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和间接否定拒绝:“并”和“又”的语篇衔接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京鱼 闫军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副词"并"和"又"在语言分布上都可以加在否定词"不/没有"之前,但能不能加和该加哪一个都不是没有制约的。对这些制约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汉语作为二语的语言学习也有指导意义。我们的研究表... 副词"并"和"又"在语言分布上都可以加在否定词"不/没有"之前,但能不能加和该加哪一个都不是没有制约的。对这些制约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汉语作为二语的语言学习也有指导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又"和"并"两者的功用都在于增强语篇的衔接性,但启用的逻辑推理机制和所表达的否定拒绝都不一样。"并"的语法意义相当于"事实上",启用的是负命题推理机制,表达的是直接否定拒绝。然而,"又"的语法意义相当于"但是……就……",启用的是假言甚或等值命题推理机制,表达的是间接否定拒绝。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又"的语法意义涵盖了"并"的语法意义,而这一观察正好解释了"又"和"并"唯一共现的组合形式"又并+不/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绝 语义背景 语篇衔接 “bing “you”
下载PDF
情理之中与预料之外:谈“并”和“又”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劲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共12页
"并"和"又"表达连接功能时,共同形成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但表示语气功能时,"并"句表示转折关系,而"又"句的语法关系并不改变。"并"主要用于叙述句中,"又"则常用于因果句中,... "并"和"又"表达连接功能时,共同形成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但表示语气功能时,"并"句表示转折关系,而"又"句的语法关系并不改变。"并"主要用于叙述句中,"又"则常用于因果句中,且两者都有其各自核心的语法意义,即"并"表示情况的出现在情理之中,"又"表示情况的出现是出乎意料。这可以对"并"、"又"的各种语法表现做出统一的解释。在从连词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质量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并"产生出标示说话人预期的主观性用法,而"又"则产生出标示反听话人预期的交互主观性用法,是一种典型的元语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模式 语法意义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中古汉语并列连词“并”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朝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汉译佛经文献和中土文献可以证明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并且在整个中古汉语时期不断地发展着。近代汉语时期并列连词"并"的用法在中古汉语时期能找到源头。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并列连词 语法化
下载PDF
“都”“并”“全”的历时演进及相互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曹利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38-145,共8页
汉语史上曾表总括、语气,现代汉语仍常用的单音节副词,主要有"都""并""全"。文章选取中古、近代汉语15种代表性口语文献,穷尽统计"都""并""全"的各种用法,考察三者在各个... 汉语史上曾表总括、语气,现代汉语仍常用的单音节副词,主要有"都""并""全"。文章选取中古、近代汉语15种代表性口语文献,穷尽统计"都""并""全"的各种用法,考察三者在各个平行历史时段的语法功能、语义变化、及相互补充制约关系,以及服务语言发展需要而做出的让步和主要功能选择。并从这一角度对它们的语法化路径做出补充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凡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因文化传统和语言的不同,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哲学时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如对某些基本范畴的理解、翻译、及由此涉及的思想方式的把握等。其中,关于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Bing”的理解及其中文译名的取舍引发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并由此引... 因文化传统和语言的不同,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哲学时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如对某些基本范畴的理解、翻译、及由此涉及的思想方式的把握等。其中,关于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Bing”的理解及其中文译名的取舍引发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并由此引起学界对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西方哲学 “bing 人性精神
下载PDF
