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文化往还间“主义”概念的古今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聂长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5,共11页
“主义”是中华古典词,意谓谨守道义、主张等,今指某种理念或思想体系及信念,也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方式或方法。其古今转换是通过近代东西对译(与principle、~ism及doctrine)达成的。新名“主义”早为明治日本人创译并使用,... “主义”是中华古典词,意谓谨守道义、主张等,今指某种理念或思想体系及信念,也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方式或方法。其古今转换是通过近代东西对译(与principle、~ism及doctrine)达成的。新名“主义”早为明治日本人创译并使用,于清末传入中国。在其生成、生长、流转过程中,“主义”概念于中日两国被赋予多样意涵及本国元素。这一过程彰显了汉字文化生生不息的基本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史 概念史 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
2
作者 吴汉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80,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历经了一个过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化是词汇化的直接动因,而语言经济原则是根本动因。其词汇化机制本质上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历经了一个过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化是词汇化的直接动因,而语言经济原则是根本动因。其词汇化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紧缩机制,即将原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形式标记"有……的……"逐步隐去,并最终变为一个无标记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 词汇化 概念化 动因 机制
下载PDF
“形式主义”不完全等于“formalism”——基于CCL和COCA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晴 张政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第6期59-66,共8页
"形式主义"一词在国内的大众媒体中频频出现,是中国政治文献常用的术语之一。国内的权威词典大多将其翻译成formalism。文章基于CCL语料库和COCA语料库,从词频、搭配和语义韵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一词在国内的大众媒体中频频出现,是中国政治文献常用的术语之一。国内的权威词典大多将其翻译成formalism。文章基于CCL语料库和COCA语料库,从词频、搭配和语义韵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形式主义"一词在不同领域中含义大相径庭,特别是在中国政治领域中,该词更是含义特殊。笔者建议中国政治文献中的"形式主义"应翻译成formism,以便与其他语境下该词被翻译成formalism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翻译 语料库 FORMALISM formism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辩证法
4
作者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布雷特.克拉克 刘顺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马克思所提出的囊括人类、自然和社会三重维度的"新陈代谢"这一概念,饱含着深邃的生态世界观,是生态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这一世界观是劳动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蕴含着独到的生态辩证法。在一定意义上,生态辩证法在马... 马克思所提出的囊括人类、自然和社会三重维度的"新陈代谢"这一概念,饱含着深邃的生态世界观,是生态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这一世界观是劳动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蕴含着独到的生态辩证法。在一定意义上,生态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针对当前流行的那些企图淡化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诘难,有必要利用生态辩证法对其作出有力的回应,以期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生态辩证法的未来愿景是: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共同发展的人类社会,使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可以合理调节人类—自然—社会之间的新陈代谢,从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辩证法 资本 新陈代谢理论
下载PDF
Suffering China,Moving China
5
作者 Yang Wei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8年第11期10-10,共1页
'Why are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 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so much...'is from a poem written by Ai Qing,a famous poet in 1930s' China.Whenever I read the news about the May 12 earthquake,I can't help... 'Why are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 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so much...'is from a poem written by Ai Qing,a famous poet in 1930s' China.Whenever I read the news about the May 12 earthquake,I can't help thinking of these words.From May 12 to now,three weeks have past,but the impact felt by China and her people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time that has pa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中国 自然灾害 爱国义教育
下载PDF
“-主義”与“-イズム”的竞争——以日本大正时期新词词典『新しい言葉の字引』两版比较为中心
6
作者 邓牧 《日本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日语中的“-主義”和“-イズム”1作为“-ism”的对应词缀积极参与社会思想领域术语的创制。大正时期新词创制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即音译片假名数量超过了之前的汉语词造词。在这一背景下,“-主義”和“-イズム”分别代表的意译词和音译... 日语中的“-主義”和“-イズム”1作为“-ism”的对应词缀积极参与社会思想领域术语的创制。大正时期新词创制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即音译片假名数量超过了之前的汉语词造词。在这一背景下,“-主義”和“-イズム”分别代表的意译词和音译词呈现出竞争态势。本文通过调查比较两版大正时期代表性新词词典可知,大正时期“-主義”和“-イズム”在新词创制过程中多数情况互为补充,但在竞争中“-主義”比“イズム”更胜一筹。同时,相比增补版,大增补版中造词趋于复杂,音拍呈增长趋势,且一个音译词对应多个意译词的现象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義” “-ィズム” 新词词典
原文传递
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教学问题
7
作者 蔡菊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27-31,共5页
本文论述了逻辑教学的意义,数学教学与逻辑教学的关系,分析研究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在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探讨了改革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逻辑教学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逻辑思维能力
