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Imitation” Aesthetics in Ancient Painting Theory-Taki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ources as an Example
1
作者 HUO Jia-q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The theory of“imitation”in painting occupies a leading position in western art,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theory of“imitation”in ancient Greece,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art theories affecting the world through the... The theory of“imitation”in painting occupies a leading position in western art,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theory of“imitation”in ancient Greece,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art theories affecting the world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later generations.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rce of“imitation”in China and the West,there are some comments on the meaning of“imitation”in Chinese classical painting theory,such as“transfer model writing”and“image form”,which is obvious differences from the west.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a combination of careful observation of natural things and subjective emotions to express their own aesthetic feelings,and ultimately form a vivid artistic conception.Modern imitation is borrowed from Western imitation.In fact,imitation in traditional painting has its own meaning,which contains Chinese aesthetic thought.“Imitation”aesthetics is uniqu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painting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itation” AESTHETICS painting art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in the forested area toward human health: incorpora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to art psychotherapy 被引量:2
2
作者 Ju-hyoung LEE Ji-sook PARK Sunnam CHO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992-1000,共9页
This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sychotherapy progra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s and human health focused on actively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categorized and compar... This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psychotherapy progra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s and human health focused on actively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categorized and compared an art psychotherapy program that simply moved to an outdoor space and a forest-art therapy program that actively utilized the forest environment as a medi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s openness, change, and diversity, shortened the amount of time participants took to develop a rapport and open up and played a vital role in recovering mental health. After a bold attempt at integrating forest environment and art psychotherapy by going beyond outdoor art therap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sults pertaining to improvements in mental disorders in today’s society, including stress vulnerabilitie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ggres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verified that the developed forest-art therapy method had greater efficacy in relation to both the Stress Vulnerability-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cale and the Stress Vulnerability-Self-Regulation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THERAPY human health HEALING FOREST art THERAPY FOREST environment
下载PDF
The Art of Imitation:Thames Town and the 'The Copy' in China
3
作者 Jade Franklin 《大美术》 2007年第6期153-156,共4页
■Shanghai has always been China'smost receptive city.During the nineteenthcentury,while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clungto provincial traditions,Shanghai hadbegun to act as a gateway to the rest ofthe world.Along wi... ■Shanghai has always been China'smost receptive city.During the nineteenthcentury,while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clungto provincial traditions,Shanghai hadbegun to act as a gateway to the rest ofthe world.Along with the op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China The art of imitation:Thames Town and the The Copy
下载PDF
比克恩丙诺片与一线ART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周巧玉 莫金荣 +4 位作者 廖炯 覃舒扬 李春红 韦珠梅 黄晓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0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探讨比克恩丙诺片与一线ART抗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效果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比克恩丙诺片与一线ART抗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效果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比克恩丙诺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一线ART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45RA^(+))、HIV RNA定量、白细胞介素(IL)-17、IL-23、免疫重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45R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CD4^(+)、CD8^(+)、CD4^(+)CD45R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IV RNA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HIV RNA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IL-17、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重建成功率为73.17%,高于对照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克恩丙诺片治疗HIV/AIDS效果优于一线ART抗病毒,不仅能更好地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并且能降低HIV RNA定量,且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比克恩丙诺片 一线art抗病毒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地理学革新的枢纽
5
作者 朱鹤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用学科;树立本体文理交叉科学观提升地理学人的学术素养,创新地理学高等教育意在培养新型的文理思维融合的地理学人才,三方面革新主要植根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深度融合。由此地理学成为一个包括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内许多问题无法替代的学科,以独特的魅力学科挺立于科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深度融合 文理思维融合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的革命性运用——艺术生成与传播的时代问题与挑战
6
