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后”作家研究:质疑、出路与价值
1
作者 黄江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80后"文学是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但相关的研究还遭受着诸多质疑,这种代际划分方式的合理性亟待论证。有研究者提出"城市化时代的青年文学"等命题来回应质疑,但仍有未解的理论困境。应该看到,代际划分方式已... "80后"文学是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但相关的研究还遭受着诸多质疑,这种代际划分方式的合理性亟待论证。有研究者提出"城市化时代的青年文学"等命题来回应质疑,但仍有未解的理论困境。应该看到,代际划分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失去交锋的时代,已很难用标志性的思想或历史事件等方式来划分代际,而回归自然年龄来区分代际,在具有转折性质的"80后"这代人身上是合理的,并在学术界实际上已广泛通行。代际研究需要警惕整体主义的迷误,在充分把握作家个体特征的基础上,讲述这代作家贡献的文学特质。"80后"作家研究将伴随年轻作家走出"密林中"的困境,融入到悠远的人文传统,以此参与到中国文学未来的构建,并担当起新的历史文化传承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80后”作家 代际划分 整体主义
下载PDF
结缘“80后”作家的乡土情结
2
作者 阮征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86-86,共1页
对连水来说,他是一个黄梅戏学徒,他将永远是一个学徒,因为广阔的人生还在等着他。对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都走在儿童文学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我们也是"永远的学徒"。
关键词 《偷剧本的学徒》 “80后”作家 郝周 乡土情结
下载PDF
“80后”作家的叛逆叙事研究
3
作者 王俊忠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7-42,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界开始走向"告别革命、众声喧哗"的话语环境,中国文坛的代际更新逐渐显现。"80后"作家以"低龄化""叛逆性""网络化"的姿态,率先登陆市场,其写作中蕴含着中...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界开始走向"告别革命、众声喧哗"的话语环境,中国文坛的代际更新逐渐显现。"80后"作家以"低龄化""叛逆性""网络化"的姿态,率先登陆市场,其写作中蕴含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已有的文学生态和陈旧观念。对"80后"作家创作中的叛逆叙事产生的时代背景、主题内容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这种青春低龄书写背后的时代和个体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文学创作 叛逆叙事
下载PDF
“呼愁”之伤——“80后”作家笔下的城市青春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潇 顾玮 《太原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7-101 119,共6页
"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以城市记忆作为写作资源。在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等深深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 "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以城市记忆作为写作资源。在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等深深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学生产机制。"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书写体现出独特的城市经验,充满了青春的"呼愁"之伤,承载了他们对爱情的追寻和追寻不得的忧伤;由中国社会变迁、西方文化涌入带来的文化震惊与心灵失衡感带来的忧伤;无法实现理想生活,无法接近信仰、梦想的忧伤。"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叙事中看得见的是城市中的物质细节,看不见的是"80后"作家对城市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成长的宣泄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呼愁之城 城市青春叙事
下载PDF
“文艺场域”“区隔”理论下的“80后”作家图书出版
5
作者 杨曙 《出版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出版业在"80后"作家图书的商品化趋势比在传统精英作家出版中要明晰得多。传统精英作家图书出版往往以"高等教育""高等文化"等为标准定位,使学者习惯倾向围绕既存的"高等"观念的普遍性,而忽略... 出版业在"80后"作家图书的商品化趋势比在传统精英作家出版中要明晰得多。传统精英作家图书出版往往以"高等教育""高等文化"等为标准定位,使学者习惯倾向围绕既存的"高等"观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80后"作家图书出版与众不同的个别性。"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则可抛射出改变本身以精英面貌出现的精英作家图书作为"文艺场域"一部分的内在能动。"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又具有很强的区分性和等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图书出版 “文艺场域” “区隔”
下载PDF
从《茧》的历史书写浅析“80后”作家张悦然的转型
6
作者 宋柯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2期153-155,共3页
与同时期的诸多“80后”作家相比,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茧》罕见的触及了文革这段记忆,以两位“80后”人物作为叙事主体,通过他们的回忆、讲述,逐渐拼贴、还原出跨越半世纪时光两家三代人的恩怨。暌违她早年的青春写作,《茧》没有曲... 与同时期的诸多“80后”作家相比,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茧》罕见的触及了文革这段记忆,以两位“80后”人物作为叙事主体,通过他们的回忆、讲述,逐渐拼贴、还原出跨越半世纪时光两家三代人的恩怨。暌违她早年的青春写作,《茧》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离奇的人物,而是开始关注80后与父辈及父辈历史的关系,自我设限,自我突破,宕开了个人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出了面对并书写历史的努力。因为没有文革的经验,所以张悦然只能从自己和父亲的故事上往上回溯,通过探访父亲的故人了解实情,关于历史创伤的处理虽然没有能超越传统的文革叙事,却也让痛苦真切可感。《茧》不仅仅书写了程恭与李佳栖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同时也记录了张悦然自身的成长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张悦然 《茧》 历史 转变
下载PDF
“80后”作家个人品牌与文学时尚的关系
7
作者 胡赛丽 《三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80后”作家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他们自踏足文坛以来便饱受争议。“80后”作家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品牌的创造和文学时尚的风靡。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和郭敬明率先利用其名人的身份,形成了个人品牌,建... “80后”作家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他们自踏足文坛以来便饱受争议。“80后”作家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品牌的创造和文学时尚的风靡。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和郭敬明率先利用其名人的身份,形成了个人品牌,建构起以网络为依托的文学新时尚,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范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个人品牌 文学时尚 韩寒 郭敬明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著中“80后”作家的书写
