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Dual Circulation
1
作者 Ziyan Xu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2021年第4期115-129,共15页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both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s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at satisfies people’s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Thi...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both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s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at satisfies people’s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dual circulation,which is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Balancedly developing domestic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accelerating domestic tourism,expanding inbound tourism,and regulating outbound tourism-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ourism integrating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For this point,it is essential to fully play the decisiv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s and better play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government.Multipl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rapid,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for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making China to be a world tourism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dual circulation TOURISM domestic tourism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2
作者 Changhong Pei Hongkui Liu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2021年第3期3-24,共22页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building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iewpoi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theory is to understa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building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iewpoi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theory is to understand and reveal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which requires us to use the theoretical method of economics to demonstra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economy.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can only be explored in Marxist theory.Marx’s surplus value theory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ycle of capitalist domestic production,distribution,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and reveals the general law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s precisely the application,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cientific princip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economy.Scholars should not examine,understand or explain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taking the domestic market as the mainst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a’s three major demands to economic growth shows that the important judgment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not only reveal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points out its future trend.That“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s reinforce each other”is not only a summary of China’s historical practice in its economic interact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but also denies the one-sided theoretical viewpoint in Western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nd reveals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pen world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pluralistic balance.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lso contains the main contents of how to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deepen the reform inevitable in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It i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the guilding ideology of deepening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circulati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MARXISM political economics world economic balance
原文传递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伟 李岳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
进入“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促使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发展格局及其构建问题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文本着眼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方略,对阐释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现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述,并... 进入“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促使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发展格局及其构建问题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文本着眼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方略,对阐释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现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述,并论述相关实证研究:基于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间的关系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利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阶段—模式—动力”三维理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展开逻辑说明,并探讨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在实施方略方面,从国际环境、我国国内条件和需要应对的突出矛盾角度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背景,从产业升级、收入分配、资源分配、现代物流能力改善、扩大内需、数字经济、经济社会基础等角度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方略;在实证研究方面,论述全球产业链和区域融合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否对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促进作用。最后,文本对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现有研究作出评价,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内涵 实践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任重 赵炫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15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二是重点推进“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上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思路,而“并联式”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重点谋划;四是协调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的关系,在强调质量发展的同时追求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五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把握“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能力,在新时期,应着重强调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双循环”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秀平 轩晚月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82-99,共18页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格局 旅游协同发展 空间联系强度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营商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邦辉 李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营商环境治理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 “放管服”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基于国内国际市场协同的视角
8
作者 安岗 王佳 邸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呈显著促进效应,且这种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国家、非毗邻大国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渠道检验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出口复杂度。此外,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的视角,发现发展中国家进口依存度与本土市场规模具有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其出口依存度则存在负向作用,而发达国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出口复杂度 技术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数字贸易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构建研究
9
作者 马野青 倪一宁 黄涵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I0004,共10页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营商环境更开放、创新水平更高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数字贸易推动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更强;同时,数字贸易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数字贸易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厘清市场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联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国内市场一体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协同治理框架构建研究
10
作者 周义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0,299,共7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旅游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因此,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需要统筹政府政策顶层设计、行业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市场战略调整等方面构建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政府激励、行业聚力、企业齐心,多方协同共同推动我国医疗消费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良的医疗消费服务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医疗消费 消费回流 协同治理框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塑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评价范式
