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 of Gu-qin and Its Inspiration to Translation——Based on a Maxim from a Chinese Classics The Roots of Wisdom
1
作者 赵明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7期11-14,共4页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lute"—to add to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erminology and to enrich some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ome related theories in linguistics,pragmatics,aesthetics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sho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levant with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a new ang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rich in cultural implications,can best describe translation and bring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diversity and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cultural implications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下载PDF
明代《古今医鉴》版本、订补及学术贡献
2
作者 朱克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名《重刻古今医鉴》,仍为八卷,此本显示出由王肯堂校注修改的痕迹,其成书时间当在初刻本与周庭槐本之后王肯堂十六卷本之前。王肯堂之后又对《古今医鉴》重新进行了全面修订整理,勘误补漏,阐释医理,调整方药,加工润色,并改成十六卷本重新刊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万历十七年(1589)由叶华生刊印完成《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尚见“姑苏文台沈公本”,是以初刻本为底本刻印的活字本,刻印时间为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4)。本书对临床各科百余种病证进行阐述,荟萃古今诸家之论,完整保存了确有效验的官府、民间验方及父子二人所创方剂,在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鉴》 版本 学术贡献 龚信 龚廷贤
下载PDF
视知觉理论下的晋剧角色形象设计研究
3
作者 刘玉柱 张欣 《设计》 2024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为晋剧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视知觉理论为依据,将理论运用到晋剧的角色形象中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以晋剧《打金枝》为例,先从题材的确定,再到对人物形象、服饰特点的艺术特征分析和解读,运用简化原则、图底原则、相似原则提取相关元... 为晋剧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视知觉理论为依据,将理论运用到晋剧的角色形象中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以晋剧《打金枝》为例,先从题材的确定,再到对人物形象、服饰特点的艺术特征分析和解读,运用简化原则、图底原则、相似原则提取相关元素,最后,利用视知觉规律的设计法则进行规范整体设计,提升角色形象的创意与审美。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晋剧《打金枝》角色形象。通过对视知觉理论的研究,将晋剧的人物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形象和统一辨识的产品,增加晋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为此类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理论 晋剧 角色设计 艺术特征 创新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4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下载PDF
再谈“变形义化”
5
作者 刘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变形义化”是指古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中,将部分形体故意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可以迎合字义的构形成分的一种构形现象。与“变形音化”相比,学界对“变形义化”现象只是偶有提及,鲜少关注。文章通过揭示“辤”“牖”“宝”“皷”“... “变形义化”是指古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中,将部分形体故意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可以迎合字义的构形成分的一种构形现象。与“变形音化”相比,学界对“变形义化”现象只是偶有提及,鲜少关注。文章通过揭示“辤”“牖”“宝”“皷”“筋”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变形义化”现象,初步指出了“变形义化”的不同类型、时代特点等,以期能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并对其字例和性质特点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义化 字形演变 “辤”“牖”“宝”“皷”“筋”
下载PDF
谢晋研究中的议程诱导与拨乱反正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波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谢晋是公认的电影大师。迄今为止,谢晋研究可分为创作伴随期(1957—2001)、“盖棺定论”期(2001—2011)、拓展更新期(2011年至今)三个时期。关于谢晋的研究已是成果卓著,但其研究过程中存在“作者论范式误区”“朱大可批评的议程诱导”... 谢晋是公认的电影大师。迄今为止,谢晋研究可分为创作伴随期(1957—2001)、“盖棺定论”期(2001—2011)、拓展更新期(2011年至今)三个时期。关于谢晋的研究已是成果卓著,但其研究过程中存在“作者论范式误区”“朱大可批评的议程诱导”和“比较方法的视野缺席”三大问题。目前对谢晋的研究应当主要聚焦于他导演艺术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选题、立意、演员指导、镜头语言、艺术效果等五方面。其中,谢晋的导演风格在题材选择上尤为突出,即偏爱女性题材、现代人物和“偏主流”题材,这也是使其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电影人 作者论 朱大可 导演艺术 电影选题偏好
下载PDF
明代江南家族刻书、藏书对画学论著的保存与传播——以毛晋汲古阁为例
7
作者 张媛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人刻书与藏书的代表,对画学论著的收录、保存与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画学论著 刻书 藏书
下载PDF
吴闿生说杜与桐城派杜诗学在民国时期的传衍——以《古今诗范》为中心
8
作者 王松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露之至性至情,细致评析“生龙活虎”“凌空倒影”“穷神尽相”等杜诗用笔之法,揭橥杜甫七律连章体的体式特色,聚焦探析杜诗“沉”“雄”风格。吴氏杜诗学既继承了传统杜诗学思想的精髓,又赓续发扬了桐城派诗学的批评传统,堪为民国时期桐城派杜诗学的集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杜诗学 《古今诗范》 桐城派
下载PDF
论孟子言性之理路与性善论之证成及其内涵——“天下之言性也”章的两种立场及其对“自由”的归趋
9
作者 张晚林 杨云飞 Hou Jian(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2期29-38,130-140,共21页
