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与邪恶:东西方美术的“龙文化”图像对比
1
作者 李佳莹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7期176-178,共3页
龙是一种经典的神性符号,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东方美术中,龙通常担任守宝一类职责或以纹饰形象出现,以角色身份出现时以善为主,与之关联密切的神性形象是“龙王”,以本生和佛传故事为载体出现;在西方美术中,龙被视... 龙是一种经典的神性符号,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东方美术中,龙通常担任守宝一类职责或以纹饰形象出现,以角色身份出现时以善为主,与之关联密切的神性形象是“龙王”,以本生和佛传故事为载体出现;在西方美术中,龙被视为撒旦的代表符号,故以恶为主,并以圣经故事为载体出现。在各自的宗教体系中,龙都占据重要地位,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本文从内容、形式、宗教文化三个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美术中几组不同的“龙文化”图像,探讨“龙文化”对后世宗教美术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化” 东方美术 西方美术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繁露》里的“龙文化”探析
2
作者 田占营 《历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春秋繁露》是中国儒家伦理玄学观的一部主要作品,它是董仲舒的一部伟大作品。它是董仲舒对孔孟学派的反映与世代诸家思想的汇合与融会。其中的“龙”文化在董仲舒思想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人与天之间的沟通。它把龙上升... 《春秋繁露》是中国儒家伦理玄学观的一部主要作品,它是董仲舒的一部伟大作品。它是董仲舒对孔孟学派的反映与世代诸家思想的汇合与融会。其中的“龙”文化在董仲舒思想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人与天之间的沟通。它把龙上升到历史哲学理论高度,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原理,把“人文”与“天象”联系起来;将龙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认为它是“天命之所归”;把龙作为一个图腾崇拜物,以神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同时利用古人对“龙”信仰里面的相关含义来探析古代“龙”文化思想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龙文化” 探析
下载PDF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龙文化”情感
3
作者 肖桐 《求知导刊》 2021年第22期91-92,共2页
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说:"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技能,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美、力,与真、善、美相统一。"传播传统文化,是每位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中国龙的包容精神、进取精神... 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说:"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技能,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美、力,与真、善、美相统一。"传播传统文化,是每位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中国龙的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本文对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龙文化"情感展开了具体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化” 小学美术 美育
下载PDF
小学美术教学中“龙文化”的融合
4
作者 王慧星 《好日子》 2021年第19期105-105,共1页
“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支点,在我们不同知识的学习和媒介的认知当中,都会有所了解。那么,在美术教学的活动开展中,我们也可以以“龙文化”为依托来展开欣赏教学、绘画教学等,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将美术... “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支点,在我们不同知识的学习和媒介的认知当中,都会有所了解。那么,在美术教学的活动开展中,我们也可以以“龙文化”为依托来展开欣赏教学、绘画教学等,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将美术教学以更为饱满的教学情境来开展,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学 “龙文化”
下载PDF
中华“龙”文化的生命生态精神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殿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龙"不是"神",而是中华民族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生成方式的凝炼、概括和提升。中华"龙"文化的建构历程及建构机制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及生命生长历程。从生命生成视角和文化建构...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龙"不是"神",而是中华民族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生成方式的凝炼、概括和提升。中华"龙"文化的建构历程及建构机制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及生命生长历程。从生命生成视角和文化建构视域来看,天地之大德曰生、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构成中华"龙"文化的生命理念;其生命生成方式和文化建构模式是一种融合兼容、有容乃大的模式;其基本特性是优化创生性、开放性兼容性、协调和谐性、系统整体性、一体多样性。中华"龙"文化内蕴着宝贵的生命生态精神和生命伦理智慧,从生命生成的生态性视域解读中华"龙"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龙文化 中华民族 和实生物 和而不同 生生不息
下载PDF
中华龙文化传承建构的契机、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郭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中华传统龙文化在每一时代的传承状况,既决定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度,同时也是一代代的信仰者不断调整建构策略,使其适应不同时代新情况的结果。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具体体现在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以及... 中华传统龙文化在每一时代的传承状况,既决定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度,同时也是一代代的信仰者不断调整建构策略,使其适应不同时代新情况的结果。中华传统龙文化当代建构的契机具体体现在君权皇权背景的剥离、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以及认知范畴的广域化与再定义。同时也面临大众文化的泛滥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空间的挤压、建构主体的"缺席"对传统龙文化建构能力的弱化以及认知表达的差异化对传统龙文化建构统一性的破坏等挑战。要进一步推进龙文化的传承建构,就要推动中华传统龙文化文化类型的现代化、文化内涵意蕴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龙文化” 传承 建构
下载PDF
中文“龙”的英法译文与中华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7
作者 岳瑞莉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龙文化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都不能被西方人真正理解。在涉及"龙"的英、法翻译时,译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dragon",但是中文中的"龙"与英文及法文中的"dragon"在内涵和意象上是完... 龙文化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都不能被西方人真正理解。在涉及"龙"的英、法翻译时,译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dragon",但是中文中的"龙"与英文及法文中的"dragon"在内涵和意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如何翻译"龙"在中华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要利用多种媒体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华龙文化;要掌控龙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权利;要清理纠正有关双语词典中一切有关中华龙文化的错误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ON 英、法翻译 “龙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西“龙”文化差异中的中西生态观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庆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5,共3页
中西方的"龙"各自拥有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崇龙、爱龙、用龙;西方人则畏龙、屠龙、避龙。中西方"龙"的不同文化内涵、对保护的不同态度还折身出两者在生态观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龙文化 生态观 中西对比
下载PDF
金庸小说与“龙”文化
9
作者 汪江欣 《知与行》 2020年第3期61-65,共5页
