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说碑铭文的风骨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贺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唐代文学家张说71篇碑铭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其风骨美学特色比较突出。本文基于刘勰风骨论说的文本,界定了风骨美的前提与内涵,进而分析张说的碑铭文中突出的风骨美学特色。
关键词 风骨 文体 美学风貌
下载PDF
逸歌长句 骏发踔厉——对顾况诗风的再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明秀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67-70,共4页
一般文学史著作都把顾况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的先导者来介绍。从顾况的思想性格、诗歌创作及诗论来分析 ,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顾况 ,顾况的诗风“骏以踔厉” 。
关键词 顾况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文学风格 唐朝
下载PDF
晚唐薛逢诗歌艺术风貌初探
3
作者 沈文凡 孙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晚唐诗坛,苟臻妙境,各自成趣。薛逢是晚唐诗人之一,后人多言其诗歌意态轩举,笔力亦健,在一众清峭枯寂中如置黄钟大吕,于晚唐鲜少见之。陶臣诗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宫廷宴会、山水优游、田园乡村等。语词流宕,继乐天之清浅;镂玉雕琼,复承温... 晚唐诗坛,苟臻妙境,各自成趣。薛逢是晚唐诗人之一,后人多言其诗歌意态轩举,笔力亦健,在一众清峭枯寂中如置黄钟大吕,于晚唐鲜少见之。陶臣诗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宫廷宴会、山水优游、田园乡村等。语词流宕,继乐天之清浅;镂玉雕琼,复承温李之华赡,呈现出中晚唐诗人的群体性特征。此外,薛逢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才学优赡,得中高第,然始终官居末流,形成矛盾复杂的创作心理。其诗多以雄浑劲健为主,间有平和放逸之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意境在他身上得到交融与统一;加以其独特的个人际遇,呈现出情韵激切、文辞朗丽、意境邈远的诗歌艺术风貌。研究薛逢诗歌对研究晚唐中小诗人创作特色及晚唐诗坛多元艺术风貌,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坛 薛逢 艺术风貌 秾丽 雄浑
下载PDF
近体诗的成熟与新美学原则的崛起——王昌龄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文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27-33,共7页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歌理论著作《诗格》,在继承前人以"风骨"为核心的古体诗审美原则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境"为中心的若干近体诗诗学观念。在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过程当中,确立了新的美学...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歌理论著作《诗格》,在继承前人以"风骨"为核心的古体诗审美原则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境"为中心的若干近体诗诗学观念。在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过程当中,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追求诗境,并且他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着他的诗歌理论,标志着近体诗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古体诗 近体诗 风骨 诗境
下载PDF
重构教化的美学:《文心雕龙》对“文”的理论再造
5
作者 余开亮 蒋一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针对浮华不实、只顾雕饰辞藻的文坛状况,为重建文学的教化理想,刘勰从文道关系、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三方面对“文”的内涵进行了美学扩充和归正。通过恢复文与道的必然性关联,刘勰论证了文章教化价值的形而上根源;通过打通六朝的感物说... 针对浮华不实、只顾雕饰辞藻的文坛状况,为重建文学的教化理想,刘勰从文道关系、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三方面对“文”的内涵进行了美学扩充和归正。通过恢复文与道的必然性关联,刘勰论证了文章教化价值的形而上根源;通过打通六朝的感物说与儒家的“诗言志”传统,刘勰重塑了“感物吟志”的创作主体;通过发展先秦两汉儒家文质观,刘勰从文章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重新定位了理想之文。刘勰通过文论思想将儒家教化观与文章审美观相融通,在一种整体性的视域中,创造性地重构了彰显儒家人文精神的教化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道关系 教化 风骨
下载PDF
铜琶铁板 劲健有致——胡风言语风格探讨之二
6
作者 冯学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92-100,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胡风诗歌的语言艺术探讨他的言语风格 ,从而揭示胡风的审美趣味 ,并整体把握“七月诗派”的艺术特征。胡风言语风格的“劲”指“刚劲、挺拔”,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排偶句、反复句、详略呼应句、明喻暗喻 ,气势雄浑奔放 ;“... 本文通过分析胡风诗歌的语言艺术探讨他的言语风格 ,从而揭示胡风的审美趣味 ,并整体把握“七月诗派”的艺术特征。胡风言语风格的“劲”指“刚劲、挺拔”,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排偶句、反复句、详略呼应句、明喻暗喻 ,气势雄浑奔放 ;“健”则指“稳健、明畅”,主要表现在诗行与诗句的一致、结构与语义的协调以及词语的朴实、晓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言语风格 刚劲 稳健
下载PDF
“神思”“气韵”“风骨”与六朝诗画会通考辨
7
