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rief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ite i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1
作者 赵晓霞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0X期273-274,共2页
In this new century,China is being engaged in many affairs with western countries.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developed,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learn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including their cu... In this new century,China is being engaged in many affairs with western countries.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developed,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learn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including their culture,their economy,their education,their life style,and so on.Rite is one of these important aspects.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This paper is written to illustrate it from one aspec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rite.Literature review: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many books and articles to discuss it.They had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and they did some comparison.Through these comparisons,they suggest that people should absorb advantages of Chinese rites and western rites and abandon their dis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chinese rite WESTERN rite COMMUNICATION LA
下载PDF
The Decline of Image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ites Controversy in Qing Dynasty
2
作者 DUAN Feng LI Chao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1期58-60,共3页
At the turn of the 18th-19th century,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missionary business in China,there was a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acrificial rites among missionaries,that is,whether the tradit... At the turn of the 18th-19th century,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missionary business in China,there was a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acrificial rites among missionaries,that is,whether the traditional rites of Confucius and Christianity were consistent.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Vatican and the Qing Dynasty,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evolved into the dispute over Chinese imperial power and Roman religious imperial power.The missionary career in China also experienc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oleration order,exclusion order and the ticket receiving order to the prohibition order.The sharp opposition between Chinese imperial power and Roman religious imperial power led to the desperate situation of Christian career in China.The missionaries naturally vented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China,the good image of China gradually collapsed,and the western image of China began to decline rapi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Dynasty rites controversy National image
下载PDF
Revelation or Reason? Two Oppos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during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Nieca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9年第2期284-302,共19页
The Four Books were a frequent point of reference in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In the Tian Ru Yin (1664), the Franciscan 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 (1602-69) used an allegorical approach... The Four Books were a frequent point of reference in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In the Tian Ru Yin (1664), the Franciscan 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 (1602-69) used an allegorical approach, interpreting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as Christian revelation while rejecting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On the contrary, the Jesuits in the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1687) used a rationalistic approach, harmonizing Western intellectualism with Confucianism. We shall show how these two interpretations are rooted in different theological traditions, leading the two sides to take opposite stances in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Four BOOKS Tian Ru YIN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基因视域下礼乐精神的艺术呈现与价值构建
4
作者 蔡晓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秩序的深刻意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品质。礼乐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塑造国家意象,以及审美体验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涵养人性意蕴,体现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基因 礼乐精神 国家意象 人性意蕴
下载PDF
说古书中“夷”的一种特殊用法
5
作者 沈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9,共9页
