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under complex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history in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5
1
作者 Peng-fei GAO He YANG +2 位作者 Xiao-guang FAN Zhen-ni LEI Yang C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423-2433,共11页
To control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prediction model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staged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experi... To control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prediction model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staged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experiment on TA15alloy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four important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phenome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i.e.,the generation of lamellarα,content variation of equiaxedα,spatial orientation change of lamellarαand globularization of lamellarα.Considering the laws of these microstructure phenomena,the microstructur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correlate the parameters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Then,the developed microstructure model was integrated with finite element(FE)model to predict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Its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were verified by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ample.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ed microstructure model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FE model are effective in the prediction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A15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complex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history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下载PDF
On the Compilation Modes of Loc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作者 Zha Youlia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40-53,共14页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compilation of"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available,i.e.a general history-based approach,a discipline-based approach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also known as a discipline-specific approach based on general history.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as it elaborates Ba-Shu culture as a sub-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e,the connotations of Ba-Shu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possible choice to better approach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eals areas worth improving,and indicates a proper direction to move to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ilation mode
下载PDF
Five Major Local Operas of Fujian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6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Five Major local Operas of fujian
下载PDF
Tectono-Sedimentary History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China:a Synthesis 被引量:3
4
作者 Wu Chonglong Zhou Jiangyu Wang Gengfa Li Shaohu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x, Wuhan 430074Liu Pide Beijing 173 High School, Beijing 100008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8-53,共16页
According to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systems dynamic of continent structure, using previou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analyses on orogenic belt, basin and magmatic rock, the present paper synt... According to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systems dynamic of continent structure, using previou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analyses on orogenic belt, basin and magmatic rock, the present paper synthesizes the tectono - 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oast region, Chin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ountain making, basining and magmatic activit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fter Late Caledonian orogeny was dominated by alternating rifting and converging, subsiding and uplifting, mountain making and basining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 adjacent regions to the east and west. Seventeen geologic events , nine events of plate or terrain convergence , and continental crust accretion , as well as eight events of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asin faulting ,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study area . The accompanied intense and frequent sedimentation , folding , faulting , magmatism and ore- forming process allowed huge coal , multimetal and potential petroleum source rocks to form in local depressions throughout the Caledonian to Himalavan tim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o - sedimentary history basin-orogen analysis Cathaysia subplat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fujian - Guangdong superimposed basin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下载PDF
Local Identity in Palestine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Challenging Dominant Methodologies
5
作者 Menachem Kle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4年第8期533-542,共10页
