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探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代路路
姜炎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2-298,共7页
“黑青”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青玉。“黑碧”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手段,确定“黑青”“黑碧”的矿物种属。采用拉曼光谱、显微紫外-可见...
“黑青”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青玉。“黑碧”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手段,确定“黑青”“黑碧”的矿物种属。采用拉曼光谱、显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对“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进行探究。“黑青”为标准透闪石拉曼谱峰,“黑碧”的谱峰位置与“黑青”存在几个波数的偏差,向波数小的方向移动。可见-近红外波段,“黑青”出现445 nm吸收峰,680和940 nm宽吸收带,为Fe^2+和Fe^3+作用;“黑碧”出现445 nm吸收峰,660和690 nm双吸收峰以及970 nm吸收峰,为Fe^2+,Fe^3+,Cr^3+作用。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可分析到样品的近红外区,“黑青”在1397,2310,2387和2466 nm出现强吸收峰,1915和2120 nm出现弱吸收峰;“黑碧”在1400,2313和2394 nm出现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黑青”在5225,4738,4692,5349,4317,4190和4064 cm^-1存在吸收峰;“黑碧”在4708,4307,4178和4031 cm^-1存在吸收峰。显微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虽然存在小的差异,但基本保持一致,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准。将透闪石质的“黑青”、阳起石质的“黑碧”、广西大化阳起石质玉进行对比,综合红外光谱和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得出“黑青”(透闪石)与“黑碧”(阳起石)近红外光谱的鉴别特征:“黑青”(透闪石)在4800~4600 cm-1存在两个吸收峰,4350~4300 cm^-1存在分裂双吸收峰;“黑碧”(阳起石)在4800~4600 cm^-1存在一个弱吸收峰,4350~4300 cm^-1存在一个吸收单峰。且“黑碧”(阳起石)的近红外吸收峰相较于“黑青”(透闪石)整体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
青”
“黑碧”
透闪石
阳起石
近红外光谱
鉴别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探究
2
作者
代路路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64-3868,共5页
“黑碧”指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显示“黑碧”为阳起石碧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OH振动处产生3个主峰,归属于MgMgMg-OH,MgMgFe^(2+)-OH(Fe^(2+)_(M1 )Mg_( M1 )Mg M3-OH,...
“黑碧”指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显示“黑碧”为阳起石碧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OH振动处产生3个主峰,归属于MgMgMg-OH,MgMgFe^(2+)-OH(Fe^(2+)_(M1 )Mg_( M1 )Mg M3-OH,Mg _(M1) Mg _(M1) Fe^(2+)M3-OH),MgFe^(2+)Fe^(2+)-OH(Mg_( M1) Fe^(2+)_(M1) Fe^(2+)_(M3)-OH,Fe^(2+)_(M1) Fe^(2+)_(M1) Mg_(M3)-OH),但与常见和田玉不同,“黑碧”的三个主峰在拉曼光谱OH的振动区(3600~3700 cm^(-1))和红外光谱OH的倍频振动区(7200~7100 cm^(-1))产生分裂现象。将“黑碧”分为5个区域:HB-1,HB-2,HB-3,HB-4和HB-5,进行原位的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在3600~3700 cm^(-1)出现3个主峰(A,B,C),将主峰进行分峰拟合处理,显示分裂成6个次级峰(A′和A″,B′和B″,C′和C″),次级峰之间的平均波数差为5 cm^(-1)。前人对角闪石在OH振动处主峰分裂现象的观点各不相同。结合“黑碧”的原位电子探针数据和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角闪石中B(M4)位置上的阳离子分布是分裂谱产生的主要原因。角闪石中的B(M4)位置虽然没有直接与W位置的OH相连接,但B(M4)位置上的阳离子通过影响TO 4上的桥氧,间接影响W位置上的OH,从而引起OH振动光谱产生一定变化。对比存在类似分裂谱的角闪石样品和“黑碧”的晶体化学式,发现所有的样品在B(M4)位置上均存在Ca^(2+)和Mn^(2+)分布,而其他位置的阳离子占位情况都不相同,表明“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与B(M4)位置上的Ca 2+和Mn^(2+)分布有关。故认为“黑碧”中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为Ca 2+和Mn^(2+)在B(M4)位置上的占位,且高波数峰位归属于Ca^(2+),低波数峰位归属于Mn^(2+),即A′,B′,C′归属于Ca 2+,A″,B″,C″归属于M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碧”
角闪石
OH振动光谱
