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direct solar radiation on rugged terrai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ZENG Yan QIU Xinfa +1 位作者 LIU Changming JIANG Aij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39-447,共9页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local topographical factors and terrain inter-shielding, calculation of direct solar radiation (DSR) quantity of rugged terrain is very complex.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local topographical factors and terrain inter-shielding, calculation of direct solar radiation (DSR) quantity of rugged terrain is very complex.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 distributed model for calculating DSR over rugged terrain is developed. This model gives an all-sided consideration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 a resolution of 1 km × 1 km for thDSR.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normals of annual DSR quantity wie Yellow River Basin was generated, with DEM data 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DSR quantity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ver rugged terrain were analyzed thoroughly. Results suggest that: influenced by local topographic factors, i.e. azimuth, slope and so on, and annual DSR quantity over mountainous area has a clear spatial difference; annual DSR quantity of sunny slope (or southern slope) of mountain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shady slope (or northern slope). The calculated DSR quant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provided in the same way as other kind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can be employed as basic geographic data for relevant studie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solar radiation (DSR) rugged terrai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istributed model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Mapping Soil Salinity Using a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A Case Study in Huanghe River Delta,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YANG Lin HUANG Chong +2 位作者 LIU Gaohuan LIU Jing ZHU A-X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can be estimated based on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cause soil salinity is strongly affected and indica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fferent with other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can be estimated based on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cause soil salinity is strongly affected and indica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fferent with other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texture, soil salinity varies with short-term time. Thus, how to choose powerful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oil salin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 to map soil salinity and detects powerful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for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Delta area in China. The similarity-based approach predicts the soil salinities of unsampled location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similarity between unsampled and sampled locations. A dataset of 92 points with salt data at depth of 30–40 cm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sets for prediction and validation. Topographical parameters, soil textures, distances to irrigation channels and to the coastlin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ices(NDVIs) and land surface reflectance data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 imagery were generated. The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 was applied on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sed on three evaluation indices includ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alues,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we found that elevation, distance to irrigation channels, soil texture, 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NDVI, and land surface reflectance Band 5 ar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mapping soil salinity at the 30–40 cm depth in the study area(with a CC value of 0.69 and a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value of 0.38).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 could be a vital alternative to other methods for mapping soil salinity, especially for area with limited observation data and could be used to monitor soil salin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alinization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 digital soil mapping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 environmental factor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五极”城市群 数字经济 GTFP 创新要素集聚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1592户小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珍 张雪珂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3,共12页
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1592户小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PM和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通过拓宽小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小农户信息获取... 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1592户小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PM和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通过拓宽小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小农户信息获取能力来影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引入ESRM模型结合反事实推断分析发现,数字素养提升可以使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水平提高45.33%;小农户数字素养对地理邻近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行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素养对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在纯小农户中最大,其次是兼业型小农户,数字素养对中低收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小农户。根据结论,提出加强对小农户的数字化培训和指导以提升其数字素养,对不同类型小农户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小农户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及其实证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夏修燕 车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为探讨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沿线60个城市2... 为探讨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沿线60个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以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为机制变量、以环境水平和就业水平等为控制变量,构建基准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通过模型回归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性,其内在机理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作用在黄河中游地区最明显、在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相对较小。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使其进一步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娟伟 魏宇萌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95-112,共18页
文章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IV估计等经验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 文章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IV估计等经验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控制了外生政策冲击、剔除部分样本及缩尾处理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以及中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机制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协同集聚是数字技术影响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重要路径。因此,需要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吸收转化能力,为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环境效应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黄河流域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绥萍 王紫微 《工程经济》 2024年第2期19-34,共16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潜能和动力。黄河流域在发展中长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探讨和明晰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该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现...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潜能和动力。黄河流域在发展中长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探讨和明晰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该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2020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对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行动的推动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下、中、上游梯度递减规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呈缩小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黄河流域整体以及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构建技术研究
8
作者 于国卿 李书霞 李趁趁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7期37-41,共5页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试验场由“虚”“实”两部分组成,虚拟平台是实体试验场的数字孪生体。以建设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为目标,依托总体布置方案对场地结构进行分解,针对7组模块化构件,通过实体尺寸参数驱动三维模型,同时根据附加材... 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试验场由“虚”“实”两部分组成,虚拟平台是实体试验场的数字孪生体。以建设黄河防汛抢险技术虚拟试验场为目标,依托总体布置方案对场地结构进行分解,针对7组模块化构件,通过实体尺寸参数驱动三维模型,同时根据附加材质对不同构件分别进行多边形建模和曲面建模;采用C4D等工具构建三维场景;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基于Realflow软件在蓄水池内生成流体粒子和网格,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获取粒子水力要素;采用Octane render对三维场景和流体网格进行渲染。最终构建完成强真实感、高可信度的试验场虚拟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防汛抢险 试验场 三维 Realflow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黄河”域外形塑考察:概念史视角
