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解毒方对Jurkat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欣 李萍 +2 位作者 赵京霞 梁代英 王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阐明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Jurkat E6-1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材料,以...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阐明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Jurkat E6-1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材料,以不同剂量的凉血活血胶囊药物粉末灌服大鼠,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预先与细胞孵育3h,用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horbol12,13-dibutyrate,PDB)活化T淋巴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活化及正常的T淋巴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药物对T淋巴细胞所释放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中、高3种剂量的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均可使活化的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且排除药物毒性作用。不同剂量的药物均可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可抑制T细胞分泌TNF-α。结论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有效方剂凉血解毒方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凉血解毒方 T淋巴细胞活化 银屑病 血热证
下载PDF
生物衍生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悦婷 项舟 +2 位作者 阳富春 李秀群 杨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体外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 ,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四川猕猴 15只 ,手术造成纤维鞘管内屈指深肌腱 2 .5 cm缺损后 ,分三组。A组 :生物衍生肌腱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移...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体外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 ,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四川猕猴 15只 ,手术造成纤维鞘管内屈指深肌腱 2 .5 cm缺损后 ,分三组。A组 :生物衍生肌腱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移植组 ;B组 :单纯生物衍生肌腱材料移植组 ;C组 :自体肌腱移植组。术后 1、2、3、6和 12周分期观察植入物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Brd U标记表达。 结果  A组植入体内后肌腱细胞能继续增殖 ,细胞形态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趋于正常 ,形成的肌腱呈白色且有光泽、致密 ,组织学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 ,12周肌腱细胞仍成活并分泌胶原 ,Brd U表达为阳性 ;B组植入体内 3周后材料逐渐变细 ,12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出现中断 ;C组植入体内 2周后桥接部有纤维连接 ,排列较为规则 ,肌腱愈合。A组分别于 3、6、12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肌腱细胞排列均匀 ,胶原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 ,主体趋势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 ;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清晰 ,细胞器丰富。随时间的增加 A、C组与 B组的差异明显增大。 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 ,植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动物体内能够再生出肌腱样组织 ,植入的肌腱细胞具有生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衍生材料 组织工程 体内植入 肌腱缺损
下载PDF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再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76,共6页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又合作无间 ,所以 ,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论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张学良应负直接责任 ;论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蒋介石则应负主要责任。但蒋、张之“不抵抗政策” ,非为不抗日 ,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令
下载PDF
多元参与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警示与策略——基于“洁洁良”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廖秀健 雷浩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2-92,共11页
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日益增多,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应对危机对提高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经由"洁洁良"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多元参与的视角归纳出媒体、网民和舆论对象三元主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为风险... 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日益增多,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应对危机对提高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经由"洁洁良"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多元参与的视角归纳出媒体、网民和舆论对象三元主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为风险。为有效化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风险、困境与危机,当前提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效能需完善事前预警与回应相结合的前置性治理策略,加强事中引导与化解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理策略以及巩固事后归纳与教育相结合的隐藏性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多元参与 “洁洁良”事件
下载PDF
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营造法式》初探之四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谷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5期1-7,共7页
这是论文《营造法式初探》的第4篇。第3篇发表于本刊1985年第1期。本篇论述了这部11世纪中国政府制订的建筑预算定额的产生背景、编写体裁、内容取舍、所起效果以及今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同看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预算定额 营造法式
下载PDF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被引量:9
6
作者 黄道炫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张学良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凉血解毒汤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裕 周曾 +1 位作者 肖候兰 陈珍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6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汤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2例放射性口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自拟凉血解毒...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汤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2例放射性口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自拟凉血解毒汤进行治疗;治疗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变化情况以及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15/16),对照组为62.50%(10/1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缓解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中采用凉血解毒汤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有效降低pH值以及缓解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汤 放射性口腔炎 PH值变化
下载PDF
说“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二年 陈泽新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9期42-43,共2页
唐本《说文解字》曾收有亮字,传本《说文》无亮字,依据古文献用例及字形分析,认为"亮"从儿,京省声,本义为"敦柔信爱","佐"、"相"是引申义,"明"是后起义。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本义
下载PDF
从电文往来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陈仪和蒋介石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0-78,共9页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和对继任人选的推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的,以及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态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陈仪 蒋介石 电文往来
下载PDF
西安事变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社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释蒋送蒋看似突兀,然而深入历史的表面背后可以看出,全国舆论的压力,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和内战危机空前严重的综合影响,才是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张学良 释蒋送蒋 深层动因