11
作者 漆凡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专业教师团队评价作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既是提高职业教育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素质师资力量需求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评价标准固定、方法简单、流程不畅、顶层缺位的现状... 专业教师团队评价作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既是提高职业教育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素质师资力量需求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评价标准固定、方法简单、流程不畅、顶层缺位的现状,提出从“一元”转向“多维”,以重构标准为着力点;从“控制”转向“融合”,以拓展方式为关键点;从“鉴定”转向“引领”,以优化流程为突破点;从“强势”转向“现代”,以延伸主体为切入点。具体实践中,应着眼于政府外控,推行“双向”管评模式;立足于社会支持,发挥“三维”话语功能;根植于教师内驱力,构建“四频”能力框架;发端于院校设计,创设五项增值环境,以“自上而下”闭环评价系统赋能专业教师团队评价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职院校 专业教师团队 评价范式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贵州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12
作者 陈梅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2期92-95,共4页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贵州作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依托交通运输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自然地理条...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贵州作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依托交通运输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历史因素影响,贵州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物流服务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贵州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探讨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贵州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物流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贵州 物流服务供给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消费提振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永梅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在分析和梳理近年来河南省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河南省居民消费支出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政府支出规模显著正向促进了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 在分析和梳理近年来河南省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河南省居民消费支出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政府支出规模显著正向促进了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正向促进了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而模型中其他变量对河南省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有限。结合实证结果和河南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以提振河南省居民消费:即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补贴力度,增加政府促消费的措施;优化公共服务,加大政府福利性支出力度;进一步适度扩大进口规模,满足居民消费的多样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提振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河南省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思路
14
作者 张仁开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3-8,共6页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要素、化解科技重大风险挑战、加快提升科创策源功能,进而促进创新价值实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缺乏引领卓越创新的领军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亟须提升,缺乏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供给、创新体制机制亟须完善,缺乏包容草根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文化氛围亟须营造。进一步加强科创中心建设要有全新的思路,应牢牢把握“强基、健体、提质、增效”4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科创中心 科技创新 上海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福中 袁欣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9,共16页
作为新科技革命中诞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深刻重塑了原有的经济活动形式,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在阐述数字经济与新发展格局基本概念和科学内... 作为新科技革命中诞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深刻重塑了原有的经济活动形式,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在阐述数字经济与新发展格局基本概念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当前经济循环活动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4个环节均存在堵点,阻碍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而数字经济发展在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内需潜力、聚合区域市场、助力创新驱动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通过推动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机制转变、创新国际贸易模式促进了国际大循环的畅通;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有助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研究表明,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自主创新体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加快数字产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数字贸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任波 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人才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不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体育“新基建”,厚植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扩大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要素供给;加强体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筑牢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人才支撑;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共治格局,夯实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打通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外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大市场 体育产业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
17
作者 李磊 王震 李连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1,共13页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供应链水平提供动力,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调整流通与分配格局,塑造银发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产业链和价值链跃升提供契机。发展银发经济与构建“双循环”格局二者协同耦合,相互促进,本质是以消费牵引及产业适老化升级畅通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激发银发产业发展活力,释放银发消费巨大潜力。反观现实层面,银发消费能力意愿人群差异大,消费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需求潜力转型释放不充分;产业事业发展定位不清晰,要素资源创新融合不深入,产品服务供需适配性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缺乏竞争优势等供需困境,成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攻破的关窍。为此,政策层面应注重从需求端与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银发经济发展的人口、环境、产业与政策基础支撑:需求侧以提升银发消费能力和改善银发消费环境为目标,促进银发消费预期向现实消费转变;供给侧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重点,助推银发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 银发消费 银发产业 老年人口红利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小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双循环”指标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数字金融水平以及数字产业化指数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数字基础设施在短期内会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仍呈现正向趋势;“双循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波动偏离均衡时,会以0.0931、1.7088、2.4447和1.1521的修正力度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核心议题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诸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比较优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供需关系变化开展的深刻变革,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的战略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比较优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供需关系变化开展的深刻变革,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的战略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中仍有一些堵点有待疏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形成供需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又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赢得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推动实现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经济循环 扩大内需 对外开放
下载PDF
我国省际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测度与地区差异研究
20
作者 韩兆安 吴海珍 云乐鑫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1,共11页
基于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本文测度了我国省际(区域)及不同产业的省内(区域内)循环、省际(区域间)循环和国际循环,并探究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大循环占比均值为92.75%... 基于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本文测度了我国省际(区域)及不同产业的省内(区域内)循环、省际(区域间)循环和国际循环,并探究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2012年、2015年和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大循环占比均值为92.75%,省内循环占比由2012年的57.17%下降至2017年的54.40%,省际循环占比由2012年的34.74%上升至2017年的38.77%,省际间经济贸易呈上升趋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良好。分区域看,西北地区区域间循环占比最高,华南地区国际循环占比最高,华中地区区域内循环占比最高。分产业来看,农业的省际循环占比最高,制造业的国际循环占比最高,服务业的省内循环占比最高。我国省际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组间,观察期内平均组间差异贡献率高达64.13%。本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省际(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省际经济 国内国际双循环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