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存在主义文学的反证式形态:对50-7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解读 |
杨经建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
张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政治理性对20世纪50—70年代情爱文学的规约 |
赵联成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4
|
50-70年代我国文学中的“新来年轻人”现象 |
陈国和
|
《咸宁学院学报》
|
2002 |
1
|
|
5
|
论“人民英雄”形象对儒家传统的变异性继承——以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文本分析为中心 |
邱晓丹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1
|
|
6
|
论50至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的文学想象 |
杜国景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7
|
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西方城市书写 |
蔡晓惠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革命家庭”的建构——50-70年代小说的家国书写 |
王莉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2 |
0 |
|
9
|
略论青春心态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产生的精神渊源 |
王秀杰
|
《新闻爱好者》
|
2012 |
0 |
|
10
|
权力话语与批评话语齿轮的咬合——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遭际反观20世纪50-70年代的文艺批评 |
黄擎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0 |
0 |
|
11
|
关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史教学的思考——米尔格兰姆的启示 |
王文胜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12
|
论中国50—7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
刘传霞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5
|
|
13
|
从“自由进入”到“限制-融合”:20世纪50—70年代英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
周顺康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4
|
《红豆》的叙事方式——兼谈当代文学50—70年代的叙事问题 |
梁燕丽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1997 |
2
|
|
15
|
“别样天地”中的传统与现代“革命”——评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
车凯旋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6
|
陈云与新中国50—70年代的对外贸易 |
叶明勇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重探20世纪50—70年代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及其内部逻辑 |
周展安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现代主义”与“新古典”的互补——论台湾20世纪50~70年代的现代诗 |
王光明
|
《文艺评论》
|
2003 |
0 |
|
19
|
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中文化“审父”心理分析 |
李遇春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倾向 |
叶世祥
|
《社会观察》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