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First Complete Summary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2
作者 Weikang F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18-20,共3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outstanding medical book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and analyzes the theory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book.
关键词 ANATOMY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yellow emperor
下载PDF
Series of Interpretation on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Two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uman and the Heaven: Views from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3
作者 Qingqi Wang 段英帅(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CM is a science dedicated to studies on laws of human life activities.
关键词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Ling Shu(《灵枢》Spirited Pivot) human and the Heaven
下载PDF
黄帝内针治疗眼部顽疾经验
4
作者 骆肖群 龚岚 +1 位作者 方金 刘力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黄帝内针源自《黄帝内经》,在杨真海先生的努力下,始普及传播。黄帝内针的特点是简易、安全、实用、高效,操作手法相对简单,不需人为补泻,不用提插捻转,不讲得气与否,易学习、易掌握。介绍黄帝内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眼部顽疾的临... 黄帝内针源自《黄帝内经》,在杨真海先生的努力下,始普及传播。黄帝内针的特点是简易、安全、实用、高效,操作手法相对简单,不需人为补泻,不用提插捻转,不讲得气与否,易学习、易掌握。介绍黄帝内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眼部顽疾的临床经验,认为黄帝内针可改善各类过敏性和免疫性相关疾病所致眼部损害,适合现今社会广为推广。并举验案4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疾病 黄帝内针 针灸 非药物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探析不孕症之诊治
6
作者 郑凌歆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 女性不孕症
下载PDF
章薇教授运用《黄帝内经》“解结”理论治疗经筋痹痛撷精
7
作者 徐敏 谭艳 +4 位作者 肖瑶琪 曹露 张恒芬 李佳琦 章薇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经筋痹痛的病机关键是“结筋病灶点”的形成,章薇教授在《黄帝内经》“解结”理论指导下,认为“解结”是治疗的关键,提出“以手扪结”的诊法和“针刺探结”“温针散结”疗法,在经筋痹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经筋痹痛 结筋病灶点 解结 黄帝内经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咸入肾”探讨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
8
作者 董玉君 包骏轶 徐书杭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探讨“咸入肾”与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发挥中医学治疗CKD的独特优势,延缓...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探讨“咸入肾”与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发挥中医学治疗CKD的独特优势,延缓本病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病程,对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咸入肾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论“使道学说”在慢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黎针宇 李慧丽 +2 位作者 郭彤 伍梅怡 王辉武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51-455,共5页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慢性葡萄膜炎属于中医学“瞳神干缺”范畴,中医药以滋补肝肾、温补肾阳、清热除湿为治疗原则。“使道学说”出自《黄帝内经》,所有可通之物,皆可...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慢性葡萄膜炎属于中医学“瞳神干缺”范畴,中医药以滋补肝肾、温补肾阳、清热除湿为治疗原则。“使道学说”出自《黄帝内经》,所有可通之物,皆可称为“使道”。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等病因均可导致使道闭塞不通。使道不通是各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以“使道学说”为指导思想,以通法为纲领,灵活地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滋阴降火、益气健脾等方法对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展开个性化治疗,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稳定病情,改善体质,减少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葡萄膜炎 黄帝内经 使道学说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探微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慧 王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9-9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本虚标实性疾病,是正气亏虚和病理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以藏象学说为基础,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本虚标实性疾病,是正气亏虚和病理产物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以藏象学说为基础,基于《黄帝内经》“木曰敷和”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以“肝主敷和”调节全身脏腑、气血、阴阳为依据,从肝的生理特点、与脏腑的关系、对气血的调节为出发点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由肝失疏泄导致心神失守、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本虚的形成,及痰瘀互结、津停湿聚、六淫毒邪、血脂紊乱等病理产物的堆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同时,以“疏肝理气,调气和血”为基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本着“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原则辨证论治,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强调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治疗效果,突出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延缓疾病进程的治疗优势,并为临床早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参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黄帝内经》 藏象学说 肝主敷和
下载PDF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卢静 刘晓蒙 +3 位作者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筛选使用唑来膦酸的乳腺癌AI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针灸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唑来膦酸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关节痛评分,同时评估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以及8周时观察组FACT-B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时观察组BPI-SF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配穴调和心身与局部选穴缓急止痛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局部关节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关节痛 心身同治 黄帝内经 背俞穴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两感于寒”与《伤寒论》“两感”辨析
12
作者 马俊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7-410,共4页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广义两感”之分。“狭义两感”即特指表里两经之感邪;而“广义两感”则认为,只要是两经感邪,不管疾病是如何发病及传变,皆为“两感”之范畴,不仅涉及互为表里两经的合病,而且亦包括其他两经合病及并病的相关内容,甚至同一经的经腑同病亦可被纳入“两感”。参照《伤寒论》对“两感”的治法,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可先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救里,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桂枝汤等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两感于寒 伤寒论 两感证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辨析少阳病