作者 赵志恒 王聪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包含大量艺术范畴,为洞察刘勰的知识谱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这些范畴,许多化用自绘画领域,如“神思”“气韵”“风骨”等。探寻这些具体的艺术范畴在诗论与画论之间的流转,并结合魏晋时期世情时序,... 刘勰的《文心雕龙》包含大量艺术范畴,为洞察刘勰的知识谱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这些范畴,许多化用自绘画领域,如“神思”“气韵”“风骨”等。探寻这些具体的艺术范畴在诗论与画论之间的流转,并结合魏晋时期世情时序,可以对六朝时期诗画相互影响、诗论画论相互交融的情况加以考辨,亦可探赜魏晋六朝诗论画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画论 会通 魏晋六朝 “神思” “气韵” “风骨”
下载PDF
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读“新归来者”代表诗人雪丰谷的诗歌
8
作者 江雪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现代汉语诗歌有两个诗学源头,一个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是西方现代诗歌。它们对现代汉语诗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从传统诗学的角度,对"新归来者诗群"的代表性诗人雪丰谷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诗歌题材拓展等方面进行粗... 现代汉语诗歌有两个诗学源头,一个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是西方现代诗歌。它们对现代汉语诗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从传统诗学的角度,对"新归来者诗群"的代表性诗人雪丰谷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诗歌题材拓展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丰谷 诗歌 风格 题材拓展
下载PDF
“气”与“力”之美——“风骨”与“崇高”中西美学形态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弈思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12,共5页
“风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南朝刘勰提出并首次进行完整阐述之后,成为了影响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评鉴的重要美学标准。“风骨”强调一种刚健之美,推崇“气”与“力”的壮大,这一点与西方的“崇高”理论有相似之处,两者都... “风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南朝刘勰提出并首次进行完整阐述之后,成为了影响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评鉴的重要美学标准。“风骨”强调一种刚健之美,推崇“气”与“力”的壮大,这一点与西方的“崇高”理论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指向作为主体的人的道德精神,这种道德精神不是指狭义的伦理规范,而是指一种植根于人心灵深处的“德性”光辉。但二者在具体的内涵及理论发展上又有明显差异,“风骨”偏向于古典的和谐美,而“崇高”则强调由“痛感”向“快感”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张力。“风骨”论主要运用于人物品评、文学书画理论、实践等方面,其美学范式已经定型,而“崇高”论还注重对“自然美”的探讨,后现代以后,以利奥塔为代表的理论家还提出了“后现代崇高美学”,使其内涵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崇高 理性 刚健
下载PDF
“风骨”: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
10
作者 罗剑波 雍寒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风骨”是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从《风骨》篇可以逆推刘勰“擘肌分理”的剖析过程。刘勰认为,“风骨”首先是符合儒家文艺观的理论范畴,其中“风”指文章情思明晰所具有的感染力,“骨”指各类文体要求的文章语言规范。刘勰在对... “风骨”是刘勰品评先唐文体的重要标准,从《风骨》篇可以逆推刘勰“擘肌分理”的剖析过程。刘勰认为,“风骨”首先是符合儒家文艺观的理论范畴,其中“风”指文章情思明晰所具有的感染力,“骨”指各类文体要求的文章语言规范。刘勰在对先唐文体的释读中提炼出“风骨”,继而将其作为品评先唐诸文体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说,在文体论部分,刘勰通过“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的环节分析不同文体之“风骨”,并在介绍各体文章的撰写方法时将该文体的“风骨”特质融入其中,继而作为自己论文的品评标准,对各体文章“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风骨”是贯穿于《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共通性追求与规范,基于不同文体的“势”“理”之差异,其“风骨”的具体标准也有所不同。“风骨”体现了刘勰强烈的文章辨体意识,是刘勰尝试辨明先唐诸文体的有益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折衷” “风骨” 文体论 文章辨体
原文传递
欧阳修古文“风骨”儒学化及评骘清虚化
11
作者 许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459-474,共16页
欧阳修古文多以情韵取胜,偏于优柔一路,往往以"六一风神"见著于世。然而,北宋以降之学人却常以"风骨"评定其文。相较于魏晋文学"风骨"意涵的壮伟激越与遒劲坚实,欧阳修古文重铸"风骨",以温柔... 欧阳修古文多以情韵取胜,偏于优柔一路,往往以"六一风神"见著于世。然而,北宋以降之学人却常以"风骨"评定其文。相较于魏晋文学"风骨"意涵的壮伟激越与遒劲坚实,欧阳修古文重铸"风骨",以温柔敦厚之义去艰难劳苦之态,而有幽情雅韵之风。同时,"风骨"意涵实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进。宋儒出于对"文以载道"捍卫和政治交流的目的,将"风骨"指涉于论辩文和壮健气格,强调的是欧阳修文对人生社会的关注意识和褒贬美刺精神。明清时期,"风骨"被转涉于序记文和温柔闲兴,人生社会的贬褒精神被不断虚化,"情韵"与"风神"的审美意味得到突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风骨 儒学化 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