要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必须先明了孟子言性之理路。孟子言性之理路与康德很相近。康德言人性,其要点有三:一、人性不是经验物;二、欲望不是人性。在此两点的基础上,康德言人性的关键点在于:人性必须切就自由而言。康德言性之三要点在孟子... 要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必须先明了孟子言性之理路。孟子言性之理路与康德很相近。康德言人性,其要点有三:一、人性不是经验物;二、欲望不是人性。在此两点的基础上,康德言人性的关键点在于:人性必须切就自由而言。康德言性之三要点在孟子那里都有所体现,且是我们理解孟子言性之理路的基本点。“天下之言性也”章,无论对“故”作“故实”“陈迹”解,还是对“故”作“所以然”解,都可以归趋切就于存心之自由而论人性上来。一旦切就自由而论人性,则人性必然是善的,且这种善不是伦理学的,而是宗教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性善论 宗教性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图案构成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10
作者 黄乔宇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图案构成指将单位图案元素按照特定形式准则有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物品图案的排列形式。图案构成是图案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图案构成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整理,以时间为分期探讨不同阶段下图案构成理论概念成果及其生成逻辑,... 图案构成指将单位图案元素按照特定形式准则有序地组织起来,应用于物品图案的排列形式。图案构成是图案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图案构成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整理,以时间为分期探讨不同阶段下图案构成理论概念成果及其生成逻辑,回溯我国图案学理论从引进日法体系到本土文化重新挖掘的发展过程。基于历史学研究和图案学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20世纪以来主要图案构成理论成果案例的梳理分析,或许对我国特色图案构成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学 平面设计 图案构成 纹样经营
下载PDF
金骨莲胶囊中八角枫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赵应梅 张前飞 刘艳飞 《四川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金骨莲胶囊的质量标准中没有对八角枫的鉴别方法,通过试验建立八角枫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考察前处理不同提取溶剂(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不同提取时间(15、30、60 min)下的提取效果,以及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10∶2)和二甲苯-乙... 金骨莲胶囊的质量标准中没有对八角枫的鉴别方法,通过试验建立八角枫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考察前处理不同提取溶剂(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不同提取时间(15、30、60 min)下的提取效果,以及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10∶2)和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氨水(20∶10∶2∶0.6∶0.3)两组展开剂的显色效果,确定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及展开剂的最优选择;并通过实验对方法的专属性、耐用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能够准确地鉴别出金骨莲胶囊中的八角枫。该鉴别方法操作简便、斑点显色清晰,专属性强、耐用性好、稳定性高,建议作为金骨莲胶囊质量标准中八角枫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骨莲胶囊 八角枫 薄层色谱法 鉴别 实验验证
下载PDF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12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荀子“名”学研究
13
作者 张业康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4-38,共25页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体现了荀子的“名”学思想,而“终始若环”的思辨结构则是荀子“名”学的方法论基础。荀子“名”学贯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在自然领域,“名”体现了心知对自然万物之关联的描述活动,“别名”要在“共名”的统摄...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体现了荀子的“名”学思想,而“终始若环”的思辨结构则是荀子“名”学的方法论基础。荀子“名”学贯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在自然领域,“名”体现了心知对自然万物之关联的描述活动,“别名”要在“共名”的统摄下来领会,“共名”又在“别名”中呈现自身;“共名”为“始”,“别名”为“终”;“共名”言其一体性,“别名”言其差异性,两者是“始则终、终则始”的环之两端,是一种双向关系。“单名”和“兼名”揭示了心知的扩展方式和无限进程。在社会领域,“名”体现为伦理秩序的“构建”活动,这在荀子“执神而固”的思想中得到了揭示。“执神而固”开显了“心知”与“现实”同构运行的境界,“执”即“共名”从自身出发展现为“别名”的进程。所谓“固”,即心知的运行贯彻在伦理秩序的“构建”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名学 终始若环 执神而固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思想的经典思源、历史传承与新时代发展
14
作者 张三南 张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精髓,体现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中国智慧。经典作家关于共产党人纯洁性、先进性、革命性、批判性的论述,为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提供了经典思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建设体现了勇于自我... 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精髓,体现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中国智慧。经典作家关于共产党人纯洁性、先进性、革命性、批判性的论述,为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提供了经典思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建设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阐述了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等重要理论问题,党的建设诸多实践举措助推了自我革命思想的新时代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充分说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习近平 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金岳霖境界论思想研究
15
作者 赵庆灿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圣人(sage)三种境界。朴素境界是“自我和他人的二分以及实在的二分(实在的二分即人和自然的二分)都被降到了最低限度”的境界;英雄境界是“实在的二分化几乎达到最大限度”的境界,有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英雄境界两种形式;圣人境界是人经过“高度的沉思和冥想”达到的人与自然合一或天人合一境界。金岳霖旨在通过对境界问题的探讨,引导人超越英雄境界,确立圣人境界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境界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从后现代史学论顾颉刚层累说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16