古书中“夷”的用法很多,大多数都比较明确,较为复杂的是所谓“发声”的“夷”(郑玄说)或“语助”的“夷”(王引之说)。近年清华简等材料中也出现了少数难以理解的“夷”,有的学者就沿用“发声”或“语助”的成说来说明其用法。对此加... 古书中“夷”的用法很多,大多数都比较明确,较为复杂的是所谓“发声”的“夷”(郑玄说)或“语助”的“夷”(王引之说)。近年清华简等材料中也出现了少数难以理解的“夷”,有的学者就沿用“发声”或“语助”的成说来说明其用法。对此加以重新检讨,并结合于鬯《香草续校书》对相关用例的理解,补充上博简相关通假用例,可知这些所谓“发声”或“语助”用法的“夷”都应当读为“逮”,表示“及”的意思。这样,《周礼》《孟子》以及清华简当中相关用例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 虚词 古汉语语法 清华简 《周礼》 《孟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6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下而上的民间文化实践,着力推动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有效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创造性转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礼俗互动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礼治融入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8
作者 刘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礼治作为传统社会的独特治理方式,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历史、现实及价值上的逻辑契合性,具体表现为礼文化蕴涵的丰富治理资源...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礼治作为传统社会的独特治理方式,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历史、现实及价值上的逻辑契合性,具体表现为礼文化蕴涵的丰富治理资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及礼文化蕴含的独特人文精神特质同现代化乡村治理的价值追求相契合。新时代推动礼治融入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从发挥基层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重视乡规民约的治理效能、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及健全乡村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四个层面进行路径探索,以文化“软治理”助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乡村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视域下的体育文化探源与概念思辨
9
作者 吕艾文 《体育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体育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概念思辨不仅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更是探究中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解决以往体育起源诸学说过于笼统和宽泛的不足,从体育的生成与发展中把握其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礼乐起源... 体育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概念思辨不仅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更是探究中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解决以往体育起源诸学说过于笼统和宽泛的不足,从体育的生成与发展中把握其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礼乐起源”的学说,以期在体育的形式和形态中理解其文化智慧与审美理想,对体育进行一种文化与审美的整体观照。中国体育的历史传承深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熏陶,具有塑造行为、培养情感和提升品格等审美教化功能,并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术语概念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为摆脱多年来体育概念定义困难的尴尬局面,应坚持历史与逻辑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避免对体育概念进行统一划归式的总结,从中国体育的礼乐本质与当代意义出发,坚守其“生命本位”的核心价值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精神,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提升提供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礼乐文化 体育文化 体育概念
下载PDF
中国武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之争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吴松 王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74,共4页
首先对西方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之争中的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然后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提出:我们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反对狂妄自大和乌托邦式的狂热,冷静面对文化弱势,通过唤醒人们对武术的文化自觉,站在文化自... 首先对西方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之争中的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然后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提出:我们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反对狂妄自大和乌托邦式的狂热,冷静面对文化弱势,通过唤醒人们对武术的文化自觉,站在文化自尊的立场上,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培育中国武术文化认同,才能够使中国武术在文化争夺的今天具备自主生存的能力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文化之争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大礼议”与明代后期士人心态蜕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强 王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9,共7页
嘉靖"大礼议"以还,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社会文化和思想禁锢的加剧与经济发展、繁荣之间存在的错位,导致了明代中后期知识分子与君主间的严峻对立以及知识分子内部的急剧分化。士人阶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受挫,转向建设和享受... 嘉靖"大礼议"以还,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社会文化和思想禁锢的加剧与经济发展、繁荣之间存在的错位,导致了明代中后期知识分子与君主间的严峻对立以及知识分子内部的急剧分化。士人阶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受挫,转向建设和享受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使人得以正视自己的身体、欲望和个体生存。但与之相应的,却是对国家前景、社会事业的淡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士人心态 生活觉醒
下载PDF
身份的焦虑:论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列耀 龙扬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162,共6页
马来语文学长期被视为建构马来西亚国家文学的主体,少数族裔文学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马华文学的"身份"因此成为新生代作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持续于整个90年代的马华文学论争围绕华文文学的文化属性展开,并涉及重写马华文学... 马来语文学长期被视为建构马来西亚国家文学的主体,少数族裔文学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马华文学的"身份"因此成为新生代作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持续于整个90年代的马华文学论争围绕华文文学的文化属性展开,并涉及重写马华文学史以清点过去和弱化中国性来建构马华文学未来的讨论,属于现代性思想领域中身份寻找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论争 身份 焦虑 阐释 中国性 他者
