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World Economy after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
1
《和平与发展》 1999年第1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world The world Economy after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
下载PDF
全球化叙事与汉学的问题意识
2
作者 黄卓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73,共18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一颇具分量的侧角。为对这些持续呈现的论述做一系统化的梳理,有必要将之解析与提炼为两个有所分化的视角,即以西方全球化为主导的普遍主义叙述及带有泛亚化特征且“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主义叙述,就此可以见到,尽管后者也构成了与前者的某种互补与抵消关系,但也证明了在对待全球化与中国关系时人们持有的多重立场与态度。在此基础上,也需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扩充性态势做出补充描述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叙事 全球史 汉学 东亚研究 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心论 “文学世界”
下载PDF
“世界中”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与东亚汉文学
3
作者 卞东波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5,共13页
唐诗经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随着明人所编的唐诗选本流传到日本和朝鲜。江户时代中期受到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学派”的影响,旧题李攀龙所编的《唐诗选》流行一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唐诗读本,《春江花月夜》因为收录于《唐诗选... 唐诗经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随着明人所编的唐诗选本流传到日本和朝鲜。江户时代中期受到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学派”的影响,旧题李攀龙所编的《唐诗选》流行一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唐诗读本,《春江花月夜》因为收录于《唐诗选》,也获得了广泛的阅读。日本也产生了众多《唐诗选》的注本,其中就有对《春江花月夜》的大量评注,这些评注大多着眼于艺术鉴赏,对《春江花月夜》的评析颇有深度。中国、日本、朝鲜也产生了多篇《春江花月夜》的次韵和拟作,中国的拟作与原诗比较贴近,日本的拟作较有思想深度,且与彼时的注释相呼应,而朝鲜皆为次韵诗,亦融入朝鲜的文化元素。作为文学经典的《春江花月夜》经受了时间的淘沥,同时突破了空间的阻隔,成为受到其他国家人民欣赏的“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唐诗选》 东亚汉文学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8,共16页
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持续地推进“西方中心论”的解构工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重点挖掘世界历史学科“三大体系”建构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内涵;要深入探究世界历史学科体系建构中的东方因素;要深刻考察千年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交汇的学术影响,努力开拓学术研究中的“三新”;还对如何建构世界历史学科的“三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认为坚持“东西平衡论”和“全球整体论”,构建客观而科学、平衡而包容的世界历史“三大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学科 “西方中心论” “三大体系”建构 东西比较
下载PDF
The"Chinese World Order"Encounters the"East Asian World Order"—Post-War Japanese Historians'Debates on the Tribute System 被引量:1
5
作者 Lin Shaoy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20年第2期198-233,共36页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torian John King Fairbank(1907-91).I emphasize that,together with the sporadic Chinese studies into China's tribute system prior to the 1950s,it was the post-war research of Japanese historians that inspired Fairbank,who,in turn,further stimulated critical debates on the topic in Japan.I first concentrate on post-war Japanese debates concerning an"East Asian world order"based on a"system of investiture/tribute."This notion,developed by the Japanese historian Nishijima Sadao in 1962,precisely corresponds to Fairbank's 1941 understanding of the"tribute system"or"Confucian world-order,"but contrasts with Fairbank's later,controversial understanding of a"Chinese world order"as proposed in 1968.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I introduce Japanese historian Hamashita Takeshi's 1980s and 1990s arguments on the"tribute trade system"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in this genealogy,contrasting it with the work of Immanuel Wallerstein and Andre Gunder Frank.In the third part,Ⅰlocate this Japanese genealogy within the wider historical context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cultural politics.This means that I examine Japanese historians'arguments both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ograph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ute(trade)system east asian world order John King Fairbank Nishijima Sadao Hamashita Takeshi China as method post-war Japanese Sinology
原文传递
历史视域中的朝鲜书院及其“突出的普遍价值”——韩国书院申遗问题刍议 被引量:7
6
作者 邓洪波 赵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5,126,共8页
书院源出中国,是东亚儒家文明的重要载体,有1200余年历史。中国书院从明代开始移植国外,第一站即是“东国”朝鲜。朝鲜祭祀与讲学并重的“正轨书院”基本参照中国的书院制度,南宋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是其重点仿效的典范。朝鲜书院在其发... 书院源出中国,是东亚儒家文明的重要载体,有1200余年历史。中国书院从明代开始移植国外,第一站即是“东国”朝鲜。朝鲜祭祀与讲学并重的“正轨书院”基本参照中国的书院制度,南宋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是其重点仿效的典范。朝鲜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放到东亚书院这一历史视域来看,这只是一种地域性特色,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区别于东亚其他书院而自成一系。因此,仅是韩国的9所书院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过分夸大。韩国一家既不能反映李氏朝鲜书院的全貌,也不能体现东亚儒家书院的整体特征。中韩朝日书院联合申遗,才更符合东亚书院实际的历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 古代书院 东亚书院 朝鲜书院 韩国书院
