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imilation of the FY-4A AGRI Clear-Sky Radiance Data in a Regional Numerical Model and Its Impact on the Forecast of the“21·7”Henan Extremely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被引量:5
1
作者 Lan XU Wei CHENG +5 位作者 Zhongren DENG Juanjuan LIU Bin WANG Bin LU Shudong WANG Li D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20-936,共17页
Assimilation of the 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nce Imager(AGRI)clear-sky radiance in a regional model is performed.The forecast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assimilation of two water vapor(WV)channels with conventional ob... Assimilation of the 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nce Imager(AGRI)clear-sky radiance in a regional model is performed.The forecast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assimilation of two water vapor(WV)channels with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for the“21·7”Henan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a baseline test that assimilates only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4-h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by the assimil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AGRI exceeds 500 mm,compared to a maximum value of 532.6 mm measured by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and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The results for the short periods of intense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are that the simulation of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3-h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is also relatively accurate.The analysis increment shows tha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assimilation experiments is over the ocean due to the additional ocean observations provided by FY-4A,which compensates for the lack of ocean observations.The assimilation of satellite data adjusts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ind fields over the ocean by adjusting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which ultimately results in a narrower and stronger WV transport path to the center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Zhengzhou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Conversely,the WV convergence and upward motion 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 are more dispersed;therefore,the precipitation centers are also correspondingly more disper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AGRI clear-sky radiance satellite data assimilation 21·7henan extremely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极端性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浩 周文 +4 位作者 汪小康 李山山 王婧羽 王晓芳 胡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9,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弱再加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极端性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郑州国家站7月20日17时1 h降水量达201.9 mm,超过“75·8”过程的小时降水强度,并打破全国国家站历史纪录。3 h和6 h最大降水量均发生在郑州尖岗水库附近。郑州站7月总降水量高达902.0 mm,约是近70年历史平均值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极端性 河南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单次降水对地下水位影响的初步认识——以北京“7·21”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3 位作者 邢立亭 林沛 韩征 雷坤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6,共5页
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600余眼监测井水位动态资料的分析,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后水位有明显响应的监测井仅有34处,约占总数的6%左右,比例较低,同时范围较为集中,且基本全为较浅的潜水井。反映出本次大暴雨对本区地下... 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600余眼监测井水位动态资料的分析,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后水位有明显响应的监测井仅有34处,约占总数的6%左右,比例较低,同时范围较为集中,且基本全为较浅的潜水井。反映出本次大暴雨对本区地下水位的直接影响总体程度不深。通过对这些监测点的分布规律加以分析,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各大河的上游河道沿线区域,地层渗透性较好。并认为发生大面积的漫水,即来水量较大是使得地下水位响应明显的另一重要条件。并对单次降水对水位影响较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地表人为硬化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都会影响流场的畅通性,阻碍地下水的垂向入渗及水平方向的补给,从而会导致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被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北京“7·21”特大暴雨 地下水位 影响程度 粘土类地层
下载PDF
河南“21·7”暴雨洪水风险模拟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昌军 吕娟 +4 位作者 翟晓燕 李青 刘荣华 孙朝兴 赵彦增 《水利水电快报》 2021年第9期8-14,共7页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和流域局部洪水,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重点分析了“21·7”暴雨情况及主要河段的洪水过程,并与河南“75·8”特大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建立...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和流域局部洪水,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重点分析了“21·7”暴雨情况及主要河段的洪水过程,并与河南“75·8”特大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建立了覆盖河南省山区小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国家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平台,计算得到了“21·7”特大暴雨洪水河段、沿河村落的危险等级;并基于下垫面现状条件,对“75·8”暴雨洪水进行了复盘,探讨了“75·8”降雨条件下,河段和沿河村落成灾情况,进而对比了“21·7”和“75·8”暴雨洪水和河段、沿河村落危险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灾害调查、推演复盘、总结评估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模拟 洪水风险分析 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 河南“21·7”暴雨 河南“75·8”暴雨 河南省
下载PDF
GPM卫星降水产品在“7·21”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的误差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慧琴 陈生 +1 位作者 李晓俞 李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分数标准误差(FSE)、探测率(POD)、误报率(FAR)以及临界成功指数(CSI)这7种精度评价指标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估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的多卫星融合降水产品中的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Version 06中的准实时产品IMERG_ER和近实时产品IMERG_LR,以及全球卫星降水制图(Global Satellite Mapping of Precipitation,GSMaP)Version 07中的准实时产品GSMaP_NRT和标准产品GSMaP_MVK。与雨量站观测结果直接对比,IMERG_ER、GSMaP_NRT和GSMaP_MVK在不同程度上低估降水量,RB值分别为-7.22%、-10.37%和-16.26%,表现为明显低估了强降水中心的雨量。结果表明:(1)IMERG_LR卫星降水产品总体表现最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有一定的探测潜力;(2)四种卫星降水产品存在明显提前预估峰值的现象;(3)各个卫星产品在降水量小时高估,在降水量大时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河南暴雨 GPM GSMaP IMERG 极端降水 检验评估 灾害预警 降雨
下载PDF
1632年华北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研究
6
作者 刘威 杨煜达 张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代用资料,重建了1632年华北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情、水情、灾情等,从而识别出1632年8月河南地区暴雨事件的时空范围,并与有器测记录的2021年河南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对比。1632年华北地区大规模降水始于7月17日,从6月18日...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代用资料,重建了1632年华北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情、水情、灾情等,从而识别出1632年8月河南地区暴雨事件的时空范围,并与有器测记录的2021年河南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对比。1632年华北地区大规模降水始于7月17日,从6月18日—11月11日,整个华北不同区域皆存有长时间降雨记录,且有多次强降水记录,造成黄淮地区雨涝,并使得黄淮交溃,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梳理降水和洪涝的过程,区分了本地降水与客水的分布。将1632年8月河南暴雨洪涝与2021年7月河南极端降水事件对比发现,强降水位置相似,降水前后都有两个台风输送水汽,且1632和2021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皆受到拉尼娜的影响,整体偏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华北 21·7”河南暴雨 历史时期 台风暴雨
下载PDF
准组织化:“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的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雅倩 王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涵盖聚合、运转、高效、离散4个阶段,且以持续不断的行动流呈现,具有准组织化集体行动特征;同时,线上救援形式面临“合法性”不确定、救援质量不稳定、风险评估主观性和政府正式沟通渠道有限性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 准组织化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 应急管理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开封市内涝评估模型研究
8
作者 喻谦花 霍继超 仝妍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1,99,共6页
以内涝典型易发区河南省开封市主城区为例,利用城市内涝监测点逐小时积水深度和同时段气象站降雨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基于降水因子(模型1组)和历史积水+降水因子(模型2组)的内涝评估模型;并以2021年“7·20”... 以内涝典型易发区河南省开封市主城区为例,利用城市内涝监测点逐小时积水深度和同时段气象站降雨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基于降水因子(模型1组)和历史积水+降水因子(模型2组)的内涝评估模型;并以2021年“7·20”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3 h短时强降水是内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积水与暴雨发生的时间相比,具有滞后1~3 h的特点;模型1组对内涝风险有一定评估能力,但总体误差明显高于模型2组;模型2组有80%的站点R 2≥0.9,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平均MAE≤3.9 cm,拟合结果评价优秀,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在开封市2021年“7.20”极端暴雨过程中,模型2组评估结果与实测积水的平均RSME为4.33 cm,平均MAE为2.94 cm,较为准确地评估了极端暴雨过程内涝灾害的涨水期、退水期和最大积水深度,能够为城市防汛和应急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评估 支持向量机 “7•20”特大暴雨 河南开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