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 Jiegang’s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and It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Sinology
1
作者 Li Changyin Ge Hongquan(译)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134-155,共22页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ated 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w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Hu Shi and Gu Jiegang proposed the notion that,"there was no history before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which was indebted to the historical skepticism by Philip Van Ness Myers(American scholar)and Friedrich Hirth(German sinologist)of the same period.The idea that"the Shang Dynasty is still in the late Stone Age"advocated by Hu and Gu was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by J.G.Andersson’s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Conversely,American sinologist Arthur W.Hummel Sr played a key role in introducing and evaluating the first volume of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to Western academia.Paradoxically,while Swedish sinologis Bernhard Karlgren wrote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Tso Chuan to refute Kang Youwei’s re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Forged Classics of the Wang Mang Period),his work however became of value for Chinese historic doubt scholars to reaffirm the value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and advance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If we would like to choose a saying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Discussion of Ancien History"movement and Western Sinology,the Chinese proverb,"Stones from other hills may serve to polish jade of this one,"may be an appropriate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NOLOGY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history of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下载PDF
顾颉刚及其“疑古史学”再释——试从父子情感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晴佳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2,共14页
顾颉刚在1920年代发动“古史辨”的讨论,引发学术界轩然大波之后,留下不少自传体的文字,详细解释自己的成长道路。顾氏出身苏州书香之家,自小受到祖辈、父辈的严格教育。但在其6万余字的《〈古史辨〉自序》中,他却很少提及其父顾柏年(... 顾颉刚在1920年代发动“古史辨”的讨论,引发学术界轩然大波之后,留下不少自传体的文字,详细解释自己的成长道路。顾氏出身苏州书香之家,自小受到祖辈、父辈的严格教育。但在其6万余字的《〈古史辨〉自序》中,他却很少提及其父顾柏年(号子虬)。相反,他的自述、日记、书信等材料揭示,他们父子之间在求学、婚姻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顾颉刚对其父亲抱有敬畏大于亲密的复杂情感,使得顾颉刚几次间接或直接地反抗父命。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对马丁·路德违背其父亲的意志,进而发动宗教改革的精神分析,颇有可比之处。1918年,顾颉刚妻子吴徵兰去世,他又奉父命于次年再婚等事情,促使他反省封建父权,在《新潮》发表《关于旧家庭的感想》的长文。1920年秋他自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一方面检讨古史的真伪,另一方面又与父亲产生激烈的冲突,最终使他在三年后与父亲分道扬镳。顾颉刚对其父的抗拒和反叛,为我们理解他之抨击古史的真伪,批判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情感分析的视角和情感史研究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诵坤、阿双、顾诚吾) 顾柏年(贞白、子虬) 古史辨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青年路德》 情感史
下载PDF
古奥运会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燕 张晓义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古奥运会的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在社会特征方面,古奥运会表现出浓厚的宗教和民族主义、政治和军事主义色彩,以及古希腊人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在赛事特征方面,古奥运会尊崇人体美,出现残酷与运气并行,公平与卓...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古奥运会的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在社会特征方面,古奥运会表现出浓厚的宗教和民族主义、政治和军事主义色彩,以及古希腊人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在赛事特征方面,古奥运会尊崇人体美,出现残酷与运气并行,公平与卓越并举的态势。在学习古奥运会时应结合其时代背景,批判性地进行借鉴和采纳,以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增光添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奥林匹克运动 古奥运会
下载PDF
王国维的“古史新证”与“古史辨运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长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在中国近代古史学上,“疑古派”与“考古派”虽然在研究目的与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二者之间的学术关联。作为“考古派”的开山大师,王国维向来对“疑古派”及“古史辨运动”持批评态度,主张“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 在中国近代古史学上,“疑古派”与“考古派”虽然在研究目的与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二者之间的学术关联。作为“考古派”的开山大师,王国维向来对“疑古派”及“古史辨运动”持批评态度,主张“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立什么”。不过,心理事实不等于历史事实,其苦心孤诣取得的诸多考古研究成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汉代文字考》、《桐乡徐氏印谱序》等,均被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拿来”论证了自家的“疑古”之说。因此,王国维可被视为“古史辨运动”中无法忽视的一位“被动参与者”。这一学术事实的考定,可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提供若干思考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古史新证” “古史辨运动” 中国近代古史学 顾颉刚 钱玄同 杨宽