下载PDF
解读东亚足球新格局──析中、日、韩进攻技术运用特点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仪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在本届世界杯上 ,3支东亚球队 ,特别是两支东道主的表现令世人刮目相看。本文从技术运用的角度分析了中、日、韩 3队的进攻技术运用特点 ,高速度、快节奏的整体打法成为韩、日足球的鲜明特点 。
关键词 世界杯 东亚足球 进攻特点
下载PDF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无未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111-112,共5页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述,将为国内外汉语史研究者提供一个非常详实而科学的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语言学视阈 汉语史研究 理论体系 预期目标 范式
下载PDF
东亚货币合作:现实动因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佩娟 黄晓芯 《经济与管理》 2006年第8期73-75,共3页
蒙代尔(2000)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东亚主要经济体构建统一货币区具有可行性。加强子区域货币合作,逐步融合为大的货币区,对于建立以次区域合作为基础、制度化建设为依托... 蒙代尔(2000)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东亚主要经济体构建统一货币区具有可行性。加强子区域货币合作,逐步融合为大的货币区,对于建立以次区域合作为基础、制度化建设为依托、动态的渐进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现实动因 最优货币区理论 对称冲击
下载PDF
中国暴雨理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进展 被引量:67
10
作者 丁一汇 《暴雨灾害》 2019年第5期395-406,共12页
中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随着东亚夏季风的爆发、盛行和向北推进,东亚夏季风主雨带明显自南向北移动,在中国东部地区依次形成华南前汛期雨期、江淮梅雨季和北方雨季。这三个雨季和地区也是暴雨多发期和地区。因而中国地区的暴雨既不同... 中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随着东亚夏季风的爆发、盛行和向北推进,东亚夏季风主雨带明显自南向北移动,在中国东部地区依次形成华南前汛期雨期、江淮梅雨季和北方雨季。这三个雨季和地区也是暴雨多发期和地区。因而中国地区的暴雨既不同于印度季风区的热带类型暴雨,也不同于北美与欧洲地区中纬度型的暴雨,它是由热带季风气流与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强烈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不但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和范围广。早在20世纪初期,中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中国暴雨,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暴雨理论、暴雨分析和预报方面,获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将对中国暴雨的理论与重要进展作一综述和评论,共包括四个方面:(1)中国暴雨的主要气候特点;(2)中国暴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3)中国暴雨发生机理研究的主要成果;(4)未来中国对流尺度暴雨理论研究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暴雨理论和机理 暴雨外场试验 对流尺度暴雨
下载PDF
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0,共24页
本文通过叙述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揭示导致东亚国际政治演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因。二战结束后,东亚持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热战,大国的外交协调和军事同盟体系等两个在欧洲能阻止战争的重大因素没有在东亚产生同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 本文通过叙述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揭示导致东亚国际政治演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因。二战结束后,东亚持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热战,大国的外交协调和军事同盟体系等两个在欧洲能阻止战争的重大因素没有在东亚产生同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亚国家有着与欧洲国家不同的国际与国内政治议程。东亚一大批新兴国家面临彻底结束殖民统治和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各国政治集团做出重大决策的决定性动力。大国战时的纵横捭阖和战后冷战爆发等,使东亚新兴国家应对的历史性挑战变得更为复杂。美苏冷战与东亚国家为建国而展开的内外部斗争等两个历史进程共同塑造了东亚国际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 二战 冷战 中国外交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型国家的衰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晨 王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7,共5页
在"东亚经济奇迹"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发展型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日趋衰落。对于发展型国家衰落的主流解释坚持乏味的内因论,把发展型国家衰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但是,这种解释仅仅是出于"国家失败论&... 在"东亚经济奇迹"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发展型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日趋衰落。对于发展型国家衰落的主流解释坚持乏味的内因论,把发展型国家衰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但是,这种解释仅仅是出于"国家失败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教条,而并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发展型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外部强制性力量而并非其制度本身,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从多个方面直接削弱了东亚经济体的国家能力,导致了东亚发展型国家的最终衰落。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反思和警惕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抵御外部力量对我国国家能力的削弱,不断增强和改善国家能力,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国家 新自由主义 国家失败论 东亚金融危机 市场原教旨主义 国家能力 精英官僚体系
下载PDF
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东亚政治实践对西方经典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奇琦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44-48,共5页