虚词“并”被忽略的用法——兼谈虚词“并”的历时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国艳 《殷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虚词"并"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数量统计,"并"的这种用法长期以来被忽略掉了。而且目前对"并"其他虚词用法的认识也还不甚全面。虚词"并"用法多样,可以作副词、连词和介词,但这些用法一般被认为是... 虚词"并"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数量统计,"并"的这种用法长期以来被忽略掉了。而且目前对"并"其他虚词用法的认识也还不甚全面。虚词"并"用法多样,可以作副词、连词和介词,但这些用法一般被认为是"转借"了"並"的用法。关于虚词"并"的用法及词义演变情况需要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数量统计 历时演变
下载PDF
敦煌字诂——並、并、併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4-51,共8页
本文以《敦煌愿文集》所收材料为对象 ,用统计法定量分析了“”、“并”、“”三字的使用情况 ,得出结论 :“”、“并”义别 ,“”主要是“并列”义 ,“并”主要是“并且”义 ;“”则可通“”、“屏”、“病”、“秉”等字... 本文以《敦煌愿文集》所收材料为对象 ,用统计法定量分析了“”、“并”、“”三字的使用情况 ,得出结论 :“”、“并”义别 ,“”主要是“并列”义 ,“并”主要是“并且”义 ;“”则可通“”、“屏”、“病”、“秉”等字。这对敦煌写本的整理 ,以及传世文献的校勘、《汉语大字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並” “并” “併”
下载PDF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越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否定词前的语气副词"并"为研究对象,对"并"的"加强否定语气说"和"否定预设说"进行了评析。在汲取"否定预设说"中"预设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并"首先激活并凸显... 以否定词前的语气副词"并"为研究对象,对"并"的"加强否定语气说"和"否定预设说"进行了评析。在汲取"否定预设说"中"预设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并"首先激活并凸显句子的预设,并与偏离预设的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一种反预设信息,突出句子的焦点;多带有个人主观性,表达申述辨明的态度;时有陈述语气,表示一种客观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预设 焦点 主观性
下载PDF
试析“并”字句的句法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0-35,共6页
语气副词"并"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虚词。语气副词的语义较为"空灵",不易掌握。基于大规模语料库cc L,从"并"字句句法结构入手,深化对语气副词"并"的认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谈如何进行对"... 语气副词"并"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虚词。语气副词的语义较为"空灵",不易掌握。基于大规模语料库cc L,从"并"字句句法结构入手,深化对语气副词"并"的认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谈如何进行对"并"的对外汉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句法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改并四声篇海》文献研究综述
10
作者 徐丽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改并四声篇海》概况介绍、文字学角度、训诂学角度、音韵学角度等四个方面对学界研究《改并四声篇海》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并对前期研究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改并四声篇海》 文字学 训诂学 音韵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并列标记“和”与“并”连接动词的境况比配--从适用能力和表述效果的角度
11
作者 孙本成 《现代语文》 2022年第2期41-47,共7页
语料数据和理论分析都显示出,从类型学的维度来看,连词“和”更应视为一种跨类并列标记;与之相反,“并”在衔接动词时的典型性地位其实并不稳妥。同时,“和”具有较为坚定的平列性,它与承递性的“并”的互换与分工应受到主观性视角的导... 语料数据和理论分析都显示出,从类型学的维度来看,连词“和”更应视为一种跨类并列标记;与之相反,“并”在衔接动词时的典型性地位其实并不稳妥。同时,“和”具有较为坚定的平列性,它与承递性的“并”的互换与分工应受到主观性视角的导引。这种按需择取的视角,也会受到来自现实逻辑判断、主观性认识和主观性情感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和” 连词“并” 衔接动词 适用能力 意蕴表现
下载PDF
清代汉语教材中的“并+否定词”研究——兼论“并”的预设触发语作用及其教学
12
作者 李滢洁 《现代语文》 2020年第7期68-73,共6页
主要对《官话类编》《语言自迩集》等六部清代汉语教材中的“并+否定词”形式进行考察,“并+否定词”形式在南京官话中大量存在,使用频次较高,在北京话中却不常用。同时,从1702年至1892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北京话中的“并+否定词”形式... 主要对《官话类编》《语言自迩集》等六部清代汉语教材中的“并+否定词”形式进行考察,“并+否定词”形式在南京官话中大量存在,使用频次较高,在北京话中却不常用。同时,从1702年至1892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北京话中的“并+否定词”形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语用上来看,作为预设触发语,“并”在使用时对语境预设具有提示作用,“并+否定词”结构中的“并”进一步强化了对预设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否定词” 清代汉语教材 预设触发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改并五音集韵》文献研究综述
