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安 唐吉深 于亮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6-90,共5页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引领-小学主体”的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校-政-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学生 科技创新教育 “g-u-s”协同模式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G-U-S”公益性体育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珊珊 林加彬 陶萍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9-56,共8页
基于“健康中国”时代背景,对政府购买服务、高校提供服务和社会大众享受服务的“G-U-S”公益性体育服务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主体框架及运行机制进行阐释,并以青少年体育服务为案例进行具体实施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G-U-S”模式成... 基于“健康中国”时代背景,对政府购买服务、高校提供服务和社会大众享受服务的“G-U-S”公益性体育服务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主体框架及运行机制进行阐释,并以青少年体育服务为案例进行具体实施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G-U-S”模式成效显著,服务对象满意度高,不仅能够达到提高其体育运动成绩,还能够促进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参与,具有校内和其他社会体育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模式发展策略包括“G-U-S”的稳定发展有赖于高校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高效运行离不开政府有效的组织监管、高质量服务必须坚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g-u-s” 公共体育服务 青少年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G-U-S”协同育人的论绎与思考
3
作者 孙波 张国发 +1 位作者 孙继凤 王文宪 《武术研究》 2022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体教融合实地研究。认为在当前全面推进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政府、高校及基础教育学校(G-U-S)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高校与中小学间体育教育的理念共融、资源共享、价值统...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体教融合实地研究。认为在当前全面推进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政府、高校及基础教育学校(G-U-S)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高校与中小学间体育教育的理念共融、资源共享、价值统一。论述了“G-U-S”协同育人模式面临的困境:地方政府主导者作用的缺位;育人主体中小学实施者的诸多不足;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脱离。提出了“G-U-S”协同育人的科学路径:协同建构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合理改革职前培养课程体系;联合开展职后培训,拓展“G-U-S”协同育人模式。为体教融合背景下政府、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入合作、协同育人,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g-u-s”协同育人 困境与思考
下载PDF
“G-U-S”学校改进中角色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锋 《科教文汇》 2016年第5期136-137,共2页
近年来,政府(G)、大学(U)和中小学(S)三方之间展开协作促进学校改进逐渐兴起,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协作中,三者各自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学校改进的监督者,更是其支持者;大学专家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学习者;项目学校是自身发展的主... 近年来,政府(G)、大学(U)和中小学(S)三方之间展开协作促进学校改进逐渐兴起,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协作中,三者各自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学校改进的监督者,更是其支持者;大学专家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学习者;项目学校是自身发展的主导者。虽然三方的合作是平等的,但其角色之间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化冲突、话语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学校改进 三方协作 角色
下载PDF
成效·局限·改革:“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审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是指,政府、高校、中小学(含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责任共担、协同培育教师的一种制度形式与工作方式。现有的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尽管促进了教师培育成效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教... “G-U-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是指,政府、高校、中小学(含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责任共担、协同培育教师的一种制度形式与工作方式。现有的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尽管促进了教师培育成效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但仍然存在相关决策主体单一、三元主体权责不明、培育方案不够成熟、协同培育管理不够协调等局限。为进一步提升“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的成效,理应构建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协同育师主体联盟,明晰“三位”主体各自的权责,完善协同育师培育方案,促进协同培育管理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模式 U-G-S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机制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基于“G-U-S”模式的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机制探究
6
作者 王轲祺 多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G-U-S”模式是在“U-G-S”模式的基础上开创的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地方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此模式的实施需要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与管理优势,并进行合理的第三方督导;发挥地方师范大... “G-U-S”模式是在“U-G-S”模式的基础上开创的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地方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此模式的实施需要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与管理优势,并进行合理的第三方督导;发挥地方师范大学的理论与教育研究优势,提供智力支持和师资保障;利用中小学的实践基地和反馈优势,提供实践反思和反馈;强化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模式 少先队辅导员 专业发展
下载PDF
“G-U-S”合作模式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探索
7
作者 祁巧艳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9期79-80,共2页
本文就"G-U-S"教师教育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创新实践了以省教育厅牵头引导,学校、市(县)教育局、中小学校联合的教师教育模式,以期实现校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协同创新和师范生培养机制协同创新,推动区域教师教... 本文就"G-U-S"教师教育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创新实践了以省教育厅牵头引导,学校、市(县)教育局、中小学校联合的教师教育模式,以期实现校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协同创新和师范生培养机制协同创新,推动区域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 教师教育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于“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8