8
作者 朱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自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80后”正式登入文坛。随着文学评论的勃发和文学研究的深入,“80后”作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著所关注。2009年,文学史著首次将“80后”作家纳入书写范畴。之后,文学史著中的“80后”作家经历了命名... 自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80后”正式登入文坛。随着文学评论的勃发和文学研究的深入,“80后”作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著所关注。2009年,文学史著首次将“80后”作家纳入书写范畴。之后,文学史著中的“80后”作家经历了命名由文学爱好者到写作群体的演变,书写方式也从群体展览转向个体审美。但是,当代文学史著对“80后”作家的书写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遮蔽现象,书写对象仍停留在“80后”作家首次出场前后。因此,对当代文学史著中“80后”作家的书写进行整理研究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著 “80后”作家 当代文学
下载PDF
“80后”青年作家登场的社会学分析——文学场的演变与新入场的文学生产者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燕 卢辉 +1 位作者 梁艳春 彭北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3-51,共9页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的角度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控制逐渐松动,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逐渐撤离,文学场更为自主,但同时迫于财政压力向经济场倾斜。本文分析了文学场中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演变以及它们应对经济场的压力而采取的举措...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的角度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控制逐渐松动,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逐渐撤离,文学场更为自主,但同时迫于财政压力向经济场倾斜。本文分析了文学场中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演变以及它们应对经济场的压力而采取的举措是如何让"80后"少年写手进入文学场的。同时,文学场的新变化也促成了"80后"作家的发生发展。此外,"80后"作家本身的惯习也对他们能成为一个现象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资本 惯习 文学场 “80后”作家
下载PDF
“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的迷化现象解析——基于质性研究的结果
10
作者 李晓燕 卢辉 +1 位作者 梁艳春 卢晓敏 《北京青年研究》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具有迷化现象,迷读者与非迷读者在对同龄作家的认同、迷读者对所喜欢作家的态度、迷读者对所喜爱作家作品的深入了解,以及迷读者和非迷读者对待同一起抄袭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表... 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具有迷化现象,迷读者与非迷读者在对同龄作家的认同、迷读者对所喜欢作家的态度、迷读者对所喜爱作家作品的深入了解,以及迷读者和非迷读者对待同一起抄袭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表明,一部分"80后"对同龄作家具有鲜明的迷化特征。这种迷化现象表明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80后”作家迷读者大众文化
下载PDF
“80后”代表作家论
11
作者 金仕霞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1期26-27,共2页
“80后”作家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群,这些年轻的写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成名方式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他们中的佼佼者俨然已经是“80后”生青年人的精神领袖,对这些代表作家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以韩寒、春树... “80后”作家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群,这些年轻的写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成名方式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他们中的佼佼者俨然已经是“80后”生青年人的精神领袖,对这些代表作家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以韩寒、春树、张悦然、李傻傻为例,对“80后”作家进行一个整体的考察,从而探寻“80后”作家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代表作家 分析研究
下载PDF
浅论中国80后作家电影的“文弱美学
12
作者 刘林 《活力》 2017年第3期59-59,共1页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文弱美学” 电影
下载PDF
论“80后”文学起源,发展,未来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建斌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80后文学在2004年《时代》周刊命名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崛起并壮大,堪称当代文学的一个异象和奇葩。但是80后文学似乎并没有被当代主流文坛所纳入,如同游子一般徘徊在当代文学殿堂的门口。对于这一时代的特殊的文学产物,当代文学是否能够... 80后文学在2004年《时代》周刊命名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崛起并壮大,堪称当代文学的一个异象和奇葩。但是80后文学似乎并没有被当代主流文坛所纳入,如同游子一般徘徊在当代文学殿堂的门口。对于这一时代的特殊的文学产物,当代文学是否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收这个游子般的文学形态。80后文学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80后”作家 80后”文学 网络 当代文学
下载PDF
班宇小说与“80后”文学创作“去历史化”的背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佳玥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2-17,124,共7页