分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探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代路路
姜炎
杨明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2-29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5403)资助。
文摘
“黑青”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青玉。“黑碧”指颜色近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手段,确定“黑青”“黑碧”的矿物种属。采用拉曼光谱、显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对“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进行探究。“黑青”为标准透闪石拉曼谱峰,“黑碧”的谱峰位置与“黑青”存在几个波数的偏差,向波数小的方向移动。可见-近红外波段,“黑青”出现445 nm吸收峰,680和940 nm宽吸收带,为Fe^2+和Fe^3+作用;“黑碧”出现445 nm吸收峰,660和690 nm双吸收峰以及970 nm吸收峰,为Fe^2+,Fe^3+,Cr^3+作用。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可分析到样品的近红外区,“黑青”在1397,2310,2387和2466 nm出现强吸收峰,1915和2120 nm出现弱吸收峰;“黑碧”在1400,2313和2394 nm出现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黑青”在5225,4738,4692,5349,4317,4190和4064 cm^-1存在吸收峰;“黑碧”在4708,4307,4178和4031 cm^-1存在吸收峰。显微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虽然存在小的差异,但基本保持一致,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准。将透闪石质的“黑青”、阳起石质的“黑碧”、广西大化阳起石质玉进行对比,综合红外光谱和显微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得出“黑青”(透闪石)与“黑碧”(阳起石)近红外光谱的鉴别特征:“黑青”(透闪石)在4800~4600 cm-1存在两个吸收峰,4350~4300 cm^-1存在分裂双吸收峰;“黑碧”(阳起石)在4800~4600 cm^-1存在一个弱吸收峰,4350~4300 cm^-1存在一个吸收单峰。且“黑碧”(阳起石)的近红外吸收峰相较于“黑青”(透闪石)整体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关键词
“黑
青”
“黑碧”
透闪石
阳起石
近红外光谱
鉴别特征
Keywords
"Heiqing"
"Heibi"
Tremolite
Actinolit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探究
2
作者
代路路
杨明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64-386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5403)资助。
文摘
“黑碧”指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显示“黑碧”为阳起石碧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OH振动处产生3个主峰,归属于MgMgMg-OH,MgMgFe^(2+)-OH(Fe^(2+)_(M1 )Mg_( M1 )Mg M3-OH,Mg _(M1) Mg _(M1) Fe^(2+)M3-OH),MgFe^(2+)Fe^(2+)-OH(Mg_( M1) Fe^(2+)_(M1) Fe^(2+)_(M3)-OH,Fe^(2+)_(M1) Fe^(2+)_(M1) Mg_(M3)-OH),但与常见和田玉不同,“黑碧”的三个主峰在拉曼光谱OH的振动区(3600~3700 cm^(-1))和红外光谱OH的倍频振动区(7200~7100 cm^(-1))产生分裂现象。将“黑碧”分为5个区域:HB-1,HB-2,HB-3,HB-4和HB-5,进行原位的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在3600~3700 cm^(-1)出现3个主峰(A,B,C),将主峰进行分峰拟合处理,显示分裂成6个次级峰(A′和A″,B′和B″,C′和C″),次级峰之间的平均波数差为5 cm^(-1)。前人对角闪石在OH振动处主峰分裂现象的观点各不相同。结合“黑碧”的原位电子探针数据和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角闪石中B(M4)位置上的阳离子分布是分裂谱产生的主要原因。角闪石中的B(M4)位置虽然没有直接与W位置的OH相连接,但B(M4)位置上的阳离子通过影响TO 4上的桥氧,间接影响W位置上的OH,从而引起OH振动光谱产生一定变化。对比存在类似分裂谱的角闪石样品和“黑碧”的晶体化学式,发现所有的样品在B(M4)位置上均存在Ca^(2+)和Mn^(2+)分布,而其他位置的阳离子占位情况都不相同,表明“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与B(M4)位置上的Ca 2+和Mn^(2+)分布有关。故认为“黑碧”中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为Ca 2+和Mn^(2+)在B(M4)位置上的占位,且高波数峰位归属于Ca^(2+),低波数峰位归属于Mn^(2+),即A′,B′,C′归属于Ca 2+,A″,B″,C″归属于Mn^(2+)。
关键词
“黑碧”
角闪石
OH振动光谱
分裂
Keywords
“Heibi”
Amphibole
OH vibration spectrum
Splitting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青”“黑碧”的谱学鉴别特征探究
代路路
姜炎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碧”OH振动光谱产生分裂原因探究
代路路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