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故鼎新:中国哲学转型期脉络
1
作者 宋志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广泛传入,使中国哲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涌起三次浪潮。第一次叫作“西情东渐”,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叫作“西技东渐”,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三次才叫作“西学东渐”,发生在戊戌变法前后。西方哲学在此过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广泛传入,使中国哲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涌起三次浪潮。第一次叫作“西情东渐”,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叫作“西技东渐”,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三次才叫作“西学东渐”,发生在戊戌变法前后。西方哲学在此过程中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哲学没有照着西方哲学讲,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作了创造性的诠释,促使中国哲学发生第二次变革。中国现代哲学发生第三次变革,实现由自发哲学转向自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学东渐 学科自觉 资源扩大
下载PDF
中文在美传播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研究
2
作者 王玉响 刘娅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中文在美传播历史悠久,有记录的历史已长达140余年。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美国华人移民群体的不断壮大为早期中文传播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和民众基础。自二战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助推中文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积极推进中文... 中文在美传播历史悠久,有记录的历史已长达140余年。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美国华人移民群体的不断壮大为早期中文传播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和民众基础。自二战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助推中文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积极推进中文向世界传播,这些都为中文在美传播创造了条件。随着中文传播的发展,中文传播的民间力量不断涌现,比较有名的包括全美学术团体委员会、美国中文教师协会、美国华文教育组织、美国孔子学院以及其他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组织、机构和个人等,并随着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特别是高速网络、大数据以及智能设备与应用的发展而形成一个覆盖美国各地区、各领域的中文传播网络。中文在美传播有助于改进美国对中国的了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民间友好关系,进而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民间基础;健康的中美关系也会进一步推进中文在美传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传播 文明互鉴 传播力量 中美关系 民间交流
下载PDF
中国外销瓷美术在“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的三副审美面孔
3
作者 任华东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中国外销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代表,在釉色、纹饰、造型方面拥有极为丰富的美术元素,在审美风格上呈现为大致前后相继的三副审美面孔,即“中式面孔”“中洋杂糅面孔”“洋面孔”。这些面孔的形成经历了从向域外输... 中国外销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代表,在釉色、纹饰、造型方面拥有极为丰富的美术元素,在审美风格上呈现为大致前后相继的三副审美面孔,即“中式面孔”“中洋杂糅面孔”“洋面孔”。这些面孔的形成经历了从向域外输出到被域外追捧及模仿,再到中外陶瓷美术交流融合的过程,承载着中国人及“瓷路”沿岸各民族多元的审美文化诉求。其中,“中式面孔”在世界范围内千余年来的风行尤其从侧面显示,以“陶瓷美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曾早于近代的“西学东渐”,以“中学外渐”及“中外互鉴”等形式对众多民族产生过强大且持久的艺术与审美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瓷美术 海上丝绸之路 艺术传播 审美面孔 “中学外渐”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被引量:9
4
作者 左玉河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华文明走上现代之路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嘉道以后兴起的经世思潮的内在推动,另一方面则来自鸦片战后西学东渐之持续推助。尽管中国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现代文明构建的核心准则,但长期以来未能处理好民主科学... 中华文明走上现代之路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嘉道以后兴起的经世思潮的内在推动,另一方面则来自鸦片战后西学东渐之持续推助。尽管中国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现代文明构建的核心准则,但长期以来未能处理好民主科学的内容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或偏于欧化甚至极端主张全盘西化,或趋于文化保守甚至主张文化复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将所要创建的中华现代新文明,定位为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而具有深厚民族根基和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明,找到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目标和新路径,开辟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新文明形态的广阔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转型 西学东渐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5
作者 周小欣 王丽娟 兰春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2,46,共5页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启蒙学派反对中世纪教会思想束缚的影响,以及儒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对欧洲启蒙学者推行教育世俗化和普及化的影响五方面阐述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影响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典籍 东学西渐 启蒙运动
下载PDF
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6
作者 李滨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戊戌时期,改良派继续沿袭了“附会”的论报方式。然而,随着西学影响的加深,西政知识成为他们接受的突出内容。他们的论报话语由此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元素,明确强调报刊要输入西学尤其是西政知识,并对报刊与君、民的关系做了初... 戊戌时期,改良派继续沿袭了“附会”的论报方式。然而,随着西学影响的加深,西政知识成为他们接受的突出内容。他们的论报话语由此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元素,明确强调报刊要输入西学尤其是西政知识,并对报刊与君、民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现代化阐述,体现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急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改良派 报刊观念现代化 附会
下载PDF
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 被引量:51
7
作者 贺阳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1,共9页
本文阐述了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拓展汉语的国际用途、提高汉语教学效率与激发和保持汉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使汉语更为有用、更为易学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语言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学习动机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学习关注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山华 杨晓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7,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产生了广泛的中文学习兴趣,借助实证数据对这一现象开展研究和讨论,有助于认识相关管理活动的性质和机制。通过分析中文学习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的热度值、检索次数、地理位置等信息,对亚洲、非洲和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产生了广泛的中文学习兴趣,借助实证数据对这一现象开展研究和讨论,有助于认识相关管理活动的性质和机制。通过分析中文学习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的热度值、检索次数、地理位置等信息,对亚洲、非洲和欧洲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文学习的关注度进行描述,发现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国家对中文学习的兴趣总体上呈逐步加速和广泛上升趋势。亚洲地区的兴趣增长最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呈全面增长趋势;欧洲的增长则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新冠疫情对中文国际传播未形成持续负面影响,在2020年略有回落后迅速恢复了增长趋势。相关国家的检索主要发生于孔子学院和HSK考点周边地区,这说明机构性支持对中文国际传播具有战略重要性。相关数据从理论上证实,国际中文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主要是各国政府对基层需求的一种反馈;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管理者主动关注到语言需求,并进行更为精准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一带一路 中文学习 中文国际传播 关注 语言管理
下载PDF
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设计特殊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素兰 李丽凤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在阐明城市入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道路入口的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并结合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的特殊性,提出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设计特殊性的研究课题.城市入口是城市自身与外部联系的窗口和纽带,是城市与... 在阐明城市入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道路入口的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并结合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的特殊性,提出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设计特殊性的研究课题.城市入口是城市自身与外部联系的窗口和纽带,是城市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重要场所.在当今城市发展和建设中,作为城市的"门面"与城市环境的重要部分,城市道路入口景观的建设越加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城市入口 景观设计 特殊性
