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stage seedling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weet peppers combining closed plant factory and solar greenhouse
1
作者 Hongbo Cui Fang Ji +3 位作者 Yanni Liu Zhengyang Luo Xiufeng Wang Jianfe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This study introduced a two-stage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weet pepper seedlings, integrating the strengths of a closed plant factory and solar greenhouse,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 Northeast China d... This study introduced a two-stage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weet pepper seedlings, integrating the strengths of a closed plant factory and solar greenhouse,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early spring season. In the first stage,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in a closed plant factory, followed by a second stage in a solar greenhouse. Four treatments- T1 (9 and 36 d), T2 (12 and 33 d), T3 (15 and 30 d), and T4 (18 and 27 d) - were designed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respectively, with solar greenhouse-only approach serving as the control (CK).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two-stage methodology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control across multiple metrics, including seedling health index,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yield, etc. Specifically, T3 emerged as optimal, boosting the health index by 38.59%, elevating chlorophyll content by 39.61%, increasing net photosynthesis by 34.61%, and augmenting yield per plant by 40.67%. Additionally, T3 expedited the time to harvest by 25 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lthough the seedling cost for T3 was 0.12 RMB yuan higher, the benefits offset the additional investment. In conclusion, the two-stage cultivation method effectively leverag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closed-plant factories and solar greenhouses, resulting in superior seedling quality compared to using only solar greenhouses. It offers a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solution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sweet pepper seedling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facility seedling cultiv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STAGE seedling cultivation sweet peppers closed plant factory solar greenhouse
原文传递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构建
2
作者 安建业 韩莉莉 卢志义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社会职业需求,提出本科统计人才培养“1341”模式。该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核心,聚焦于培养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价值、知识、能力”三个维度革新三大课程构造体系,以“四种融合”联通四个教学情境,并以“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旨在解决本科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本科统计专业 “1341”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 闭环系统
下载PDF
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
3
作者 金塬昊 廖韬梁 +3 位作者 伍世熙 陈桂选 黎卓辉 栗志民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开展了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以3~4龄西施舌为亲贝,采用“封闭育苗”模式进行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培育,采用“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进行采苗。结果表明,亲贝经过诱导、授精和孵化,获总卵量4536.99万粒,受精率达到(87.01±2.57)%,获受精... 开展了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以3~4龄西施舌为亲贝,采用“封闭育苗”模式进行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培育,采用“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进行采苗。结果表明,亲贝经过诱导、授精和孵化,获总卵量4536.99万粒,受精率达到(87.01±2.57)%,获受精卵3947.63万粒。经过胚胎发育阶段至初期面盘幼虫(D型幼虫),获D形幼虫3631.41万粒,孵化率达到(91.99±3.46)%。浮游幼虫壳长生长速度(9.92±0.26)μm/d,壳高生长速度(10.19±0.41)μm/d,浮游幼虫的存活率(84.26±3.78)%。经12~17d,浮游幼虫完成附着变态,形成初期稚贝。经30 d的培育,获得(3.26±0.12)mm×(3.10±0.09)mm的出池稚贝617.34万粒,稚贝成活率(17.00±1.93)%。经过约45 d的培育,获得(2.15±0.07)cm×(2.04±0.03)cm的西施舌中培苗(幼贝)257.99万粒,中培成活率为(41.79±2.51)%。指出,“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采苗效果,“封闭育苗”模式适于作为西施舌从浮游幼虫至幼贝的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人工繁育 虾塘藻 “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 “封闭育苗”模式
下载PDF
基于闭环与反馈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4
作者 李方昱 杨宏燕 韩红桂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46-49,共4页
