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1966中国对外文学关系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方长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7,123,共7页
建国后“17年”中外文学关系是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互相对峙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国际关系赋予中外文学交往以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使之成为一种非文学性的社会政治行为。择译文学的标准高度政治化,致使“17年”主要翻译... 建国后“17年”中外文学关系是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互相对峙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国际关系赋予中外文学交往以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使之成为一种非文学性的社会政治行为。择译文学的标准高度政治化,致使“17年”主要翻译了那些言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作品,以及那些能被有效地阐释进新中国社会主义话语系统内的作品。外国文学解读受政治思维制约,悬置了现代启蒙知识分子所热衷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主题。非文学意义上的对外文学关系,导致“17年”文学创作很少受除苏联文学之外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年”文学 文学关系 政治意识形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