下载PDF
佛教经济学:历史概述与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金华 《普陀学刊》 2022年第2期248-279,346-347,共34页
在中古时期的中国,佛教在经济、财政,以及商业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此,学者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但是,其中仍有缺陷,乃本研究所欲弥补:所研究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在僧团之内或者与僧团相关,而对于佛徒所创立的清净的宗教活动之后的... 在中古时期的中国,佛教在经济、财政,以及商业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此,学者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但是,其中仍有缺陷,乃本研究所欲弥补:所研究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在僧团之内或者与僧团相关,而对于佛徒所创立的清净的宗教活动之后的经济与财政背景却鲜有关注。本文力图弥补这一长久以来的失衡。首先介绍梁武帝(502-549在位)所设立的一种“原始形态的银行”,无尽藏(梵语:akṣayākara);然后,回溯其印度起源;最后,集中探讨梁武帝的无尽藏制度对隋唐时代的影响,在这一时代出现一位具有非凡感召力的僧人信行(594年卒)(三阶教创立者),无尽藏因之数世纪以降成为中国佛教的一种制度性存在。最后试论这一独特体制对当世社会(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尽藏 三阶教 梁武帝 信行 佛教 经济学
下载PDF
清代曲家剧作稽考
12
作者 黄胜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0-72,76,共4页
清代文献浩繁,不少曲家剧作资料十分琐碎,导致今人对其基本的时代、生平等情况不甚明了,制约了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从各类文献中爬梳排比,对李玠、王学渟、周良劭、张韶台等四人及其剧作时代逐一进行考述,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清代... 清代文献浩繁,不少曲家剧作资料十分琐碎,导致今人对其基本的时代、生平等情况不甚明了,制约了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从各类文献中爬梳排比,对李玠、王学渟、周良劭、张韶台等四人及其剧作时代逐一进行考述,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清代戏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玠 王学渟 周良劭 张韶台 时代 稽考
下载PDF
梁启超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与当代反思
13
作者 张尚莲 谢瑾芸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5-80,共6页
梁启超的翻译实践为近代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翻译作品和翻译策略也受到学界褒贬参半的评价。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为改造国民、挽救国家,梁启超通过“豪杰译”的翻译策略译介拜伦诗歌、塑造豪杰形象,并创作政治小说。在... 梁启超的翻译实践为近代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翻译作品和翻译策略也受到学界褒贬参半的评价。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为改造国民、挽救国家,梁启超通过“豪杰译”的翻译策略译介拜伦诗歌、塑造豪杰形象,并创作政治小说。在强烈的救国目的下,为最大程度迎合读者需求,梁启超对其翻译作品进行了大量内容与结构上的改写和个人感受的添加。“豪杰译”与“拜伦热”的风潮由个人蔓延至群体,这一现象可追溯至梁启超的成长轨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梁启超的翻译活动对当代译者具有借鉴与启发作用,我们也需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形势,对翻译的策略、翻译的目的和翻译发展方向进行反思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豪杰译 翻译救国 拜伦
下载PDF
名臣传说的文化内涵
14
作者 王兴芬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中国古代那些为统治者创下盖世功勋能言善战的文臣武将们,他们的一生可以用功高盖世来形容,然而却大多命运多舛。相比较而言,民间传说却赋予他们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反映了广大民众鲜明的爱憎观和善良的心理愿望,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 中国古代那些为统治者创下盖世功勋能言善战的文臣武将们,他们的一生可以用功高盖世来形容,然而却大多命运多舛。相比较而言,民间传说却赋予他们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反映了广大民众鲜明的爱憎观和善良的心理愿望,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臣传说 晏子 诸葛亮 介子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从诸葛亮《诫子书》谈当代大学生立志
15
作者 徐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25-125,共1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志当存高远",成为后人所教育小孩立志的名言。当今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楚的历史重任,要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放飞梦想,才能实现...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志当存高远",成为后人所教育小孩立志的名言。当今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楚的历史重任,要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放飞梦想,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诫子书》 立志
下载PDF
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再评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金亭 张凤莲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张学良送蒋回宁的思想早已存在,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鲁莽之举;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蒋介石答应的条件,防止新内战爆发;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他以个人之失,换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张学良送蒋回宁的思想早已存在,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鲁莽之举;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蒋介石答应的条件,防止新内战爆发;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他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送蒋回宁 和平解决 防止内战
下载PDF
唐顺之两部《解疑》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德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于明中叶史家唐顺之重要史论著作——两部《解疑》,后世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两部《解疑》的产生,应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士大夫唐顺之对明中叶以来剧烈社会变化的历史性思考。它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事功观和时势观、对皇朝统治... 对于明中叶史家唐顺之重要史论著作——两部《解疑》,后世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两部《解疑》的产生,应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士大夫唐顺之对明中叶以来剧烈社会变化的历史性思考。它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事功观和时势观、对皇朝统治中君臣关系、民族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春秋笔法的积极反思等三个方面,都表现出突破以理学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束缚的倾向。两部《解疑》产生原因,不仅存在于时代背景、性格和学术思想等各自领域内,更是上述诸方面融合交汇的结果。两部《解疑》的史学思想对唐顺之的《左编》具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左编》印迹于李贽《藏书》中的某些历史评议。从这层意义讲,它们可谓为晚明史学启蒙思潮中社会批判思想的"先声",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顺之 《两晋解疑》 《两汉解疑》
下载PDF
论梁启超“豪杰译”与德莱顿“拟译”之异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6期62-63,共2页
清朝末年,"豪杰译"出现并盛行于中国译坛。"豪杰译"与英国翻译家德莱顿提出的"拟译"都主张在翻译时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不同的是作为翻译清末政治小说的主要方法",豪杰译"以其杂糅的文... 清朝末年,"豪杰译"出现并盛行于中国译坛。"豪杰译"与英国翻译家德莱顿提出的"拟译"都主张在翻译时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不同的是作为翻译清末政治小说的主要方法",豪杰译"以其杂糅的文白语体和雄壮激越的气势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德莱顿的"拟译"则没有在英国产生类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豪杰译 德莱顿 拟译 差异
下载PDF
“洁洁良”事件的本质映射与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燕燕 吴千里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洁洁良"事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政治行为"粗鲁"和政治参与"冷漠",究其背后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缺位现象,具体表现为教育理念层面的堆积捆... "洁洁良"事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政治行为"粗鲁"和政治参与"冷漠",究其背后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缺位现象,具体表现为教育理念层面的堆积捆绑挟持本位主体、内容上的因循守旧绑架实质创新、方式手段上的迎合媚俗弱化主流渠道,教育主体鱼龙混杂制约教育效果。应坚定不移坚持政治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等,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洁良”事件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反思
下载PDF
从《三国演义》看街亭失守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刚 邓慧云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街亭失守的原因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谡,一种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 街亭失守的原因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谡,一种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街亭之战 诸葛亮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