“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以其独特之处成为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该文探讨基于闭环和反馈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在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该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潜力... “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以其独特之处成为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该文探讨基于闭环和反馈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在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该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潜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探索如何构建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机制,旨在确保整个培养过程科学、有序进行。基于闭环和反馈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导师制度及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度整合,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闭环和反馈 本研贯通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藜麦生产的影响
5
作者 李志光 张立媛 +1 位作者 琦明玉 赵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3-16,共4页
为探索种植模式对藜麦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比较藜麦在开沟直播、育苗移栽和覆膜点籽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藜麦育苗移栽的全生育期较短,株高较高;产量及产量... 为探索种植模式对藜麦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比较藜麦在开沟直播、育苗移栽和覆膜点籽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藜麦育苗移栽的全生育期较短,株高较高;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单位面积株数以开沟直播最多,覆膜点籽最低;单株穗重以育苗移栽最高,开沟直播最低;千粒重以育苗移栽最高,开沟直播最低;育苗移栽的藜麦产量较其他两种栽培方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藜麦经济效益存在差异,以育苗移栽最高,覆膜点籽最低。综合评价发现,育苗移栽模式安全且经济效益较高,适宜于藜麦规模化种植生产,开沟直播模式适宜于生产条件一般的山坡丘陵地区藜麦种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植模式 育苗 覆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温室封闭式栽培自适应灌溉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洪波 李莉 +1 位作者 王海华 N.A.Sigrimis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2-228,共7页
为了改进和提高温室封闭式栽培精细灌溉控制方法,针对利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传感器数据信息相结合进行灌溉控制中因为涉及参数较多而使用不便、需要近似计算导致建立的作物蒸腾模型精度不够等问题,该文根据封闭式栽培可以回收... 为了改进和提高温室封闭式栽培精细灌溉控制方法,针对利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传感器数据信息相结合进行灌溉控制中因为涉及参数较多而使用不便、需要近似计算导致建立的作物蒸腾模型精度不够等问题,该文根据封闭式栽培可以回收并循环利用多余灌溉水的特点,利用灌溉量与排出量的差值和温室小气候环境数据建立相对精确的作物蒸腾量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温室封闭式栽培自适应灌溉控制,结果表明,在10 d内灌溉用水量为实际蒸腾量的97.8%,基本实现了按照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研究对于实现按照作物蒸腾量进行准确的水分供给、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温室 模型 蒸腾 自适应控制 封闭式栽培
下载PDF
矮牵牛穴盘苗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宇 董爱香 +1 位作者 李亚灵 赵梁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7-159,共3页
以美国泛美公司的大红品种(梦幻3113)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多年经验模式和美国维生模式下矮牵牛穴盘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维生模式下穴盘苗生长发育比经验模式发育提前2片叶左右,生物量为经验模式的3~5倍,根系干重、根长和根系活... 以美国泛美公司的大红品种(梦幻3113)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多年经验模式和美国维生模式下矮牵牛穴盘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维生模式下穴盘苗生长发育比经验模式发育提前2片叶左右,生物量为经验模式的3~5倍,根系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国产栽培方式,但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在同一苗期无显著差异。2种栽培模式造成植株体内的大量元素含量差畀显著,基质内的养分供应是造成不同栽培模式下矮牵牛穴盘苗生长发育差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穴盘苗
下载PDF
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高压发生器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易艺 郝建卫 +2 位作者 于新业 岳庆英 莫燕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9-13,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高压电场对植物种子和幼苗的培育生长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处理,解决人们用传统的繁育方法难以繁育出高性价比植物种苗的问题,结合电源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设计一种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直流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以STM3... 为了更好地利用高压电场对植物种子和幼苗的培育生长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处理,解决人们用传统的繁育方法难以繁育出高性价比植物种苗的问题,结合电源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设计一种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直流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以STM32作为微控制器,各个软硬件模块间协同工作,可以输出0~150 kV的直流高压,同时,引入闭环控制技术以提高输出电压的准确性。实验测试和植物种苗繁育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压发生器便于操作,性能稳定可靠,可以设置多组输出电压和定时,能够有效打破种子生理休眠,以获得高性价比的植物种苗,为植物种苗的繁育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发生器 植物种苗 繁育方法 闭环控制技术 生理休眠 STM32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优化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必武 马秀云 +1 位作者 张凤龙 陈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4,共3页
