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围术期康复质量的影响观察
1
作者 郑婉君 邱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前列腺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前列腺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3+1”膀胱功能恢复法。观察术后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术后患者症状、膀胱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规律排尿率80.00%、自行排尿率87.50%、无尿潴留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60.00%,75.00%(P<0.05)。术后,2组IPSS评分、Qmax、PVR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提升,但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法可进一步促进膀胱自主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有效减轻前列腺症状,改善膀胱功能,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3+1”膀胱功能恢复 康复质量 影响
下载PDF
“3+1”膀胱功能恢复法在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梁美玲 刘桂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在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术后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在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24,P=0.02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1”膀胱功能恢复法可促进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恢复,缩短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膀胱功能恢复 前列腺增生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4
3
作者 万祥 刘冲 +6 位作者 徐欢 谷猛 陈彦博 彭御冰 陈其 蔡志康 王忠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无力(AC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BPH伴ACD的患者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后行"3+1"膀胱功能恢复法,即3阶段膀胱功能恢复训...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无力(AC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BPH伴ACD的患者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后行"3+1"膀胱功能恢复法,即3阶段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同时用1种药物辅助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就诊时、术后3、6个月的膀胱内压、残余尿、最大尿流率、IPSS、Qo L、能否自行排尿、能否有规律的排尿、膀胱功能满意等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肾功能、泌尿道系感染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膀胱内压[(35.1±2.7)cm H_2O vs(50.2±2.3)cm H_2O,P<0.05]、最大尿流率[(4.2±2.7)ml/s vs(21.1±4.1)ml/s,P<0.05]较术前明显增高,残余尿[(173.0±31.6)ml vs(30.5±12.9)ml,P<0.05]、IPSS[(27.3±3.2)分vs(5.1±1.4)分,P<0.05]、Qo L[(4.1±0.8)分vs(0.8±0.1)分,P<0.05]较术前明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对比,患者均可自行排尿(0/35,0%vs 35/35,100%,P<0.05),大部分患者有了规律(排尿间隔3~4 h)的排尿(0/35,0%vs 30/35,85.71%,P<0.05),膀胱满意度为I级患者显著增加(0/35,0%vs 30/35,85.71%,P<0.05),充盈性尿失禁患者显著减少(10/35,28.57%vs 2/35,5.71%,P<0.05),肾功能正常患者增加(12/35,34.29%vs 30/35,85.71%,P<0.05),无明显泌尿系感染者显著增加(6/35,17.14%vs 33/35,94.29%,P<0.05)。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过"3+1"膀胱功能恢复法后除2例仍排尿困难,其余33例排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对BPH伴逼尿肌无力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作用,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膀胱功能恢复 逼尿肌无力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剜除术 治疗
下载PDF
“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凌 张肖翔 +1 位作者 王真 邹琴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3例;两组均行剜除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法;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满意等级、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情况、尿常规白细胞计数等。结果:研究组膀胱满意度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规律排尿、自行排尿、无尿潴留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尿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肌无力患者在接受剜除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满意度等级,促进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控制泌尿系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逼尿肌 剜除术 “3+1”膀胱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miR-144-3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宇 李旺 +3 位作者 李京 张伟亮 牒军 张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1-16,27,共7页
目的 探究miR-144-3p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脊髓损伤大鼠miRNA表达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的表达情况;在ENCORI网站中预测miR-144-3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3p... 目的 探究miR-144-3p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脊髓损伤大鼠miRNA表达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的表达情况;在ENCORI网站中预测miR-144-3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3p与靶基因的结合情况;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损伤区域miR-144-3p和Notch1的变化情况;用miR-144-3p mimics或miR-144-3p NC转染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或经鞘内注射脊髓损伤的大鼠,探究miR-144-3p对体内外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在大鼠脊髓损伤7 d时明显下调。Notch1作为miR-144-3p的靶基因被其负调控。miR-144-3p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7 d时明显下调,而Notch1的表达则明显上调。miR-144-3p能够明显抑制LPS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导致的体内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并且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miR-144-3p靶向调控Notch1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144-3p 巨噬细胞 NOTCH1 功能恢复
下载PDF
miRNA-466c-3p通过MAPK1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旭 沈千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分析miRNA-466c-3p在脊髓损伤大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NA-466c-3p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去除椎板和棘突,不进行击打操作)、脊髓损伤组(SCI组)、miR-466c-3p NC组和miR-466c-3... 目的分析miRNA-466c-3p在脊髓损伤大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NA-466c-3p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去除椎板和棘突,不进行击打操作)、脊髓损伤组(SCI组)、miR-466c-3p NC组和miR-466c-3p mimics组。假手术组仅去除椎板和棘突,不进行击打操作。miR-466c-3p NC组和miR-466c-3p mimics组分别SCI后立即注射miR-466c-3p negative control和miR-466c-3p mimics,药物干预持续3 d。