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he teaching theory between Confucius and Mozi
1
作者 刘升 孔晓立 王婷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4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Reprod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Ming-xia PAN Li-n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2期1116-1122,共7页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mixture of sentiments andscenery, the conception beyond image and the refinement out of rhy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es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mixture of sentiments andscenery, the conception beyond image and the refinement out of rhy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esthetic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thatretaining “indeterminacy” and satisfying the readers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when translate Chinese classicalpoetry.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enough aesthetic space,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nslator’s aesthetic creativitywhen translat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o as to reproduc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下载PDF
Comparative Aesthet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Visual Poetry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Theories
3
作者 XU Ming ZHANG Q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2期193-200,共8页
Although the Chinese visual poetry and western visual poetry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the similarity of visual poetry is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This research will apply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 Although the Chinese visual poetry and western visual poetry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the similarity of visual poetry is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This research will apply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ultimodal theories,aiming to provide a new view to evaluate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so as to promote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or public.The research finds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can b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work of visual-image analysis based on multimodal theories,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major meanings:representation,interaction and composition.The comparative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theo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ppreciation and enjoy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visual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poetry COMPARATIVE AESTHETICS MULTIMODAL theories CONSTRUCTIVIST expressionist
下载PDF
A Study on Relevance Reconstruction in Xu Yuanchong’s English Rendi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4
作者 WANG Jian ZHANG Shiqi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
On the pragmatic view,the proper use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Sometimes by searching for new relevance,the translator can address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 On the pragmatic view,the proper use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Sometimes by searching for new relevance,the translator can address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ven translation acceptabili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ims to explore relevance reconstruction in Xu Yuanchong’s English rendi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relevance reconstruction while achieving optimal relevance.The author hopes to giv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evance theory relevance reconstruction optimal relevance poetry translation
下载PDF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5
作者 付林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213,214,共12页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一是出自对“礼崩乐坏”政治环境的讨论,二是出自对具体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时的现场发挥,三是出于诸侯卿大夫对礼乐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均发生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因而有着共同的理论聚焦和政治关切,特别是他们所提出的“乐以成政”理论,可视为对西周以来乐政体系的学理总结。具体表现为:将和平之声确立为周代乐政的生成条件,由心、耳关系反映出周代乐政的运作机理,由“乐以殖财”实现周代乐政的作用效果,等等。另外,早期乐论话语还十分关注“乐”与“德”之间的关系,将德礼观念确立为周代乐政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早期乐论话语紧紧围绕着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为孔子以后儒家乐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孔子时代 乐论话语 乐以成政 德礼观念
下载PDF
认知识解视域下李煜词作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6