作者 史良平 《科教文汇》 2021年第23期20-22,共3页
基于"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的协同育人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促使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师教育协同创... 基于"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的协同育人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促使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目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省教育厅的引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旨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校地协同以及师范生培育机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者"临床"工作机制的协同创新,为区域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 教育协同 合作模式
下载PDF
教育硕士“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9
作者 左崇良 皮修平 唐芳贵 《创新人才教育》 2023年第1期67-71,76,共6页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g-u-s”三位一体 教师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系统论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秀云 《教师教育学报》 2020年第2期44-51,共8页
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造“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思考和深化。实验区以促进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 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造“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思考和深化。实验区以促进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基于系统论视角,该实验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显著特征,在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律、协同和谐律运行机理下,可以构建“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C 四位一体 教师教育实验区 系统论 理论构建
下载PDF
教育硕士产教融合“U-G-S&E”育人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兴碧 章光洁 董红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我国产教融合的政策经历了从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符合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逻辑,“U-G-S&E”育人模式以高校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中小学和企业协同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我国产教融合的政策经历了从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符合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逻辑,“U-G-S&E”育人模式以高校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中小学和企业协同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通过实践探索发现,“U-G-S&E”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动力,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升以赛赋能的效果,帮助高校校内导师、中小学和企业的校外导师加深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理解,助力孵化本地企业参与遴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本地企业更好的融入国家现代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产教融合 U-G-S&E 职业能力
下载PDF
U-G-S模式下现代大学附属学校建设的路径思考
12
作者 郭长江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U-G-S(大学-政府-学校)三方联动是上海师范大学近年来建设现代大学附属学校的主要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各区政府与中小学校高效协同合作,发挥各方优势,主动服务上海市政府建设“五个新城”的城市战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大学附属... U-G-S(大学-政府-学校)三方联动是上海师范大学近年来建设现代大学附属学校的主要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各区政府与中小学校高效协同合作,发挥各方优势,主动服务上海市政府建设“五个新城”的城市战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大学附属学校分为挂牌学校和新建学校两种类型,研究从内在机制、实践路径和建设成效三个方面对两类学校的变革发展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大学附属学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S模式 建设路径 大学附属学校
下载PDF
U-G-S协同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3
作者 陆超 金辉召 黄雪君 《教育参考》 2024年第6期43-52,84,共11页
本文选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创新人才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探究其创新人才多主体早期培育项目经验,分析、归纳得出主要培养路径有四:首先,“丰富和加速”是主要培养手段,以高阶课程助力超前学习、以缩短学制促进加速学习、以暑期... 本文选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创新人才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探究其创新人才多主体早期培育项目经验,分析、归纳得出主要培养路径有四:首先,“丰富和加速”是主要培养手段,以高阶课程助力超前学习、以缩短学制促进加速学习、以暑期项目丰富课程学习;其次,以信息技术搭建资优教育平台,扩展资源网络渠道,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机会均等;再次,注重教育体系衔接,以大中小衔接体系为创新人才接续培养枢纽,确保培养质量;最后,以分类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建立针对性培养体系。据此,本文提出改进我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U-G-S协作机制的建议: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扶持校企联合、增强创新人才网络资源建设、推进校本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早期培养 U-G-S
下载PDF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基于“优师计划”背景
14
作者 高鹏飞 蒋丽 +2 位作者 尹婷婷 任翠香 马丽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已取得诸多成效,如多方配合助力师范生培养,促进区域均衡,提升基层教学水平等。但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突出问题,如高校一方主导、其他方参与度低,难以高效协同,培育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适配偏... 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实践已取得诸多成效,如多方配合助力师范生培养,促进区域均衡,提升基层教学水平等。但师范生U-G-S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突出问题,如高校一方主导、其他方参与度低,难以高效协同,培育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适配偏差等。剖析“优师计划”对优化师范生U-G-S培养模式的启发,探索以当地政府为统筹、师范院校为关键、中小学校为导向、师范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优化路径,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培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师范生培养 U-G-S培养模式
下载PDF
全程·融合·协同:教育硕士U-G-S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15