测定大鼠术后或药物干预后第1,3,7,14,21,28天的BBB评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466c-3p和MAPK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包含miR-466c-3p和MAPK1-3′UTR结合位点的MAPK1-3′UTR(MAPK1-WT),以及不含该结合位点的MAPK1-3′UTR(MAPK1-MUT)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大鼠术后或药物干预后第1,3,5,7,14天miR-466c-3p和MAPK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在术后第1,3,7,14,21,28天的BBB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在术后第3,5,7,14天的miR-466c-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MAPK1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与miR-466c-3p NC组相比,miR-466c-3p mimics组在药物干预后第7,14,21,28天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miR-466c-3p NC组相比,miR-466c-3p mimics组在药物干预后第3,5,7,14天miR-466c-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MAPK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466c-3p的潜在靶点为MAPK1,实验组MAPK1-WT的相对荧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iR-466c-3p和MAPK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93,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miR-466c-3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过表达miRN433-5p可能通过靶向MAPK1保护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NA-466c-3p MAPK1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3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金艳婷 郭智琴 王珍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261-2265,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BC)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汉口医院接受治疗的BC病人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RC组(n=58)与开放根...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膀胱癌(BC)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汉口医院接受治疗的BC病人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RC组(n=58)与开放根治性切除术(ORC)组(n=58)。ORC组行ORC,LRC组行LRC。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 d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血清IGFBP-3、IGF-Ⅰ等肿瘤因子。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R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小于ORC组[(448.97±46.65)mL比(747.68±77.39)mL、(5.15±0.54)分比(7.46±0.76)分、(3.68±0.38)d比(4.48±0.47)d、(17.67±1.92)d比(21.86±2.22)d],手术时间大于ORC组[(318.96±33.44)min比(276.84±29.85)min](P<0.05)。术后3 d,LRC组IL-6水平均低于ORC组[(123.86±13.79)ng/L比(130.86±14.93)ng/L],IFN-γ水平高于ORC组[(15.84±1.75)ng/L比(14.96±1.52)ng/L](P<0.05)。术后3 d,两组IGFBP-3、IGF-Ⅰ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75±19.57)mg/L比(182.61±19.62)mg/L、(2.74±0.29)μg/L比(2.70±0.28)μg/L](P>0.05)。LR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ORC组(13.79%)(P>0.05)。结论LRC可有效切除BC病灶,改善IGFBP-3、IGF-Ⅰ水平,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小,术后炎症反应轻,疗效与ORC一致,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凝血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真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7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探讨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疗效,分析其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或不适、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应用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康复效果显著,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功能恢复 护理
下载PDF
心肌重构对抗β_1受体自身抗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宋丽芳 邢喜龙 +2 位作者 梁峰 张理华 李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21-322,共2页
目的检测心肌重构患者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和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室壁增厚、心腔与心壁比值增大、拟行手术的患者28例,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目的检测心肌重构患者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和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室壁增厚、心腔与心壁比值增大、拟行手术的患者28例,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SAELISA),测定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3+、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IgG、IgA、IgM及C3、C4含量。结果当心肌发生重构时,患者产生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随着术后好转,该自身抗体也会随之降低。当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存在时,机体的细胞免疫CD4+/CD8+比值明显增高,体液免疫5项指标均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细胞免疫基本一致。结论心肌重构后,患者抗β1受体自身抗体的变化能反映术后疗效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免疫功能的变化,说明心肌重构早期,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应注意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预防感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Β1受体 心肌重构 CD4^+/CD8^+比值 对抗 酶联免疫吸附 流式细胞技术 机体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 链霉亲和素 CD3^+ 变化情况 免疫指标 变化特点 临床意义 相互关系 室壁增厚 测定技术 5项指标 体液免疫 恢复情况
下载PDF
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双 林斌 +3 位作者 陈志达 史吉胜 曾宇哲 吴松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目的 :探讨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TNFR/RIPK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0.25~0.30k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假手... 目的 :探讨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TNFR/RIPK介导的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0.25~0.30k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假手术+Necrostatin-1组(Sham+Nec-1组,B组)、SCI+二甲基亚砜(DMSO)(DMSO组,C组)、SCI+Nec-1组(Nec-1组,D组)。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min经导管注射1μl Nec-1(25μg/μl),C组注射等量DMSO,1次/d,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h、24h和3d三个时间点每组取6只大鼠,先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12h时间点动物处死前1h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mg/kg,取材检测脊髓组织PI红染细胞数;24h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目、Western Blot(WB)检测Bcl-2、坏死性凋亡蛋白RIPK1及RIPK3的表达水平;3d时取材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性低于A、B组,D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h,A组和B组脊髓组织HE和Nissl染色正常,D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cl-2、RIPK1及RIPK3均低水平表达,C组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升高,D组Bcl-2表达较C组上调,RIPK1及RIPK3表达显著性下降,C、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A组和B组可见少量凋亡小体,C组和D组明显增多,但D组凋亡小体数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RIPK1 RIPK3 BCL-2 坏死性凋亡 功能恢复
下载PDF
pT_1、G_3膀胱癌采用保守还是手术治疗?
11
作者 李金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0-720,共1页
关键词 pT1膀胱 G3膀胱 手术治疗 膀胱切除术 膀胱灌注 膀胱功能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12
作者 应丽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38,共2页
锁骨位置较为表浅,又称为皮下骨,中外1/3骨折、外1/3骨折、移位明显、闭合性复位很难达到解剖对位,很容易造成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外观 。选择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 锁骨位置较为表浅,又称为皮下骨,中外1/3骨折、外1/3骨折、移位明显、闭合性复位很难达到解剖对位,很容易造成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外观 。选择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服务模式 骨折患者 功能恢复 锁骨 中外1/3骨折 闭合性复位 畸形愈合 护理模式
原文传递
移植肾动脉血管瘤破裂一例
13
作者 刘彦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瘤破裂 移植肾动脉 核磁共振水成像 2004年3 血液透析治疗 移植肾输尿管 尸肾移植 1996年 移植肾功能 2000年 功能恢复 免疫抑制剂 功能不全 2003 B型超声波 输尿管膀胱 定期复查 尿毒症 出院后 吻合口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