作者 李敏 杜小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译者主体性在词作翻译中的重要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受客观主义翻译观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知识解理论为从认知层面阐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基于该理论,借助自建的许渊冲译本和Daniel Bryant译本小型... 译者主体性在词作翻译中的重要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受客观主义翻译观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知识解理论为从认知层面阐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基于该理论,借助自建的许渊冲译本和Daniel Bryant译本小型语料库,从聚焦、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维度,探究李煜词作不同英译本的共异性及其背后潜隐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除文化背景等因素外,不同识解方式是造成译者选择不同译语对译文进行编码的隐性主因。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李煜词作的英译研究,也为读者理解不同译本背后的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作 识解理论 译者主体性 认知翻译研究
下载PDF
运用革命诗词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徐向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革命诗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华,汇聚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革命诗词进行教学,既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革命诗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下载PDF
高校古诗词教学与多模态教学理论融合的实践研究
8
作者 刘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108-111,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多模态教学理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古诗词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该文针对高校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模态教学理论的概念和优势,探讨古诗词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多模态教学理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古诗词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该文针对高校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模态教学理论的概念和优势,探讨古诗词教学与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契合点,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古诗词教育教学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多模态教学理论 融合策略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符号—凝视—镜像”视域下名山景观探赜:以浙江乍浦九山为例
9
作者 唐晓岚 宋天锐 《园林》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当前名山风景区得到普遍开发,本应先于规划设计的名山形象认知却鲜有提及,这难免会出现脱离景观认知本质的人为景观涌现的现象。故引入镜像理论、凝视理论以及符号学等相关哲学理论,建构一套主体对于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体系。... 当前名山风景区得到普遍开发,本应先于规划设计的名山形象认知却鲜有提及,这难免会出现脱离景观认知本质的人为景观涌现的现象。故引入镜像理论、凝视理论以及符号学等相关哲学理论,建构一套主体对于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体系。其步骤共分为符号收集、凝视、符号再生产、形象塑造以及镜像功能,旨在对景观现象的本质进行解构与再认知,为名山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打下理论基础。选取最能体现名山形象建构的山水诗文作为数据源,以描述浙江省内乍浦9座山体的《乍浦九山补志》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发现乍浦九山景观以自然资源为基底,辅以龙祠祷雨以及天妃妈祖的在地文化特质;并通过该方法论体系得到乍浦九山“风景名胜”“祷雨胜地”“文学胜地”“隐居处所”的名山形象。总结得出主体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的可行性与可验性,为名山形象乃至景观本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可验的方法,为后续名山景观的认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景观 镜像理论 凝视 符号学 SGM认知体系 山水诗文
下载PDF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
10
作者 童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将口语方言、文言文、典故、翻译有机混合,吸收希伯来、希腊、古波斯的不同风格,采纳如植物学等现代科学的语汇,所以与世界性情诗传统之间有多维度的奇妙关联。更重要的是,这种诗艺是表达广阔深邃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历史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的情诗传统 非主观诗学 情欲和灵智 古波斯情诗 希伯来情诗 现代诗
下载PDF
桐城派晚期诗歌选本编纂与唐诗观建构——以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为中心
11
作者 安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曾国藩所编选的《十八家诗钞》,是其诗学思想和审美标准的重要显化。此书十分重视诗歌与气韵之关系,同时善于以文论诗、以史释诗。从《十八家诗钞》的审美倾向及编选目的来看,曾国藩论诗时继承了桐城学人诗文一理、... 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曾国藩所编选的《十八家诗钞》,是其诗学思想和审美标准的重要显化。此书十分重视诗歌与气韵之关系,同时善于以文论诗、以史释诗。从《十八家诗钞》的审美倾向及编选目的来看,曾国藩论诗时继承了桐城学人诗文一理、以气论诗的诗学主张,将文论引入诗论之中,同时极为推崇杜甫、韩愈这种“合乎文法”的诗歌风格,其选本所选取的诗歌也常呈现出“气盛言宜”的审美特点,这些编选特点亦能体现出曾国藩对桐城派早期及中期代表人物姚鼐、方东树等人唐诗观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曾国藩 诗学理论 唐诗观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
12
作者 王霄 曹蓉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诗经》文本中的服饰描写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许渊冲和理雅各译本(许译本、理译本)为语料,将文本中的服饰描写分别置于家庭、社会、战争、情感、习俗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 《诗经》文本中的服饰描写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许渊冲和理雅各译本(许译本、理译本)为语料,将文本中的服饰描写分别置于家庭、社会、战争、情感、习俗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译本在服饰文本翻译中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两译本未在文化语境中进行服饰文本翻译,对服饰文化的阐述均存在缺失。许译本存在因音韵、意象牺牲服饰文化内涵的实例;理译本则偏重直译,仅实现字面对等。该研究将文化翻译观引入服饰文本翻译,以期为服饰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服饰 文化翻译观 文化语境 文化再现
下载PDF