13
作者 郑晓红 唐心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5-1173,共9页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伤寒论》对其少阳病的论述更为精详。并且论述了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对少阳病的辨证,提出少阳病分为经证、腑证、热化证、寒化证。天地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可以影响人身少阳经气运行及其所络属脏腑的气化,从而引发少阳病,其病症特点随少阳相火与其余运气因素相临的不同情况而不同。人身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多引动太阴、阳明、少阴等气化异常。少阳病病性多为火热、湿热、实证,亦可兼寒化等证,病位多在少阳经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少阳病往往经证与腑证并见,易气郁化火,与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相搏结,生痰、生饮、生水,亦有少阳寒化证及寒热错杂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病 少阳相火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五运六气 气化
下载PDF
《淮南子》《黄帝内经》对地理环境的医学认识与应对
14
作者 李孝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
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与《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详细地论述了地理气候对人的体质、发病、治疗、情志、寿命多方面的影响。《黄帝内经》在《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易法方宜论》及五运六气七... 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与《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详细地论述了地理气候对人的体质、发病、治疗、情志、寿命多方面的影响。《黄帝内经》在《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易法方宜论》及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中,都论述了地理环境的医学意义,揭示了人类的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提出明确的区位划分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施治原则,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原则要求。深入研究《淮南子》与《黄帝内经》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应对,对于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黄帝内经》 地理环境 人体体质
下载PDF
流散视角下印度文化中的《黄帝内经》——以英语小说《黄帝疗法》为个例
15
作者 蒋天平 王芷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流散文学,指在国家和文化间有跨界生存经历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印度流散小说家库纳尔·巴苏根据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创作了历史小说《黄帝疗法》,讲述19世纪末期葡萄牙外科医生安东尼奥来到中国为其父寻求治愈梅毒方法的故... 流散文学,指在国家和文化间有跨界生存经历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印度流散小说家库纳尔·巴苏根据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创作了历史小说《黄帝疗法》,讲述19世纪末期葡萄牙外科医生安东尼奥来到中国为其父寻求治愈梅毒方法的故事。研究发现,作者利用疾病的隐喻方法将当时的殖民侵略及精英阶层反侵略分别隐喻为梅毒及病毒的抗体,论文进一步通过流散身份的分析,发现作者采用传统发明方法的叙事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了对西方殖民的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传统的发明 替代医学 《黄帝疗法》 梅毒
下载PDF
基于“阳气者,精则养神”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理睡眠疾病初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丰 林晓红 许尤佳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997-1002,共6页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失调是心理睡眠疾病发病的重要中医病机。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疏解三焦气机,条达一身之阳气,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基于《黄帝内经》重视阳气的角度,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失调是心理睡眠疾病发病的重要中医病机。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疏解三焦气机,条达一身之阳气,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基于《黄帝内经》重视阳气的角度,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理睡眠疾病的中医机制进行探讨,并附医案3则,以验证其临床疗效。并对痰湿及血瘀的主要兼夹证治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理睡眠疾病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2 位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膏脂理论探讨抑郁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亓新庆 亓雪梅 +5 位作者 刘甜梦 龚梦姣 田云远 司毅 陈峰荣 粟栗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膏脂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现已广泛用于辨治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膏脂化生于饮食五谷,与精血津液同源,而抑郁症的出现是以膏脂异常为源头,气机不畅为基础,痰瘀互结为开始,脏腑失调为表象,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完整的... 膏脂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现已广泛用于辨治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膏脂化生于饮食五谷,与精血津液同源,而抑郁症的出现是以膏脂异常为源头,气机不畅为基础,痰瘀互结为开始,脏腑失调为表象,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基于《黄帝内经》“膏脂”理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不仅丰富了抑郁症的中医理论学说,同时也为临床指导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膏脂 膏脂理论 抑郁症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大肠病证阐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译之 杨美霞 郑红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 [目的]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五个大肠病证(大肠胀、大肠咳、大肠痹、肠痈、肠澼)进行理论挖掘和应用阐发。[方法]学习《内经》相关条文,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治疗三个方面对五者理论进行挖掘与阐发。[结果]《内经》对五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均有较为详细与明确的论述。大肠胀的病因为厥气在下、寒气逆上,症见腹痛肠鸣等;大肠咳由肺咳日久传化所致,症见咳而遗矢;大肠痹则因饮食伤及肠胃在先、风寒湿三气错杂相合内传肠腑在后而病,症见多饮而小便不出等;肠痈由饮食情志、寒温不时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之积聚所致,症见腹痛、痈上皮热等;肠澼为飧泄日久所致,症见飧泄、甚者便血。《内经》虽对五者的治疗疏于记载,却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与治则,后世医家宗之并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结论]挖掘整理《内经》大肠病证理论,可为中医教学与临床诊治大肠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对于《内经》中所述较少的治疗部分,后世医家基于《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对五者治法进行了发挥与补充,迄今为止于临床仍具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病 大肠胀 大肠咳 大肠痹 肠痈 肠澼 黄帝内经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基于心为太阳论伏风发病的机制
20
作者 朱莉莉 陈贵海 +3 位作者 林岳岩 刘洋 杨仕权 姜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8-911,共4页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述伏风发病的机制更合经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由于心阳理论式微,使五行相胜学说成为主流,从而在理解上出现歧义和偏差。因此,在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理论时需要注意把握“心阳”理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 伏风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病机 《黄帝内经》 腹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