
【个案资料】小梅,女,今年18岁。是某省级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长相十分清秀,大大的眼睛里夹杂着一些血丝,眼神里透出焦虑与痛苦。根据咨询经验,应该是近段时间睡眠不好的表现。
关键词 “鬼” 寝室 女孩 省级重点中学 高三学生
下载PDF
山村商业“鬼”话
18
作者 安钟汝 《商界》 2013年第8期80-83,共4页
封门村火了,四方猎奇者纷至沓来,硬是在深山老林中踩出了一条奇异商路。草根商业如村口的荒草一样悄然疯长。但是谁又知道,这里能热闹多久?
关键词 商业 “鬼” 山村 商路 荒草
下载PDF
酒鬼酒的“鬼”
19
作者 丁芃 《新财经》 2008年第7期86-87,共2页
不久前,在市场中沉寂多年的酒鬼酒推出了“洞藏酒”的概念。
关键词 “鬼” 市场
下载PDF
引入“鬼”场的三维简立方格子点渗流模型重整化群方法研究
20
作者 石少波 董丽娟 何文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应用位置空间重整化群方法,采用单向“导通”规则和三向入“鬼”方式,对引入“鬼”场的三维简立方格子点渗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临界值 和临界指数 , , , , , .最后提出:可采用各种“导通”规则和入“鬼”方式讨论立方格子渗流模型.
关键词 重整化 简立方格子 渗流 “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