By using top-down methods, periodizing exclusively along the Arab-Zionist conflict and basing on either Hebrew or Arab primary sources, leading scholars tend to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popular local identity shared by... By using top-down methods, periodizing exclusively along the Arab-Zionist conflict and basing on either Hebrew or Arab primary sources, leading scholars tend to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popular local identity shared by Jews and Arabs in center Palestine during late 19th-early 20th century. To explore this identity this paper suggests using history from below methods i.e. history of average citizens that looks into many individual's multi-dimensional life-experiences, particularly in Palestine mix areas, and based it on both Hebrew and Arabic sources. Through history from below this paper shows that joint Jewish-Arab local identity prevailed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Jewish or Palestinian national movement and afterwards existed along with them till it was defeated by the escalating national confl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stine nationalism local identity Palestine Jews history from below history methods late 19th andearly 20th century Palestine
下载PDF
Analyzing the Completeness(Relative Minimum Magnitude) of History Seismic Catalogue in Sichuan Province
6
作者 Li Sun,Mingzhong Tian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1-51,共1页
Sichuan Province,East Western of China,within the area of east longitude 97°21′-108°31′,north latitude 26°03′-34°19′,which is on the Mediterranean seismic zone;with its complicated geological b... Sichuan Province,East Western of China,within the area of east longitude 97°21′-108°31′,north latitude 26°03′-34°19′,which is on the Mediterranean seismic zone;with its complicated geological background,several strong shocks occurred in this district since ancient times.Earthquake catalogue of this area could date back to B.C.26,however,limited by the conditions—technology or funds,lots of minor earthquake have been lost,which could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SEISMIC CATALOGUE Sichuan Province RELATIVE minimum MAGNITUDE SURFACE-WAVE MAGNITUDE local-wave MAGNITUDE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下载PDF
新观念、新资料与福建事变研究
7
作者 郭昌文 蔡昕羽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福建事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偏重革命理论阐释到史学研究的转变。学界基于新革命史、民国史以及民国史与革命史交融等史学观念,运用海内外相继开放的新资料,对福建事变各种细部的实证研究成果丰硕,对既往一些片面、偏差、模糊认识的澄清... 福建事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偏重革命理论阐释到史学研究的转变。学界基于新革命史、民国史以及民国史与革命史交融等史学观念,运用海内外相继开放的新资料,对福建事变各种细部的实证研究成果丰硕,对既往一些片面、偏差、模糊认识的澄清,颇具进展。其中关于十九路军反蒋的特殊性、中共因应福建事变的复杂态度与实际过程、国民党蒋介石处理福建事变的心态与策略、西南与福建事变的关系、福建事变之于南京与西南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尤为显著。在资料运用从“发现”到“发明”、研究内容从“求真”到“求解”、以新的历史叙事推进整体研究等方面,福建事变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事变 十九路军 中国共产党 新革命史 民国史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地方史资源机制研究
8
作者 汤慧芹 裴智民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高职院校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地方政府和地方史资源研究与管理机构则掌握丰富的地方史料、文化资源和政策导向条件,二者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交集。高职院校与地方... 高职院校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地方政府和地方史资源研究与管理机构则掌握丰富的地方史料、文化资源和政策导向条件,二者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交集。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从成立专门机构或工作组、开展联合项目研究等维度共建地方史资源,并在信息维护与更新、学术交流、研究项目成果运用、编纂地方史教材和读物、开发旅游路线等方面共享地方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史资源 共建 共享
下载PDF
乡贤圭臬与民族英雄:台湾地区福建同乡会对郑成功形象的双重阐述
9
作者 王玉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台湾地区光复后,闽籍人士陆续在台湾地区成立同乡组织、创办同乡刊物。截至2021年底,台湾地区共有84家福建同乡会,创办31种福建同乡刊物。这些同乡组织积极展示郑成功相关史迹,视其为乡贤圭臬,还举办郑成功诞辰纪念活动、出版纪念专刊,... 台湾地区光复后,闽籍人士陆续在台湾地区成立同乡组织、创办同乡刊物。截至2021年底,台湾地区共有84家福建同乡会,创办31种福建同乡刊物。这些同乡组织积极展示郑成功相关史迹,视其为乡贤圭臬,还举办郑成功诞辰纪念活动、出版纪念专刊,颂扬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的丰功伟绩,奉其为民族英雄。在台湾地区福建同乡心目中,郑成功兼具福建乡贤和民族英雄的双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同乡会 郑成功 形象 乡贤圭臬 民族英雄
下载PDF
历史的目光——四十年来旧中国民族学史研究的演变及当代思考
10
作者 张丽梅 胡鸿保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民族学界对旧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多有反思,并不断有论著涌现,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研究者对于学科史的材料发掘、理论分析之不同取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比较侧重史料梳理,强调“论从史出”,“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民族学界对旧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多有反思,并不断有论著涌现,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研究者对于学科史的材料发掘、理论分析之不同取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比较侧重史料梳理,强调“论从史出”,“中国化”是其中一大热点;近十多年来尤为关注学科中诸学术流派以及“中国学派”问题,“经世致用”、理论创新与学术史探讨相结合的特点比较突出,当下主义的取向日趋明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应该更多地从“中国传统”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而不能用“中国学派”一以概之,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派只是学派之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学,尚需扎根中国实际,进入历史田野,放眼全球世界,在本土化与国际化、当下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史 中国化/本土化 中国学派 历史主义 当下主义
下载PDF
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及其历史影响
11
作者 易凤林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在五四浪潮之下,闽浙赣边的方志敏、黄道等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成立江西改造社、创办《新江西》刊物等方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边区民众的革命觉醒,体现了主义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他们充分利用学缘、地缘、血缘等地方社会的关... 在五四浪潮之下,闽浙赣边的方志敏、黄道等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成立江西改造社、创办《新江西》刊物等方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边区民众的革命觉醒,体现了主义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他们充分利用学缘、地缘、血缘等地方社会的关系网络,实现了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开拓和发展。汇于大革命的洪流,闽浙赣边的组织力得以积极发挥,边区革命逐渐兴起。总体而言,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既是它响应中国革命的主动行为,也体现了地方革命的特色。从历史的长时段而言,闽浙赣边革命运动的兴起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为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土壤、准备了最基本的党组织力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锻炼了革命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边 马克思主义 地方社会
下载PDF
地方美育与“本硕一体”闽南文化课程新探索
12