国内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曼 姜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翻译立场、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展开,主要包括文化负载词研究、译法研究、译者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不足研究等方面。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本土译论的缺席、传播力度的薄弱、研究模式的固化、研究内容的重复等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本土译论的应用、研究特色的挖掘、翻译思想的总结、国外传播的开拓。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的拓展有助于深化典籍英译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英译 文化传播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传承与转化
14
作者 汤文益 程晋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36-151,共16页
高品质的诗性教育需要高品质的诗性领导。西方学者从诗学与领导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正式提出并阐发了“诗性领导”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治理实践中,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诗性领导”概念及其表述,但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艺术的、审美的、... 高品质的诗性教育需要高品质的诗性领导。西方学者从诗学与领导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正式提出并阐发了“诗性领导”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治理实践中,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诗性领导”概念及其表述,但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艺术的、审美的、诗意的治理主张和实践探索层出不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性领导资源。这些资源至少为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滋养:“道德仁艺”的诗性领导人格、“兴观群怨”的诗性领导功能以及“成风化人”的诗性领导境界。随着社会生产力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持续增长,教育正从“功利教育”转向“美好教育”,教育治理也迫切需要进入法治、善治、美治相得益彰的境界。这对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领导理论 诗性领导 诗教传统 美好教育
下载PDF
诗礼乐“三教”内涵论略
15
作者 彭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乐教侧重“声用”,其旨归是培养人的和通之性,引导个体破除小我局限,体验物我一体的生命舒展感。同时,诗礼乐“三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以人格培养为第一要义,以实现人生的艺术化为立足重心,旨在使人从世俗生活中兴发感动,既顺情适性的生活,又自觉地涵融群体生活,最终达到天人相和、人际相和、身心相和以及家国相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 礼教 乐教
下载PDF
万云骏先生年谱简编
16
作者 刘泽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万云骏,字西笑,别号网珠,上海南汇人,师从吴梅学习词曲,就学于光华大学,一九三六年毕业留校任教,一九五三年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词学》编委、中国韵文学会理事等。著有《诗词曲欣赏论稿》《西笑诗词... 万云骏,字西笑,别号网珠,上海南汇人,师从吴梅学习词曲,就学于光华大学,一九三六年毕业留校任教,一九五三年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词学》编委、中国韵文学会理事等。著有《诗词曲欣赏论稿》《西笑诗词存稿》(已佚)等。文章对掌握的有限材料依年编次,但求略见先生生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云骏 年谱 词学
下载PDF
On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Applied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ea Poetry
17
作者 孔艳君 李洋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2期198-200,共3页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ims to analyze som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tea poems in a functional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ased mainly on Halliday's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First of all,there...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ims to analyze som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tea poems in a functional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ased mainly on Halliday's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First of all,there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Halliday's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secondly we will look into the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tea poetry,such as the grammar,the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and then the author picks out two typical examples for detail analyzing,at last there is a brief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 CHINESE TEA poetry
下载PDF
子夏“学”论发微
18
作者 陈圣喆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45-148,共4页
儒家重“学”传统自孔子始,子夏作为孔子高徒尤重于“学”,其“学”论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之“学”。子夏论“学”在“学”之目标上,强调“学以致道”,通过“学”来提升自己进而影响社会;在“学”之途径上,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儒家重“学”传统自孔子始,子夏作为孔子高徒尤重于“学”,其“学”论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之“学”。子夏论“学”在“学”之目标上,强调“学以致道”,通过“学”来提升自己进而影响社会;在“学”之途径上,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习途径;在“学”之内容上,主张学习经书以及现实中的各种礼仪法度。在儒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种修养路径之间,子夏的“学”论主要深化了孔子通过“学”以致其“道”的“道问学”的这一理路,后又为荀子所进一步发展。从“学”之目标、对象、过程上看,荀子同于子夏,更注重外在实践的“为学”的理论,由此奠定了其在孔子与荀子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思想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夏 “学”论 孔子 荀子 学以致道
下载PDF
一以贯之的中庸人性观——孔子人性说浅析
19
作者 程强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中庸人性观是孔子区别于其弟子,也区别于孟子人性说的根本处,也是他的人性说的广大包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庸人性观 人性说 孟子
下载PDF
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对二程理学的影响
20
作者 朱经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有相同旨归,但程颢注重内在识仁,程颐偏向外在穷理。北宋时期理学的诞生重振了低迷的儒学,对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与道德境界进行了重新架构,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建设、个人价值观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理学 孔颜乐处 境界论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