下载PDF
马克思“真正批判的世界观”论析——以马克思对布·鲍威尔的批判为中心
8
作者 李彬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马克思针对布·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创立了“真正批判的世界观”。1843年年底,为了回应普鲁士政府的保守政治,布·鲍威尔以“自我意识哲学”为基础,把宗教批判进一步拓展为“纯粹批判”,寄希望通过对群众的“有限的自我意识”... 马克思针对布·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创立了“真正批判的世界观”。1843年年底,为了回应普鲁士政府的保守政治,布·鲍威尔以“自我意识哲学”为基础,把宗教批判进一步拓展为“纯粹批判”,寄希望通过对群众的“有限的自我意识”的批判实现人的自由。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的过程中指出,其“纯粹批判”把人抽象为“自我意识”或“精神”,在一切领域贯彻“自我意识”同“实体”的对立,实质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向康德费希特主义立场的后退。鲍威尔通过精神批判提升人的“自我意识”而实现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是一种缺少现实内容的主观主义自由。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体的人”出发,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实质的意义上增进人的自由,不能寄希望于个体的“善良意志”和“普遍的自我意识”,而是必须改造现代市民社会,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同鲍威尔“纯粹批判”哲学的争论,反映了黑格尔的弟子们是向后退回到康德费希特主义还是向前发展黑格尔主义来实现个体自由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批判的世界观” “纯粹批判” 康德费希特 黑格尔 个体自由
原文传递
Land Grab and Land Grant:Contextualizing Landscape Justice in Social Forestry in Indonesia
9
作者 Ziwei ZHANG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Social forestry has emerged as a popular approach to achieving landscape justice by empowering local communities.However,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rograms often face challen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 Social forestry has emerged as a popular approach to achieving landscape justice by empowering local communities.However,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rograms often face challen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justice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donesian social forestry in two ways.First,it juxtaposes the social forestry program with palm oil plantations to highl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and capital expansion,and the formation of green capitalism.By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forestry,the paper argues that current political and legal frameworks have facilitated the depoliticization of previously radical,anti-capitalist,and anti-palm oil civil movements,despite notionally“empowering”local communities.Second,the paper interrogates the inclusivity of the social forestry program within local communities,noting that NGOs sometimes label local people as“cooperative”or“stubborn,”thus overlooking the pre-existing social tensions.The paper posits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social foundations underlying environmental projects and the new eco-social structure arising fro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Forestry Landscape Justice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Green Capitalism Environmental Justice Plantation Indonesia
原文传递
印度宗教传统的三个面向——祭祀、解脱和虔信主义
10
作者 赵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中世纪以后的印度宗教与前代宗教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过祭祀、解脱与虔信主义三个早期的发展阶段特征,选择普迦等后世的文化切面作为参照,以分期和分层同时观察的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宗教的延续性与断裂性。线性叙事易抹平宗教发展... 中世纪以后的印度宗教与前代宗教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过祭祀、解脱与虔信主义三个早期的发展阶段特征,选择普迦等后世的文化切面作为参照,以分期和分层同时观察的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宗教的延续性与断裂性。线性叙事易抹平宗教发展的层累效应。在来源极其复杂的印度宗教中,有必要将阶段性特征同时作为反复介入的历史动力来看待,相似又各别的具体案例反映了它们带入主流价值体系的张力及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宗教 祭祀 解脱 虔信
原文传递
斯宾诺莎对阿尔都塞理论探索的影响及其当代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雨辰 张星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阿尔都塞通过“后退”和“绕道”至斯宾诺莎进而厘清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总问题”之本质区别。可以说,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对阿尔都塞重塑马克思主义科学形态的理论探索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实体一元论”为他提出“马... 阿尔都塞通过“后退”和“绕道”至斯宾诺莎进而厘清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总问题”之本质区别。可以说,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对阿尔都塞重塑马克思主义科学形态的理论探索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实体一元论”为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命题埋下了理论伏笔;“实体自因说”为他提出“矛盾的多元决定论”给予了启示意义;知识分类理论为他阐发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认识论的断裂”提供了理论参照。而其在“实体论”基础上提出的“身心同一论”,因强调身体的感性力量而促使阿尔都塞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激进潜能,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也在对斯宾诺莎的重构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转向。因此,阿尔都塞对斯宾诺莎的理论回溯,不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阐释路径,而且进一步发掘了当代政治哲学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实体 身心同一论 唯科学论的马克思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