作者 郑川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数字人文方法曾长期隐而不显地被运用于艺术人文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以其革命性开始呈现为一种“显学”,其表征包括人工智能在艺术价值评估、艺术教育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甚至艺术生产等方面大范围显现其充沛能量,以及“... 数字人文方法曾长期隐而不显地被运用于艺术人文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以其革命性开始呈现为一种“显学”,其表征包括人工智能在艺术价值评估、艺术教育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甚至艺术生产等方面大范围显现其充沛能量,以及“数字艺术史”在研究视域中的革新。基于深度学习,机器智能模型以高效、精确的艺术大数据挖掘,对艺术生成、艺术传播的当代场景予以持续创新。然而,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同时,数字人文也应在对人文关怀传统的坚守中重构其“人文”和“数字”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人文 艺术大数据 深度学习 生成式艺术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向度及学术评价
7
作者 王宁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国高校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有所区别的地方,新文科的建设,应由国内和国际顶尖的人才来引领。此外,新文科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及其背景下学术成果的多维性必将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人才的评价。一门学科是否堪称一流,首先要看该学科有无一流人才领衔并充当重要的学术骨干,由一流人才组成的强大学术团队是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的保障。之于人文学科,顶尖领军人才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人文学科的评价与对理工科的评价应有所不同,不应片面地追求量化,而更应该在量化的基础上由本学科的同行对之作出定性的评价。总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新文科视域下培养的人文学科国际化人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跨学科 人文学科 人才评价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的边界、跨界与界域融合
8
作者 赵渭绒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当今学界对新文科的讨论方兴未艾,目前学界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新文科提出的背景、要义及具体展开路径等方面,总体说来略显宽泛,与具体学科的深度融合明显乏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当代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特点,在学科内部... 当今学界对新文科的讨论方兴未艾,目前学界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新文科提出的背景、要义及具体展开路径等方面,总体说来略显宽泛,与具体学科的深度融合明显乏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当代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特点,在学科内部呈现出与翻译学、伦理学、地理学、生态学、法律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无疑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边界并丰富了当代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形成了新的学术创新生长点。从新文科视域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学科,发现其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比较文学的重要特色。一些新的命题、研究领域的出现,拓展了比较文学学科原有的学科边界并形成学科内部及外部的深度融合。同时,一些新兴的研究范式开始呈现,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促使文学与地理之间的跨学科融合,利用大型数据库对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和流传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外卷帙浩繁的文献中厘清术语的渊源及跨国流传与变异研究等。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的传统边界发生了变化,在研究方法、内容与范畴上形成了新的跨界研究及界域融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比较文学 学科交叉 跨界研究 数字人文
下载PDF
中国数字法学研究的奠基与深拓(2018-2023)
9
作者 宋保振 赵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从研究热度、人员规模以及成果产出看,数字法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并从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司法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促进了现代法学的全方位革新。理论上,数字法学从法理学和部门法两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法学新问题、新理... 从研究热度、人员规模以及成果产出看,数字法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并从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司法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促进了现代法学的全方位革新。理论上,数字法学从法理学和部门法两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法学新问题、新理念、新价值和新方法;实践中,数字法学秉持新文科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法的运行全过程中的运用,努力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当下,我国数字法学研究具有理论的横断性、内容的创新性、方法的交叉性和视域的国际性等特征,但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因忽视法学基础理论与范畴而招致“制造学术泡沫”批判,交叉研究有待深入融合各学科话语体系。当下的数字法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为助力数字法学研究实现阶段跃升,应继续重视法学基础问题研究,以实现科学创新,从实践立场发掘数字法学的新问题与新对策,以及兼顾数字法学研究的立法立场和司法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数字法学 数字法治 数字人权 数据权利
下载PDF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宁继鸣 冯迎霜 周汶霏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94-123,128,共31页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进展(2018—2023)和文科创新发展海外研究动态(1980—2023)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历时分析与重点解读。展望未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应融入时代,发出新文科建设的中国之声;以世界为参照,建构文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学派;以强国建设为目标,加快文科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创新发展 理论研究 海外动态
下载PDF
人的哲学建构与新文科建设——基于博雅和通识教育与新文科建设贯通基础上的思考
11
作者 李洪卫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5-103,126,127,共11页
新文科建设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学科交叉是显见的新文科建设路径,同样重要的是通识教育的提速和推展。通识教育源于博雅教育,进而又衍生出整全教育,它们的思想理念源自古希腊至今的知识系统性... 新文科建设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学科交叉是显见的新文科建设路径,同样重要的是通识教育的提速和推展。通识教育源于博雅教育,进而又衍生出整全教育,它们的思想理念源自古希腊至今的知识系统性与本原性,以及学习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考,强调对人的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开放性开发,由此这构成了应对新文科建设所面临的知识复合性、交叉性等现实问题的基础性思维逻辑。从根本上看,教育是关于人的哲学的运用,建构理想的人的哲学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整全教育 人的哲学
下载PDF
论新文科建设的“新”与“心”
12
作者 傅林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9-29,124,125,共13页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育人方式的创新;新文科建设之“心”表现为坚定文化自信心、坚持不断改革的恒心、坚守弘扬人文精神的初心。只有对其“新”与“心”有了明确认识,才能找准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要义和核心基点,解决新文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仿人眼视觉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13
作者 尚福洲 庄新港 +3 位作者 刘长明 刘红波 沈荣仁 赵耀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1期32-35,共4页
近年来,针对导航避障、勘探救援等领域的需求,城市环境下遮蔽目标的成像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首先分析目前三维成像的技术现状,之后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与仿人眼视觉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测试验证... 近年来,针对导航避障、勘探救援等领域的需求,城市环境下遮蔽目标的成像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首先分析目前三维成像的技术现状,之后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与仿人眼视觉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对目标图像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三维成像 仿人眼 视觉成像 图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艺术智能化评价的意涵、隐忧及超越——以“小学美术”为考察中心
14
作者 金兢 李润洲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3,共6页