作者 王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本文系统梳理“地方美育”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与价值作用,进而在此学理视野下结合区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全面探讨闽南方言戏曲在海峡两岸跌宕起伏的薪火传承及其内在镌刻的共同情感结构与共有审美经验,进而以之为检视入口系统... 本文系统梳理“地方美育”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与价值作用,进而在此学理视野下结合区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全面探讨闽南方言戏曲在海峡两岸跌宕起伏的薪火传承及其内在镌刻的共同情感结构与共有审美经验,进而以之为检视入口系统论述民俗曲艺与闽南族群之认知重构、价值重塑的复杂辩证关系,横纵对照、史今互文地呈现蕴涵其间之深广博大的中华美学精神,能有效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与美育改革发展双向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美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地方知识 课程资源 美育共同体
下载PDF
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
13
作者 张兴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南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即1950年前、1950到1966年、海南建省前、海南建省后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的海南地方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南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即1950年前、1950到1966年、海南建省前、海南建省后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的海南地方史研究等五个部分,主要是论说、总结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文章对上述各个时期有关海南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成果的学术价值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进而概括性地分析70年来不同时期海南地方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对目前海南地方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地方史 历史研究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与马尾造船厂第二次向海图强
14
作者 严鹏 陈文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1-49,170,共10页
受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继承了福州船政局的马尾造船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缓慢,技术上依赖上海等地的先进企业。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各种层面的对外交流,马尾造船厂再次充分面向海洋发展。该厂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缩小了与国内同行的差... 受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继承了福州船政局的马尾造船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缓慢,技术上依赖上海等地的先进企业。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各种层面的对外交流,马尾造船厂再次充分面向海洋发展。该厂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缩小了与国内同行的差距;面向海洋从事装备制造,使产品结构高档化;以出口为导向,进入国际市场开拓发展空间。马尾造船厂依靠交流与创新成功实现第二次向海图强,是海洋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图强 海洋文化 马尾造船 改革开放 企业史
下载PDF
唐宋元时期乐温县治考
15
作者 马剑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2-37,156,共7页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并沿用至清嘉庆年间。厘清这一空间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唐宋政区和治所调整在功能取向上由堂奥转向门户的历史趋势,并为当下地方文脉延续和地名命名、更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温县 永安县 迁治 空间过程 地名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现状与路径——以福建高校为例
16
作者 张阳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旨趣、文化精髓和精神实质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福建高校较为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渠道和内容丰富多样,但也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待增强、党史... 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旨趣、文化精髓和精神实质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福建高校较为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渠道和内容丰富多样,但也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待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待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待加强等不足,可以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融合福建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等路径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党史学习教育 福建 高校
下载PDF
“留住”乡村:乡村文化记录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村史馆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李红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3-461,共9页
一个村落的历史与村落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宏观上对村落史的研究是对村落史的一种宏大叙事,微观上对村落演变的研究是对村落发展的一种透视。而对于村史馆的研究则是透视中的一个环节。从村史馆的维度出发,通过对一个具体而微的村落中... 一个村落的历史与村落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宏观上对村落史的研究是对村落史的一种宏大叙事,微观上对村落演变的研究是对村落发展的一种透视。而对于村史馆的研究则是透视中的一个环节。从村史馆的维度出发,通过对一个具体而微的村落中村史馆的展示特征和时空特征的分析发现:村史馆在时间维度上呈现编年和纪年结合的方式;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了实物与社区传统的结合。作为文化记录的一种形式,在时空上其展示时间表现出即时即地性,展示空间则呈现出凝固性的特征。最后对村史馆的管理模式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史馆 文化记录 项目制 即时即地性 凝固性
下载PDF
湘潭漆艺口述史研究
18
作者 黎青 黄准 邹雅文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春秋时期,湘潭属楚国黔中郡。战国时期,长沙郡从黔中郡分出,包含了湘潭全境。湘潭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属地,有较深的楚文化基础,而漆艺也是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湘潭老艺人为对象,取口述史视角,以点带面,通过对其口述采录... 春秋时期,湘潭属楚国黔中郡。战国时期,长沙郡从黔中郡分出,包含了湘潭全境。湘潭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属地,有较深的楚文化基础,而漆艺也是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湘潭老艺人为对象,取口述史视角,以点带面,通过对其口述采录整理和教学演示,探讨湘潭漆艺的生存、嬗变、发展轨迹与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漆 地方史 楚文化
下载PDF
“四史”教育推进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内在机理
19
作者 朱艳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党校姓党,这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是开展党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校党建工作应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通过在党校开展“四史”教育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促进党员干部自我能力的提高,破解阻碍... 党校姓党,这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是开展党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校党建工作应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通过在党校开展“四史”教育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促进党员干部自我能力的提高,破解阻碍“四史”教育提质增效的制度问题、导致“四史”教育不够深入的教学和科研系统性问题,影响“四史”教育学习效果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创新平台载体、把握舆论阵地;依托“党校姓党”特色,夯实育人发力点;完善软硬件设施,科技赋能智慧党建;建设党建工作专业队伍、完善精准送学党建服务,以“四史”教育推进党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地方党校 四史教育
下载PDF
地方诗歌总集中诗歌批评文献挖掘研究——以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为例
20
作者 范丽琴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评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诗歌总集编纂者在人物小传后自撰评语对人物进行评价,或引用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正史、方志、笔记小说、各家诗话等资料对人物进行集中评注。三是诗歌评注中富含诗歌批评观点。诗歌总集编纂者在诗题之下,或诗中某句之后,或整首诗歌之后以双行小注的形式说明诗中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福建 地方诗歌总集 诗歌批评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