中国的"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与灵魂深处,自然也体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中。金庸的小说在书名、人物角色名和武功名中有很多带有"龙"字,大部分... 中国的"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与灵魂深处,自然也体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中。金庸的小说在书名、人物角色名和武功名中有很多带有"龙"字,大部分都寄寓着中国传统文化。金庸使用"龙"这一传统意象,内里蕴含着儒、道、佛等多种思想文化,这本身也表明了"龙"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与积淀的多重内蕴,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独立与进取——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与和谐——道家"天人合一"理念;包容与创新——佛家"胸怀万物"思想。"龙"文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烙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以及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的力量源泉。"龙"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促进和维系民族团结与和谐的情感纽带,更是激励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为民族奋进做贡献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得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精神之基。我们不仅要保护、继承、发扬"龙"文化的精神,更要促进"龙"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化 金庸小说 自强不息 天人合一 胸怀万物
下载PDF
精心构建校园“龙”文化,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10
作者 李有为 《学周刊》 2017年第15期78-79,共2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而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校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试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现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而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校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试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龙文化 精细化管理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中俄“龙”文化对比研究
11
作者 颜瑞菊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6期81-82,共2页
第二语言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异同以及可能产生的冲突是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中俄"龙"文化,以期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汉语学习者认识到中俄"龙"文化的差异... 第二语言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异同以及可能产生的冲突是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中俄"龙"文化,以期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汉语学习者认识到中俄"龙"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减少文化冲突。通过对比发现中俄"龙"文化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差异是俄罗斯的"dragon"多为邪恶象征,中国的龙多具有正面色彩。但俄罗斯的"dragon"也并不都是邪恶的,在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中,它也代表了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 “龙文化 对比
下载PDF
从“文化会通”视界论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令小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改造社会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改造社会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乾道"与儒学的"坤道"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效对接,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二者的无神论特质,"道"与辩证法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民族性格中实践性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儒家"仁学"的价值会通提供了哲思历史必然性的理论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会通 “龙文化”特质 无神论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下载PDF
从“文化会通”视界透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令小雄 《丝路视野》 201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社会改造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的艰苦卓绝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乾道”与儒学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社会改造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的艰苦卓绝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乾道”与儒学的“坤道”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效对接,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二者的无神论特质,“道”与辩证法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民族性格中实践性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儒家仁学的价值会通提供了历史必然性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构建 “龙文化”特质 无神论 道与辩证法
下载PDF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14
作者 高伟 《广东民俗》 2000年第1期21-21,共1页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伏羲与女娲结婚而生下人类。在山东省嘉祥县发掘出的东汉墓群石刻中,有一组古代帝王画像,所画者有伏羲、祝融、神农、黄帝、唐尧、夏禹等10位帝王,其中9位是人头人身,
关键词 中国 “龙文化 历史考证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龙文化、大国心态、中美关系——对中国“受害者心理”的历史与理论考释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钱皓 《国际观察》 2004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从历史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中方决策人的心理因素 ,指出中国人的“受害者心理”与传统“龙文化”下的“大国心态”的相互交织是构建中美外交“脱序”态势的众多基本因素之一 ,同时提出“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是中国... 本文从历史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中方决策人的心理因素 ,指出中国人的“受害者心理”与传统“龙文化”下的“大国心态”的相互交织是构建中美外交“脱序”态势的众多基本因素之一 ,同时提出“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是中国完成国家实现所需要的一种健康的国家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大国心态 受害者心理 “龙文化” 中国 美国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原文传递
回顾与省思:2018年中华龙文化研究述评
16
作者 宋永林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38-45,M0004,共9页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发源于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土壤,是中华民族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2018年,学界对中华龙文化的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龙纹的发...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发源于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土壤,是中华民族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2018年,学界对中华龙文化的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龙纹的发展演变及其内涵、中外龙文化比较研究、龙神信仰与崇拜研究、龙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开发等方面。在新时期、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掘材料、革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深入开展“龙文化史”的研究。在缕析数千年来龙文化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眼光下移”,回溯龙文化影响下的历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展现文化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2018年 研究述评 “龙文化史”
原文传递
因山活水,游乐温泉——以周公山御泉湾龙溪休闲山庄景观设计为例
17
作者 甘娜 滕广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年第4期59-61,共3页
温泉休闲逐渐成为当代人首选的娱乐活动之一。以周公山御泉湾龙溪休闲山庄景观设计为实例,从其规划功能分区和设计思路以及手法,阐述了以温泉为主体,以"温泉为体、园林为用、渐次山水、生态游乐"为理念进行温泉休闲山庄设计... 温泉休闲逐渐成为当代人首选的娱乐活动之一。以周公山御泉湾龙溪休闲山庄景观设计为实例,从其规划功能分区和设计思路以及手法,阐述了以温泉为主体,以"温泉为体、园林为用、渐次山水、生态游乐"为理念进行温泉休闲山庄设计的重要构想和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游乐温泉 主题温泉 “龙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