下载PDF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波 崔树林 +1 位作者 李永华 倪京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将“德”“礼”等概念融入体育竞争中,用于培育理想的社会公民——君子。通过将中华传统体育中所禀赋的德育价值、礼仪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之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体系;结合西方体育技术教学和强化体能的教育功能,形...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将“德”“礼”等概念融入体育竞争中,用于培育理想的社会公民——君子。通过将中华传统体育中所禀赋的德育价值、礼仪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之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体系;结合西方体育技术教学和强化体能的教育功能,形成德、礼、艺、体“四维育人”的综合体育教育模式。通过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挖掘,配合《中华射艺》课程开发,寻求“文质兼备、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体育教育价值传承,对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射艺
下载PDF
中国正义论纲要 被引量:89
14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42,共11页
中国正义论是一个源远流长、而被现代学术长久遗忘的传统。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间存在着可对应性和非等同性,这就为中西对话与比较提供了前提。中国正义论的总体架构是:仁→利→智→义→知→礼→乐。中国... 中国正义论是一个源远流长、而被现代学术长久遗忘的传统。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间存在着可对应性和非等同性,这就为中西对话与比较提供了前提。中国正义论的总体架构是:仁→利→智→义→知→礼→乐。中国正义论的主题是礼的"损益"根据问题,即赖以进行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问题。中国正义论的论域是利的问题,即由仁爱中的差等之爱所导源的利益冲突问题。然而同是仁爱中的由推扩而溥博的一体之仁却正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保证,即保证对他者私利、群体公利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正义论 正义原则 规范 制度
下载PDF
皇帝、“国王”与土司——从“议征安南”事件前后看明嘉靖时期的帝国意识形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树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影响到中原王朝处理安南国内篡权行为的方式,还引致朝廷对于边境土司权力传承谱系的格外关注。在此种意识形态之下,不同人物、势力经历不同的命运境遇,展示不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安南 土司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中庸》 概念译介
下载PDF
西方管理学属性之争对中国管理学元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栋 魏大鹏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5-631,共7页
提出恰当的元管理学问题,是中国管理学元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概括了西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阶段性及其代表性命题,讨论了其历史贡献与局限,并探讨了其对形成中国管理学元问题的启发。中国管理学元研究应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 提出恰当的元管理学问题,是中国管理学元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概括了西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阶段性及其代表性命题,讨论了其历史贡献与局限,并探讨了其对形成中国管理学元问题的启发。中国管理学元研究应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中国历程进行系统性反思,并积极引导属性之争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元研究 科学属性之争 中国管理学
下载PDF
罗文藻及其在“礼仪之争”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铠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17世纪中叶以降,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势中衰,罗马教廷试图借此机遇,从葡、西王权处收回"保教权",以重现往昔的辉煌。为此,罗马教廷设置了"宗座代牧"体制,并派出以法国外方传教会为主体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以扩张教廷的... 17世纪中叶以降,葡萄牙和西班牙国势中衰,罗马教廷试图借此机遇,从葡、西王权处收回"保教权",以重现往昔的辉煌。为此,罗马教廷设置了"宗座代牧"体制,并派出以法国外方传教会为主体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以扩张教廷的影响力。这派传教士坚持反对利玛窦一派的传教方针,"礼仪之争"的烽火重燃。在这场事件中,第一位中国籍的天主教主教罗文藻(1616-169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以超时代的视野与魄力与"欧洲中心论"代表性人物罗马教廷的"神学权威"闫当(Carolus Maigrot,1652-1730)展开斗争,维护了教会的传教事业。同时,他坚持传教事业"本土化"策略,遵从中国礼仪,维护了中国礼仪。罗文藻在"礼仪之争"中的文化抗争,展现了部分中国人在明清之际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光辉形象,值得当下学人仔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文藻 礼仪之争 中国籍主教 “保教权” 宗座代牧制 闫当
下载PDF
中国礼乐文化的学术传承与《礼记》的文体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学锋 李翠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共6页
《礼记》的形成是礼乐文化传承在汉代时的一种学术形态。《礼记》呈现了汉人对西周礼乐文化传承的书写方式和文体样式。从七十子之单篇散记到《仪礼》附经之记,再到《礼记》成书,实际上是记者在传承和记录礼乐文化,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在... 《礼记》的形成是礼乐文化传承在汉代时的一种学术形态。《礼记》呈现了汉人对西周礼乐文化传承的书写方式和文体样式。从七十子之单篇散记到《仪礼》附经之记,再到《礼记》成书,实际上是记者在传承和记录礼乐文化,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在对周礼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伴随了不同时期的"记"的文体功能的孕育与发展,经学与文学呈现的是一个同步共生的状态。关于《礼记》文体的研究,将试从礼乐文化的学术传承史中发掘记体内涵的演变及文体因素的逐渐形成,以重新认识《礼记》的体例特点和文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学术传承 附经之记 单篇散记 《礼记》成书
下载PDF
全球-地方化的汉学--对“中国礼仪之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天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礼仪之争"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确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跨文化、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确认无疑。由此启蒙进而获得"从世界看中国"...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礼仪之争"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确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跨文化、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确认无疑。由此启蒙进而获得"从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证明汉学研究的赞美异域,有其外部视野的合理与局限。东方民族的学者,只有带着自己进入同一个"文化比较"的环境,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从"中国礼仪之争"引申出来的对话理论引导我们摆脱萨义德"东方学"的后殖民主义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束缚,指引我们有可能往中间行走,然后在东西合并以后的整全论域中超越出来,建立一种把地方知识直接汇入全球体系的"全球-地方化的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仪之争 中西交流 文化多元 自我中心论 全球-地方化的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