西方经典理论认为,公民社会在民主巩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监督选举过程、推动政治参与、强化民主教育等方面。通过考察东亚国家的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的结论可见,东亚公民社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 西方经典理论认为,公民社会在民主巩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监督选举过程、推动政治参与、强化民主教育等方面。通过考察东亚国家的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的结论可见,东亚公民社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于民主巩固的因素,如公民社会缺乏对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影响力、公民社会在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面前无能为力、公民社会的过度动员等,很容易对民主进程造成分裂性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对于制度赤字的转型国家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要更为有效地巩固民主,仍需回归到国家、政府和政党来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民主巩固 东亚政治发展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
下载PDF
从“合邦”、“一体”到“大亚细亚主义”——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形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向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84,共8页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大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 0 0多页的《大亚细亚主义论》则集大亚细亚理论之大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大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大日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理论 大东合邦 亚细亚一体 大亚细亚主义
下载PDF
危机的理论与理论的危机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红芳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本文介绍正统派与其他各种不同经济学派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生成根源的观点,展示各种经济学派对IMF休克拯救方案以及东亚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看法,探索东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 东亚金融危机 理论纷争 理论危机 经济学派 IMF休克拯救方案 东亚经济复苏政策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今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庆五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6-82,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和价值目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才能够实现的。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就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和价值目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才能够实现的。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就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而且必须建构和谐社会;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改革开放 中国后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东亚现代化模式
下载PDF
在欧洲文化深处重新发现自我——《民主与乌托邦》和东亚政治哲学的未来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裕生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全球化虽然是各大洲的交会与碰撞,但是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欧洲色彩。欧洲曾带给世界殖民与战争,也给世界带来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也是欧洲深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说近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那么,这个新时代的根本标志就是自由理... 全球化虽然是各大洲的交会与碰撞,但是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欧洲色彩。欧洲曾带给世界殖民与战争,也给世界带来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也是欧洲深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说近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那么,这个新时代的根本标志就是自由理念与权利原则在人类的思想文化中得到了觉悟与确立。在这个意义上,东亚世界仍处在身脑分离的状态,仍需要深度的思想启蒙,而这个任务需要由中国来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全球化 现代性原则 东亚世界
下载PDF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一战期间,为把握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良机,日本亚洲主义者开始蠢蠢欲动,对亚洲主义理论进行充实。这使得该主义逐渐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态。但尽管如此,通过分析小寺谦吉、德富苏峰、浮田和民等人的代表性言论可以看到,这些主张虽然各具... 一战期间,为把握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良机,日本亚洲主义者开始蠢蠢欲动,对亚洲主义理论进行充实。这使得该主义逐渐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态。但尽管如此,通过分析小寺谦吉、德富苏峰、浮田和民等人的代表性言论可以看到,这些主张虽然各具特色、形态相异,在本质上却是共通的,都以扩张帝国主义利益为核心的。他们的"理论"与当时日本政府的"行动"存在紧密的关联,为日后日本侵华理论的成熟做好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日本 亚洲主义 理论 行动
下载PDF
探究乐律学——“第四届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玉卿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7-200,共4页
2009年11月20日至23日,"第四届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各国学者们聚集一堂,对乐律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发表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第四届东亚乐律学学术研讨会 乐律学
下载PDF
东亚视域下日韩朱子文献的语言阐释——以日韩“语录解”文献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明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3,共9页
16世纪以来,随着朱子学的兴起,日本和朝鲜半岛出现了大量以《语录解》《语录字义》《语录解义》《语录译义》等为名的语录阐释文献。它们在编纂体例和内容方面既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带有一定的国别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朱子文... 16世纪以来,随着朱子学的兴起,日本和朝鲜半岛出现了大量以《语录解》《语录字义》《语录解义》《语录译义》等为名的语录阐释文献。它们在编纂体例和内容方面既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带有一定的国别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朱子文献语言阐释的同调和异趣。作为域外朱子学传播的直接产物,这些文献的主要编纂目的是阐释宋儒语录之口语俗语,以便于人们准确理解朱子学要义,从而为朱子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提供了很大便利,亦为东亚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参考借鉴,具有重要的朱子学、语言学和辞书学等多重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解” 语言阐释 东亚朱子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