下载PDF
幸德秋水《基督抹杀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长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20-225,共6页
幸德秋水的《基督抹杀论》是"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经朱执信的绍介和"狸弔疋"(刘文典)的翻译,该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非基督教运动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将考察的视线从非基督教运动转向当时的中国上... 幸德秋水的《基督抹杀论》是"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经朱执信的绍介和"狸弔疋"(刘文典)的翻译,该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非基督教运动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将考察的视线从非基督教运动转向当时的中国上古史研究,不难发现该书中的生殖器崇拜学说还为当时的民国学人如钱玄同、周予同、郭沫若等考察上古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此来看,《基督抹杀论》可谓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德秋水 《基督抹杀论》 非基督教运动 上古史研究
下载PDF
顾颉刚的经学与史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京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20-724,共5页
顾颉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的研究都要由经学入手,所以虽然他不是经师,但确实是走了经学的路子。但"以今文打破古文、以古... 顾颉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的研究都要由经学入手,所以虽然他不是经师,但确实是走了经学的路子。但"以今文打破古文、以古文打破今文"或"超今古文"之说,实际上是两难成立,在今古文两方面均少有创获,反而连经学原来据有的高度也难于保持,致使其学术境界下滑到了史料学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派 经学 史学 史料学
下载PDF
论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和诗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中元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79-85,共7页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方法论上的参照价值,深入探讨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及其蕴含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诗经》 歌谣 民间
下载PDF
浅论《十七史商榷》中的“议论”、“褒贬”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十七史商榷序》明确反对对史书的“议论褒贬”,但《十七史商榷》对典制史事的议论褒贬不在少数,二者并不矛盾。王鸣盛反对的是那种热衷于评论、不辨史实真伪的“议论褒贬”。其主旨是突出《十七史商榷》考据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乾嘉时... 《十七史商榷序》明确反对对史书的“议论褒贬”,但《十七史商榷》对典制史事的议论褒贬不在少数,二者并不矛盾。王鸣盛反对的是那种热衷于评论、不辨史实真伪的“议论褒贬”。其主旨是突出《十七史商榷》考据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乾嘉时代的“求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议论褒贬”
下载PDF
古史辨视野下的《诗经》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中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以阐释学为视角进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派对《诗经》确实作出了新解释。他们颠覆"成见"丛生的传统释诗系统,融合边缘而且异端的释诗思想,用文学阐释逆转经学阐释,以去经典化反拨经典化。此举对《诗经》学作了深度... 以阐释学为视角进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派对《诗经》确实作出了新解释。他们颠覆"成见"丛生的传统释诗系统,融合边缘而且异端的释诗思想,用文学阐释逆转经学阐释,以去经典化反拨经典化。此举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成为现代《诗经》研究的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诗经》 成见 阐释还原
下载PDF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误及成因探析
10
作者 于明岩 吴光远 +1 位作者 钟丽萍 蔡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3,共3页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说在当今体育学界已较为普遍,但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此说曲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义,将奥林匹克运动中本义为"有组织的大型群众活动"的"运动"与"...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说在当今体育学界已较为普遍,但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此说曲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义,将奥林匹克运动中本义为"有组织的大型群众活动"的"运动"与"体育活动"层面上的"运动"混淆等同。追溯两种概念混淆的历史根源,认为"古代奥林匹克竞技"才是更为准确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 体育史 概念
下载PDF
南高学派与现代疑古运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忠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5-52,共8页
南高学派与现代疑古运动的兴起关系密切。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后,钱玄同、刘掞藜、胡适、柳诒徵等人相继参与古史论战。胡适虽欲以《古史讨论的读后感》来为此次论战划下一个句点,但因其所论多意有所指,导致... 南高学派与现代疑古运动的兴起关系密切。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后,钱玄同、刘掞藜、胡适、柳诒徵等人相继参与古史论战。胡适虽欲以《古史讨论的读后感》来为此次论战划下一个句点,但因其所论多意有所指,导致柳诒徵以《说文》谊例来批评顾颉刚。对于柳诒徵的批评,顾颉刚等人的反批评延迟了近2年。虽然南高学派并未对顾颉刚等人的反批评予以直接回应,但显然并不接受顾氏等人的批评,尤其是柳诒徵和缪凤林更是在1930和1940年代"侧面甩给‘古史辨’一枪"。此种缠结,无不说明南高学派的古史主张始终在警醒、匡正疑古学派的治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学派 疑古运动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说文》谊例 匡正
下载PDF
“五四”功过管窥——以比照王国维与顾颉刚的古史观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忠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评价"五四",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在评价传统。顾颉刚对王国维虽极其崇敬,然未必得其心志,在古史观上要逊色许多。在王国维看来,中国古史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因而对中国之古史应是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