9
作者 辛红娟 蒋梦缘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0,57,共7页
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基于语料库检索发现,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著述或主流媒体上,“黄河”这一概念的英语对应词“the Yellow River”不时与“China’s Sorrow”指称共现。为反... 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基于语料库检索发现,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著述或主流媒体上,“黄河”这一概念的英语对应词“the Yellow River”不时与“China’s Sorrow”指称共现。为反拨这一被建构的负面形象,笔者借助COCA,COHA,TIME,GloWbE及WIKI等开放源语料库,从概念史的视角考察黄河被视作“China’s Sorrow”的成因及历史背景,分析近世以来黄河域外形象变迁及其“异化”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形塑考察 概念史 翻译研究
下载PDF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0
作者 赵金国 尚华伟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5期55-62,共8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释放了新的活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依靠其可得性强、便捷性高的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撑。选择2011—2021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立足黄河流域高质...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释放了新的活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依靠其可得性强、便捷性高的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撑。选择2011—2021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探索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且通过了内生性检验;第二,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上游影响程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网络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数字经济企业投资视角
11
作者 刘清春 宗文丽 代东俐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5-78,共14页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投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基于数字经济企业投资的黄河流域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QAP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西安、青岛、济南一直是主要投资城市,数字制造业...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投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基于数字经济企业投资的黄河流域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QAP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西安、青岛、济南一直是主要投资城市,数字制造业是数字经济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向。第二,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结构显示,整体网络通达度高且稳定,城市间数字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个体网络呈邻近扩散和跳跃扩散模式,高行政级别指向性导致“马太效应”显著;局部网络呈地理空间邻近特征,子群分布由中西部过渡到东部地区,突破“孤岛式”发展,形成“带式”格局。第三,交通密度、创新能力、地理距离、行政关系是驱动黄河流域数字产业发展和布局的主要因素,但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传统区位因素对数字制造业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区位锁定”和“行业锁定”,而数字服务业则倾向于布局在高行政级别聚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投资 社会网络分析 QAP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2
作者 邵明振 苏金媛 白宏洁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41-48,共8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9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黄河流域各省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两个综合评价指数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9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黄河流域各省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两个综合评价指数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高度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表现为黄河流域的下游省份大于中游省份大于上游省份的空间差异格局。因此,应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针对黄河流域各区域乡村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实现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以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韶华 马雯宇 李庆怡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的黄河流域家庭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机制作用与异质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 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的黄河流域家庭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机制作用与异质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的互联网使用意愿、金融素养与增加家庭财富来改善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数字普惠金融对中上游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都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于城镇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更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黄河流域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艳 韩璇 雷淑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均存在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 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均存在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巩前胜 赵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中国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 基于2010-2020年中国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中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碳排放影响呈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城镇化,从而显著抑制黄河流域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黄河流域 碳排放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数字赋能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知识图谱构建分析
16
作者 薛慧聪 李杰 《网印工业》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本研究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黄河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尽管该领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仍需提升以增强... 本研究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黄河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尽管该领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仍需提升以增强学术影响力。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期刊分布和关键词聚类,特别关注山东地区的传播情况。基于此,提出了图谱构建原则和方法,涵盖数据采集、知识提取、本体构建及应用开发,并实施持续更新维护策略,确保图谱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以数字方式支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民间手工艺 知识图谱 数字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驱动分析
17
作者 苗成林 刘利玲 张傲翔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选取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构建3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TOPSIS评价法测度3个系统的发展水平,结合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协调水平,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对经济... 选取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构建3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TOPSIS评价法测度3个系统的发展水平,结合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协调水平,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促进作用显著为正;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流域沿线城市为例
18
作者 姚延婷 陈娜娜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2015—2021年我国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驱动机理及其...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2015—2021年我国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驱动机理及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影响最为关键,其驱动作用呈现出“抑制-增长-抑制”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效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技术创新 机器学习 黄河流域沿线
下载PDF
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岸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凤娇 曹印 +6 位作者 范镇 殷鹏钧 李瑞 钱张帆 王红艳 战超 王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黄河清八汊现行河口自改汊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监测其岸线变化,探讨其稳定程度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岸带韧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GIS、RS技术从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的220幅遥感影像中推断出年平均海岸线位... 黄河清八汊现行河口自改汊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监测其岸线变化,探讨其稳定程度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岸带韧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GIS、RS技术从1996-2022年黄河三角洲行水河口的220幅遥感影像中推断出年平均海岸线位置,同时根据行水河口摆动次数划分为5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对海岸线变迁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行水河口岸线长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整体呈淤进状态,各岸段岸线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最大侵蚀(-73.89m/a)区出现在两丁坝之间,最大淤积(393.20m/a)区出现在河口区附近。研究区90%的岸线表现为较强淤积至严重淤积,稳定性指数由两丁坝之间(0.135)、2007年出汊前旧河口(0.068)、2007年出汊后新生河口(0.006)依次降低。入海水沙量、河口位置变迁以及沿岸输沙是影响岸线稳定性出现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海岸线 岸线稳定性 数字岸线分析 3S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梦渊 李豫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黄河流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而运用...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黄河流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经过稳健性检验及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助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赋能黄河流域绿色转型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级别、资源禀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效率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