作者 蔡振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顾颉刚在1923年提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观点后,在史学界引起两次批判,这两次批判多将顾颉刚视为是“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然而,顾颉刚层累说与后现代史学家海登·怀特的观点在理论上有相似性,所以层累说所受到... 顾颉刚在1923年提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观点后,在史学界引起两次批判,这两次批判多将顾颉刚视为是“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然而,顾颉刚层累说与后现代史学家海登·怀特的观点在理论上有相似性,所以层累说所受到传统史学家的质疑,也常与后现代史学遭受的批判有相同之处。虽然顾颉刚有许多与后现代史学相近的看法,但他相信各个时代所建构的历史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意识”,由此可以建立一种“近真”的历史,从而也比后现代史学更能维护史学研究的尊严。从当代史学史的发展而言,顾颉刚的观点早于西方的后现代史学,这不但表现了中国史学见解的自主性,也更早地将中国史学带入了当代的研究趋势之中。因此,层累说可说是让中国的史学界比西方更早接受了后现代史观的冲击,也让传统的史学家借之反思而可顺接后现代史观所引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说 疑古学派 后现代史学 海登·怀特
下载PDF
魏晋画论中的生命意识探析——以“传神论”的内涵演变为中心
17
作者 吕孟昕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魏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在儒、释、道三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开始逐步关注主体人的内在生命,同时期的绘画理论亦随之发生转变。人物肖像画和... 魏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在儒、释、道三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开始逐步关注主体人的内在生命,同时期的绘画理论亦随之发生转变。人物肖像画和山水画实质上都是对现实生命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生命内容贯穿始终,画家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的延伸则是构成生命之超越的基本范畴。在此基础上,以顾恺之“传神论”为基础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极大地带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画论 传神论 精神生命 自我意识 生命意识
下载PDF
Textual research on Xu Chunfu's life
18
作者 Ju-Yi Wang Hui Huang +1 位作者 Lin-Na Wu Wen-Qing Wu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ds to study the Xu family’s life and deeds. Xu Chunfu was born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23) and passed away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96). He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Tai Hospital for about 20 years. His work Gu Jin Yi Tong Da Quan was written around the 43r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56), with a lower limit of the fifth year of the Longq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71), and the initial engraving time was not earlier than the eigh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80). This paper corrects the shortcomings and errors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Xu Chunfu’s life an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 Chunfu life history biographical verification gu jin Yi Tong Da Quan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Genealogy of the Xu Clan in Qimen Tangtou Yinan and Chiling
下载PDF
《白虎通》乐教思想研究
19
作者 张小雨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白虎通》构建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交相感”系统,并将董仲舒等汉儒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打通了天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正式奠定了汉儒以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哲学格局。它通过利用“比附”思维,“编织”起... 《白虎通》构建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交相感”系统,并将董仲舒等汉儒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打通了天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正式奠定了汉儒以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哲学格局。它通过利用“比附”思维,“编织”起一张涵盖形上与形下、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的“大网”。在此体系中,所有的自然现象均被按照某种道德伦理目的进行再次解读,实际打通了天人界限,为“三纲六纪”作出客观论证。人在其本性中便有“五常之性”,即能成善并须成善的先天条件与需要,所以君王必须“以纲纪为化”,建立国家礼乐教化体系,以帮助人们克服情感中的不良欲望。它认为形下的五声是形上的五行表现于声之结果,五种音阶与五行存在一一对应的“比附”关系。同时,它们又是阴阳二气处于不同活动状态的显现,故又对应人间王朝的德行盛衰。所以,人的情感并不是音乐得以产生的本质原因,其根本是阴阳五行之气。乐教由此获得了一种“天经地义”的强制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班固 儒家乐教 儒家乐论 礼乐教化
下载PDF
浅析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
20
作者 张翔宇 郭海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大司天”背景特点的客观和其各自对运气理论阐发的主观两大角度挖掘,研究发现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寒热温凉的不同,均与各自所值“六气大司天”特点相契合;金元四大家皆推崇五运六气理论及运气思维下六气与人体经络脏腑气化密切联系的六经气化学说。本文探讨运气学说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以冀对五运六气与各家学说研究提供一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金元四大家 六气大司天 六经气化 各家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