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中的两次统独观大较量——评郝柏村与谢大宁两次投书引发的大讨论
1
作者 郭光明 苏新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14,共9页
2012年和2013年郝柏村与谢大宁先后向《联合报》、《中国时报》的两次投书激起了台湾社会对中小学教材中去中国化问题的大讨论。讨论分歧的根本是国家认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台湾中小学教材中去中国化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拨乱反正,认... 2012年和2013年郝柏村与谢大宁先后向《联合报》、《中国时报》的两次投书激起了台湾社会对中小学教材中去中国化问题的大讨论。讨论分歧的根本是国家认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台湾中小学教材中去中国化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拨乱反正,认同"一个中国"。两次讨论对台湾中小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去中国化倾向起到了当头棒喝的作用,进一步暴露了台湾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错误、混乱的台独观念,对在中小学的文史知识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柏村 谢大宁 台湾地区 史地教材 去中国化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新表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卞梁 丁梦丽 连晨曦 《闽台关系研究》 2021年第2期90-100,共11页
台湾青年世代是岛内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近年来,台湾青年世代逐渐改变传统的政治冷漠形象,政治参与呈现出“政治主导人”意识不断增强、在各层级政治选举中参选比例均有提升、政治参与方式从制度外向制度内转变、积极利用新媒体提升影... 台湾青年世代是岛内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近年来,台湾青年世代逐渐改变传统的政治冷漠形象,政治参与呈现出“政治主导人”意识不断增强、在各层级政治选举中参选比例均有提升、政治参与方式从制度外向制度内转变、积极利用新媒体提升影响力等新表征。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岛内对立的政治环境下,台湾青年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受“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台湾青年对偏颇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盲目自信;部分岛内媒体更成为政党政治和社会资本的附庸,善于制造对立、巩固偏见。因此,引导和重塑台湾青年的政治认知,影响青年政治参与行为,是两岸统一进程中亟需妥善处理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世代 政治参与 “去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佛教与日本“批判佛教”
3
作者 吕真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实上,如来藏并不违背《阿含经》。《阿含经》的"我"和"识界"等名相,以及入胎识、持身识等观念,说的都是如来藏,也是实质上的大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大乘非佛说 界论 如来藏
下载PDF
“台独史观”的建构与严重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经过几十年的建构,"台独史观"已经基本上建成,并且已经在台湾历史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台独史观"的主要特性是"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皇民化"是一体两面,体... 经过几十年的建构,"台独史观"已经基本上建成,并且已经在台湾历史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台独史观"的主要特性是"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皇民化"是一体两面,体现了分裂主义的实质。"台独史观"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它们的政治目的已经部分达到。"台独史观"将导致台湾民众"理直气壮"地走上分裂主义的危险道路。大陆方面如何认真面对"台独史观"的严重影响,是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史观” “去中国化” “国家认同” 分裂主义
原文传递
论历史记忆的重构与台湾的“去华夏化”——兼论“文化台独”者的思维逻辑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相平 《台湾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李登辉主政后期以来,台湾的"文化台独"者借助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台独"力量,或两种力量裹挟在一起,试图通过"寻找多元‘祖源记忆’"、"结构性失忆"、"‘重排照片’与‘了断... 李登辉主政后期以来,台湾的"文化台独"者借助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台独"力量,或两种力量裹挟在一起,试图通过"寻找多元‘祖源记忆’"、"结构性失忆"、"‘重排照片’与‘了断’他族群之历史记忆"等方法,从多层次多管道解构和重构台湾的历史记忆,以达到在文化上"去华夏化"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华民族认同"根基"稳定、"中华民族史观"下的历史记忆不可能被"了断"、"中华传统"会持续发挥作用、城市建筑和空间承载的中华历史记忆难以磨灭以及大陆与台湾共同利益逐渐厚实、台湾的"资源"取得与分配过程无法摆脱大陆的影响等,台湾文化不可能"去华夏化",但可能走向"华夏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去华夏化” “去中国化” “华夏边缘化” “文化台独”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中的“去中国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丁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4,共7页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地区"法史学"、"宪法学"及国际法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去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政治环境变化、法律院系面对形势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台独&q...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地区"法史学"、"宪法学"及国际法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去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政治环境变化、法律院系面对形势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台独"学者煽动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不仅进一步割裂了中国历史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也对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及当局政策的制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陆应该进一步扩大两岸的学术与人员交流,尽可能消减台湾法学教育中"去中国化"现象所产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法学教育 “去中国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