下载PDF
论对外太极拳教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水莲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土在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太极拳的对外传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太极拳在文化、健身、表演、技击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是太极拳对外传播的核心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太极拳乃至整个武术的对外... 土在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太极拳的对外传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太极拳在文化、健身、表演、技击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是太极拳对外传播的核心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太极拳乃至整个武术的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太极拳对外教学的原则、手段、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为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对外传播 教学 太极拳
下载PDF
汉字象形符号与对外汉语中的虚词教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继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运用汉字象形的特点,在时外汉语的实词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 何结合汉字象形的特点,从象形符号和一般符号出发,更好地开展汉语虚词的教学,尚属新的视角。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语虚词 象形符号 符号学 汉字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畔 杨胜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史蒂文斯书信、日记以及国外学界的评论,探究史蒂文斯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通过运用文本细读等方式,从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意境表达的效仿等方面,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分析中国史蒂文斯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史蒂文斯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
下载PDF
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史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安潮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在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之前,西方的钢琴等键盘乐器就开始传入中国,教育也就随之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在带有大国自居思想的背景下,钢琴教育只能在皇宫等上层阶层开展,虽然施教者虔诚朝贡,但受教者只是"玩玩"而已,钢琴教育举... 在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之前,西方的钢琴等键盘乐器就开始传入中国,教育也就随之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在带有大国自居思想的背景下,钢琴教育只能在皇宫等上层阶层开展,虽然施教者虔诚朝贡,但受教者只是"玩玩"而已,钢琴教育举步维艰。中国近代史使钢琴艺术在维新思想的促进下得以发展,并逐渐深入到学堂之中,也在业余的学习中开展,这两种教育模式后来成为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艺术 钢琴教育 西学东渐 音乐教育学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东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育传统形态 中国美育现代形态 西学东渐 现代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文艺美学对西方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志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7,共8页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中学西传"的另一向道。该历史风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科技理性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社会异化的空前精神危机,20世纪初在所谓西方"衰落"的阴影下,西方知识界再次掉头东顾,试图从东方这"世外桃源"中觅寻拯救西方文明危机之良方。基于文化重塑之精神需求,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带有浓烈的文化过滤倾向,他们所看重的是为其所需并能为其所用之处,主要是中国的道家美学、古典诗歌与中国艺术中的"写意"观念。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过滤和利用,本质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追求,中国文艺美学成为西方现代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意义有三:一是为西方呈示了一种借以克服其文明危机的文化精神;二是推动了西方文艺美学观念由"写实"向"写意"的现代转型;三是中国古诗与诗学传统对英美意象派新诗的形成性影响。20世纪前期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是出于"他者"相异性的诱惑和吸引,他们追寻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和美学精神,正是另一种返观自身、找寻自我的方式,其根本坐标在于其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层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传 文化过滤 中国文化艺术 他者
下载PDF
沃尔夫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与接受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儒学 理性道德哲学 中学西传
下载PDF
“学术传教”与“以教引实”——从中西天道观看晚明基督教入华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爱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道观 西方神论 学术传教 以教引实
下载PDF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中国花鸟画意境美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春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47-248,共2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我国艺术创作的瑰宝,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创造的源泉,"心愿"是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我国绘画艺术追求意境美最本质的概括。中国花鸟画之意境是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我国艺术创作的瑰宝,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创造的源泉,"心愿"是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我国绘画艺术追求意境美最本质的概括。中国花鸟画之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的统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理论的典型体现。本文在阐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中国花鸟画意境美德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花鸟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花鸟画 意境美
下载PDF
“中学西渐”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变革--美国青年政治理论家Leigh Jenco的学术新著《变法》评介
19
作者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0,222,共4页
美国青年政治理论家Leigh Jenco的学术新著《变法》,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辩论作为"向他者学习"的一种典范,由此对西方理论如何克服西方中心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方法。这也反映出当前某种"中学西渐"的新趋向... 美国青年政治理论家Leigh Jenco的学术新著《变法》,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辩论作为"向他者学习"的一种典范,由此对西方理论如何克服西方中心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方法。这也反映出当前某种"中学西渐"的新趋向:西方学者力图发掘中国思想与实践所蕴含的普遍化理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性与特殊性 西方中心主义 中学西渐 新趋向
下载PDF
论西方学术方法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创立的影响
20
作者 朱志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2,共8页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在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社会思潮中,为适应中国现代大学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的需要而创立的。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创立的基础。日本汉学界在20...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在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社会思潮中,为适应中国现代大学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的需要而创立的。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创立的基础。日本汉学界在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是我们借鉴西方学术方法的楷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陈中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等借鉴西方学术方法,明确了文学批评的范围、内容和建构批评史写作的体例,更加重视小说和戏曲评点的价值,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当然在学习西方学术方法、中西相互参证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和文学批评观的特征和独特的价值,避免削足适履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文学批评 中西参证 西方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