作者 孙君 李彦敏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教育硕士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对象,是高素质研究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教育硕士U-G-S协同培养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主旨所向,更是卓越教育硕士培养的现实所需。以J大学教育硕士为研究样本,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厘清U-G-S... 教育硕士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对象,是高素质研究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教育硕士U-G-S协同培养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主旨所向,更是卓越教育硕士培养的现实所需。以J大学教育硕士为研究样本,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厘清U-G-S协同培养模式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利益诉求,形成U-G-S协同培养模式的运行程序,并依据“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开展行动实践。研究结果显示,U-G-S协同培养模式在导师团队建设、人才素养提升、研究成果产出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U-G-S 培养模式 多元主体协同
下载PDF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艳蓓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基础,是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厘清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明确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审视教师教育发展... 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基础,是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厘清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明确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审视教师教育发展质量缺乏保障、区域教师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教育发展机构职能的弱化、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不完善等教师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探寻出以“构建发展体系”“优质均衡发展”“强化机构职能”“建设U-S-G联合实践基地”为主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教育 高质量发展 U-S-G联合实践基地
下载PDF
“优师计划”背景下师范生U-G-S培养模式价值、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尹婷婷 蒋丽 高鹏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从“优师计划”背景下师范生U-G-S培养模式价值分析入手,剖析“优师计划”背景下师范生U-G-S培养模式中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师范生四个基本要素各自存在问题,提出“四位一体”师范生U-G-S培养模式提升对策,以当地政府为主导... 从“优师计划”背景下师范生U-G-S培养模式价值分析入手,剖析“优师计划”背景下师范生U-G-S培养模式中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师范生四个基本要素各自存在问题,提出“四位一体”师范生U-G-S培养模式提升对策,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以师范院校为引领、以中小学校为核心、以师范生为主体,统筹各方培养资源和优势力量,激活多方利益主体意愿,助力乡村卓越教师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师范生 U-G-S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合作模式统合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共同体为例
18
作者 桑海波 郭智匡 姚建欣 《大学物理》 2024年第8期30-34,41,共6页
多方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的核心模式.近年来,在传统的高校与中小学的双边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更关注现实工作层面开展所需的属地支持,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合作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多方合作促进教师... 多方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的核心模式.近年来,在传统的高校与中小学的双边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更关注现实工作层面开展所需的属地支持,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合作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多方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梳理并比较现有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分析合作的起因、特征、要素、模式,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共同体的建设案例,探讨合作模式的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S合作 教师教育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的“U-G-I-S-C”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19
作者 郑爽 王茹 房琛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3-137,共5页
“U-G-I-S-C”教师教育模式能满足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利益实现与优势发挥最大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U-G-I-S-C”教师教... “U-G-I-S-C”教师教育模式能满足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利益实现与优势发挥最大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U-G-I-S-C”教师教育模式运行策略:明晰合作理念和共同利益目标,合作关系从松散走向共生;建立平等协商和高效工作机制,合作效果从单兵作战走向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教育作为爱的事业,从利益联合走向文化融合;增进技术赋能,促进教师培养从断裂式走向全程浸入式并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过程;完善保障机制,汇聚各方组织的巨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U-G-I-S-C” 教师教育模式
下载PDF
基于U-G-S合作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20
作者 周华丽 孙晓鲲 张志斌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5-29,43,共6页
高校—政府—中小学(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U-G-S)合作是各国高度重视的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由高校、政府和中小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促进未来教师的培养。基于U-S合作的内涵分析,梳理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高校—政府—中小学(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U-G-S)合作是各国高度重视的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由高校、政府和中小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促进未来教师的培养。基于U-S合作的内涵分析,梳理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学校”模式、法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芬兰“研究本位”的教师培养模式等国外有代表性的未来教师教育模式,阐述了基于U-G-S合作的未来教师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结合应用型大学关于教师教育的探索实践,对基于U-G-S合作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模式优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S合作 未来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国际经验 应用型大学 地方师范类院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