关键词 “五四” 王国维 顾颉刚 古史观
下载PDF
《古史辨》辨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辨伪 辩论 《古史辨》
下载PDF
《诗》经典化与古史辨《诗经》阐释的去经典化
14
作者 谢中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诗经》文本作为阐释学语境下的'历史流传物',经历了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释读变迁,蕴含着丰富的阐释学命题。《诗经》经典的形成与耗散是一个典型的'效果历史'事件,传统《诗经》学致力于《诗经》的经典化阐释,二十世纪... 《诗经》文本作为阐释学语境下的'历史流传物',经历了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释读变迁,蕴含着丰富的阐释学命题。《诗经》经典的形成与耗散是一个典型的'效果历史'事件,传统《诗经》学致力于《诗经》的经典化阐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古史辨》派则对《诗经》进行了去经典化的颠覆解读。所以古史辨奠定了现代《诗经》阐释的范式。《诗经》不再是僵化政治说教和道德说教的表征,而成为活的文学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历史流传物 阐释 本文 去经典化
下载PDF
论顾颉刚《诗经》研究的方法与贡献
15
作者 王以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文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文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史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角度 辨伪求真 研究性文献整理 《古史辨》 论争园地
下载PDF
论“古史辨”运动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系
16
作者 王新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9-34,共6页
“古史辨”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遵循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上古史进行了科学、严谨地考辨。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史研究作出了科学的结论,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文学史、民族学史、民俗民... “古史辨”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遵循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上古史进行了科学、严谨地考辨。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史研究作出了科学的结论,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文学史、民族学史、民俗民间文化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科学方法。古史辨派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辨伪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辨伪,才能“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古史辨运动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下载PDF
论古史辨派《诗经》研究的诗学取向、价值与缺失
17
作者 谢中元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4-77,108,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文学面目,因而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但是也因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遗失了更为细腻的历史文化密码,也对《诗经》造成了漏解、无解、误解的阐释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诗经 诗学取向 经典 阐释
下载PDF
国学运动的历史与理论的探讨——试评谢桃坊先生的国学研究
18
作者 张承凤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0-24,共5页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对国学运动进行了反思。谢先生认为: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存在的困难而狭小的学...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对国学运动进行了反思。谢先生认为: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存在的困难而狭小的学术问题;古史辨派与历史语言学派是国学运动的两大流派;四川国学是国学运动的一个缩影。这是先生关于国学的三个论断。这对我们现在审视国学热潮的再度兴起很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运动 科学考证方法 古史辨派 历史语言学派 四川国学
下载PDF
一则重要引文的标点问题
19
作者 钱毅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7-79,共3页
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汤可敬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史》等三书在引用我国汉代重要语言文献——《释名》的同一段文字时,其标点符号的使用存在一个共同的讹误。这一标点讹误不是印刷所致,而应是语义的理解问... 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汤可敬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史》等三书在引用我国汉代重要语言文献——《释名》的同一段文字时,其标点符号的使用存在一个共同的讹误。这一标点讹误不是印刷所致,而应是语义的理解问题。文章联系其他文献资料,对这一标点讹误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标点符号 校勘
下载PDF
对凌抚元两本林业史学著作的介绍
20
作者 王希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4-18,共5页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刊印的《中国古代林政史》和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是凌抚元(凌大燮)论述中国古代林政史和造林史的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是中国林业史中有关林政史、造林史的开篇之作和研究中国早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刊印的《中国古代林政史》和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是凌抚元(凌大燮)论述中国古代林政史和造林史的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是中国林业史中有关林政史、造林史的开篇之作和研究中国早期林业史的重要史料。《中国古代林政史》最早刊于1932年《平等》杂志第11、12卷,后收入《凌抚元论文集》,全文10节,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时代到清代中国的林政发展;《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1945年1月1日由华北造林会刊印,之后公开刊于《文化年刊》1945年第2期,全文6章,其中记载了日本侵华期间华北地区的造林史料,对研究这一段历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抚元 《中国古代林政史》 《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 中国林业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