应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免耕抛秧水稻不同抛栽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个栽培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条件下,增施磷肥的效应最大,其次是... 应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免耕抛秧水稻不同抛栽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个栽培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条件下,增施磷肥的效应最大,其次是增加种植密度,钾、氮肥与产量的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获得水稻产量9428.1kg/hm^2以上的4个因子优化方案为:种植密度186万~1935万窝/hm^2,施纯氮176.1~183.9kg/hm^2,施P2O5 125.15~133.65kg/hm^2,施K2O 112.2-127.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 优化农艺措施 产量 模型
下载PDF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闭环研究: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琦 《当代职业教育》 2021年第5期83-89,共7页
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以高质量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为依托,以高层次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型。依托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反馈,获悉某一专业在省内同... 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以高质量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为依托,以高层次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型。依托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反馈,获悉某一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的排名和差距,找准人才培养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与总结经验,制定相应对策和可行措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闭环修正。以T职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闭环模型有规划、可执行、有分析、可反馈,可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质量保证闭环 人才培养模型 毕业生跟踪调查
下载PDF
烤烟育苗大棚蔬菜无土栽培及营销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强 王俊岩 +4 位作者 刘中庆 孟凡武 高阳 杨江宁 王琪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依托石家河黄烟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期烤烟育苗大棚进行蔬菜无土栽培。本文在介绍合作社概况的基础上,对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及营销模式进行探讨,以辐射带动产区烟农增收。
关键词 烤烟育苗大棚 蔬菜 无土栽培 营销模式
下载PDF
动态三维组织培养系统驱动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勇 吕晨泽 +1 位作者 徐铭恩 王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474-4484,共11页
背景:相比于动物模型,体外模型因其实验周期短、成本低、种属差异小等优点在毒理学、病理学和药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动态三维组织培养模式是体外模型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借助于微流控技术中驱动液体方式可实现体外模型的动态三维培... 背景:相比于动物模型,体外模型因其实验周期短、成本低、种属差异小等优点在毒理学、病理学和药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动态三维组织培养模式是体外模型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借助于微流控技术中驱动液体方式可实现体外模型的动态三维培养。目的:简述微流控领域中的微流体驱动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不同驱动方法在不同组织培养需求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与动态三维组织培养及微流控驱动方法实现细胞或组织动态培养的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为"Microfluidic;Micropump;Organ-on-Chip;Three-dimensional tissue culture;微流控技术;微泵;器官芯片;三维动态组织培养"。结果与结论:微流控驱动方法主要分被动驱动与主动驱动,被动驱动包括表面张力泵、渗透泵、重力泵,主动驱动包括注射泵、蠕动泵,每种驱动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对于动态三维组织培养系统中需要实现培养基流速的精准控制,可以优先考虑注射泵和阀门式蠕动泵;对于动态三维组织培养系统中需要实现培养基的闭环流动,可优先考虑重力泵和蠕动泵;对于动态三维组织培养系统中需要实现实验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可优先考虑表面张力泵、重力泵和气动式蠕动泵;对于动态三维组织培养系统中需要实现高通量培养,可优先考虑表面张力泵、重力泵和气动式蠕动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型 动态三维培养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芯片 驱动方法 流速控制 闭环流动 高通量
下载PDF
甘肃道地药材当归早薹率现状和影响经济效益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美玲 黎洁 +3 位作者 曹小路 王秋玲 栗孟飞 魏建和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了探明当归早薹开花的原因,掌握该药材种植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构成因素。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的30个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密度、早薹率和种植模式等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效益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平均每穴种植株数、种植... 为了探明当归早薹开花的原因,掌握该药材种植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构成因素。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的30个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密度、早薹率和种植模式等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效益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平均每穴种植株数、种植密度和早薹率分别为1.9株/穴、20.0株/m2和51.6%。影响当归经济效益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种植密度、早薹率和成药根收入,其中种植密度和抽薹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抽薹率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01)。基于种苗成本和火药籽苗充斥市场等因素,目前,当归种植模式主要有4种:购买种苗(Ⅰ)、密植拔株法(自留火药籽育苗,Ⅱ)、优苗防抽薹法(自留正常种子育苗,Ⅲ)和大面积留正常种子销售(Ⅳ),其经济效益分别为25830、38259、62430、6977元/hm2。Ⅱ模式有较高的早薹率,使得其经济效益显著低于Ⅲ模式。提高种植密度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导致利用火药籽育苗恶性循环。建议利用优苗防抽薹法,结合合理密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早薹率 种植密度 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 密植法 优苗法
