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李洁
朱雅婷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武陵学刊》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主观化模式对比研究"(12YBA140)
湖南省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父’‘母’隐喻研究"(CX2016B530)
-
文摘
"A是B之父"隐喻结构在汉语中使用广泛,但该结构中目标域"父亲"的隐喻意义不尽相同。"父"字由本义指石斧转指巧用石斧类工具的男子,后来专指父亲。在运用"A是B之父"隐喻结构时,认知主体会有选择地突显源域"父亲"的某一种特征,如创造者、养育者、领导者和保护者等;跨域投射内容往往受目标域本身的限制,认知主体会把在自然界中雄伟的高山比作父亲。受中国传统文化"父者为尊"的影响,认知主体会将对父亲尊敬和崇拜的感情注入到认知图式之中,表达中常用"被誉为""美誉"等字样。
-
关键词
“a是b之父”
认知图式
隐喻映射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研究
- 2
-
-
作者
朱雅婷
徐李洁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
文摘
"A是B之父"隐喻在汉语中使用广泛,它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内涵。文章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收集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A是B之父"隐喻表达的语料,将汉语中"A是B之父"隐喻分成三种类型,从词源、认知、文化等角度探讨该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以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该结构的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有的认知理据。
-
关键词
“a是b之父”
隐喻
认知理据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