13
作者 董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
金代韩道昭的《改并五音集韵》在继承《广韵》《集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韵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编排体例、释义方式、字际关系和音系特点等几个方面对《改并五音集韵》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有助于对《改并五音集韵》的深入... 金代韩道昭的《改并五音集韵》在继承《广韵》《集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韵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编排体例、释义方式、字际关系和音系特点等几个方面对《改并五音集韵》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有助于对《改并五音集韵》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并五音集韵》 编排体例 字际关系 音系特点
下载PDF
《改并五音集韵》异写字整理及研究——以《十齐》为例
14
作者 董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5-79,共5页
《改并五音集韵》是由金代韩道昭大抵以《广韵》《集韵》为蓝本编修的一部大型韵书。《改并五音集韵》共收53 525个字头,收字繁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异写字,借助渤海大学CCFD字书字料库平台,对《齐韵》659个字头中音义相同的异写字进行... 《改并五音集韵》是由金代韩道昭大抵以《广韵》《集韵》为蓝本编修的一部大型韵书。《改并五音集韵》共收53 525个字头,收字繁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异写字,借助渤海大学CCFD字书字料库平台,对《齐韵》659个字头中音义相同的异写字进行穷尽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并五音集韵》 异写字 笔画 构件
下载PDF
语气副词“并”的反预期标记功能与语体制约
15
作者 蔺伟 陈玉洁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语气副词“并”宜视为一个反预期标记,以往研究所说的“加强否定”、“表示申辩”等只是其反预期标记功能在不同话语环境中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突显。“并”的反预期情状既有无定预期,也有特定预期,主要突显言者信息领地优势。“并”... 语气副词“并”宜视为一个反预期标记,以往研究所说的“加强否定”、“表示申辩”等只是其反预期标记功能在不同话语环境中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突显。“并”的反预期情状既有无定预期,也有特定预期,主要突显言者信息领地优势。“并”具有叙实性,“~P”是一种直陈事实。“并~P”或其所属小句在语篇中通常处于前景位置,充当焦点,但有时在语体制约下,言者会对“并~P”作句法降级处理,使其发生“去焦点化”,这种对话语信息的能动调配直接导致“并~P”的非典型分布,体现了功能需求对语法的塑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 反预期 信息领地 焦点 语体制约
原文传递
“并”在中古译经中的时间副词用法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中古汉译佛经中,"并"具有在未然语境中表示先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的副词用法。"并"这种表先发时间的副词用法之产生,是由其所在的话语环境决定的。可概括为:1)一般只用于面对面的交谈语境中(或者是内心思维活... 中古汉译佛经中,"并"具有在未然语境中表示先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的副词用法。"并"这种表先发时间的副词用法之产生,是由其所在的话语环境决定的。可概括为:1)一般只用于面对面的交谈语境中(或者是内心思维活动的语境),不用于一般的叙述语境。2)多用于未然语境,不用于已然语境,通常由说话人提出(或设定)行为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并"常见的几种副词用法(总括、方式、协同)来看,都难以说明这些副词用法跟"并"的时间副词具有直接引申关系。本文通过考察,推测"并"的这种用法可能是受到另一时间副词"且"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相同的语境和句法位置上,"并"能够以连词义项(并列、递进)为基础发生类同引申,产生出与"且"表先发时间相同的新义项。"并"这种通过类同引申而产生的新用法不是其词义本身引申的结果,而是相同语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译经 时间副词 先发时间 类同引申
原文传递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及动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旭红 徐彩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语气副词“并”的发展路径是:动词>方式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其语法化动因有:(1)动词“并”源始语义中复数语义因子的作用;(2)否定结构“并+否定词+VP”的出现与发展;(3)近代以来不同范围副词的共存竞争。基于认知语言学... 语气副词“并”的发展路径是:动词>方式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其语法化动因有:(1)动词“并”源始语义中复数语义因子的作用;(2)否定结构“并+否定词+VP”的出现与发展;(3)近代以来不同范围副词的共存竞争。基于认知语言学数量范畴的视角论证了“并”的反预期标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语法化 数量范畴 反预期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