艺术智能化评价是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的一种评价。在大数据时代,艺术智能化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客观的数字化取向与艺术的创造性、情感性存在着内在冲突,具体表现为智能的工具理性和逻辑算法造成了艺术评价的... 艺术智能化评价是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的一种评价。在大数据时代,艺术智能化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客观的数字化取向与艺术的创造性、情感性存在着内在冲突,具体表现为智能的工具理性和逻辑算法造成了艺术评价的数据性依赖,限制了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削弱了艺术的情感性表达,存在着将艺术创作“物化”的隐忧。基于“关系性自我表达”的艺术智能化评价是基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沉淀,由“物”向“人”的客观、可视、动态的评价。其超越路径主要表现为整合图像与文字数据,形成关系性自我指标,构建人机协同评价,推送艺术智能学习服务,最终实现从“表层自我”抵达“深层自我”的艺术生命的创造与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智能化评价 关系性自我表达 生命哲学 人机协同 小学美术
下载PDF
AIGC赋能下的儿童智能绘画游戏设计研究
15
作者 何思倩 王心睿 +3 位作者 樊开然 杜芃 罗若琳 覃京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6,89,共12页
目的探讨AIGC支持的人机智能协同创作应用于学龄前儿童(3~6岁)美术教育并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的潜力和方法。方法基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背景,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数智化美术教育产品现状和AIGC在儿童绘画表达中实际应用现... 目的探讨AIGC支持的人机智能协同创作应用于学龄前儿童(3~6岁)美术教育并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的潜力和方法。方法基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背景,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数智化美术教育产品现状和AIGC在儿童绘画表达中实际应用现状的分析,讨论了AIGC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机会和潜力。从人机协同的特征出发,分析人机智能协同绘画的研究案例,探讨了AI与儿童的人机关系。结果归纳出AIGC可以通过提升能力、激发创意和协作共创三种方式赋能儿童绘画创作,提出了基于人机智能协同的学龄前儿童绘画游戏设计策略,即AI在儿童创作的不同阶段可以作为协助者、启发者、激励者、共创伙伴、再创造者,并据此设计了儿童绘画游戏Artventure。结论AIGC在辅助绘图、协同创作和灵感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AIGC赋能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产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绘画创作能力,更能指导“α世代”对个性化的追求和数字素养的培养,以便适应未来人机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学龄前儿童 美术教育 人机智能协同 游戏设计
下载PDF
公共艺术教育的微观经济效应: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
16
作者 郑彬 彭奕 李红昌 《科学决策》 2024年第4期116-138,共23页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增强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定义为创意人力资本,建立创意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面向在校大学生、已就业人员和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不同...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增强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定义为创意人力资本,建立创意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面向在校大学生、已就业人员和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检验公共艺术教育在提升就业能力、促进文化艺术消费需求、增进主观效用等方面的微观经济效应。模型显示公共艺术教育表现出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捆绑效应、耦合效应、收益递增与路径依赖效应,以及兼具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的双重收益效应。实证检验表明,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个人认知能力、身心健康、审美品位和情感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积极作用(亦即个人发展效应),促使其就业能力和文艺消费需求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微观经济效应 创意人力资本 就业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路径
17
作者 沈洪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理念,迫切需要在专业教育中予以体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绿色道德意识养成的实效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理念,迫切需要在专业教育中予以体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绿色道德意识养成的实效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水平。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可通过落实绿色人文基础教育目标,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绿色人文素养;提取绿色文化元素,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参与绿色设计实践,增强实效体验;调整课程评价方式,增强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比重的考核要求,从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艺术设计 人文素养
下载PDF
创意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经济效应分析——基于文献的评述
18
作者 郑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力。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带动艺术发展,艺术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因而,如何看待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是教育工...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力。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带动艺术发展,艺术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因而,如何看待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基于国外相关理论和研究,可以从微观与宏观、直接与间接两个层面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及其传导机制,为公共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分析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创意人力资本投资,可通过认知效应、健康效应、情感行为效应和审美需求效应提升个体在创意经济时代的就业能力与文化艺术消费能力;在宏观层面,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可以从供需两方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可通过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式创新、促进多样化人才的孵化集聚、改善人文社会环境,在加速创意人力资本实现收益的同时,释放消费潜力、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并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高校应充分理解和认识公共艺术教育的经济效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去”;重视前沿多元的师资队伍建设,让师资“引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 经济效应 创意人力资本 创意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艺术设计的人性化特征再探究
19
作者 刘濠妮 邓莹慧 孙红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94-96,共3页
随着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变化,使得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艺术设计中,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追求和需求。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通过借助优... 随着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变化,使得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艺术设计中,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追求和需求。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通过借助优秀的艺术设计案例,阐述其中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及表现,并对未来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以人为本 人性化
下载PDF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20
作者 王欣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求、感受与体验,致力于创造出舒适、和谐、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空间。在应用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合理布局空间,选用环保材...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求、感受与体验,致力于创造出舒适、和谐、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空间。在应用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合理布局空间,选用环保材料,营造宜人的光影与色彩效果。通过实践,人性化设计不仅提升了环境的艺术美感,更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增强了空间的实用性和情感价值。因此,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设计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 应用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