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觉农与《茶树原产地考》一文始末
1
作者 贾颖 王冬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20世纪初,自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后,部分外国学者无视中国茶文化历史,错误地主张“茶树原产于印度”,由此掀起“茶树起源”之争。吴觉农发表《茶树原产地考》一文予以回应,从历史学与植物学多方论证,深刻剖析华茶衰退之根源,得出“茶非印... 20世纪初,自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后,部分外国学者无视中国茶文化历史,错误地主张“茶树原产于印度”,由此掀起“茶树起源”之争。吴觉农发表《茶树原产地考》一文予以回应,从历史学与植物学多方论证,深刻剖析华茶衰退之根源,得出“茶非印度的原产,而为中国所固有”的正确论断,并提出了振兴华茶的根本方策,以期重塑近代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觉农 《茶树原产地考》 茶业
下载PDF
二青及做形工艺对“觉农·翠茗”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子沛 范方媛 +7 位作者 龚淑英 黄创盛 周森杰 童薏霖 朱若兰 戚建乔 魏福炯 张旭 《茶叶》 CAS 2022年第3期145-152,共8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二青及做形工艺对“觉农·翠茗”茶外形及内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二青及炒制做形影响“觉农·翠茗”茶的品质表现,二青单位体积台时产量过高、84型炒小锅+84型炒对锅的炒制组合形成的样品外形颗粒细紧,内质香... 本文对比研究了二青及做形工艺对“觉农·翠茗”茶外形及内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二青及炒制做形影响“觉农·翠茗”茶的品质表现,二青单位体积台时产量过高、84型炒小锅+84型炒对锅的炒制组合形成的样品外形颗粒细紧,内质香气滋味较为鲜爽。本实验条件下,二青单位体积台时产量约56 kg/h·m 3左右,同时采用84型炒小锅+64型炒对锅的工艺组合形成的样品品质较优,外形深绿油润、香气嫩香、浓郁度高,滋味醇厚甘爽,滋味组分中酯型儿茶素类含量相对较低;香气组分相对含量总量及醇类、酮类、碳氢化合物类等表现较高。植醇、芳樟醇、香叶醇和2-呋喃甲醇等25种香气化合物是二青和做形工艺影响“觉农·翠茗”茶品质表现的关键贡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农·翠茗”茶 感官品质 工艺技术 滋味 香气
下载PDF
从鼓励到限制:茶树更新运动实施的始末(1942~1945)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江坤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210-216,共7页
茶树更新运动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于闽浙皖赣四省外销茶区以"维护茶园,救济茶农"为目的而实施的重要茶政,与茶叶统购统销政策并称两大战时茶政。茶树更新运动在保护和发展战时闽浙皖赣四省外销茶区的茶园,奠定战后华茶... 茶树更新运动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于闽浙皖赣四省外销茶区以"维护茶园,救济茶农"为目的而实施的重要茶政,与茶叶统购统销政策并称两大战时茶政。茶树更新运动在保护和发展战时闽浙皖赣四省外销茶区的茶园,奠定战后华茶复兴基础的同时,也向广大茶农传播了科学的茶树栽培方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政 茶树更新运动 复兴华茶 吴觉农
下载PDF
“清如玉壶冰”——怀念爷爷吴觉农的朋友、茶人何耀曾先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宁 《茶叶》 2011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何耀曾先生(1920-2010)是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第一届毕业生(1944),从那时起,他为中国茶业的兴盛工作了六十多年。在他去世前的三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他,记下了他的回忆和他与张志澄、钱梁、吴觉农先生的往来。
关键词 何耀曾 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 吴觉农 钱梁 上海茶叶学会
下载PDF
吴觉农《茶经述评》文史疑误校证五则
5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1,共6页
由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新茶经”,是当代转引最多的茶书之一。笔者研读20多年,梳理出其中五处文史疑误,并做校证。
关键词 吴觉农 《茶经述评》 文史疑误
下载PDF
杭州的四季茶会——Ⅱ.夏天的端午茶会
6
作者 步畅 韩晶 +1 位作者 岳任 萸茗 《茶叶》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本文主要从缘起两个社团的"诞生日"、历次端午茶会的回顾和端午茶会的特色等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杭州四季茶会中之"夏天的端午茶会"。
关键词 端午茶会 老茶缘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 科技兴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