下载PDF
从多角度数据看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四维延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惠彬 胡建鹏 +1 位作者 陈强 黄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2-238,共7页
面向学生、任课教师和用人单位,从多个角度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调研,从学生实际、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出发,设计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四维模型,在深度和广度上延展模块化知识节点,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突破物理限制,使不同基础、不... 面向学生、任课教师和用人单位,从多个角度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调研,从学生实际、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出发,设计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四维模型,在深度和广度上延展模块化知识节点,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突破物理限制,使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各类计算机知识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在完成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场规划,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既保证了有限学时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因材施教,又实现了高等教育中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计算思维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平衡。在多角度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有效衔接的闭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计算思维 教改调研 四维教学模型 闭环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杂交水稻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美刚 潘永勇 夏建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21,共3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的移栽密度、施肥总量、基追肥比例及适宜的搁田期,获得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单产10.13t/hm2以上的密、肥、水的技术方案:移栽密度为17.1~31.1万穴/hm2,施氮...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的移栽密度、施肥总量、基追肥比例及适宜的搁田期,获得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单产10.13t/hm2以上的密、肥、水的技术方案:移栽密度为17.1~31.1万穴/hm2,施氮总量214.95~305.33kg/hm2,基追肥比例56.11∶43.89~86.57∶13.43,适宜的搁田期69.14%~12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栽培 数学模型 杂交水稻 旱育秧
下载PDF
钦州市农业“一号技术”栽培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大福 黄其椿 刘吉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72-73,78,共3页
为破解春旱难题,钦州市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并提出了3个"一号技术",即3种栽培模式:水稻旱直播栽培;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春玉米+晚稻栽培。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一号技术” 栽培模式 旱直播 再生稻 春玉米 广西钦州
下载PDF
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系统应用试验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永权 黄国军 +1 位作者 沈立铭 汪国武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32-33,59,共3页
应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系统进行温湿度控制,改变了传统的用遮阳网的方法,使插穗在发根的同时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这样插穗成苗的时间早,质量好,成活率高。从果桑、红枫、红花檵木、苦丁茶等的扦插应用表明,其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一... 应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系统进行温湿度控制,改变了传统的用遮阳网的方法,使插穗在发根的同时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这样插穗成苗的时间早,质量好,成活率高。从果桑、红枫、红花檵木、苦丁茶等的扦插应用表明,其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一些在常规下难以扦插成活的品种用此方法也能进行正常的扦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生长 模拟 计算机系统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复兴 盛如德 +1 位作者 蒋正坤 李文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每亩大田追肥量(碳铵)60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膜育秧 单季稻 高产 栽培模式
下载PDF
矮牵牛优质穴盘苗生长规律的确定
19
作者 宋小波 赵宇 《中国园艺文摘》 2012年第5期7-9,21,共4页
本试验以国内普遍应用的美国泛美公司矮牵牛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比美国维生基质与国产草炭的栽培效果,阶段性记录矮牵牛穴盘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维生模式下的矮牵牛生物量累积、干物质累积与根冠比变化都显著优于国产模式,可以作为优... 本试验以国内普遍应用的美国泛美公司矮牵牛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比美国维生基质与国产草炭的栽培效果,阶段性记录矮牵牛穴盘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维生模式下的矮牵牛生物量累积、干物质累积与根冠比变化都显著优于国产模式,可以作为优质穴盘苗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矮牵牛 维生模式
下载PDF
高海拔旱作地区大葱覆膜密植栽培模式研究
20
作者 周红伟 孔小平 +1 位作者 魏廷珍 曹青莉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1期40-43,47,共5页
通过对大葱栽培品种,露地和覆膜、密度等条件对大葱产量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认为生产中适宜选用株型紧凑、生长速度快、硬杆直立的大葱品种(极晚抽一本、青竹);采用25cm高垄覆白膜(厚度0.01mm)密度(10cm×10cm)的覆膜密植栽培模... 通过对大葱栽培品种,露地和覆膜、密度等条件对大葱产量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认为生产中适宜选用株型紧凑、生长速度快、硬杆直立的大葱品种(极晚抽一本、青竹);采用25cm高垄覆白膜(厚度0.01mm)密度(10cm×10cm)的覆膜密植栽培模式是青海2700m左右高海拔旱作地区大葱栽培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栽培模式 覆膜密植 品种选择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