作为备受关注的“铁西三剑客”成员之一的班宇,其小说创作在对东北工业体制衰败的叙写中,通过对个体人物生存与命运悲剧的聚焦及叙事技巧、艺术风格的个人化处理和“后先锋性”表现,进行一种重构东北文化想象的实验,同时回归日常生活叙... 作为备受关注的“铁西三剑客”成员之一的班宇,其小说创作在对东北工业体制衰败的叙写中,通过对个体人物生存与命运悲剧的聚焦及叙事技巧、艺术风格的个人化处理和“后先锋性”表现,进行一种重构东北文化想象的实验,同时回归日常生活叙事,将历史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容器的创作观念,呼应了“80后”作家特有的文学历史观,在“去历史化”表达的背后是这一代作家试图建立与历史对话的新方式的努力。这不仅回应了主流批评界对其历史虚无主义的质疑,也缓解了自身“历史匮乏”的主体性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80后”作家 “去历史化”书写
下载PDF
论青春作家的蜕变与青春文学的可能性
15
作者 方慧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7-81,共5页
新世纪初,“80后”作家掀起了青春文学的浪潮。出生于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他们将成长过程里的各种焦虑外化,以“反叛”的姿态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语境下获得了自由话语权。然而随之而来的内心的迷失与理想的失落令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抗衡焦... 新世纪初,“80后”作家掀起了青春文学的浪潮。出生于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他们将成长过程里的各种焦虑外化,以“反叛”的姿态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语境下获得了自由话语权。然而随之而来的内心的迷失与理想的失落令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抗衡焦虑感的方式,于是在叛逆精神“反噬”的威胁之下,逐渐转向了理智而成熟的价值寻找之路,尝试打破个人悲喜的束缚,走上了关注外部社会的蜕变之路。当利益、市场环境等因素不断改变,焦虑感的稀释成为青春作家面临市场与口碑失衡的关键原因,对青春文学的反思和重塑迫在眉睫,保留焦虑感、增强使命感可能是青春文学可资参考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文学 “80后”作家 焦虑 反思与重塑 可能性
下载PDF
“80后”成长小说的教育叙事与省思——以韩寒、春树和孙睿的创作为核心
16
作者 郑利萍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伴随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教兴国意识的兴起与推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和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作家较为集中地书写了他们所亲身经历的我国学校教育生活历程。他们的小说多聚焦于二十世纪... 伴随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教兴国意识的兴起与推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和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作家较为集中地书写了他们所亲身经历的我国学校教育生活历程。他们的小说多聚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现场,尤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中学和大学校园生活,在或戏谑调侃、或消沉忧伤、或颓废自弃等不同情绪表象之下,较为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当代一部分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和尝试步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生活实际,蕴涵了对于主人公所置身的教育环境和主人公精神成长状况的追问与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在场 成长 省思 “80后”作家
下载PDF
告别虚伪的形式——燕玉梅小说散论
17
作者 张永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64-67,共4页
燕玉梅是“80后”写作群体中很有特色的写手。她的创作心理深层内核来自故乡灵山秀水的滋润和道家文化的浸润。“自然”是其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词,内容的“自然”体现在自传性的个人成长历史,形式的“自然”则是靠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和... 燕玉梅是“80后”写作群体中很有特色的写手。她的创作心理深层内核来自故乡灵山秀水的滋润和道家文化的浸润。“自然”是其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词,内容的“自然”体现在自传性的个人成长历史,形式的“自然”则是靠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和天赋的灵力语言来展示的。从燕玉梅的个案我们再次看到了作家的艺术才情和其生长地理的文化之间的“可逆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燕玉梅的小说 自然 武当文化
下载PDF
人到中年说青春 ——再谈“青春文学”
18
作者 赵蕾 《雨露风》 2022年第7期36-38,共3页
反观、反思青春文学的时代性背景、青春性特征和文学史意义会发现:青春文学是中国新世纪科技文化力量巨大变化的集中体现与成果,通过文学表达青春的声音,通过文学让青少年获得心灵的释放是其青春性特征的本质,而其基于青春力量的革命性... 反观、反思青春文学的时代性背景、青春性特征和文学史意义会发现:青春文学是中国新世纪科技文化力量巨大变化的集中体现与成果,通过文学表达青春的声音,通过文学让青少年获得心灵的释放是其青春性特征的本质,而其基于青春力量的革命性、创造性为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文学 “80后”作家 时代性
下载PDF
刍议“80后”文学
19
作者 张舸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共3页
"80后"作家这个称谓,伴随着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那以后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代表。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80... "80后"作家这个称谓,伴随着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那以后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代表。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80后"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其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在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其创作也备受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作家 80后”创作 80后”争议
原文传递
论索南才让小说集《荒原上》的叙事策略
20
作者 王爽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0,共8页
蒙古族青年作家索南才让的小说《荒原上》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实现了青海省文学界鲁迅文学奖零的突破。索南才让在小说集《荒原上》中将当代牧民“在路上”的生活状态演化为叙事的根本结构,将游牧文化中直面死亡的民族经验... 蒙古族青年作家索南才让的小说《荒原上》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实现了青海省文学界鲁迅文学奖零的突破。索南才让在小说集《荒原上》中将当代牧民“在路上”的生活状态演化为叙事的根本结构,将游牧文化中直面死亡的民族经验转化为叙事的恒常主题,以冷峻疏离的叙事风格建构起独特的小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南才让 蒙古族文学 “80后”作家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